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一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前自主预习案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素能目标★考向导航
基础梳理——系统化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的过程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生物富集
(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 ,使其在机体内浓度 的现象。
(2)特点
①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 。②生物富集也具有 。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概念、传递形式及实例
2.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知识点三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及调节机制
(1)生态平衡的含义:生态系统的 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特征
结构平衡 生态系统的 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平衡 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收支平衡 生产者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 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 调节。
2.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
3.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理解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 有关,还与生物的个体数量有关。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 具有一定的限度。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 。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选择性必修2 P62正文)( )
2.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选择性必修2 P64正文)( )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选择性必修2 P65正文)( )
4.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选择性必修2 P62正文)( )
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固定的稳定状态,就是生态平衡。(选择性必修2 P73正文)( )
6.在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选择性必修2 P73正文)( )
7.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选择性必修2 P74正文)( )
8.由于正反馈调节的存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兔子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选择性必修2 P74正文)( )
9.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选择性必修2 P75正文)( )
10.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选择性必修2 P78探究·实践)( )
11.虽然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但每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稳定性是相同的。(选择性必修2 P78探究·实践)( )
12.制作生态缸时,生物的种类、数量要适宜。(选择性必修2 P78探究·实践)( )
13.将制好的生态缸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需要阳光直射。(选择性必修2 P78探究·实践)( )
二、连一连
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
三、议一议
【教材易漏拾遗】
1.[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发掘]
(1)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能量”上呢?
(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能否循环利用?你如何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
2.[选择性必修2 P64有关生物富集的延伸思考]
(1)简述参与生物富集的物质及生物富集的途径。
(2)以铅为例简述生物富集的原因是什么?
(3)生物富集的特点是什么?它与能量流动有什么区别?
3.[选择性必修2 P75正文拓展]一块管理良好的棉田与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相比,哪个抵抗力稳定性高?试说明判断理由。
4.[选择性必修2 P76正文拓展]对于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要想保持其相对稳定,需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条)
5.[选择性必修2 P78探究·实践拓展]根据生态缸中生物存活时间的长短,分析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延长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持续时间。
第十一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前自主预习案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基础梳理——系统化
【知识点一】
1.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2.化学元素 生物群落 全球性 相互依存 载体
3.(1)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 超过环境浓度
(2)越大 全球性
【知识点二】
1.物理过程 化学物质 特殊行为
2.生命活动 繁衍 种间关系 农畜产品 有害动物
【知识点三】
1.(1)结构和功能 (2)各组分 生产—消费—分解 有机物 (3)负反馈
2.维持或恢复 物质、能量 恢复力 保持 营养结构 恢复
3.(1)生物种类 (2)自我调节能力 (3)负相关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连一连
三、议一议
1.提示:(1)生物圈在物质上可自给自足,但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
(2)能。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2.提示:(1)参与生物富集的物质有:①重金属物质,如铅、镉、汞等。②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如DDT、六六六等。
生物富集的途径:①通过大气沉降到土壤、植被的表面,从而被植物吸收而富集。②通过降雨进入水体、土壤中,从而被动植物吸收而富集。③通过生物的迁移运动而富集。
(2)铅原本以比较稳定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但人类活动加速了铅的循环,改变了铅在环境中的分布。环境中进入生物体内的铅,能够形成多种比较稳定的铅化合物,分布于生物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导致铅不易被生物体排出,从而积蓄在体内。
(3)特点是①逐级积累;②全球性。
与能量流动的区别:①生物富集是某些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能量流动是能量沿食物链不断减少。②生物富集沿食物链(网)传递的是不易被分解的重金属物质、有机农药等,能量流动沿食物链(网)传递的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提示: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棉田。因为棉田的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4.提示:需要不断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虫害等。
5.提示: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不可忽视,可适当增加生态缸中分解者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