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 1·2——
人 口 迁 移 Population migration
图 我国春运场景之一
2023年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超47亿人次。数据显示,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其中,营业性客运量约15.95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0.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5%。
这种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或外出旅行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
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思 考
人口迁移的概念
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
跨越行政界线
1
改变居住地
3
达半年以上
一般具备
三个条件:
属性 内容
时间属性 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空间属性 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
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一家企业工作
经纬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
经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
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
今年暑假,经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
材料中的人口流动行为,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分类
①按迁移空间范围划分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可分为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农村的迁移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区域人口变化
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入人口/总人口)*100%
迁出率=(迁出人口/总人口)*100%
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0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0
人口净迁入
人口净迁出
针对训练
1.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闯关东”
B.“孔雀东南飞”
C.“下南洋”
D.“走西口”
历史上,我国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代表的人口迁移潮。
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
C
针对训练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B
C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B
C
针对训练
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人口迁移的动力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布洛赫《希望原理》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探究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山东、山西、河北等省的汉人大举进入东北地区,总人数达到了3700万人,山东人大概占一半。
东北土地辽阔、森林茂密。从地理位置来看,山东与东北隔海相望。史料记载,清朝时山东发生旱灾223次,黄河水灾127次,有灾就有民变,山东的农民起义不断。天灾、人祸与战乱,使山东人被逼无奈,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
根据材料,近代史上间关东区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距离)、自然灾害、战争
“闯关东”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东北自发的和计划迁移都很活跃。“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东北的投资比重高达37.3%,50年代初,20多家企业迁入黑龙江,在企业搬迁过程中,大量职工和家属随迁,“二五”期间,开发北大荒,大庆油田的开发、四大煤矿的建设,东北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之后大规模的集体迁入主要包括:知识青年下乡,干部下放,企业搬迁和集体搬迁等形式。
根据材料,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影响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探究
政策、婚姻与家庭、资源开发
二、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济发展速度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得东北地区由人口净迁入地转变为净迁出地。
近十几年来,每年春节前后,全球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中最为耀眼的线路:东北——海南。在三亚近80万的常住人口中,东北三省的人口大约在20-30万人。在这些人口中,60岁以上占到80%。东北“候鸟”人群已成为近年来海南流动人口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后,影响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经济发展水平、气候
探究
因素 举例
自然因素 自然灾害 旱涝、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都会引起人口迁移的现象。
例: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大干旱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1840年爱尔兰水灾引发饥荒,许多农户迁往美国
矿产资源 资源的开发和耗竭都会引起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例:英国的伯明翰、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
环境因素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环境恶化都会引起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例:大城市的老年人退休以后迁居到环境好、气候宜人的海边城市
因素 举例
人文因素 经济 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吸引人口迁入。
例:美国吸引墨西哥人口迁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政治 战争、政治迫害、国家政策等都会导致人口的迁移。
例:近年来叙利亚内战,导致400多万人逃离家园;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我国三峡工程的修建,出现了三峡移民等
文化 宗教、民族、求学等因素会导致人口的迁移。
其他 家庭婚姻、投亲靠友、交通等都会导致人口的迁移。
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语言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推力和拉力因素。一般来说净迁入地拉力大于推力,净迁出地相反。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考虑的因素不一样。
D
随堂练习
拓展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支生力军。这些数量巨大的农民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些居住在城里的农民工又面临哪些急需解决的难题呢?
农民工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农民工的持续增加。
在城市里农民工主要从事哪些行业?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介绍,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8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3亿(2018年)。目前,我国建筑业、煤矿采掘业、纺织服装业和城市传统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多数来自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以说,农民工为城镇创造了财富,为改革开放增添了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春节期间,大量的农民工回家过年了,一些工厂招不到工人,只得减产甚至停业。大城市居民的生活也面临很多困难:家政服务人员、环卫人员、保安人员少了,一些餐馆都歇业了。现在,我国的许多工业和城市已经离不开农民工了。
拓展探究
农民工群体
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增加城市收入;
促进城乡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发展。
B
B
1.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外出度假、旅游。
②小明去德国就读大学并留在德国定居工作。
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④ 2015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否(时间太短)
是
是
是
2.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 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④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
国内迁移
国内迁移
国内迁移
国际迁移
1. 除经济因素之外,自然、政治、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引起人口迁移。查阅相关资料,议一议,下列人口迁移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说明判断理由。
①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20万居民被迫迁移。
② 近10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20万六盘山区移民。
③ 2014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
④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
⑤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
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环境污染
政策
种族
经济
自然灾害、经济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经济因素是
当代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是决定性的。
课堂小结
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分类
概念
影响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迁入地
迁出地
国际、国内人口迁移
气候、矿产资源、
水资源、自然灾害
政策、婚姻、文化教育、经济水平
城市中的农民工普遍面临收入低、住房医疗无保障、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国当前的社会是一项严峻的挑战。为此,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深化户籍改革制度,让农民工举家进城落户。
实施居住证制度,保障居民证持有人享有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健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机制,让进到城市的农村人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市民权利。
大力发展城市,吸纳更多农民工
重点发展中小城镇,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建设新农村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控制农民工进城数量。
大众提议
这些想法和做法,你同意哪些,为什么?
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吸引广大农民返乡创业。2015年,国务院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印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将以创业促就业,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返乡农民工回到农村,他们把打工时掌握的各种信息与家乡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农村各项生产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①返乡生活成本低,个人幸福感、归属感增强;
②农民工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返乡创业成功的机会多,更容易提高个人收入,实现个人价值;
③家庭得以团聚,可以更好地抚养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解决家庭分离而带来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使家庭更加和谐、稳定。
(1)形成农村先进生产力。返乡创业人员经过长期的“摸爬滚打”,铸就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磨炼了意志和耐力,素质相对较高。
(2)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就近解决数量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很多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岗位。
(3)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返乡农民通过投资农业,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规模化生产和现代营销网络建设
(4)改善农村精神风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学习和模仿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理念,将优良的生活方式带给当地群众,改变了当地的精神风貌和文明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有了资金积累、技术专长的农民工开始返乡创业,被称为“城归”。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450万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人返乡创业,这将给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现实影响。
3.“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紧急效益不断下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土地成本较低
4.“城归”给乡村带来人口红利升级,主要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5.“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B
A
C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2.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D
B
人口迁移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实例,议一议,大规模移民对迁出地、迁入地分别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劳动力、
经济发展、
工业化、
城市化、
人地矛盾…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④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⑤缓解人口老龄化
①缓解人地矛盾
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③加强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
在住房、交通、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①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②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分析,如下表: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方面 影响
影响人口数量 迁入地人口增多,迁出地人口减少
影响职业构成 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影响交通运输 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
影响年龄结构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会使迁出地人口老龄化加重,迁入地人口老龄化减轻
人口迁移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VS
国际人口迁移
OA
国内人口迁移
OB
Population migration show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spatial scope and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是跨越国界或特定地域的人口迁移
OA
15-19世纪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路线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特点
欧洲、非洲
美洲、大洋洲
欧洲殖民主义扩展、新大陆的开发
集团性的大批移民
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 · 哥伦布
奉西班牙统治者之命
(公元1493年、1498年、1502年)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以后又三次西航
抵牙买加、波多黎哥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
#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航线示意图
# 1400S-1800S非洲黑奴贸易
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专指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
15-19世纪人口由旧大陆迁往向新大陆
欧洲人向美洲地区移民
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
黑人的血泪史!
二战期间国际人口迁移(国际难民)
国际难民主要是由于国际国内战争、政治形势变化、种族与民族冲突以及政治迫害等原因而造成的大量人口流亡异国他乡的人口迁移。
近年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西亚、北非的大量难民迁往欧洲。其中多数来自叙利亚、阿富汗和厄立特里亚。
图-饱受战争摧残的叙利亚儿童图 – 经地中海偷渡至欧洲的非洲难民
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特点
亚、非、拉国家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大洋洲等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典型的案例有技术移民、劳务输出与国际难民
原因:高素质人才寻求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
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盛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较快,而且生活富足
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前来打工谋生
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希望通过吸引外来人口解决国内劳动力短缺问题
目前,在沙特阿拉伯约有1000万名外籍劳工
他们大部分工作在石油、服务、建筑等行业
据统计,沙特阿拉伯人口数为3170万(2016年),其中外籍人口占总人口的30%以上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时间 原因 特点 主要迁入地 主要迁出区
19世纪以前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不同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集团性、大规模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大洋洲、 北美、欧洲、西亚
非洲、欧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
迁移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特点 迁移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的方向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难民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产生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国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是国内跨区域特定地域的人口迁移
OB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闯关东
清代,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走西口
旧社会,晋陕北部一带十年九不收,人们被迫到内蒙古河套一带谋生。因为要过长城关口,所以称“走西口” 。
下南洋
中国人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对多数(95%以上)。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
①战争、
②政治、
③经济、
④灾害等方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
改革开放前以行政调动为主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二十万官兵垦荒屯田驻疆。除了建设新疆,还有建设西藏,援藏比援疆更辛苦,修路、开发工业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
第一代北大荒人用树枝搭建的住处
最初沼泽满地的北大荒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
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
中国1949年至80年代人口迁移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政策因素)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其中,20世纪50年代,为了开发边疆,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的各类人员达百万之众,例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新疆建设兵团等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人口迁移改革开放以后,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经济因素)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由西部向东部、由内陆向沿海迁移同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自发流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前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特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西北、东北、内地、边疆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规模小
改革开放后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特点
内地、农村、贫困、山区
沿海、城市、发达、平原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自发的,迁移的流量增大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概念
分类
人口迁移影响
自然因素
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机械增长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人文因素
国内人口迁移
国内\国际人口迁移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气候、资源、环境
经济、政治、军事
知识总结
China's net migration rate in 2005-2010
我国2005-2010人口净迁移率
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2021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
A.北京市 B.重庆市 C.河南省 D河北省
3.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根本原因是( )
A.教育水平差异 B.婚姻因素
C.严格的户籍管理 D.经济水平差异
D
A
随堂练习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据此,完成1~2题。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D
A
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例】 (2018·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
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C
D
4.东部地区劳动者跨省区就业发生率最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劳动者学历层次低 B.东部地区房价高
C.中西部地区污染重 D.东部地区经济发达
5.政府为了吸引并留住大学生,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为( )
A.增加公交车投入 B.增加公园绿化面积
C.优化产业结构 D完善基础设施
6.从人口流动方向看,中西部地区毕业大学生大量流失对当地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口老龄化 B.促进经济发展
C.减轻人地矛盾 D.环境污染加重
(2022·鞍山模拟)以劳动者的工作地点与毕业院校是否在同一省区来衡量跨省区就业情况,若二者不在同一省区,则视为发生路省区就业。对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路省区就业情况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路省区就业发生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下图为不同学历层次劳动者路省区就业发生率。据此完成4~6题。
C
D
随堂练习
C
【典例2】“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已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近年来“反向春运”呈现繁荣态势。据此完成下题。
(1)“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
①人口流动的规模近年来逐渐加大
②人口流动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③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④人口流动以年轻劳动力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反向春运”对人口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
A.优化了当地的人口结构
B.带动了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
C.缓解了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
D.增强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活力
D
D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