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单元 种群和群落
课前自主预习案2 群落及其演替
素能目标★考向导航
基础梳理——系统化
知识点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
一、群落的概念和特征
1.群落概念的理解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 ,即一个群落中的 。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 。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概念 实例
原始 合作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 寄居蟹与海葵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 的现象 狼与兔、鹰与鼠
种间 竞争 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 而产生的 的现象 牛与羊、 水稻与稗草
寄生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 并通常对 产生危害的现象 马蛔虫与马、菟丝子与大豆
互利 共生 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中的藻类与真菌
知识点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和生态位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 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
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1)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1.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 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生态位
(2)生态位的重叠和竞争——生态位 时发生的现象。
知识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
1.生物群落的类型
类型 降水 特点 分布 植物的特点 动物的特点
荒漠 生物 群落 稀少且 不均匀 极度干旱区 极度稀疏,具有耐旱的特性 有 的特性,如爬行动物表皮有角质层,蛋壳坚硬,体温是变化的等
生物 群落 雨量不 均匀 半干旱地区、 不同年份或 季节雨量不 均匀的地区 种类较少。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占优势 种类较少,动物大都具有 的特点
森林 生物 群落 湿润或较湿 润地区 种类繁多,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 种类繁多,如松鼠、长臂猿、树蛙等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1)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 等。
(2)生物对非生物环境的适应
①生活在某一群落中的生物都能适应所处的 。
②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 ,形成有机整体,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③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 的天然群聚。
3.其他生物群落
(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 也有 。
(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 (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知识点四 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分类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一)群落的结构
1.同样是对生物群体的研究,种群和群落是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选择性必修2 P22科学方法)( )
2.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选择性必修2 P23正文)( )
3.除了光照,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选择性必修2 P26正文)( )
4.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选择性必修2 P27正文)( )
5.两种鸟的觅食环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选择性必修2 P28思考·讨论)( )
6.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记重捕法。(选择性必修2 P30、P31探究·实践)( )
7.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目。(选择性必修2 P30、P31探究·实践)( )
8.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通过群落中的物种数了解群落的全面结构。(选择性必修2 P30、P31探究·实践)( )
(二)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
1.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选择性必修2 P35正文)( )
2.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选择性必修2 P36正文)( )
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分类依据是演替时间的长短。(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 )
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 )
5.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群落内的生物决定的。(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 )
二、连一连
1.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
2.群落的类型、特点和生物种类
3.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其特点、实例
三、议一议
【教材易漏拾遗】
1.[选择性必修2 P25、P26正文拓展]观察甲、乙两图,分析、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2)根据题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2.[选择性必修2 P30、P31探究·实践拓展]如图所示的采集小动物的器具中,利用了土壤动物的什么特性?
3.[选择性必修2 P30、P31探究·实践拓展]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抽样检测法的区别有哪些?
4.[选择性必修2 P40图2-12拓展]在乔木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说明理由。
5.[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拓展]图1为某池塘群落的演替历程,图2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正确的演替顺序是什么?其演替类型与火山喷发处所发生的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图2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类演替类型?其中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的是甲还是乙?
第十单元 种群和群落
课前自主预习案2 群落及其演替
基础梳理——系统化
【知识点一】
一、
1.地域 种群 空间结构
2.(1)物种组成 (2)物种丰富度 物种数目 (3)丰富
二、独立生活 为食 资源和空间 相互排斥 获取营养 宿主 有利
【知识点二】
一、
1.种群
2.分层 镶嵌 光照 食物条件 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光照强度 自身生长
二、
1.外貌和结构
2.(1)食物 种群密度 (2)相同或相似 (3)协同进化 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知识点三】
1.耐旱 草原 草本植物 挖洞或快速奔跑 降水充沛
2.(1)水分、温度
(2)非生物环境 种间关系 不同物种
3.(1)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 (2)微小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
【知识点四】
1.代替 植被 土壤条件 种子 地衣 草本植物 乔木 多年生草本植物
2.方向和速度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
(一)群落的结构
1.√ 2.× 3.√ 4.√ 5.× 6.× 7.√ 8.×
(二)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
1.√ 2.√ 3.× 4.√ 5.×
二、连一连
1.
2.
3.
三、议一议
1.提示:(1)图甲:垂直结构;图乙:水平结构。
(2)图甲:①植物分层:阳光。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图乙: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2.提示: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
3.提示: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土壤小动物,如蚯蚓等;抽样检测法更多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4.提示: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在乔木阶段,乔木占据了优势,但其他类型的植物仍是存在的。
5.提示:(1)丁→甲→丙→乙。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它与火山喷发处所发生的演替的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
(2)甲属于初生演替,乙属于次生演替。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的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