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的发明 》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便、鲜”4个多音字。能正确读写“ 造纸术、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知道人类记录方式的演变,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便、鲜”4个多音字。能正确读写“ 造纸术、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纸,我们的课本就是用纸做成的,我们的书写也离不开纸。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2.没错,我们的生活可真离不开纸啊。纸的作用很大,种类很多。纸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纸的知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布置自读要求。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的方式来解决。
(2)标上自然段。
(3)看清每句话,把课文读准确。
2.同桌之间互读,准备向全班展示自读情况。
3.刚才同桌之间交流了读课文的情况,相信你们现在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正确了。谁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
4.请全班同学起立,每人读一句话,读完坐下。教师发现问题后,相机指导个人及全班的朗读。预设容易出问题的词语包括:铸刻、携带、篾席、传承。看来同学们学习的效果很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训练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三、集中写字指导。
1.自学阶段。
在写字表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请你仔细看一遍,你觉得哪几个字最难写或者最容易出错 做出标记讲给同桌听一听吧!
生自学并讲给同桌听。师巡视时注意记录,找找哪些同学提到了“录” “洲”及其易错点。
2.集中指导。
难记的字的学法。
指导分辨 “洲”和“州”两个形近字。“洲”有水字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而“州”是我国的一种行政区划,同现在的“省”差不多。
指导易错笔画。“录”的第五笔是点,第六笔是提;“欧”的第二笔是撇。
3.书写。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练习本课生字。
【设计意图:识记书写生字原本是一个很枯燥的环节,但是用上“你说我猜”的游戏,使它变得生动有趣。这对小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默读课文,弄清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如何划分段落,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结果:课文共分5个自然段,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划分段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脉络,同时弄清课文的顺序,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纸的重要性,同时识记了本课的生字。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剩余时间再次通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所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记一记,并试着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纸的发展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对此进行分析。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反复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展过程。
2.能用自己的话,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说出纸的发明过程,不同阶段“纸”的特点。
3.懂得纸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借助反复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展过程。
2.能用自己的话,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说出纸的发明过程,不同阶段“纸”的特点。
教学难点:
懂得纸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中感悟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朗读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纸的发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现在老师来考一考,看你记住了多少。
1.出示: 创造 伟大 记录 造纸术 铸刻 携带
保存 练习册 经验 蔡伦 朝鲜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传承 新鲜
2.集体评价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字词需要格外注意。
3.通过本课的课题,我们就知道了本课的内容是关于“纸的发明”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纸的发明究竟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字词,导入课文,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略读课文,将课文分为三个意义段。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意义段 每个段落分别在叙述什么
预设:
第一段为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第二段为第2~4自然段,分段讲述了纸的进化过程,每个载体形式都有哪些特点。
第三段为第5自然段,讲述了造纸术的传播过程和影响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找到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详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1.自学阶段。
学习指南:
同学们,请你自读第2~4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纸的发明过程有几类形式
(2)分别有什么特点
(3)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来自于课文的哪段 哪行 还是从你的经验中推测出来的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课文,梳理知识点并填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遇到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先在文中画出有用的句子,再回到学习卡片上回答问题。
2.交流阶段。
(1)小组交流时,教师边巡视边记录哪些小组的答案可以用来进行全班交流,同时处理小组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交流结束进行评价。
(2)挑选适合的小组到台上与全班同学交流,汇报方式与组内汇报方式一致。或者直接由组长做总结汇报。其他同学提出异议,经讨论后确定答案。需注意特点来源可以是在文本基础上根据自己经验的推测。但是如果课文中有提示的话,学生应该能准确找到。
3. 学生自由读第1、5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首尾呼应的关系)
(2)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4.通过学习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经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为什么只有蔡伦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呢
预设生答:因为这种造纸术本身具备很多优点,树皮等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而且造出来的纸既轻便又好用,所以只有这一种造纸术传承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蔡伦所造的纸的优点,对比之前的纸,让学生体会蔡伦的发明是很了不起的,从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 拓展运用,读写训练。
1. 把收集到的各种新型的纸张,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
2.学生说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
3.造纸需要树木,如果大量砍伐树木肯定会破坏环境,请你写一段话让大家节约用纸。
【设计意图:通过读写训练,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古代发明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五、小结。
蔡伦经过努力改进了造纸术,造出了既便宜质量又好的纸,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为此感到自豪,为了感谢我们的祖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不浪费每一张纸,每一张纸上的字都要干净、工整、美观,今天的口号就是:今天我做到,干净用纸不浪费,工整书写要美观。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纸的发明
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