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课前自主预习案】7-4生物的进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课前自主预习案】7-4生物的进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6 23: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课前自主预习案4 生物的进化
素能目标★考向导航
基础梳理——系统化
知识点一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
(1)化石的概念: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等,是研究      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2)生物化石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结构越    、越    ,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结构越    、越    。
(3)意义:①证实了生物是由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2.比较解剖学证据
(1)概念: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     的一门学科。
(2)事实证据
①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人的上肢都是      。
②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        演化而来的。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    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    ,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意义:为生物是否有    寻找证据。
3.胚胎学证据
(1)概念: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      过程的学科。
(2)事实证据
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    。
②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3)意义:支持了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   的观点。
4.细胞水平的证据
(1)事实证据
①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    。比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
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    等。
(2)意义:支持了生物有    的论点。
5.分子水平的证据
(1)事实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2)意义
①揭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    。
②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    ,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    。
知识点二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适应的含义
(1)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   。
(2)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      。
2.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但又是    。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主要内容
①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    来的。
②各种生物的      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③适应的形成是由于    和    。
(2)意义
①彻底否定了     。
②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肤浅的解释了     。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2)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发展
①研究水平:从   水平深入到   水平。
②研究结果:认识到      的本质。
③研究对象:从以    为单位发展到以    为基本单位。
④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知识点三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1.种群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
①范围:    。
②组成:    生物的    个体。
(2)特点
①不是      在一起。
②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      传给后代。
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原材料的原因
(1)可遗传变异的形成:基因突变产生的     ,通过     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    。
(2)可遗传变异的利害性: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    的,是由     决定的。
(3)种群基因突变数=个体基因数×    ×个体数。
(4)可遗传变异的两大特点
(5)可遗传变异的结果:提供    的原材料。
三、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1.原因:不断淘汰具有    的个体,选择保留具有    的个体。
2.选择的对象
(1)直接作用对象:个体的    。
(2)最终选择的对象:决定表型的    。
3.选择的结果
(1)生物性状方面: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不断进化。
(2)基因方面:种群    会发生    改变。
知识点四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一、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     并且产生    后代的一群生物。
二、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隔离:
(1)含义:      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     的现象。
(2)常见类型
 项目 类型 发生范围 结果
生殖隔离      间 ①不能      ②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      
地理隔离     生物 使种群间不能发生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2)结论: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五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协同进化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3)“收割理论”:
①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    的物种。
②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    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
2.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协同进化
3.协同进化
(1)含义:不同     、生物与     在相互影响中不断      。
(2)结果: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    ,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     。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      →      。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观点1:大量的基因突变是    ,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的逐渐积累,而不是     。
2.观点2: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     与        交替出现的过程。
3.影响广泛的观点:以       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可能形成化石。(必修2 P100正文)(  )
2.有共同祖先的生物个体在形态结构上没有差异。(必修2 P102正文)(  )
3.蝙蝠的翼与人的上肢是同源器官,说明他们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必修2 P102正文)(  )
4.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代谢方面的共同特征就越多。(必修2 P104正文)(  )
5.DNA中的碱基序列相似程度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可能越近。(必修2 P104正文)(  )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生活在同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必修2 P110正文)(  )
2.一个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遗传给后代。(必修2 P110正文)(  )
3.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生物适应性变异的产生。(必修2 P112正文)(  )
4.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必修2 P114正文)(  )
5.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必修2 P114正文)(  )
6.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后药效下降,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必修2 P115探究·实践)(  )
7.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必修2 P116正文)(  )
8.种群间的地理隔离可阻止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必修2 P116正文)(  )
9.没有地理隔离也可形成新物种。(必修2 P116正文)(  )
10.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个体间无法交配,不能产生后代的现象。(必修2 P116正文)(  )
11.若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必修2 P111正文)(  )
1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控制同一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必修2 P111正文)(  )
13.杂合子连续自交,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必修2 P111思考·讨论)(  )
14.杂合子连续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必修2 P111思考·讨论)(  )
(三)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猎豹与羚羊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实现协同进化。(必修2 P119正文)(  )
2.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必修2 P121正文)(  )
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必修2 P121正文)(  )
4.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必修2 P121正文)(  )
5.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是生物对环境影响的结果。(必修2 P121正文)(  )
6.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必修2 P123正文)(  )
(四)实验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1.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耐药菌可能存活下来。(必修2 P115探究·实践)(  )
2.存活下来的耐药菌是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必修2 P115探究·实践)(  )
3.培养基上纸片附近出现的抑菌圈是细菌分解培养基导致的。(必修2 P115探究·实践)(  )
4.在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存在抗药性的细菌。(必修2 P115探究·实践)(  )
5.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多重复几次并求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必修2 P115探究·实践)(  )
6.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培养基、纸片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必修2 P115探究·实践)(  )
二、连一连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
三、议一议
【教材易漏拾遗】
1.[必修2 P102图6-3]下图表示三种脊椎动物的前肢和人的上肢骨骼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与人的上肢相比,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而且排列顺序也基本一致,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四种前(上)肢内部结构模式非常一致,但功能迥异,外形差别也很大,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修2 P103思考·讨论拓展]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有104个氨基酸,据测算,它的氨基酸序列每2 0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狗 鸡 响尾蛇 金枪鱼 果蝇 天蚕蛾 链孢霉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个 0 1 11 13 14 21 27 31 43 44
(1)根据上表分析可得出: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最远的是    。
(2)本实验说明氨基酸的差异越小,物种间的        ,氨基酸的差异越大,物种间的      。
(3)这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在化学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修2 P110正文拓展]为什么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4.[必修2 P114正文拓展]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什么?自然选择作用的直接对象、间接对象、根本对象分别是什么?
5.[必修2 P119图6-12拓展]思考羚羊跑得快这一适应是如何形成的?
6.[必修2 P115探究·实践拓展]若不需要定量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大小,只需要筛选出耐药的细菌,实验思路是怎样的?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课前自主预习案4 生物的进化
基础梳理——系统化
【知识点一】
1.(1)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生物进化 (2)简单 低等 复杂 高等 (3)原始的共同祖先 由低等到高等
2.(1)形态和结构 (2)同源器官 共同的原始祖先 不同环境 生活环境 (3)共同祖先
3.(1)形成和发育 (2)鳃裂和尾 (3)共同祖先
4.(1)特征 结构基础 (2)共同祖先
5.(2)原始祖先 远近 顺序
【知识点二】
一、
1.(1)功能 (2)生存和繁殖
2.相对的
二、
1.(1)进化 适应性特征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2)物种不变论 适应的形成
2.(1)过度繁殖 遗传变异 生物进化的原因 遗传变异 个体水平 隔离 (2)性状 基因 遗传和变异 生物个体 种群 自然选择
【知识点三】
一、
1.(1)一定区域 同种 全部 (2)机械地集合 各自的基因
2.(1)全部个体 全部基因 (2)基因库
二、
1.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2.(1)等位基因 有性生殖 基因型 (2)相对 生存环境 (3)突变频率 (4)随机性 不定向性 (5)生物进化
三、
1.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
2.(1)表型 (2)基因
3.(2)基因频率 定向
【知识点四】
一、相互交配 可育
二、
1.(1)不同群体间 自由交流 (2)不同物种 相互交配 可育的后代 同一种 基因交流
2.(1)突变 基因重组 基因交流 食物 栖息条件 基因频率 基因库 (2)隔离
【知识点五】
一、
1.(1)细长的吸管似的 (2)加快 加快 (3)多 绝对优势 物种多样性
2.好氧 厌氧 光合
3.(1)物种之间 无机环境之间 进化和发展 (2)物种 生态系统
二、
1.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3.化石
三、
1.中性的 中性突变 自然选择
2.长期稳定 迅速形成新种
3.自然选择学说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
(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 2.× 3.√ 4.√ 5.√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三)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2.× 3.× 4.√ 5.× 6.√
(四)实验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1.√ 2.× 3.× 4.√ 5.√ 6.√
二、连一连
三、议一议
1.(1)脊椎动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也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1)黑猩猩 酵母菌 (2)亲缘关系越近 亲缘关系越远 (3)这些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3.提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研究生物的进化时仅仅研究个体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4.提示: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作用的直接对象是生物个体的变异性状(表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生物个体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5.提示:羚羊中本来就有跑得快和跑得慢的个体,在猎豹追逐羚羊过程中,跑得慢的羚羊会被猎豹捕食吃掉,跑得快的羚羊(有利变异个体)得到生存和繁殖的优势。代代繁殖后,群体中跑得快的羚羊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形成了跑得快这一适应性特征。
6.提示:将稀释一定倍数的菌液直接涂布到含一定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将长出的菌落挑出,即耐药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