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6 18: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回顾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争,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校验的传统。阅读时不仅要了解“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其相互关系,还要理解“浑盖之争”的本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天文学上的
旷世之争
关增建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关增建及其学术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掌握阅读方法,提升文本理解能力。
3.通过阅读文本,激发学生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1.“天文学上”框定了争论的范围,
2.“旷世之争”点明了争论时间之久,
3.“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在文中主要指“浑盖之争”。
题目解说
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关增建,1956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1995年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代表作品有《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知人论世
(二)写作背景
2006年,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江晓原、关增培等四位知名教授,联合推出了一部科学史著作《科学史十五讲》。该书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入手,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串整个人类科学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显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本文选自《科学史十五讲》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知人论世
(二)写作背景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为激烈。浑天说与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为《科学史十五讲》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的一章,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是一篇普及天文学知识的科普性文章。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地心说”与“日心说”
“地心说”起源很早,最初由米利都学派形成初步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经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成。该学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日心说”由哥白尼提出,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以太阳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资料链接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资料链接
外衡:
人们将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道设想为7个同心圆,称其为衡,从内至外称其为一衡、二衡……七衡。其中的七衡又称外衡,它被认为是冬至时太阳运行的轨道
本文回顾了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争,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的几种主要学说,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一场持续千余年之久的学术争论为话题,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向读者普及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整体感知
积累字词
1.重点字音
安谧(mì) 圭臬(ɡuī niè) 眼瞀(mào) 炽热(chì)
晷影(ɡuǐ) 相形见绌(chù) 勾股(ɡōu) 周髀(bì)
2.重点词语
旷世:当代没有人或事物能够相比;经历很长久的时间。
眼瞀:眼睛昏花。
重差zhòng chà :汉代天文学家测望太阳高、远的方法,后发展为中国传统数学主要的测望方法。
光曜 yào :光辉照耀。曜,照耀。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从“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引出“浑盖之争”。
第二部分(2-9):介绍我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四种观点——“‘天圓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相互关系),进而引出核心话题——“浑盖之争”。
第三部分(10-15):具体介绍“浑盖之争”。
第四部分(16):评价“浑盖之争”在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作用与意义。
研读文本
结合课文内容,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有关宇宙结构模式的各个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其优缺点。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研读文本
(1)“天圆地方”说:(孔子、曾子)
基本观点: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优缺点:① 较早形成了中国人对宇宙形状的认识 ②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
(2)宣夜说:( 郗萌(记载者))
基本观点:天体是自由飘浮在虚空中的,它们彼此没有联系,没有相互作用,因此彼此的运动相互独立,没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优缺点:① 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 ,是一种初级的宇宙理论
②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研读文本
(3)盖天说:(司马迁)
基本观点: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优缺点:①盖天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它能解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 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②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研读文本
(4)浑天说:(落下闳hóng、邓平、扬雄、葛洪、祖暅gèng、朱熹等)
基本观点: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
优缺点:①根据浑天说,许多天象能得到解释。据此制订的《太初历》与实际天象最符。
②没有地球观念,没有意识到海洋也是大地的部分。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研读文本
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
①西汉扬雄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做了批驳。其中盖天说认为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因为太阳太高了,人产生了错觉。对此,扬雄做了实验,到高山顶上取一水平面,验证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往上传播的,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研读文本
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
②王充认为,太阳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浑天说者的态度是,只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太阳是从地平线下升起,又落到地平线下,它即使出入于水中又何妨?何承天对太阳在水中出没的问题辩解说:太阳入水把水烤干,是百川之水的入注,才得以补充。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研读文本
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
③葛洪认为按照盖天说的观点,太阳落山时应该呈现“竖破镜”状态,但实际观测到的情况是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横破镜”的状态,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
④朱熹认为,到底盖天说正确还是浑天说正确,可以通过制作仪器来验证。根据盖天说无法做出仪器,根据浑天说可以做出浑天仪,证明浑天说可信。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研读文本
“浑盖之争”被称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它有什么特点和意义?这场论争体现了怎样的科学原则?
(1)①这场论争有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学术争议较少受政治、宗教权威的影响。浑盖之争持续时间很长,从公元前2世纪,持续到了公元12世纪,前后达一千三四百年。
②成果丰富。这场论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我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如《太初历》,“小儿辩日”问题的解决,勾股定理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天文仪器的发展等。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研读文本
“浑盖之争”被称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它有什么意义和影响?这场论争体现了怎样的科学原则?
(3)科学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学说是否正确取决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意义:
①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
②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研读文本
课文中“浑盖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浑盖之争”的本质是中国在古代就已对宇宙问题极为关注,并且不以先验的哲学观念为依据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重视实际校验。
明确:
浑盖之争是指盖天说和浑天说之间的论争,实质是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论证。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研读文本
课文是怎样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
明确: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概括了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由最初的“天圆地方说”到产生时间不可考的“宣夜说”,从产生于西汉或更早时期的“盖天说”到产生于汉武帝时期的“浑天说”的发展过程。
通过引用历史文献、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来阐述其发展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研读文本
题目“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指的是浑天说与盖天说之间的争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在之前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天圆地方”说和宣夜说?
①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介绍“天圆地方”说和宣夜说能让读者了解不同学说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了解我国古人对宇宙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
②介绍这些学说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兴衰历史,可以让读者感知我国古代天文学在真理判断方面重实际校验的优良传统。
研读文本
为了体现科普文的科学性,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
请举例说明。
①对比论证。如“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认为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这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完全不同。希腊人认为天是某种特殊材料形成的固体天球,日月星辰分布在不同的球层上”。将“宣夜说”与古希腊的“水晶天说”进行对比,表现了“宣夜说”科学的一面。
研读文本
②引用论证。文中在介绍各种天文学说及争论时,大量引用古书的记载,这一方面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文章第13段引用朱熹的话,表明朱熹从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角度反对“盖天说”。
③举例论证。文中在介绍各种“浑盖之争”时,列举了扬雄、王充、葛洪、何承天、朱熹等人的例子,证实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的热闹与激烈程度。
为了体现科普文的科学性,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
请举例说明。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介绍了我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浑盖之争,分析了这场论争的影响、意义、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科学原则,表达了对古人的智慧和探究精神的赞美之情。
文章主旨
写作特点
(1)启迪深刻,发人深省。
文章分析中国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中国古代这场旷世之争,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它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
(2)引例充实,阐释明晰。
文章在论证观点时用了大量丰富的材料,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历史感;在阐述材料时做到简洁明晰,让读者易于接受。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圆地方说”认为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由于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它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也是必然的。
解析:A.因果倒置,第2段,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B.“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与西方的水晶天说相比,它的描述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
解析:B.表述绝对,第4段,“宣夜说”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C.“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半球的生活经验并且能用数学方法测算各种天文数据,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
解析:C正确。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D.“浑天说”是对“盖天说”的有力挑战,主张地蕴含于天内,《太阳历》的修订使其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解析:D.文中无此意
当堂检测
2.下列各项所列举的事实,不能证明“浑盖之争”历史贡献的一项是( )
A.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
B.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儿辩日”问题,在浑盖之争的过程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
C.“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
解析: A B C均正确。
当堂检测
2.下列各项所列举的事实,不能证明“浑盖之争”历史贡献的一项是( )
D.中国天文仪器浑天仪、盖天仪的制作发展,亦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
解析:D.
第13段,“有能说盖天者,欲令作一盖天仪不知可否。或云似伞样。如此,则四旁须有漏风处,故不若浑天之可为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