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6 19: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10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课外阅读
(2020·天津河西·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高凤痴迷诵读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①流麦。妻还怪向,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于西唐山中。
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建初中,任隗②举凤直言,到公车;托病逃归。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隐身渔钓,终于家。
[注释]①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②任隗:南阳宛县人,建武八年,被任用为“将作大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昼夜不息( )(2)风方悟之(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于西唐山中。
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高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1春·天津河西·九年级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①,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②,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注释:①棨戟(qǐjī):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作前导的一种仪仗。②召信臣: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
4.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岁中三迁为侍御史 迁( ) (2)闻贼规欲北度 规( )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6.根据选文记述的内容,概括南阳的百姓把杜诗比作“杜母”的原因。
(2021·天津河西·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范仲淹传
范仲淹,字希文。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房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进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②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③策,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④,以通有无。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⑤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⑥十之三,他所减不与。
【注释】①砦(zhài):同“寨”。②钤(qián)辖:宋代军职名。③种世衡:字仲平,北宋将领,种家军开山人。④互市:往来贸易。⑤鄜(fū)城:鄜城县,今陕西洛川境内。⑥籴(dí):买入粮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使更出御贼 ( )(2)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 )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为军。
9.选文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有关范仲淹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2021·天津河西·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千载高谊①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②友也。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③,皆不就。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④亦往。”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潜⑤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后,火其尸,拾骨置囊。南归,付其家葬之。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释】①谊:道德:友情。②文山:文天祥自号。文天祥是江西庐陵人。③辟:征召。④某:自称。⑤潜:偷偷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 )
(2)火其尸(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12.简洁概括张千载的“高谊”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2022·天津河西·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尤异,远近称之。
【注】①牸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妻家不知其故( )
(2)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15.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
(2022·天津河西·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牛僧孺,字思黯,隋牛弘之裔①。始,韩弘②入朝,其子公武用财赂权贵,杜塞③言者。俄而弘、公武卒④,孙弱不能事,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赀簿⑤,校计⑥出入。所以饷⑦中朝臣者皆在,至僧孺,独注⑧其左曰:“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帝善之,谓左右曰:“吾不谬知人。”由是遂以相,寻迁中书侍郎。
【注释】①裔:后代。②韩弘,河南滑州匡城人。③杜塞:阻塞。④卒:死。⑤赀簿:账簿。⑥校计:核算。⑦饷:贿赂。⑧注:批注。
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悉收赀簿: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谓左右曰: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遂以相,寻迁中书侍郎。
1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牛僧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20·天津河西·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9.解释下面括号里的字。
(1)禹锡终(易)连州: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2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1.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春·天津河西·九年级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回答问题。
滇游日记
袁黄①公力行节俭,与缙绅②相约:每会荤③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④。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⑤,故皆徙业耳。
(节选自《感应篇》)
[注] ①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②缙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③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④胥(xū):小官吏。⑤折阅:亏损。
2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期年之后期年:_________________
②皆由讼者邀宴吏胥皆: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
24.结合选文,举例说明袁黄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 (1)休息 (2)醒悟 2.高凤后来就成为著名的学者,在西唐山教书。 3.是一个勤奋专注的人,一个崇尚仁义、与人为善的人,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息,一词多义,休息。悟,本义,醒悟。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其后,这以后。遂,于是。乃,于是。于,在。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答。①从“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知道,高凤专心读书以至于雨水把麦子冲走,可见他是一个勤奋专注的人;②从“乃脱巾叩头,固请日:‘仁义逊让,奈何弃之’”知道,高凤脱巾叩头劝说持兵而斗的邻居,可见他是一个崇尚仁义、与人为善的人;③从“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作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可以知道,高凤百般推脱不去做官,可见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点睛】译文:
高凤,字文通,是南阳叶人。在他青年还是书生时,他的家庭以种田为生,但却精通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他的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里面晾晒着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后来突然下了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妻子回来后责问他,高凤这才恍然大悟(小麦被冲走了)。后来高凤成了著名的学者,在西唐山教书。
邻里有人为争夺财物的,拿了器械格斗,高凤前去调解,格斗的人不肯住手,高凤就摘下头巾叩头,执意请求说:“仁义谦让,为什么丢掉它呢!”于是争斗者心怀感激,放下武器向他谢罪。
高凤年老了,坚持志向不知疲倦,名声传闻很远。太守连续召请,高凤恐怕不能避免,便自称本是巫家,不应为吏,又假称与亡兄的妻子为了田产打官司,于是不出去做官。建初年间,将作大匠任隗因高凤直言敢谏而举荐他(做官),到了衙门,就假托有病逃回家了。推让自己的财产,全部送与兄长唯一的儿子。自己隐居垂钓,死在家中。
4. (1)升迁,提升 (2)谋划 5.(杜诗)于是击杀了萧广,回到朝廷把情况汇报给皇帝。 6.杜诗担任南阳太守时,生活节俭,严惩豪强,善待百姓;善于制作农具,方便百姓耕作;领导百姓兴修水利,开垦农田,使百姓生活富足。
【分析】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1)迁,古今异义词,升迁。(2)句意:听说贼人谋划北渡。规,谋划。
5.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遂,于是,就;以,把;“以状闻”,把情况汇报给皇帝听。
6.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选文第二段,结合杜诗的事迹作答。“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结合以上语句分析,杜诗在南阳担任太守时,生活节俭,政治清平,严惩豪强,善待百姓;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感到很便利;还兴修水利,广泛开垦土地,使百姓丰足富实,所以南阳的百姓都很爱戴他,把杜诗比作“杜母”。
【点睛】参考译文: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年轻时有才能,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称。更始年间,被征召做了大司马府的官员。建武元年,在一年中升迁三次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不安。杜诗告诫晓谕萧广,可他仍不改悔,于是击杀了萧广,回京后把这一情况向光武帝奏报。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一套棨戟。仪仗又派他巡视河东,去讨伐、降服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谋划北渡黄河,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他们的船只,部署郡中士兵,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兵,杀死杨异等人,贼兵终于被消灭。被任命为成皋令,任职三年,所做出的政绩尤其突出。再次升迁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所治理的地方政绩显扬。
建武七年,杜诗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性节俭,施政清廉公平,因为惩罚强暴树立起了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顾恤和爱惜服劳役的百姓。又设计制作水排,用以炼铁,铸造农具,使(百姓)用力少,收效多,百姓感到很便利。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为这些事迹赞颂他道:“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7. 派遣 已经
8.又因为老百姓远途输纳赋税过于劳苦,(他上奏)请求将鄜城建成军事基地。 9.①在延州时,根据敌军的多少,派将领轮流出战抵御敌军;②在塞门、承平等要塞兴办水利,开放贸易;③建立军事基地,减轻老百姓远途输纳赋税的劳苦,并节省开支。
【分析】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句意: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军。使,动词,派遣。(2)句意:当时塞门、承平等要塞已经被废弃。既,古今异义词,已经。
8.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以,因为;民,老百姓;远输,远途输纳赋税;军,军事基地。
9.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根据“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进户部郎中兼知延州”“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分析,提炼概括为:在延州“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根据“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提炼概括为:在塞门、承平要塞兴办水利,开放贸易,互通有无;根据“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十之三,他所减不与”提炼概括为:建立军事基地,减轻老百姓远途输纳赋税的劳苦,节省开支。
【点睛】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范仲淹博通《六经》,精于《易经》,当时学习的人大多向他提出疑问,(他)拿着经书给他们讲解,没有疲倦的时候。每当感奋激昂地讨论天下事的时候,他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于律己,崇尚品德节操,这是范仲淹首先倡导的。
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被升任为户部郎中兼任延州知州。在此之前,朝廷旧制规定将领分别统辖边境驻军;总管统辖一万人,钤辖统辖五千人,都监统辖三千人。遇到敌人侵略而要抵御时,就派官品低的将领首先出击。范仲淹说:“派遣将领不选择合适的人,而按照官职等级的高低来安排出兵的先后顺序,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于是(他)普遍检阅本州军队,得到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部,每位将领各自统领三千人,分部训练士兵,根据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军。当时塞门、承平等要塞已经被废弃,(范仲淹)采纳种世衡的计策,修筑青涧城来扼守敌军进犯的要冲,大力兴办农田水利,又开放民间往来贸易,以便边民互通有无。又因为老百姓远途输送缴纳赋税过于劳苦,(他上奏)请求将鄜城建成军事基地,让河中府、同州、华中的贫民就近送缴税租。每年春夏两季调集军队就地取得给养,可以节省买粮开支的十分之三,这还不包括其他开支节省的费用。
10. (1)寄居,居住。 (2)用火烧,烧,火化。 11.像千载这样的深情厚谊(的人),也是千年上下都不多见啊! 12.在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屡辞不仕);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侍奉三年并冒险料理后事。
【分析】1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1)句意:到了就居住在文山牢房的附近。寓:寄居,居住。(2)句意:火化了他的尸首。火:用火烧,烧,火化。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高谊:深情厚谊。千载而下:千年上下。
1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张千载的“高谊”体现在“文山贵显,屡以官辟,皆不就”,在朋友贵显时保持距离;“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在朋友落难时患难与共;“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火其尸,拾骨置囊。南归,付其家葬之”,侍奉三年并冒险料理后事。
【点睛】参考译文:
庐陵人张千载,字毅甫,别号一鹗,文山的朋友啊。文山富贵时,多次请他出山不出。直到文山从广东衰败(被贬)回来,到吉州城下,千载暗地出来与之相见,说:“丞相去燕地,我张千载也去。”到了就居住在文山牢房的附近,每天给他送饭从无间断。总共留在燕三年,又秘密打造一个匣子,待文山接受斩首命令之日,就用来收藏他的首级。后来,火化了他的尸首,收起白骨放入囊中,带着装头的匣子一同回到南方,交给他的家人安葬了他。像千载这样的深情厚谊(的人),也是千年上下都不多见啊!
13. 原因,缘故 全,都 14.张允济召集村人,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一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 15.①用计帮百姓找回牛;②智捉盗葱贼;③武阳境内路不拾遗。
【解析】13.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故,一词多义,缘故,原因;毕,古今异义词,全,都。
1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召,召集;悉,全,都;集,集中在一起;问,询问。
15.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梳理和概括。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关键语句分析。第2自然段“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由此概括张允济帮助百姓要回属于他的牛;第3自然段“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由此概括,张允济帮助老妇人捉住盗葱者;第4自然段“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由此概括,张允济所管辖的武阳境内路不拾遗,行人找到衣衫。据此概括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于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很怀念他。
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还给那头牛,元武县衙门几任县令都不能解决过问题。那人就到武阳县请求允济评判,允济说:“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 ”那人泪流不止,把事情的始末都讲了出来。允济于是命令手下人绑了那人,用衣衫蒙住他的头,将他带到他妻子娘家所在的村子去,说是抓住了盗牛贼。张允济召集村人,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一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妻子娘家人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又担心受连累,就指着那头强占来的母牛说:“这是我女婿家的牛,从哪里来的我就不知道了。”允济便揭开牛主人蒙头的衣衫,对他妻子娘家人说:“这就是你女婿,你可以把牛还给他。”妻子娘家人叩头服罪。元武县主管官员听说后,都十分惭愧。
张允济还曾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葱的老妇人,搭了一座小草房在那里看葱,允济对老妇人说:“你只管回去,不要不厌其烦地守着。如果遇到盗贼,应当来报告县令。”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家住了一夜,那葱就丢失了很多。老妇人把情况告诉了允济,他便把葱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查问,果然找到了盗葱的人。
曾有个赶路的行人,天亮前就出发,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几里才发觉,有人对他说:“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正如先人所说,果然找到了衣衫。
允济的政绩尤其卓著,远近的人都称赞他。
16. (1)全,都 (2)对……说 17.因此就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升迁为中书侍郎。 18.文中通过描写皇帝核算韩弘家收缴的账簿,唯独送牛僧孺的钱牛僧孺不接受。说明他是一个不慕名利,拒收贿赂,清正廉洁的人。
【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把账簿都收缴上来。悉,全,都。
(2)句意:对身边的人说。谓,对……说。
1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由是,因此;遂,就。以相,以之为相;寻,不久;迁,升迁。
18.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至僧孺,独注其左曰:‘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分析,皇帝派遣使者到牛僧孺家中,把账簿都收缴上来,核算出入。用来记录贿赂宫中朝中大臣的账目都在,至僧孺名下,唯独有一行小字写道:“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接受。”韩弘曾送给僧孺千万钱,但他没有接受。由此可知,他是一个不慕名利,拒收贿赂,清正廉洁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牛僧孺字思黯,隋朝仆射奇章公牛弘的后代。此前,韩弘入朝,他的儿子公武行贿权臣来阻塞别人进言。不久韩弘、韩公武相继死去,孤孙年弱不能理事,皇帝派遣使者到他家中,把账簿都收缴上来,核算出入。用来记录贿赂宫中朝中大臣的账目都在,至僧孺名下,唯独有一行小字写道:“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接受。”穆宗赞赏他,对左右侍臣说:“我没有看错人啊!”因此就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升迁为中书侍郎。
19.(1)交换,改授(2)妻子儿女 20.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21. (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2)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 (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易”是动词,交换;“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属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妻子儿女。
2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执友(好朋友,挚友)”“何(怎么,哪里)”“若是(像这样)”的意思。
21.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结合“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可知,柳宗元“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结合“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可知,柳宗元“为官”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结合“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可知,柳宗元“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点睛】参考译文: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22. 满一年 都,全 23.每天宰杀很多家畜,袁公也不能禁止。 24.由“与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和“随问随结,庭无滞狱”,可以看出袁黄是一个力行节俭、勤于政事的人。
【分析】选自《感应篇》作者:不详
2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期年”是“满一年”的意思。
2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其中“日”是“每天”的意思,“禁”是“禁止”的意思。
2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围绕“力行节俭、勤于政事”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点睛】译文:
袁黄公竭力做到节俭,与官员相互约定:每次约会只辛辣味的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牲畜。然而县城门左右分别有熟食店,都已有很久了,每天宰杀很多家畜,袁公也不能禁止。不久渐渐少了,满一年之后,并没有一家卖熟食的。原来一直买熟食的,都是由诉讼的人邀请官吏吃饭(而买的)。现在袁黄公随时审问随时结案,庭上没有滞留的案件,买熟食的很少,卖的人亏损,所以都转换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