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10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南开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10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6 20: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南开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10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课外阅读(共0分)
(2020·天津南开·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粳,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何为来哉 ”顿首曰:“边界之乡,扰益偷。自耶②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 ”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 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③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
(节选自张惠言《茗柯文三编》,有删改)
【注释】①霍丘:县名。后面的阳湖为地名。②耶:通“爷”。③尔:如此,这样。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劳:______________ (2)士民相与谋曰 相与: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
3.结合选文,举例说说霍丘知县左君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020·天津南开·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老父,衣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6.结合张良的奇遇,用自己的话简述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2021·天津南开·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骜①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③驾还魏。魏王持④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③趣:催促。④持:握着……的手。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师数败 数:________ (2)徒以有魏也 徒:_________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9.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述。
(2021·天津南开·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①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②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姜。吴主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③,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有删改)
【注释】①伯嚭(pǐ):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吊死问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吴王将许之 许:________________ (2)乃兴师北伐齐 伐:________________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12.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1·天津南开·统考三模)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3.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詹何对曰 对:
(2)故本在身 本: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15.楚庄王在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2·天津南开·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中行传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胡瑷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①,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②,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③庐墓④,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⑤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注释]①转相传授: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②赴阙:入朝。③跣(xiǎn) 足:赤脚。④庐墓:在墓旁搭盖小屋,指守孝。⑤内外亲:同姓和外姓的亲戚。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改动)
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首谒范纯仁 谒:
(2)不越其序而后已 已:
17.翻译文中画线句。
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18.结合原文分析,徐中行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2·天津南开·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卫南之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今日进退等死 等:
(2)泽计敌众十倍于我 计: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21.请结合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卫南之战取胜的原因。
(2022·天津南开·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 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 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⑥,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 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 豫⑦为调⑧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郎:郎官。⑦豫:事先准备。⑧ 调:治办,办理。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及:_____________
(2)即开户出 户_____________
2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24.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说赵广汉“天性精于吏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犒劳 互相、共同 2.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 3.霍丘知县左君治县有方,清正康洁,平易近人、关心百姓疾苦。①“我们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自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生活安定,能够耕种自己的田地。我们所饲养的牲口,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等父老的语言,体现了他治县有方;②“我们县令不向百姓索取任何东西”等父老的语言,体现了他清正廉洁;③左君和百姓的相处情况及左君认为若从百姓那里接受米和柴火的资助,后来的人必然效仿这样来索取薪米,这样索取百姓东西就没有穷尽了等内容,体现了他平易近人、关心百姓疾苦。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用酒食犒劳了送东西来的父老乡亲。劳,犒劳。
(2)句意为:士民一起商量说。与,和、跟。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所以,……的原因。厚,厚待。以,因为。妄取,胡乱拿取。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粳,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可知,他治理有方,人民生活富足安定。根据“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可知他关心百姓、清正廉洁。根据“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可知他平易近人。
【点睛】译文:
霍丘的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的乡里来到府衙,筐里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蹄鸡鸭,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左君叫他们进来,说:“父老乡亲实在辛苦了,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父老叩头说:“我们所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没有不快之事,能够耕种自己的田地。我们的田地幸亏您而能丰收,有这新米,都是您赐予的,我们带来给您尝尝。”左君曰:“上天赐予百姓丰年,乐意给予百姓东西让大家吃;再说那些家畜,凭什么而来呢?”父老就又叩头说:“往年您没有来的时候,我们的猪鸡鹅鸭,都用来提供给官吏了,剩下的又被偷走。如今看看我们饲养牲口的圈栏,点点我们所豢养的牲口,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牲口,这是您为我们蓄养的牲口啊,这些都是您的东西不是我们的东西。”左君微笑着接受了这些东西,用酒食犒劳了送东西来的父老乡亲。大家都欢欣鼓舞地离开,说道:“本来想把这些东西奉送给县令,反而让县令破费了。”士民一起商量说:“我们县令不拿取百姓的东西,而俸禄又不足以供养自己,让百姓怎么办呢?请把乡邑一分为四,各自按月份送大米或柴火。”大家说:“好。”大家就向左君请求,左君笑着说:“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我向百姓求取大米或柴火,后来的人必然依照这个惯例来索取薪米,这样我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就变得没完没了了。”没有答应。
4. 曾经 穿 5.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 6.老人这样做的原因,是想考察张良。老人让张良到桥下捡鞋子,并让张良给自己穿上,是考察张良是否有爱心、是否尊重老人,能否忍辱负重;一再推迟时间,是考察张良是否有耐心和宽容之心。
【解析】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尝”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曾经”;“衣”在这里是动词,“穿”的意思。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有顷(一会儿)”“是(这样)”。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本,正确翻译后即可分析作答。这个老人屡次刁难张良,是为了考验他。“孺子!下取履”“履我”是想考验张良是否有爱心和宽容之心;“后五日早会”“后五日复早来”是想检验张良是否讲诚信,是否有耐心。
【点睛】参考译文:
张良曾经有空闲,从容地在下邳桥上信步闲游。有一老人,穿着麻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拿鞋!”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老了,勉强忍着气到桥下捡来了鞋。老人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已经给他捡了鞋,就跪着给他穿上了,老人伸着脚承受,(而后)笑着离开了。张良很惊奇,目送老人走了一里左右,老人又回来了,说道:“小伙子值得教导。过五天,天刚亮的时候,和我在这儿相会。”张良因此觉得奇怪,跪着回答:“好。”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去到桥上,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发火说:“同老年人约会,(却)晚来,为什么?”(说罢)就走,(嘱咐)说:“五天以后早早相会!”五天后鸡叫头遍,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儿)了,又发怒说:“又来晚了,为什么?”(说罢就)走了,(嘱咐)说:“过五天,再早点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于是拿出一册书说:“读了这册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后,将应验。十三年(后),你去看望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那就是我。”(说完)就走了,没有说别的,没有再见面。
天亮后,(张良)看那册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7. 屡次 只,仅仅 8.(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9.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分析】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魏军屡战屡败。数:屡次,多次。②句意为: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徒:只,仅仅。
8.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回到句子的语境中,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关键词要理解准确。重点词有:乃:于是;使:派,派遣;于:介词,到。
9.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题时,需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作答。结合文中“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等内容可知,信陵君接受劝告、得到重用、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等因素都是他成功救赵的原因。综上分析即可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秦将蒙骜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无人敢规劝他。毛公、薛公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就催人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10. 答应 讨伐 11.(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来请求讲和。 12.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分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吴王将许之:吴王将要答应越国的请求。许:答应。(2)乃兴师北伐齐:就出动军队向北攻打齐国。伐:讨伐。
1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使:派遣;厚:丰厚;以:来。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由“越王为人能辛苦”可知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从“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可知,越王勾践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所以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
【点睛】译文:
又过了五年,吴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在姑苏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庐的脚趾,吴军退却。阖庐创伤发作将要死去。当天晚上,阖庐就死了。夫差继位吴王以后,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二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践就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他派大夫文种送厚礼给太宰嚭请求媾和,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吴王将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如今,大王要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采纳了太宰嚭的计策,和越国议和。
又过了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就出动军队向北攻打齐国。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攻打齐国。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于是慑服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而回国。从此,就越来越少地听从伍子胥的计谋了。
13.(1)回答 (2)根本、基础 14.我明白了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15.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分析】13.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对”:回答。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本”在现代汉语里有“根本”的意思,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4.试题分析: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治”“而”“于”等词语的理解和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5.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的启示可从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的角度作答。
译文:楚庄王问詹何说:“治理国家应该怎样?”詹何回答说:“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楚庄王说:“我能成为祀奉宗庙社稷的人,希望学到怎样保持它的办法。”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好了而国家反而混乱的事,又没有听说过身心烦乱而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事。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用末节来答复。”楚王说:“说得好。”
16.(1)拜见,拜访 (2)停止 17.(徐中行)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18.“拜谒名士” 说明徐中行虚心求教;“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表明徐中行刻苦勤奋;“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说明他孝顺父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表明徐中行乐于助人。
【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首谒范纯仁”的句意是:首先拜访范纯仁。谒:拜见,拜访。
(2)“不越其序而后已”的句意是: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已:停止。
1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扇(扇扇子)、炉(生炉火)、逾(超过,越过)年”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8.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具体的事件分析概括作答。从“始知学,闻胡瑷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可以看出徐中行是个好学、虚心求教之人;从“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可以看出徐中行是个勤奋刻苦学习之人;从“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可以看出徐中行是个讲求孝心之人;从“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可以看出徐中行是个善良、乐于助人之人。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徐中行是台州临海人。他刚刚通晓儒学,就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将理学讲得非常透彻,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先入学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学习,然后辅导后入学的学生),将要去跟从胡瑗学习。到了京城,首先拜访范纯仁,范纯仁认为他很贤能,就向司马光推荐了他,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和蔼,可以和他一起进修道业。恰逢福唐(今福州市)人刘彝入朝,(徐中行)(从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传授的经义,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困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亲自耕种抚养母亲。(就着)剩余的力量推广施行(这样的行为),安葬了十多个同姓和外姓的亲戚以及乡里(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贫苦没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导学生,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荻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
19.(1)同样(2)考虑 20.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间偷袭我军,就危险了。 21.宗泽下令:“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看出他善于鼓舞士气:从“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19.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现在进退都是一死。等,同样。
(2)句意为: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计,考虑。
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使,假使;悉,都;则,就。
21.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知,宗泽善于鼓舞士兵的士气。这一点从后文“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可以得到印证。
根据“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可知,他善于判断战场上的形势,用兵灵活。这一点从后文“金人夜至,得空营”可以得到印证。
【点睛】参考译文:
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金人大败,后退几十里。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假如金军骑兵全部出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22. 赶得上 门 23.(官府)可以好好对待你们,幸运的话遇到赦免命令,或许到时候能解脱罪名。 24.参考答案: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工作勤勉;
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或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善于分析推理;
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精明干练;
能在违法犯罪发生时,及时到达现场——雷厉风行;情况危急下,使人质安全脱离危险——果断机智;
答应罪犯的事情,能做到的均可做到——言而有信。
【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其他仿效的人都比不上他。及,赶得上。
(2)句意:立即开门。户,门。
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得,能够、可以;善,好;幸,幸运;或,或许。
24.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可知,他工作勤奋。
根据“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可知,他善于分析推理。
根据“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可知,他为政精明干练。
根据“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 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可知,他处理突发事件雷厉风行。
根据“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 下堂叩头”可知,他处理案值果断机智,使人质摆脱危机。
根据“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可知,他言而有信,即使面对的是犯人。
【点睛】参考译文:
赵广汉为人刚强有毅力,天性精于官吏职守。接见官吏百姓,有时夜里不睡,可以到天亮。特别注重调查研究,以此了解事情的真相。所谓钩距,就是比如要知道马的价钱,就先问狗价,又问羊价,接着问牛价,最后再问到马价,反复比较、检验这些价钱,以此类推,这样就可以知道马价的高低,结果不会偏离实际情况。这种方法只有赵广汉能够运用得很精妙,其他仿效的人都比不上他。赵广汉对郡中里巷盗贼和行为不轨者的藏身处所,对下级官吏收受贿赂、代人求情等不法行为,全都了解。长安的几个年轻人在里巷中一个极其隐蔽、无人居住的房子里密谋,准备劫持人质,坐下来还没说完,赵广汉派的吏员就到了,逮捕了他们,经过审讯,那些人全部承认了犯罪事实。富人苏回担任郎官,有两个人劫持了他。过了不久,赵广汉就带人到了劫匪的家里,自己站在厅堂前面,让长安丞龚普敲门,告诉劫匪说:“京兆尹赵君感谢两位好汉,没有杀害人质,人质是皇上的侍卫人员。释放人质,束手就擒,官府会好好对待你们的。如果幸运,碰上朝廷发布大赦的诏令,到时还可能免除刑罚。”两个劫匪大惊失色,平素又听说过赵广汉的威名,立即开门从正屋出来,到堂下向赵广汉磕头认罪。赵广汉跪着感谢说:“幸亏你们让郎官的性命得以保全,你们对我的恩德太深厚了。”他把罪犯送到监狱,嘱咐吏员细心照顾,供他们酒肉。到了冬月,要将他们从狱中提出处死时,赵广汉事先为他们准备好棺木和收殓下葬的用具,并派人告诉了劫匪,两个劫匪都说:“死了也没有任何遗憾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