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诗经>二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这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
3.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这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
3.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查阅工具书,阅读《<诗经>二首》,完成下列任务。
(一)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 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 初年到 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 、 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 ”。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赋、比、兴三种手法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二)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诵读指导:
第一章:全诗序曲,领起全篇,音调应舒缓平正,形成全诗的基调。“鸠”“洲”“逑”为韵脚,要拖长音,显示音调的回环和谐之美。
第二章:“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读时声调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应该语速慢一些,调子低一些,读出似有叹息的心事来。
第三章:写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一“友”一“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诵读指导:
首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应该语速稍慢,读出怅惘之情,韵脚字“苍”“霜”“方”要读得饱满。
三处“所谓”都要读出期盼、向往,甚至是赞叹之情。因此,“所谓伊人”的语调要上扬,而最后的“宛”字要重读。
三处“溯洄从之”中的“溯洄”要读得低沉,“从之”要读得怅然,“道阻”停顿要较长,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且”要重读,读出痛心之感,“长”“跻”“右”,不仅要重读,语调还要上扬。
(三)理解诗意
1.关 雎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2.蒹葭
河畔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深秋白露凝结成了霜。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站在水中的沙洲上。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的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她就站在河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又高险。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站在水中的高地上。河畔芦苇长得非常繁茂,清晨的白露还没有干。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她就站在河的另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二、探究案
阅读《关雎》,探究下列问题。
1.写君子追求淑女,为何以雎鸠鸟开头呢?
2.淑女和君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
3.诵读《关雎》,简要说说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关雎》为什么居于《诗经》之首?难道就因为它写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故事?
5.你学习《关雎》之后受到了怎样的教化?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任找一个方面谈谈。
阅读《蒹葭》,探究下列问题。
6.以“蒹葭”起兴有何作用?
7.品味“宛”字的妙处。
8.《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9.“伊人”是否还可以代表更广泛的含义?
10.《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三、质疑案
1.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点拨要点
一、预习案
(一)诗歌 西周 春秋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六义
二、探究案
1.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就像君子求得淑女,形象地传达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由此及彼的手法在《诗经》中叫作“兴”。两物之间又有相似性,叫作“比”。
2.淑女:文静美好、勤劳、理智慎重。
(1)“窈窕”写出了淑女的文静美好。
(2)“流”“采”“芼”三个动词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她是那样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由此可见她的勤劳。
(3)采荇的过程其实就是淑女择偶的过程:广泛交往——逐个了解——细心挑选。这一过程,足见淑女对待爱情的慎重理智。
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为爱改变提升自己,情趣高雅。
(1)《关雎》写“君子”的动词有三:“求”“友”“乐”。由这一过程可见,男子对女子爱很深、求很切,求之不得时从不放弃。
(2)诗中男子“求之不得”时并未做出过激之事,只是“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就是“君子”的第二个特点--爱得尊重。
(3)“辗转反侧”后的“君子”苦思冥想,思考如何博得“淑女”的芳心——“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为了爱情,“君子”甘愿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高雅情趣。
其实,男子的行为改变是一面镜子,足以照出“淑女”情趣的高雅。
3.《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4.《关雎》能被编人《诗经》不在于写了一个爱情故事,而在于写了一个符合孔子“礼义”标准的爱情故事,这个标准便是“君子”和“淑女”,《关雎》是对“君子”和“淑女”这一标准的内涵的诗化解释、诗化表达。
5.要学做君子和淑女,加强自身的修养。
6.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却不得的凄婉惆怅之情。
7.“宛”是“好像”“仿佛”的意思,这个字将实景、实情与幻觉、想象结合,创设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景象,突出表现了主人公的痴情,富有艺术感染力。
8. ①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主人公对“伊人”的追寻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②三章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9.理想、梦想、追求、功业、前途、胜境、福地……美好事物的象征。
10.相同点:(1)《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部分,都是当时的民歌;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抒发了对心中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2)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3)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4)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
不同点:(1)《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达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蒹葭》一诗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2)《关雎》叙事线索明朗,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诗经>二首》同步分层练习(原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雎鸠(jū) 窈窕(yǎo)好逑(hào) 水中沚(zhǐ)
B.荇菜(xìng) 寤寐(wù)参差(cī) 水之涘(sì)
C.琴瑟(sè) 芼之(mào)溯洄(sù) 水中坻(dǐ)
D.乐之(lè) 未晞(xī)且跻(jì) 水之湄(méi)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在水之湄 B.求之不得
C.左右采之 D.溯洄从之
3.下列诗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2分)
A.左右流之 B.琴瑟友之
C.钟鼓乐之 D.蒹葭苍苍
4.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起兴手法的一项是 ( )(2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我们学过的《关雎》就属“国风”。
B.《诗经》中的诗歌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
C.《诗经》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D.《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6.默写。(18分)
(1) ,君子好逑。
(2)悠哉悠哉, 。
(3)文静而又善良的姑娘是好的配偶,《关雎》一诗中的“ , ”就是佐证。
(4)《关雎》是一首优美的恋歌,开头两句“ , ”为下文抒发爱意创造了意境。
(5) ,在水一方。
(6)蒹葭采采, 。
(7)成语“秋水伊人”出自《蒹葭》中的诗句“ , ”。
(8)“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所写的是一些事物、一种情境,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情致。
(9)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创作者的灵感源泉。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蒹葭》中的“ , ”这两句诗。
(10)歌曲《在水一方》中有这样的句子:“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它对应的《诗经》中的诗句是:“ , 。 , 。”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8分)
(1)琴瑟友之 琴瑟:
(2)钟鼓乐之 乐:
(3)窈窕淑女 窈窕:
(4)左右芼之 芼:
(5)白露未晞 晞:
(6)在水之涘 涘:
(7)蒹葭萋萋 萋萋:
(8)溯游从之 溯游: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分)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把君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和优雅的品格。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举例分析。(3分)
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以下是某小组诵读《蒹葭》的讨论记录,请你找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关注点 相关内容
节奏 A.《蒹葭》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读起来朗朗上口。
基调 B.全诗描写主人公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伊人却可望而不可即,充满怅惘之情。
配乐 C.本诗表达了诗人绵远悠长的思念,所以配乐不宜欢快跳跃。
配图 D.应该选择疏落的芦苇形单影只,在秋风中摇曳的画面,才能凸显诗歌中的“苍苍”“萋萋”和“采采”。
2.讨论时有同学提出,《蒹葭》的三章内容多有重复,只需要选择一章诵读,即可表现出主人公的情感,你认为呢 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3分)
3.小文查阅史料发现,原始时期先民就已有水上捕捞、争相竞渡等民间活动。如果将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放入《诗经》,你认为放入【A.风 B.雅 C.颂】三个部分中的哪个部分最合适 请选择并分析理由。(3分)
三、素养提升
【学科素养·文化自信】学习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0分)
(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4分)
①“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
解释:
②“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
解释:
(2)[读名句,说启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下面是习近平主席引用过的名句,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分)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释义:做事无不有个好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
答:
(3)[读诗句,猜人名]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从《诗经》中取名字。请根据下面的诗句说出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与其身份。(2分)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诗经·小雅·楚茨》)
“孔明”:完备周详,庄重而有条不紊。
答:
(4)[读诗歌,谈感悟]通过这次阅读《诗经》的活动,你感受到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答:
第12课 《<诗经>二首》同步分层练习(解析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雎鸠(jū) 窈窕(yǎo)好逑(hào) 水中沚(zhǐ)
B.荇菜(xìng) 寤寐(wù)参差(cī) 水之涘(sì)
C.琴瑟(sè) 芼之(mào)溯洄(sù) 水中坻(dǐ)
D.乐之(lè) 未晞(xī)且跻(jì) 水之湄(méi)
【答案】B
【解析】A.“好”应读“hǎo”。C.“坻”应读“chí”。D.“跻”应读“jī”。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在水之湄 B.求之不得
C.左右采之 D.溯洄从之
【答案】A
【解析】 A项的“之”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其他三项的“之”均为代词。
3.下列诗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2分)
A.左右流之 B.琴瑟友之
C.钟鼓乐之 D.蒹葭苍苍
【答案】D
【解析】A.左右,名词用作状语,在左右两边。B.琴瑟,名词用作动词,弹琴鼓瑟。C.钟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4.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起兴手法的一项是 ( )(2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起兴手法的辨识。起兴是《诗经》主要的写作手法之一。起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A.以河洲上关关鸣叫的雎鸠引出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B.以水中左右漂荡的荇菜引出君子欲求淑女的渴慕之心。D.以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起兴,引出对伊人的追寻,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歌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5.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我们学过的《关雎》就属“国风”。
B.《诗经》中的诗歌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
C.《诗经》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D.《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答案】C
【解析】《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6.默写。(18分)
(1) ,君子好逑。
(2)悠哉悠哉, 。
(3)文静而又善良的姑娘是好的配偶,《关雎》一诗中的“ , ”就是佐证。
(4)《关雎》是一首优美的恋歌,开头两句“ , ”为下文抒发爱意创造了意境。
(5) ,在水一方。
(6)蒹葭采采, 。
(7)成语“秋水伊人”出自《蒹葭》中的诗句“ , ”。
(8)“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所写的是一些事物、一种情境,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情致。
(9)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创作者的灵感源泉。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蒹葭》中的“ , ”这两句诗。
(10)歌曲《在水一方》中有这样的句子:“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它对应的《诗经》中的诗句是:“ , 。 , 。”
【答案】(1)窈窕淑女 (2)辗转反侧 (3)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4)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5)所谓伊人 (6)白露未已 (7)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8)白露为霜 宛在水中央 (9)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10)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8分)
(1)琴瑟友之 琴瑟:
(2)钟鼓乐之 乐:
(3)窈窕淑女 窈窕:
(4)左右芼之 芼:
(5)白露未晞 晞:
(6)在水之涘 涘:
(7)蒹葭萋萋 萋萋:
(8)溯游从之 溯游:
【答案】((1)名词作动词,弹琴鼓瑟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3)文静美好的样子
(4)挑选 (5)干 (6)水边 (7)茂盛的样子 (8)顺流而下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分)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把君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和优雅的品格。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C
【解析】这两句表现了君子超凡的才艺和优雅的品格,而不是表现窈窕淑女的。
2.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举例分析。(3分)
【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就是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关雎》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开头以起兴开篇,借眼前的景物起兴,由雎鸠鸟的和鸣(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引出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表现对美好善良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情景交融,统领全诗。
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案】《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过分,即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即所谓“哀而不伤”。(1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以下是某小组诵读《蒹葭》的讨论记录,请你找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关注点 相关内容
节奏 A.《蒹葭》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读起来朗朗上口。
基调 B.全诗描写主人公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伊人却可望而不可即,充满怅惘之情。
配乐 C.本诗表达了诗人绵远悠长的思念,所以配乐不宜欢快跳跃。
配图 D.应该选择疏落的芦苇形单影只,在秋风中摇曳的画面,才能凸显诗歌中的“苍苍”“萋萋”和“采采”。
【答案】D
【解析】 “苍苍”“萋萋”和“采采”都形容茂盛的样子。故D项“应该选择疏落的芦苇形单影只”理解不正确。
2.讨论时有同学提出,《蒹葭》的三章内容多有重复,只需要选择一章诵读,即可表现出主人公的情感,你认为呢 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我认为三章不重复。这首诗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1分)从乐调上看,一唱三叹,增加了韵律的和谐回环之美;(1分)从表达效果上看,反复吟唱,使诗意逐步加深,使所抒发的感情也越加强烈,加强了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首先,要指出“重章叠句”手法,或分析内容结构具有反复的特点。其次要根据诗歌内容,理解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如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显示出了抒情主人公的深情、执着。
3.小文查阅史料发现,原始时期先民就已有水上捕捞、争相竞渡等民间活动。如果将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放入《诗经》,你认为放入【A.风 B.雅 C.颂】三个部分中的哪个部分最合适 请选择并分析理由。(3分)
【答案】选A。理由:《诗经》中“风”是各地的民歌,主要反映的是各地百姓从事农桑、采集等活动的情景。而赛龙舟活动作为一项民间活动,恰好符合“风”的要求,所以放入“风”最合适。(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经》内容。“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根据音乐的性质不同进行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有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三、素养提升
【学科素养·文化自信】学习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0分)
(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4分)
①“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
解释:
②“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
解释:
【答案】①成语:孔武有力 解释:勇武而有力量。
②成语:投桃报李 解释:别人给我送来桃,我送给别人李子做回礼。比喻友好交往,礼尚往来。
【解析】两个成语都耳熟能详,稍加分辨即可提取,解释的时候应注意其本义和引申义。
(2)[读名句,说启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下面是习近平主席引用过的名句,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分)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释义:做事无不有个好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
答:
【答案】(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解析】根据诗句的释义稍加扩展可以写出启示。
(3)[读诗句,猜人名]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从《诗经》中取名字。请根据下面的诗句说出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与其身份。(2分)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诗经·小雅·楚茨》)
“孔明”:完备周详,庄重而有条不紊。
答:
【答案】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解析】抓住“孔明”二字,能马上联想到诸葛亮,调动积累即可轻松作答。
(4)[读诗歌,谈感悟]通过这次阅读《诗经》的活动,你感受到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答:
【答案】(示例)《诗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对前三题的总结,第(1)题反映的是《诗经》对中国语言的影响,(2)(3)题反映的是《诗经》对中国文学和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据此做出归纳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白居易诗中爱的誓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笔下爱的表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心里对爱的描画。
古往今来,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是不变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那通过诗歌跨越千年的古人的爱。
新课导入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诗经》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这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点。
3、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点击播放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诗歌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故《毛诗序》云:“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而分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1
第一课时
关 雎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大序》中称“诗六义”)
知识链接
赋、比、兴 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赋、比、兴三种手法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知识链接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点我放课文朗读
朗读指导
听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一章:全诗序曲,领起全篇,音调应舒缓平正,形成全诗的基调。“鸠”“洲”“逑”为韵脚,要拖长音,显示音调的回环和谐之美。
第二章:“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读时声调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应该语速慢一些,调子低一些,读出似有叹息的心事来。
第三章:写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一“友”一“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通过朗读,你感受到《关雎》哪些语言上的特点?
运用重章叠句的写法,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知识卡片
重章叠句,又叫“重章叠唱”或“重章叠咏”。是指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不仅能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而且能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
《诗经》中多采用此种形式。
朗读指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拟声词。
水中的陆地。
文静美好的样子。
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的配偶。逑,配偶。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赏析
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小伙子对文静善良美好的姑娘的爱慕之情。
析读诗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一种可食的水草。
求取。
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念。服,思念。
忧思的样子。
译文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赏析
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给出,着重表现了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
析读诗文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挑选。
译文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赏析
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变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
析读诗文
写君子追求淑女,为何以雎鸠鸟开头呢?
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就像君子求得淑女,形象地传达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由此及彼的手法在《诗经》中叫作“兴”。两物之间又有相似性,叫作“比”。
深入探究
淑女和君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
淑女:文静美好、勤劳、理智慎重。
(1)“窈窕”写出了淑女的文静美好。
(2)“流”“采”“芼”三个动词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她是那样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由此可见她的勤劳。
(3)采荇的过程其实就是淑女择偶的过程:广泛交往——逐个了解——细心挑选。这一过程,足见淑女对待爱情的慎重理智。
深入探究
淑女和君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
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为爱改变提升自己,情趣高雅。
(1)《关雎》写“君子”的动词有三:“求”“友”“乐”。由这一过程可见,男子对女子爱很深、求很切,求之不得时从不放弃。
(2)诗中男子“求之不得”时并未做出过激之事,只是“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就是“君子”的第二个特点--爱得尊重。
(3)“辗转反侧”后的“君子”苦思冥想,思考如何博得“淑女”的芳心——“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为了爱情,“君子”甘愿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高雅情趣。
其实,男子的行为改变是一面镜子,足以照出“淑女”情趣的高雅。
深入探究
诵读《关雎》,简要说说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渴望与追求
欢聚和成亲
忧思与烦恼
幻想
受挫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深入探究
《关雎》为什么居于《诗经》之首?难道就因为它写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故事?
《关雎》能被编人《诗经》不在于写了一个爱情故事,而在于写了一个符合孔子“礼义”标准的爱情故事,这个标准便是“君子”和“淑女”,《关雎》是对“君子”和“淑女”这一标准的内涵的诗化解释、诗化表达。
深入探究
你学习《关雎》之后受到了怎样的教化?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任找一个方面谈谈。
要学做君子和淑女,加强自身的修养。
深入探究
君子之爱不强求,不冒犯,用高雅的志趣去追求淑女,懂得尊重,懂得始终如一。因此孔子给予了这段纯情以至高的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课堂小结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日子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用来表现女子那种含而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本诗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为后世人们所喜爱。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 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拓展延伸
第一章:爱慕
第二章:思念
第三章:愿望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联想到爱情真诚(起兴)
苦闷与焦灼(实写)
和谐与欢乐(虚写)
关
雎
追
求
爱
情
板书设计
1、根据情境填写诗句:
(1).采用“兴”的手法,从听觉角度,以雎鸠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渲染和谐气氛的句子是: , 。
(2).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理想配偶的句子是: ,
。
(3).表达男子对女子相思绵长、难以成眠的句子是: ,
。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课堂检测
2.选出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 )
A.雎鸠(jūjīu) 窈窕(yǎotiǎo) 好逑(hàoqiú) 在河之州
B.寤寐(wùmèi) 碾转 ( zhǎnzhuǎn) 琴瑟(qínsè) 碾转反侧
C.参差(cēncī) 荇菜 (xìngcài) 芼之(màozhī) 钟鼓乐之
C
【解析】A. 雎鸠jiū 好逑hǎo 在河之洲 B.辗转
课堂检测
3.选出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关雎》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
B.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C.“悠哉悠哉”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绵绵情思,思念不绝。
D.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B
【解析】B应该是“男子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
课堂检测
4.选出下列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的开篇采用“比兴”的手法,以雎鸠鸟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
B.“左右流之”“寤寐求之”两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不一样,前者指“荇菜”,后者指“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描写了男子和意中人相会相处的真实场景和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D.这是一首美好的爱情诗,巧妙运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美好的情感。
C
【解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男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是虚写而非实写。
课堂检测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这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
3.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这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
3.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白居易诗中爱的誓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笔下爱的表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心里对爱的描画。
古往今来,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是不变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那通过诗歌跨越千年的古人的爱。
(板书:《诗经》二首 关雎)
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这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
3.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生齐读
三、预学展示,了解诗经
课件展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赋、比、兴 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赋、比、兴三种手法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四、初读诗文,指导朗读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课件展示: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要求: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诵读指导:
第一章:全诗序曲,领起全篇,音调应舒缓平正,形成全诗的基调。“鸠”“洲”“逑”为韵脚,要拖长音,显示音调的回环和谐之美。
第二章:“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读时声调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应该语速慢一些,调子低一些,读出似有叹息的心事来。
第三章:写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一“友”一“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3.通过朗读,你感受到《关雎》哪些语言上的特点?
预设:运用重章叠句的写法,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课件展示:
知识卡片:重章叠句,又叫“重章叠唱”或“重章叠咏”。是指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不仅能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而且能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
《诗经》中多采用此种形式。
五、析读诗文,品词赏句
1.第一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重点词语:
关关:拟声词。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逑,配偶。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赏析: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小伙子对文静善良美好的姑娘的爱慕之情。
2.第二章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重点词语: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求取。
寤寐: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服:思念。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赏析: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给出,着重表现了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
3.第三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重点词语:
芼:挑选。
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赏析: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变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
六、深入探究,深悟诗情
1.写君子追求淑女,为何以雎鸠鸟开头呢?
预设: 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就像君子求得淑女,形象地传达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由此及彼的手法在《诗经》中叫作“兴”。两物之间又有相似性,叫作“比”。
2.淑女和君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
预设:
淑女:文静美好、勤劳、理智慎重。
(1)“窈窕”写出了淑女的文静美好。
(2)“流”“采”“芼”三个动词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她是那样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由此可见她的勤劳。
(3)采荇的过程其实就是淑女择偶的过程:广泛交往——逐个了解——细心挑选。这一过程,足见淑女对待爱情的慎重理智。
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为爱改变提升自己,情趣高雅。
(1)《关雎》写“君子”的动词有三:“求”“友”“乐”。由这一过程可见,男子对女子爱很深、求很切,求之不得时从不放弃。
(2)诗中男子“求之不得”时并未做出过激之事,只是“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就是“君子”的第二个特点--爱得尊重。
(3)“辗转反侧”后的“君子”苦思冥想,思考如何博得“淑女”的芳心——“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为了爱情,“君子”甘愿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高雅情趣。
其实,男子的行为改变是一面镜子,足以照出“淑女”情趣的高雅。
3.诵读《关雎》,简要说说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渴望与追求→受挫→忧思与烦恼→幻想→欢聚和成亲。《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4.《关雎》为什么居于《诗经》之首?难道就因为它写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故事?
预设:《关雎》能被编人《诗经》不在于写了一个爱情故事,而在于写了一个符合孔子“礼义”标准的爱情故事,这个标准便是“君子”和“淑女”,《关雎》是对“君子”和“淑女”这一标准的内涵的诗化解释、诗化表达。
5.你学习《关雎》之后受到了怎样的教化?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任找一个方面谈谈。
预设:要学做君子和淑女,加强自身的修养。
小结:君子之爱不强求,不冒犯,用高雅的志趣去追求淑女,懂得尊重,懂得始终如一。因此孔子给予了这段纯情以至高的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