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03 12:1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7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⑴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基本内容。
⑵知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大致情况。
技能目标:
通过比较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异同,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
因,对比中、苏改革概况,从而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探究法学习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⑶采用表格学习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谈谈对改革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本国的实际状况。
⑵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史实的了解,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曲折、艰巨和长期的。
教学重点:⑴了解各次改革的内容 ⑵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重点突破:
⑴通过学生自读课本,自主学习各次改革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次改革的特点及这些改革的共同点。
⑵教师组织学生在比较各次改革异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⑴各次改革遭到挫折的原因 ⑵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
⑴范例教学法。(学生通过学习一个改革,自己“照方抓药”,主动学习)
⑵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
⑴合作探究法(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⑵自主学习法(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自己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问: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志是什么?生答后,师指出:1936年制定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处于和平发展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应如何前进,这是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苏联和东欧国家相继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些国家的改革有什么异同?这些改革为什么没有成功?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1、赫鲁晓夫改革:
师问:改革一般从哪些方面学习呢?
生答:时间、背景、内容、结果等方面。
生答:还有特点、性质等。
师说: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提出的,分小组自学本目。
展示:⑴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谁掌握了党政大权,揭开了苏联体制改革的序幕?
⑵小组讨论:①请根据改革的内容判断改革的性质。②赫鲁晓夫改革有何特点?
学生分小组解决上述问题,请组长记录好组员的发言,由组长总结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学生阅读、讨论、总结时,深入小组进行指导和帮助。讨论结束,组长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师问:请一组组长展示本组要求展示问题的答案。组长回答后,多媒体展示问题的答案。
师问:请二个小组来回答讨论题。
二组组长抢先回答:赫鲁晓夫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因为赫鲁晓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时期的一些路线政策作了调整,揭开了苏联体制改革的序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四组组长不甘示弱地回答:赫鲁晓夫改革带有明显的应急性、局部性和肤浅性。
师小结: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各种矛盾更加突出,改革最终归于失败。
师过渡:继赫鲁晓夫之后,苏联的改革时断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政治、经济已处于危机前的困境。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了改革。
2、戈尔巴乔夫改革: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找到更多的有关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信息。
生回答:①改革的时间:1986年—1990年
②内容:经济上,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以根本变革经济体制为主的改革纲领;经济改革受阻,仓促转向政治改革;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条款;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确定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方针。
③特点: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
④结果:经济日益恶化,社会混乱,最终加剧了苏联的解体。
生补充:⑤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大失误:取消苏共法定领导地位
⑥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停止苏联的存在,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
师小结:可见,改革应该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不能脱离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应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3、匈牙利改革:
师讲述:二次大战后,东欧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以苏联为榜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苏联局势发生变化,东欧多数国家先后走上改革的道路。其中,匈牙利具有代表性。
生回答:①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     ②改革者:卡达尔
③内容:纳吉改革(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导致匈牙利事件爆发);卡达尔改革:1968年全国推行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改革;1989年实行多党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及混合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修改宪法;1990年匈牙利共产党失去领导地位
④结果:生活水平一度名列榜首;改革停止;内部危机、外部环境影响下发生剧变。
师点拨:特点是没有突破计划经济框架。东欧剧变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末,其实质是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讨论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总结这三次改革的共同点。师点拨,从出发点来看:都想突破斯大林模式;从经济方面来看:改革遇到阻碍,没能突破计划经济的旧框架;从政治方面来看:改革导致社会混乱,矛盾激化。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学们可以用表格比较法总结各次改革的异同点,有利于知识的梳理和对问题的理解。
探究一:我们在比较学习了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以引导,可小结为:⑴从内因来看①经济长期处于困境,这是根本原因;②政治体制改革失败,政治混乱,社会动荡。⑵从外因来看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讨论二:教师出示中苏改革成败比较表,让学生自己填写。
概况
中国改革
苏联改革
时间
1978年开始
1986年—1990年
领导人
邓小平
戈尔巴乔夫
背景
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经济、政治危机
政治、经济处于危机前的境地
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由于经济改革受阻,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确认“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党的领导
特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
结果
取得巨大成就
苏联解体
可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改革的成功是因为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课堂小结:
我们从各次改革的内容中了解到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改革的成败得失,他们的经验教训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请同学们根据这一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可归纳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板书展示: 
                      
                       
压器
                          
                 
                      
课堂作业:
1、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的是(  )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安德罗波夫   D契尔年科
2、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 C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3、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政党变化  B各国国名变化 C经济制度变化  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4、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 )
A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试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⑴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⑵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
⑶为改变苏联僵化了的模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改革,但结果失败了,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附答案:1B 2C 3D 4A 5⑴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⑵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体制⑶改革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的改革遵循了实事求
是的原则;我国的改革是循序渐进;我国的改革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系统,问题设计注重了精练,环环相扣;注意了重难点知识的提炼、整合、梳理和建构。通过表格比较法学习简单的问题、复杂的问题合作探究,做到史论结合、以知育人。范例教学法的运用,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的基础上延伸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整体效果还不错。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尤其是基础差的同学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同时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理解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