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初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初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6 17:30:3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初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簇拥(cù) 绯红(fēi) 酒肆(sì) 殚精竭虑(dàn)
B.题跋(bá) 镌刻(juàn) 匿名(nì) 摩肩接踵(zhǒng)
C.佃农(diàn) 翘首(qiáo) 周济(jì) 惟妙惟肖(xiào)
D.畸形(qí) 悄然(qiǎo) 胆怯(qiè) 屏息敛声(liǎn)
2.(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潇洒 游逛 触木伤怀
B.由衷 狼籍 眼花缭乱
C.娴熟 劳碌 白手起家
D.频临 慰勉 张目结舌
3.(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接触了社会。(删除“通过”或“使”)
C.近期播出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讲述了贾晓玲回到过去帮助年轻时的母亲实现梦想。(在“梦想”后面加上“的故事”)
D.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将“提高”改为“加强”)
4.(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下列名著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
B.《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至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C.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D.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美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历时三年艰难写成的,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保尔 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
5.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慰问。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
A.张红对周亮说:“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本周日上午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
B.张红对李爽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这既是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
C.张红对王明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友。我看休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
D.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
6.(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语文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②⑤③①④ D.③①④⑤②
7.(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古诗文默写。
(1)神龟虽寿,   。(曹操《龟虽寿》)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5)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7)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阅读(45分)
(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①户:   
②念:   
③中庭:   
9.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廖廖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请说说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阅读《马路上的“巨无霸”——智轨列车》,回答问题。
马路上的“巨无霸”——智轨列车
①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简称智轨列车,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研制的全新交通工具。
②智轨列车目前已得到应用。2017年6月2日,智轨列车在株洲首次亮相。2019年2月22日起,哈尔滨市智轨电车试跑10天,试运行线路全程为5.3公里,共设置世茂蓝屿、北岸明珠等6个站点。市民可在沿线各站点候车,免费体验。2021年7月将在哈尔滨新区正式运营。
③智轨列车原理与高铁不同。中车株洲所介绍,智轨列车看似无轨,实则有“轨”,只不过采用了中车株洲所的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了的“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简单来说,它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将运行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大脑”的指令,在保证列车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的同时,能够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
④智轨列车长达30多米,是马路上的“巨无霸”,但它却是一个灵活的“胖子”。奥秘在于列车采用了多轴转向系统等设计方式,智能对虚拟轨迹进行跟踪控制。使整台列车转弯半径与普通公交车相当,且比普通公交车辆的通道宽度更小,这就解决了超长车身带来的转弯难题。同时,智轨列车采用类似高铁的双车头设计,省却了掉头的麻烦。
⑤当然,智轨的优点不止于此,与现代有轨电车相比,智轨列车设计最高时速同样为70公里,但因为不依赖钢轨行驶,一条运行线的建设周期仅需一年,能快速投入使用。另外,智轨列车还具有轻轨、地铁等轨道列车的零排放、无污染的特性,并支持多种供电方式。
⑥中车株洲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由于采用高铁柔性编组的模式,智轨列车还能根据客流变化调节运力,比如采用标准的3节编组时,列车可载客超过300人,5节编组时可载客超过500人,能有效解决普通公交车载客量小的缺陷,大大提高运力。
⑦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全国将新增约8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地级市,一些城市因无法承受轨道交通高昂的建设成本和漫长的建设周期,使用传统的公共交通,又导致城市拥堵,这为智轨交通提供了近万亿元的市场潜力。
11.阅读文章,根据内容填空。
本文介绍了智轨列车的研制、   、   、   及市场潜力。
12.文章第⑤段加点词语“此”指什么内容?
13.指出第⑥段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比如采用标准的3节编组时,列车可载客超过300人,5节编组时可载客超过500人,能有效解决普通公交车载客量小的缺陷,大大提高运力。
14.根据文章第③段回答,为什么说“智轨列车看似无轨,实则有‘轨’”?
(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阅读《地铁中的蝴蝶》,回答问题。
地铁中的蝴蝶
①台北有地铁后,我就不开车了,自此免去了堵车、停车、养车、修车的麻烦,省时、省力又省钱。
②只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搭地铁真是享受,干净清爽,空气好,班次多。我头发白了以后,还经常有人给我让座。
③我出门渐渐离不了地铁,生活步调也随着它的路线调整,尽量去地铁站附近的饭馆、戏院,就是看牙也只需转乘一小段距离的公交车。
④想想还真有趣,我的工作、生活范围就在地铁一路贯通的几个站附近,够方便了。
⑤早期搭地铁,乘客多半安安静静地看报纸、看书,有时也跟邻座的人聊聊天。
⑥后来报纸销路不好,媒体便印制地铁报免费赠阅,靠广告维持。那阵子,几乎人手一份地铁报。
⑦但现在,就连免费报纸都很少人看了,乘客多半埋头于手机,只顾着聊天、看剧、玩游戏,连头都懒得抬,现实环境里的一切人、事、物仿佛都跟他们无关。
⑧未来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真是不敢想象!那天,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只蝴蝶,在车厢里飞来飞去,慌慌张张地找出口。
⑨怪的是,除了我,没人对它感兴趣,大家顶多淡然地瞟一眼,继续低着头。
⑩蝴蝶本来是在天上飞的,怎么会闯到地底下来了?看样子那是一只雄性的玉带凤蝶,对习惯了绿林、溪谷、庭院、草原的它来讲,这陌生的环境一定可怕极了!
我家附近,在春、夏两季天天都可看到蝴蝶,它们除了在后山林间飞来飞去,有时还会短暂停留在我家的玻璃窗外。那么美丽优雅,却永远急促、不留恋,好像停下来就是浪费生命。我也曾想用相机捕捉它们的美,却发现实在是太难了。
有次我担任摄影比赛的评委,对那些美丽的蝴蝶是怎么被拍到的感到好奇。现场有人回答,擅于此道的人会用蜜糖,它们在花朵上一停就被粘住了。
我的目光片刻不离地随着这只蝴蝶转,甚至跟着它走过来走过去,瞧它有没有办法离开,或是何时休息一会儿。
显然它是在找风的方向。地铁停了几站,车门一开,有人上下车,它就特别着急,似乎感知到气的方向。
我来回走了好几趟,终于见它悬在出风口不动了,肯定是力气已用尽,正在喘息。这时,我才终于有机会把相机对准它,它是那么小,要靠得非常近才能拍清晰,即使如此,也只能占屏幕的一小部分。拍出来的效果,仿佛它正凝视着人群。
它到底是怎么飞进车厢的?是从哪一站上车的?是一路跟随着香水味儿,还是看到了印有繁花的衣裳、提包?
因为贪恋,所以它意外掉入陷阱,误闯进一个原本不属于它的世界。
台北的地铁一半建在地底下,一半筑在半空中,但愿它能撑到那几个紧挨着黑板树、栾树的车站,随着真正的花香找到脱身的路。
车厢内的低头族,不也像这只蝴蝶?
只不过,陷入网络世界的他们,甚至不觉得有脱身的必要。
(田龙华摘自译林出版社《云水读年》一书)
15.作者认为在台北乘坐地铁有哪些好处?
16.作者发现人们乘坐地铁时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17.文中第 两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8.联系文章分析第⑨段加点字“瞟”用的好处。
19.作者在文章结尾为什么说“车厢内的低头族,不也像这只蝴蝶”,这句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阅读《看待事物的三个层次》,回答问题。
看待事物的三个层次
①我发现看待事物存在三个层次。
②第一个层次是“哪里都好”。
③我一开始对一类事物并不了解,自己挑不出毛病,就会觉得这类事物各方面都很好。小时候可能以为父母无所不知,老师说的都对。二三十年前,出国的人比较少,大多数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发达国家哪里都好,挑不出毛病,简直是人间天堂。这是因为我们的学识、历练不足,并且对有些东西毫无了解。
④但是,随着成长,我们逐渐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来了。这就会进入第二个层次——“轻易否定”。
⑤在这个阶段,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已经有所深入,能够看到事物的一些弱点、毛病。但我们很容易以为这些是具有代表性的,以为自己既然能看出这些问题,水平当然比这些事物的作者、设计师、管理人员、主创团队的要高,于是产生一种虚妄的优越感。
⑥而且随着我们自身水平的提高,我们确实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常常会让我们误以为,“看出的问题越多”代表着“自身水平越高”。其实,这个推理是不成立的。
⑦大多数人,很容易走到这一步就停止了。只有拥有更多的历练和反省之后,才能进入第三个层次——“抓住主线”。
⑧在这个层次,我们一样能看到事物的很多问题。但我们能够理解,这些表面上的问题并不能决定事物本身的好坏。我们需要深入地理解它,抓住它的主线、主要趋势、主要观点、主要运行机理等。这些才是决定事物本身好坏的核心因素。
⑨看一篇文章,不要看到一个自己不同意的观点、论证就急匆匆地将整篇文章否定。要搞清楚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说得有没有道理,是不是有什么可以借鉴的,这才是读一篇文章最应该抓住的东西。
⑩看一家公司,不要看到有的管理者的一些做法失当、创始人言辞不妥,就武断地认定这家公司要完蛋。要考察分析这家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盈利情况如何、人员结构和人才流失率如何,拥有了这些信息,才可能对这家公司有更全面的判断。
看一件竞品,不要看到它也许存在显而易见的毛病,就认为它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要思考一下这些毛病真的那么重要吗?它对客户的吸引力真的不如你的产品吗?这些思考才是应对竞争时应该有的。急匆匆地否定竞品,不过是知识上的偷懒。
抓住主线,抓住核心,才能避免被显而易见的毛病遮住眼睛。
20.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1.作者认为看待事物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22.第③段划横线语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3.文章第⑨⑩ 段,作者举了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观点。请你仿照文中的句式,再补充一个例子。
看▲,不要▲,要▲。
三、作文(50分)
24.(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命题作文。
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会让你感到无比温暖,也总有那么一些事,支撑你度过了不知多少个寒冬。阳光是温暖的,怀抱是温暖的,微笑也是温暖的,温暖一直弥漫在心间。
请以“温暖的时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⑵材料作文
山腰有一小村庄,多年来村民日常用水一直取自村口一眼古井,可近日井水忽然枯竭,村民只好下山取水。李老汉也让自己的三个儿子一人一天轮流下山取水。
首日,大儿子早早起身,肩担两桶,直奔山下,不辞辛苦,往返四次,总算在日落西山时注满了家中大缸。
第二天,二儿子携四只空桶下山,先到朋友家借马一匹,以马载桶,往返两次,日方过午,已将大缸注满。
第三天,轮到三儿子取水,他想起日前在山顶砍柴时所见清泉,于是上山循流观察地势,深思熟虑后召来村民,移石挖沟,山泉遂改道流经村中,村民再无缺水之苦。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做事要不辞辛劳,埋头苦干;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要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殚精竭虑”的“殚”应读作“dān”;B.有误,“镌刻”的“镌”应读作“juān”;C.正确;D.有误,“畸形”的“畸”应读作“j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2.【答案】C
【知识点】音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触木伤怀”的“木”应写作“目”;B.有误,“狼籍”的“籍”应写作“藉”;C.正确;D.有误,“频临”的“频”应写作“濒”。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养成”。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4.【答案】D
【知识点】名人事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傅雷家书;作家作品;《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苏联作家。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5.【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说话得体,首先要做到,语气委婉,不能生硬。用词一定要正确,注意人物身份。A:说话太生硬,有高高在上的感觉。C:不尊重人。D项:没有做到委婉。
6.【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第一个空“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应该是“童话”这种文体具有的功能,锁定BC,第二个空“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有“亲临其境”之感的应该是小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解答这道题我们要整体阅读语段,把握大意,再看局部,照顾前后句。
7.【答案】(1)犹有竟时
(2)采菊东篱下
(3)征蓬出汉塞
(4)窈窕淑女
(5)无为在歧路
(6)白露未晞
(7)气蒸云梦泽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篱、蓬、窈窕、歧、晞。
故答案为:(1)犹有竟时(2)采菊东篱下(3)征蓬出汉塞(4)窈窕淑女(5)无为在歧路(6)白露未晞(7)气蒸云梦泽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答案】8.门;考虑,想到;庭院
9.①月光充满了庭院,好像积水般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0.从中体会到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户:门。②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③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中庭:庭院。
故答案为: 门 ; 考虑,想到 ; 庭院
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字词:如,像。空明,清澈透明。盖,原来是。句意:月光充满了庭院,好像积水般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②重点字词:但,只。闲,清闲。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句意为: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故答案为: ①月光充满了庭院,好像积水般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0.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于黄州的第四年,“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故答案为: 从中体会到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
【答案】11.应用;原理;外观
12.“此”指的是智轨列车上述的优点,例如:看似无轨,其实有轨;双车头设计省却掉头等麻烦。
13.列数字 举例子
14.主要是采用了中车株洲所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它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将运行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大脑”的指令,在保证列车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的同时,能够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对象应注意的文章的几个位置:看题目、观首段、找结尾段和抓关键句,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我们研读全文,逐段分析,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⑵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情况下考查的都是前指代词,也就是代词指代的内容大多在原文的前面出现过。据此作答即可。
⑶ 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②“智轨列车目前已得到应用”,③“智轨列车原理与高铁不同”,④“智轨列车长达30多米”“智轨列车采用类似高铁的双车头设计”可知本文介绍了智轨列车的研制、应用、原理、外观。
故答案为: 应用 ; 原理 ; 外观
12.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解答此题需结合上下文来理解。阅读③④⑤段内容可知,智轨的优点不止于此,指的是智轨列车在第③④段中的优点,如:智轨列车看似无轨,实则有“轨”,能够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智轨列车采用类似高铁的双车头设计,省却了掉头的麻烦。
故答案为: “此”指的是智轨列车上述的优点,例如:看似无轨,其实有轨;双车头设计省却掉头等麻烦。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比如”一词提示该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300人”“500人”等数字提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列数字 举例子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第③段,结合“只不过采用了中车株洲所的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了的‘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简单来说,它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将运行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大脑’的指令,在保证列车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的同时,能够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主要是采用了中车株洲所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它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将运行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大脑”的指令,在保证列车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的同时,能够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
【答案】15.免去了堵车、停车、养车、修车的麻烦,省时、省力又省钱:搭地铁只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真是享受,干净、清爽、空气好、班次多:作者头发白了以后,还经常有人给让座。
16.早期搭地铁,乘客多半安安静静地看报纸、看书,有时也跟邻座的人聊聊天;后来人手一份地铁报,都在看免费的报纸;现在,就连免费报纸也很少有人看了,乘客多半埋头手机,只顾着聊天、看剧、玩游戏,连头都懒得抬,现实环境里的一切人、事、物仿佛都跟他们无关。
17.插叙:写出了这种玉带凤蝶的美丽、自由自在、它的美不易被相机捕捉到等特点,为后文蝴蝶飞进了地铁,作者终于有机会用相机清晰地拍下它的情节作铺垫。
18.“瞟”指“斜着眼看”,指人们只是随意地看了一下蝴蝶,表现出人们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世界中周围的事物的淡然与漠视。
19.蝴蝶本在山林间自由地飞舞,因为贪恋繁花意外飞进了地铁车厢。车厢里的低头族也因贪恋一时的快乐而沉迷于网络世界,从这一角度来看,作者认为低头族和这只蝴蝶是一样的,都因贪恋而迷失了自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前这一社会现象的忧虑。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记叙顺序;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记叙文顺序。解答时明确记叙文的三种顺序:顺序、插叙、倒叙及其分别具有的作用。根据文章的内容做出判断。大多数时候考查插叙的可能性大。
⑷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有四种:(1)精确性作用。(2)形象性作用。 (3)情感性作用。(4)结构性作用。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分析。
⑸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根据文章内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第①段“台北有地铁后,我就不开车了,自此免去了堵车、停车、养车、修车的麻烦,省时、省力又省钱”,概括为:免去了堵车、停车、养车、修车的麻烦,省时、省力又省钱;结合第②段“只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搭地铁真是享受,干净清爽,空气好,班次多”,概括为:搭地铁只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真是享受,干净、清爽、空气好、班次多;结合第②段“我头发白了以后,还经常有人给我让座”,概括为:作者头发白了以后,还经常有人给让座。
故答案为: 免去了堵车、停车、养车、修车的麻烦,省时、省力又省钱:搭地铁只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真是享受,干净、清爽、空气好、班次多:作者头发白了以后,还经常有人给让座。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第⑤段“早期搭地铁,乘客多半安安静静地看报纸、看书,有时也跟邻座的人聊聊天”,第⑥段“后来报纸销路不好,媒体便印制地铁报免费赠阅,靠广告维持。那阵子,几乎人手一份地铁报”,第⑦段“但现在,就连免费报纸都很少人看了,乘客多半埋头于手机,只顾着聊天、看剧、玩游戏,连头都懒得抬,现实环境里的一切人、事、物仿佛都跟他们无关”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早期搭地铁,乘客多半安安静静地看报纸、看书,有时也跟邻座的人聊聊天;后来人手一份地铁报,都在看免费的报纸;现在,就连免费报纸也很少有人看了,乘客多半埋头手机,只顾着聊天、看剧、玩游戏,连头都懒得抬,现实环境里的一切人、事、物仿佛都跟他们无关。
17.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作用分析。这两段是插叙;写出了这种玉带凤蝶的美丽、优雅、自由自在、它的美不易被相机捕捉到等特点,为后文蝴蝶飞进了地铁,作者终于有机会用相机清晰地拍下它的情节作铺垫,也与后文蝴蝶因贪念飞进地铁失去了自由作对比。
故答案为: 插叙:写出了这种玉带凤蝶的美丽、自由自在、它的美不易被相机捕捉到等特点,为后文蝴蝶飞进了地铁,作者终于有机会用相机清晰地拍下它的情节作铺垫。
18.本题考查词语作用分析。“瞟”指“斜着眼看”“用余光看”;用“瞟”说明人们只是不经意地、随意地看了一下蝴蝶,并不是有意地看;表现出人们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世界中周围的事物的淡然与漠视。
故答案为: “瞟”指“斜着眼看”,指人们只是随意地看了一下蝴蝶,表现出人们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世界中周围的事物的淡然与漠视。
19.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蝴蝶本来在山林间自由地飞舞,因为贪恋香味儿和繁花意外飞进了地铁车厢,误闯进一个原本不属于它的世界。车厢里的低头族也因贪恋一时的短暂的快乐而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从这一角度来看,作者认为低头族和这只蝴蝶是一样的,都因贪恋而迷失了自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前这一社会现象的忧虑。
故答案为: 蝴蝶本在山林间自由地飞舞,因为贪恋繁花意外飞进了地铁车厢。车厢里的低头族也因贪恋一时的快乐而沉迷于网络世界,从这一角度来看,作者认为低头族和这只蝴蝶是一样的,都因贪恋而迷失了自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前这一社会现象的忧虑。
【答案】20.看待事物要有自己的观点,要辩证的看待问题;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要轻易否定;看待问题要抓住主线。
21.第一个层次是“哪里都好”;第二个层次是“轻易否定”;第三个层次是“抓住主线”。
22.运用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因为我们的学识、历练不足,并且对有些东西毫无了解,就会觉得这类事物各方面都很好”的观点。
23.示例:看一个人,不要看她的打扮有多么的不妥当,就认为这个人素质低下,要观察一下,这个人的言谈、举止、动作是不是给人带来一种和风细雨、如沐春风的感觉,再来体会一下她的内心是不是很温柔、美丽,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概括提炼议论文论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补充论据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议论文论点的提出常常在文中的四个地方:文章的标题、开头的语段、结尾的语段或归纳各分论点,总结出中心论点。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⑷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20.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议论文的论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结合文章的标题“看待事物的三个层次”,通读全文,结合②段“第一个层次是‘哪里都好’”,联系③段“我一开始对一类事物并不了解,自己挑不出毛病,就会觉得这类事物各方面都很好”可知看待事物要有自己的观点,要辩证的看待问题;结合④段“这就会进入第二个层次﹣﹣‘轻易否定’”,联系⑤段“但我们很容易以为这些是具有代表性的,以为自己既然能看出这些问题,水平当然比这些事物的作者、设计师、管理人员、主创团队的要高,于是产生一种虚妄的优越感”可知: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要轻易否定。结合⑦段“只有拥有更多的历练和反省之后,才能进入第三个层次﹣﹣‘抓住主线’”,联系⑧段“我们需要深入地理解它,抓住它的主线、主要趋势、主要观点、主要运行机理等。这些才是决定事物本身好坏的核心因素”可知:看待问题要抓住主线。此题难在没有现成的语句作为论点。需要把这三个观点综合到一起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 看待事物要有自己的观点,要辩证的看待问题;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要轻易否定;看待问题要抓住主线。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②“第一个层次是‘哪里都好’”,④“这就会进入第二个层次﹣﹣‘轻易否定’”,⑦“只有拥有更多的历练和反省之后,才能进入第三个层次﹣﹣‘抓住主线’”这些内容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第一个层次是“哪里都好”;第二个层次是“轻易否定”;第三个层次是“抓住主线”。
2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画线句子列举了“小时候以为父母无所不知,老师说的都对”“二三十年前认为发达国家哪里都好”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因为我们的学识、历练不足,并且对有些东西毫无了解,就会觉得这类事物各方面都很好”的观点。
故答案为: 运用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因为我们的学识、历练不足,并且对有些东西毫无了解,就会觉得这类事物各方面都很好”的观点。
2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结合⑧段“这些表面上的问题并不能决定事物本身的好坏。我们需要深入地理解它,抓住它的主线、主要趋势、主要观点、主要运行机理等。这些才是决定事物本身好坏的核心因素”的观点,仿照⑨⑩ 段的句式,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观点即可。
故答案为: 看一个人,不要看她的打扮有多么的不妥当,就认为这个人素质低下,要观察一下,这个人的言谈、举止、动作是不是给人带来一种和风细雨、如沐春风的感觉,再来体会一下她的内心是不是很温柔、美丽,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24.【答案】范文⑴:
温暖时刻
今天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压抑。没有了往日朗朗的读书声,也没了平时面红耳赤的争论声。大家都觉得非常难过,因为小强同学相依为命的母亲(小强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昨天与世长辞,只剩下他和姐姐两个人了。
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当一个孩子正需要母爱的时候——再过98天就要中考了,他的母亲却身患癌症而过早的离开了他,这叫小强姐弟俩今后怎么过呀!
在我们这个班级体里,欢乐不是属于一个人,而是属于全班同学的,小强失去母爱的痛苦也不是只属于他自己,而是全班同学的痛苦。小强从门外走了进来,他臂上带着黑纱,两眼红肿,拖看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挪进教室,大家抬起头看着他,看着他坐在座位上。整整一个上午,全班都格外沉重。
中午,吃过午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围聚在小强周围,有的人用安慰的眼光望着他,有的人欲言又止,叹了口气,还有的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强站起身,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看了大家一眼,朝大家笑了一下,走了出去。这不是普通的一笑,这是一个孩子在失去母爱时,强装出来的笑,为的是安慰大家,怕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这一笑,表示他能够挺过去。我坚信,他一定能挺过去的。
大家围坐在一起沉默了好一会儿,忽然不知谁说了一句:“我们给小强捐钱吧!”大家齐声回答:“对!我们大家一定供他到毕业。”一毛,两毛,五毛,一元……一张张纸币放进了小强的铅笔盒。小强回来后,看着他铅笔盒里的钱,又看了看同学们,同学们都向他微笑。
下午第一节课,又有不少人放钱在小强的桌上,还有一个笔记本。小强打开了本子,本子里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不是快乐的晚宴,而是奋斗,磨难;再奋斗,再磨难。”本子里还有同学们珍贵的赠言。小强看了,眼里噙着泪水,提笔在本子最后写道:“我是初三(1)班的一个成员,我的心将和五十三颗心融合在一起……”
在这一时刻,我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力量,那就是爱,当小强受到挫折时,全班同学用金子般的心去温暖他那颗已经冰冷的心。我看到的不是五十四个同学,而是五十四颗金子般的心紧紧地,紧紧地靠在一起……
那一刻,好温暖!
范文⑵:
勤能补拙
辽阔苍穹中飞翔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一双凌空的翅膀。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经历过无数次的奋斗,才会打拼属于自己的天空。
奋斗,则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做到最好的过程。华罗庚说过:“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这就是奋斗。他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完全是他奋斗的成果。他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数学王国。我们也希望成为国家的栋梁,那么,就不要再浪费时间,确立目标后便去奋斗吧!
古代诗人李白的一句话,将“奋斗”二字说得淋漓尽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养成奋斗的意识,为日后的学习研究、深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奋斗是古今中外成功者必备的“武器”。
然而,现在的我们拥有这厉害的“武器”吗?曾几何时,几道难题让我们退缩;老师写下的几个鲜红错号让我们伤心不已;父母的高声责骂,更是让我们失魂落魄,暗自悲怀……难道这些便是我们退缩的理由?不,与其相反,这应该是我们奋斗的理由,我们要以改变这些为由,从而不断奋斗。
屈原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寻真理的路很长很长,难道我们不应该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去奋斗吗?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奋斗追寻真理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但是有过奋斗的人生必有收获。
如今的社会气象万千,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奋斗,否则你就是一个沉睡中的生命体,最终为社会所淘汰。俗话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句话点明了我们随时都要奋斗。在奋斗的同时,也需找准方向,如果像一个没眼的苍蝇,那么你还会一事无成,所以我们也要找准了方向再去奋斗。
老鹰正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练习,才能搏击长空;珍珠正是奋斗了一生,才会现于世人之前;名人们也正是奋斗了一生,才名垂青史。所以,让我们的热血沸腾吧!让我们去拼搏、去奋斗吧!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1)“温暖的时刻”注意“时刻”、“温暖”,强调特定的时间,是哪一刻的情况,你到了何事,让你觉得温暖。这个“温暖”,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它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因为现在的中考命题都力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考察考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说真话、抒真情,因此,尽可能地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从生活出发,写生活作文,写真切体验,写清楚事件和你当时的内心感想。本文可写成记叙文。作文可以描写细腻见长,或以叙事生动曲折见长,或以立意构思不一般见长,或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见长,或以文采斐然见长……总之,在大家都写记叙文的情况下,你的文章必须要有一两个亮点,这样才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抒写“温暖的时刻”的故事或理由,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开头结尾简洁明了,字数在600~650之间。
(2)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做事要不辞辛劳,埋头苦干;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要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写作时要围绕这个启示,写出自己进入初三以来在“怎样学习更高效”方面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拟定的标题要能够体现启示或者能够引出下文。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善于发问,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这样才能学有所成;不能孤立地、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当同学向自己请教问题的时候,要热心地帮助他,帮他人答疑解惑的同时,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深刻,更牢固了。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三以来,成绩明显下滑,又着急又困惑。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以后才明白,这是因为自己虽然很用功,但只是机械地去记忆知识点,并没有真正理解。在同学的帮助下,多问几个“为什么”,使自己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还可以写自己与同学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最后实现“双赢”的经历。在写作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注意写作时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开头结尾简洁明了,字数在600~650之间。
【点评】(1)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立意通常来讲可以分为几大主题,比如读书(读书对我的影响)、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对我的影响)、成长(什么激励了我努力成长),围绕立意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不要临时去编,平时要准备好几类常用的素材,到写作文时好套用。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要写好情节,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2)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围绕主旨拟定标题主旨;另一方面要求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观点的过程。文体注意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要写好情节,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初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簇拥(cù) 绯红(fēi) 酒肆(sì) 殚精竭虑(dàn)
B.题跋(bá) 镌刻(juàn) 匿名(nì) 摩肩接踵(zhǒng)
C.佃农(diàn) 翘首(qiáo) 周济(jì) 惟妙惟肖(xiào)
D.畸形(qí) 悄然(qiǎo) 胆怯(qiè) 屏息敛声(liǎn)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殚精竭虑”的“殚”应读作“dān”;B.有误,“镌刻”的“镌”应读作“juān”;C.正确;D.有误,“畸形”的“畸”应读作“j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2.(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潇洒 游逛 触木伤怀
B.由衷 狼籍 眼花缭乱
C.娴熟 劳碌 白手起家
D.频临 慰勉 张目结舌
【答案】C
【知识点】音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触木伤怀”的“木”应写作“目”;B.有误,“狼籍”的“籍”应写作“藉”;C.正确;D.有误,“频临”的“频”应写作“濒”。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接触了社会。(删除“通过”或“使”)
C.近期播出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讲述了贾晓玲回到过去帮助年轻时的母亲实现梦想。(在“梦想”后面加上“的故事”)
D.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将“提高”改为“加强”)
【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养成”。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4.(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下列名著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
B.《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至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C.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D.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美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历时三年艰难写成的,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保尔 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
【答案】D
【知识点】名人事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傅雷家书;作家作品;《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苏联作家。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5.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慰问。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
A.张红对周亮说:“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本周日上午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
B.张红对李爽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这既是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
C.张红对王明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友。我看休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
D.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
【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说话得体,首先要做到,语气委婉,不能生硬。用词一定要正确,注意人物身份。A:说话太生硬,有高高在上的感觉。C:不尊重人。D项:没有做到委婉。
6.(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语文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②⑤③①④ D.③①④⑤②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第一个空“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应该是“童话”这种文体具有的功能,锁定BC,第二个空“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有“亲临其境”之感的应该是小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解答这道题我们要整体阅读语段,把握大意,再看局部,照顾前后句。
7.(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古诗文默写。
(1)神龟虽寿,   。(曹操《龟虽寿》)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5)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7)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答案】(1)犹有竟时
(2)采菊东篱下
(3)征蓬出汉塞
(4)窈窕淑女
(5)无为在歧路
(6)白露未晞
(7)气蒸云梦泽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篱、蓬、窈窕、歧、晞。
故答案为:(1)犹有竟时(2)采菊东篱下(3)征蓬出汉塞(4)窈窕淑女(5)无为在歧路(6)白露未晞(7)气蒸云梦泽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二、阅读(45分)
(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①户:   
②念:   
③中庭:   
9.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廖廖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请说说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8.门;考虑,想到;庭院
9.①月光充满了庭院,好像积水般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0.从中体会到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户:门。②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③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中庭:庭院。
故答案为: 门 ; 考虑,想到 ; 庭院
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字词:如,像。空明,清澈透明。盖,原来是。句意:月光充满了庭院,好像积水般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②重点字词:但,只。闲,清闲。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句意为: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故答案为: ①月光充满了庭院,好像积水般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0.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于黄州的第四年,“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故答案为: 从中体会到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
(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阅读《马路上的“巨无霸”——智轨列车》,回答问题。
马路上的“巨无霸”——智轨列车
①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简称智轨列车,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研制的全新交通工具。
②智轨列车目前已得到应用。2017年6月2日,智轨列车在株洲首次亮相。2019年2月22日起,哈尔滨市智轨电车试跑10天,试运行线路全程为5.3公里,共设置世茂蓝屿、北岸明珠等6个站点。市民可在沿线各站点候车,免费体验。2021年7月将在哈尔滨新区正式运营。
③智轨列车原理与高铁不同。中车株洲所介绍,智轨列车看似无轨,实则有“轨”,只不过采用了中车株洲所的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了的“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简单来说,它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将运行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大脑”的指令,在保证列车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的同时,能够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
④智轨列车长达30多米,是马路上的“巨无霸”,但它却是一个灵活的“胖子”。奥秘在于列车采用了多轴转向系统等设计方式,智能对虚拟轨迹进行跟踪控制。使整台列车转弯半径与普通公交车相当,且比普通公交车辆的通道宽度更小,这就解决了超长车身带来的转弯难题。同时,智轨列车采用类似高铁的双车头设计,省却了掉头的麻烦。
⑤当然,智轨的优点不止于此,与现代有轨电车相比,智轨列车设计最高时速同样为70公里,但因为不依赖钢轨行驶,一条运行线的建设周期仅需一年,能快速投入使用。另外,智轨列车还具有轻轨、地铁等轨道列车的零排放、无污染的特性,并支持多种供电方式。
⑥中车株洲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由于采用高铁柔性编组的模式,智轨列车还能根据客流变化调节运力,比如采用标准的3节编组时,列车可载客超过300人,5节编组时可载客超过500人,能有效解决普通公交车载客量小的缺陷,大大提高运力。
⑦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全国将新增约8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地级市,一些城市因无法承受轨道交通高昂的建设成本和漫长的建设周期,使用传统的公共交通,又导致城市拥堵,这为智轨交通提供了近万亿元的市场潜力。
11.阅读文章,根据内容填空。
本文介绍了智轨列车的研制、   、   、   及市场潜力。
12.文章第⑤段加点词语“此”指什么内容?
13.指出第⑥段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比如采用标准的3节编组时,列车可载客超过300人,5节编组时可载客超过500人,能有效解决普通公交车载客量小的缺陷,大大提高运力。
14.根据文章第③段回答,为什么说“智轨列车看似无轨,实则有‘轨’”?
【答案】11.应用;原理;外观
12.“此”指的是智轨列车上述的优点,例如:看似无轨,其实有轨;双车头设计省却掉头等麻烦。
13.列数字 举例子
14.主要是采用了中车株洲所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它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将运行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大脑”的指令,在保证列车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的同时,能够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对象应注意的文章的几个位置:看题目、观首段、找结尾段和抓关键句,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我们研读全文,逐段分析,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⑵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情况下考查的都是前指代词,也就是代词指代的内容大多在原文的前面出现过。据此作答即可。
⑶ 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②“智轨列车目前已得到应用”,③“智轨列车原理与高铁不同”,④“智轨列车长达30多米”“智轨列车采用类似高铁的双车头设计”可知本文介绍了智轨列车的研制、应用、原理、外观。
故答案为: 应用 ; 原理 ; 外观
12.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解答此题需结合上下文来理解。阅读③④⑤段内容可知,智轨的优点不止于此,指的是智轨列车在第③④段中的优点,如:智轨列车看似无轨,实则有“轨”,能够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智轨列车采用类似高铁的双车头设计,省却了掉头的麻烦。
故答案为: “此”指的是智轨列车上述的优点,例如:看似无轨,其实有轨;双车头设计省却掉头等麻烦。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比如”一词提示该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300人”“500人”等数字提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列数字 举例子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第③段,结合“只不过采用了中车株洲所的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了的‘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简单来说,它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将运行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大脑’的指令,在保证列车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的同时,能够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主要是采用了中车株洲所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它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将运行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大脑”的指令,在保证列车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的同时,能够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
(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阅读《地铁中的蝴蝶》,回答问题。
地铁中的蝴蝶
①台北有地铁后,我就不开车了,自此免去了堵车、停车、养车、修车的麻烦,省时、省力又省钱。
②只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搭地铁真是享受,干净清爽,空气好,班次多。我头发白了以后,还经常有人给我让座。
③我出门渐渐离不了地铁,生活步调也随着它的路线调整,尽量去地铁站附近的饭馆、戏院,就是看牙也只需转乘一小段距离的公交车。
④想想还真有趣,我的工作、生活范围就在地铁一路贯通的几个站附近,够方便了。
⑤早期搭地铁,乘客多半安安静静地看报纸、看书,有时也跟邻座的人聊聊天。
⑥后来报纸销路不好,媒体便印制地铁报免费赠阅,靠广告维持。那阵子,几乎人手一份地铁报。
⑦但现在,就连免费报纸都很少人看了,乘客多半埋头于手机,只顾着聊天、看剧、玩游戏,连头都懒得抬,现实环境里的一切人、事、物仿佛都跟他们无关。
⑧未来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真是不敢想象!那天,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只蝴蝶,在车厢里飞来飞去,慌慌张张地找出口。
⑨怪的是,除了我,没人对它感兴趣,大家顶多淡然地瞟一眼,继续低着头。
⑩蝴蝶本来是在天上飞的,怎么会闯到地底下来了?看样子那是一只雄性的玉带凤蝶,对习惯了绿林、溪谷、庭院、草原的它来讲,这陌生的环境一定可怕极了!
我家附近,在春、夏两季天天都可看到蝴蝶,它们除了在后山林间飞来飞去,有时还会短暂停留在我家的玻璃窗外。那么美丽优雅,却永远急促、不留恋,好像停下来就是浪费生命。我也曾想用相机捕捉它们的美,却发现实在是太难了。
有次我担任摄影比赛的评委,对那些美丽的蝴蝶是怎么被拍到的感到好奇。现场有人回答,擅于此道的人会用蜜糖,它们在花朵上一停就被粘住了。
我的目光片刻不离地随着这只蝴蝶转,甚至跟着它走过来走过去,瞧它有没有办法离开,或是何时休息一会儿。
显然它是在找风的方向。地铁停了几站,车门一开,有人上下车,它就特别着急,似乎感知到气的方向。
我来回走了好几趟,终于见它悬在出风口不动了,肯定是力气已用尽,正在喘息。这时,我才终于有机会把相机对准它,它是那么小,要靠得非常近才能拍清晰,即使如此,也只能占屏幕的一小部分。拍出来的效果,仿佛它正凝视着人群。
它到底是怎么飞进车厢的?是从哪一站上车的?是一路跟随着香水味儿,还是看到了印有繁花的衣裳、提包?
因为贪恋,所以它意外掉入陷阱,误闯进一个原本不属于它的世界。
台北的地铁一半建在地底下,一半筑在半空中,但愿它能撑到那几个紧挨着黑板树、栾树的车站,随着真正的花香找到脱身的路。
车厢内的低头族,不也像这只蝴蝶?
只不过,陷入网络世界的他们,甚至不觉得有脱身的必要。
(田龙华摘自译林出版社《云水读年》一书)
15.作者认为在台北乘坐地铁有哪些好处?
16.作者发现人们乘坐地铁时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17.文中第 两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8.联系文章分析第⑨段加点字“瞟”用的好处。
19.作者在文章结尾为什么说“车厢内的低头族,不也像这只蝴蝶”,这句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答案】15.免去了堵车、停车、养车、修车的麻烦,省时、省力又省钱:搭地铁只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真是享受,干净、清爽、空气好、班次多:作者头发白了以后,还经常有人给让座。
16.早期搭地铁,乘客多半安安静静地看报纸、看书,有时也跟邻座的人聊聊天;后来人手一份地铁报,都在看免费的报纸;现在,就连免费报纸也很少有人看了,乘客多半埋头手机,只顾着聊天、看剧、玩游戏,连头都懒得抬,现实环境里的一切人、事、物仿佛都跟他们无关。
17.插叙:写出了这种玉带凤蝶的美丽、自由自在、它的美不易被相机捕捉到等特点,为后文蝴蝶飞进了地铁,作者终于有机会用相机清晰地拍下它的情节作铺垫。
18.“瞟”指“斜着眼看”,指人们只是随意地看了一下蝴蝶,表现出人们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世界中周围的事物的淡然与漠视。
19.蝴蝶本在山林间自由地飞舞,因为贪恋繁花意外飞进了地铁车厢。车厢里的低头族也因贪恋一时的快乐而沉迷于网络世界,从这一角度来看,作者认为低头族和这只蝴蝶是一样的,都因贪恋而迷失了自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前这一社会现象的忧虑。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记叙顺序;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记叙文顺序。解答时明确记叙文的三种顺序:顺序、插叙、倒叙及其分别具有的作用。根据文章的内容做出判断。大多数时候考查插叙的可能性大。
⑷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有四种:(1)精确性作用。(2)形象性作用。 (3)情感性作用。(4)结构性作用。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分析。
⑸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根据文章内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第①段“台北有地铁后,我就不开车了,自此免去了堵车、停车、养车、修车的麻烦,省时、省力又省钱”,概括为:免去了堵车、停车、养车、修车的麻烦,省时、省力又省钱;结合第②段“只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搭地铁真是享受,干净清爽,空气好,班次多”,概括为:搭地铁只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真是享受,干净、清爽、空气好、班次多;结合第②段“我头发白了以后,还经常有人给我让座”,概括为:作者头发白了以后,还经常有人给让座。
故答案为: 免去了堵车、停车、养车、修车的麻烦,省时、省力又省钱:搭地铁只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真是享受,干净、清爽、空气好、班次多:作者头发白了以后,还经常有人给让座。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第⑤段“早期搭地铁,乘客多半安安静静地看报纸、看书,有时也跟邻座的人聊聊天”,第⑥段“后来报纸销路不好,媒体便印制地铁报免费赠阅,靠广告维持。那阵子,几乎人手一份地铁报”,第⑦段“但现在,就连免费报纸都很少人看了,乘客多半埋头于手机,只顾着聊天、看剧、玩游戏,连头都懒得抬,现实环境里的一切人、事、物仿佛都跟他们无关”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早期搭地铁,乘客多半安安静静地看报纸、看书,有时也跟邻座的人聊聊天;后来人手一份地铁报,都在看免费的报纸;现在,就连免费报纸也很少有人看了,乘客多半埋头手机,只顾着聊天、看剧、玩游戏,连头都懒得抬,现实环境里的一切人、事、物仿佛都跟他们无关。
17.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作用分析。这两段是插叙;写出了这种玉带凤蝶的美丽、优雅、自由自在、它的美不易被相机捕捉到等特点,为后文蝴蝶飞进了地铁,作者终于有机会用相机清晰地拍下它的情节作铺垫,也与后文蝴蝶因贪念飞进地铁失去了自由作对比。
故答案为: 插叙:写出了这种玉带凤蝶的美丽、自由自在、它的美不易被相机捕捉到等特点,为后文蝴蝶飞进了地铁,作者终于有机会用相机清晰地拍下它的情节作铺垫。
18.本题考查词语作用分析。“瞟”指“斜着眼看”“用余光看”;用“瞟”说明人们只是不经意地、随意地看了一下蝴蝶,并不是有意地看;表现出人们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世界中周围的事物的淡然与漠视。
故答案为: “瞟”指“斜着眼看”,指人们只是随意地看了一下蝴蝶,表现出人们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世界中周围的事物的淡然与漠视。
19.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蝴蝶本来在山林间自由地飞舞,因为贪恋香味儿和繁花意外飞进了地铁车厢,误闯进一个原本不属于它的世界。车厢里的低头族也因贪恋一时的短暂的快乐而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从这一角度来看,作者认为低头族和这只蝴蝶是一样的,都因贪恋而迷失了自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前这一社会现象的忧虑。
故答案为: 蝴蝶本在山林间自由地飞舞,因为贪恋繁花意外飞进了地铁车厢。车厢里的低头族也因贪恋一时的快乐而沉迷于网络世界,从这一角度来看,作者认为低头族和这只蝴蝶是一样的,都因贪恋而迷失了自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前这一社会现象的忧虑。
(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阅读《看待事物的三个层次》,回答问题。
看待事物的三个层次
①我发现看待事物存在三个层次。
②第一个层次是“哪里都好”。
③我一开始对一类事物并不了解,自己挑不出毛病,就会觉得这类事物各方面都很好。小时候可能以为父母无所不知,老师说的都对。二三十年前,出国的人比较少,大多数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发达国家哪里都好,挑不出毛病,简直是人间天堂。这是因为我们的学识、历练不足,并且对有些东西毫无了解。
④但是,随着成长,我们逐渐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来了。这就会进入第二个层次——“轻易否定”。
⑤在这个阶段,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已经有所深入,能够看到事物的一些弱点、毛病。但我们很容易以为这些是具有代表性的,以为自己既然能看出这些问题,水平当然比这些事物的作者、设计师、管理人员、主创团队的要高,于是产生一种虚妄的优越感。
⑥而且随着我们自身水平的提高,我们确实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常常会让我们误以为,“看出的问题越多”代表着“自身水平越高”。其实,这个推理是不成立的。
⑦大多数人,很容易走到这一步就停止了。只有拥有更多的历练和反省之后,才能进入第三个层次——“抓住主线”。
⑧在这个层次,我们一样能看到事物的很多问题。但我们能够理解,这些表面上的问题并不能决定事物本身的好坏。我们需要深入地理解它,抓住它的主线、主要趋势、主要观点、主要运行机理等。这些才是决定事物本身好坏的核心因素。
⑨看一篇文章,不要看到一个自己不同意的观点、论证就急匆匆地将整篇文章否定。要搞清楚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说得有没有道理,是不是有什么可以借鉴的,这才是读一篇文章最应该抓住的东西。
⑩看一家公司,不要看到有的管理者的一些做法失当、创始人言辞不妥,就武断地认定这家公司要完蛋。要考察分析这家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盈利情况如何、人员结构和人才流失率如何,拥有了这些信息,才可能对这家公司有更全面的判断。
看一件竞品,不要看到它也许存在显而易见的毛病,就认为它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要思考一下这些毛病真的那么重要吗?它对客户的吸引力真的不如你的产品吗?这些思考才是应对竞争时应该有的。急匆匆地否定竞品,不过是知识上的偷懒。
抓住主线,抓住核心,才能避免被显而易见的毛病遮住眼睛。
20.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1.作者认为看待事物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22.第③段划横线语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3.文章第⑨⑩ 段,作者举了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观点。请你仿照文中的句式,再补充一个例子。
看▲,不要▲,要▲。
【答案】20.看待事物要有自己的观点,要辩证的看待问题;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要轻易否定;看待问题要抓住主线。
21.第一个层次是“哪里都好”;第二个层次是“轻易否定”;第三个层次是“抓住主线”。
22.运用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因为我们的学识、历练不足,并且对有些东西毫无了解,就会觉得这类事物各方面都很好”的观点。
23.示例:看一个人,不要看她的打扮有多么的不妥当,就认为这个人素质低下,要观察一下,这个人的言谈、举止、动作是不是给人带来一种和风细雨、如沐春风的感觉,再来体会一下她的内心是不是很温柔、美丽,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概括提炼议论文论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补充论据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议论文论点的提出常常在文中的四个地方:文章的标题、开头的语段、结尾的语段或归纳各分论点,总结出中心论点。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⑷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20.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议论文的论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结合文章的标题“看待事物的三个层次”,通读全文,结合②段“第一个层次是‘哪里都好’”,联系③段“我一开始对一类事物并不了解,自己挑不出毛病,就会觉得这类事物各方面都很好”可知看待事物要有自己的观点,要辩证的看待问题;结合④段“这就会进入第二个层次﹣﹣‘轻易否定’”,联系⑤段“但我们很容易以为这些是具有代表性的,以为自己既然能看出这些问题,水平当然比这些事物的作者、设计师、管理人员、主创团队的要高,于是产生一种虚妄的优越感”可知: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要轻易否定。结合⑦段“只有拥有更多的历练和反省之后,才能进入第三个层次﹣﹣‘抓住主线’”,联系⑧段“我们需要深入地理解它,抓住它的主线、主要趋势、主要观点、主要运行机理等。这些才是决定事物本身好坏的核心因素”可知:看待问题要抓住主线。此题难在没有现成的语句作为论点。需要把这三个观点综合到一起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 看待事物要有自己的观点,要辩证的看待问题;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要轻易否定;看待问题要抓住主线。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②“第一个层次是‘哪里都好’”,④“这就会进入第二个层次﹣﹣‘轻易否定’”,⑦“只有拥有更多的历练和反省之后,才能进入第三个层次﹣﹣‘抓住主线’”这些内容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第一个层次是“哪里都好”;第二个层次是“轻易否定”;第三个层次是“抓住主线”。
2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画线句子列举了“小时候以为父母无所不知,老师说的都对”“二三十年前认为发达国家哪里都好”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因为我们的学识、历练不足,并且对有些东西毫无了解,就会觉得这类事物各方面都很好”的观点。
故答案为: 运用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因为我们的学识、历练不足,并且对有些东西毫无了解,就会觉得这类事物各方面都很好”的观点。
2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结合⑧段“这些表面上的问题并不能决定事物本身的好坏。我们需要深入地理解它,抓住它的主线、主要趋势、主要观点、主要运行机理等。这些才是决定事物本身好坏的核心因素”的观点,仿照⑨⑩ 段的句式,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观点即可。
故答案为: 看一个人,不要看她的打扮有多么的不妥当,就认为这个人素质低下,要观察一下,这个人的言谈、举止、动作是不是给人带来一种和风细雨、如沐春风的感觉,再来体会一下她的内心是不是很温柔、美丽,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三、作文(50分)
24.(2021九下·哈尔滨开学考)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命题作文。
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会让你感到无比温暖,也总有那么一些事,支撑你度过了不知多少个寒冬。阳光是温暖的,怀抱是温暖的,微笑也是温暖的,温暖一直弥漫在心间。
请以“温暖的时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⑵材料作文
山腰有一小村庄,多年来村民日常用水一直取自村口一眼古井,可近日井水忽然枯竭,村民只好下山取水。李老汉也让自己的三个儿子一人一天轮流下山取水。
首日,大儿子早早起身,肩担两桶,直奔山下,不辞辛苦,往返四次,总算在日落西山时注满了家中大缸。
第二天,二儿子携四只空桶下山,先到朋友家借马一匹,以马载桶,往返两次,日方过午,已将大缸注满。
第三天,轮到三儿子取水,他想起日前在山顶砍柴时所见清泉,于是上山循流观察地势,深思熟虑后召来村民,移石挖沟,山泉遂改道流经村中,村民再无缺水之苦。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做事要不辞辛劳,埋头苦干;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要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范文⑴:
温暖时刻
今天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压抑。没有了往日朗朗的读书声,也没了平时面红耳赤的争论声。大家都觉得非常难过,因为小强同学相依为命的母亲(小强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昨天与世长辞,只剩下他和姐姐两个人了。
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当一个孩子正需要母爱的时候——再过98天就要中考了,他的母亲却身患癌症而过早的离开了他,这叫小强姐弟俩今后怎么过呀!
在我们这个班级体里,欢乐不是属于一个人,而是属于全班同学的,小强失去母爱的痛苦也不是只属于他自己,而是全班同学的痛苦。小强从门外走了进来,他臂上带着黑纱,两眼红肿,拖看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挪进教室,大家抬起头看着他,看着他坐在座位上。整整一个上午,全班都格外沉重。
中午,吃过午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围聚在小强周围,有的人用安慰的眼光望着他,有的人欲言又止,叹了口气,还有的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强站起身,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看了大家一眼,朝大家笑了一下,走了出去。这不是普通的一笑,这是一个孩子在失去母爱时,强装出来的笑,为的是安慰大家,怕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这一笑,表示他能够挺过去。我坚信,他一定能挺过去的。
大家围坐在一起沉默了好一会儿,忽然不知谁说了一句:“我们给小强捐钱吧!”大家齐声回答:“对!我们大家一定供他到毕业。”一毛,两毛,五毛,一元……一张张纸币放进了小强的铅笔盒。小强回来后,看着他铅笔盒里的钱,又看了看同学们,同学们都向他微笑。
下午第一节课,又有不少人放钱在小强的桌上,还有一个笔记本。小强打开了本子,本子里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不是快乐的晚宴,而是奋斗,磨难;再奋斗,再磨难。”本子里还有同学们珍贵的赠言。小强看了,眼里噙着泪水,提笔在本子最后写道:“我是初三(1)班的一个成员,我的心将和五十三颗心融合在一起……”
在这一时刻,我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力量,那就是爱,当小强受到挫折时,全班同学用金子般的心去温暖他那颗已经冰冷的心。我看到的不是五十四个同学,而是五十四颗金子般的心紧紧地,紧紧地靠在一起……
那一刻,好温暖!
范文⑵:
勤能补拙
辽阔苍穹中飞翔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一双凌空的翅膀。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经历过无数次的奋斗,才会打拼属于自己的天空。
奋斗,则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做到最好的过程。华罗庚说过:“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这就是奋斗。他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完全是他奋斗的成果。他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数学王国。我们也希望成为国家的栋梁,那么,就不要再浪费时间,确立目标后便去奋斗吧!
古代诗人李白的一句话,将“奋斗”二字说得淋漓尽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养成奋斗的意识,为日后的学习研究、深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奋斗是古今中外成功者必备的“武器”。
然而,现在的我们拥有这厉害的“武器”吗?曾几何时,几道难题让我们退缩;老师写下的几个鲜红错号让我们伤心不已;父母的高声责骂,更是让我们失魂落魄,暗自悲怀……难道这些便是我们退缩的理由?不,与其相反,这应该是我们奋斗的理由,我们要以改变这些为由,从而不断奋斗。
屈原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寻真理的路很长很长,难道我们不应该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去奋斗吗?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奋斗追寻真理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但是有过奋斗的人生必有收获。
如今的社会气象万千,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奋斗,否则你就是一个沉睡中的生命体,最终为社会所淘汰。俗话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句话点明了我们随时都要奋斗。在奋斗的同时,也需找准方向,如果像一个没眼的苍蝇,那么你还会一事无成,所以我们也要找准了方向再去奋斗。
老鹰正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练习,才能搏击长空;珍珠正是奋斗了一生,才会现于世人之前;名人们也正是奋斗了一生,才名垂青史。所以,让我们的热血沸腾吧!让我们去拼搏、去奋斗吧!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1)“温暖的时刻”注意“时刻”、“温暖”,强调特定的时间,是哪一刻的情况,你到了何事,让你觉得温暖。这个“温暖”,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它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因为现在的中考命题都力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考察考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说真话、抒真情,因此,尽可能地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从生活出发,写生活作文,写真切体验,写清楚事件和你当时的内心感想。本文可写成记叙文。作文可以描写细腻见长,或以叙事生动曲折见长,或以立意构思不一般见长,或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见长,或以文采斐然见长……总之,在大家都写记叙文的情况下,你的文章必须要有一两个亮点,这样才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抒写“温暖的时刻”的故事或理由,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开头结尾简洁明了,字数在600~650之间。
(2)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做事要不辞辛劳,埋头苦干;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要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写作时要围绕这个启示,写出自己进入初三以来在“怎样学习更高效”方面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拟定的标题要能够体现启示或者能够引出下文。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善于发问,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这样才能学有所成;不能孤立地、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当同学向自己请教问题的时候,要热心地帮助他,帮他人答疑解惑的同时,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深刻,更牢固了。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三以来,成绩明显下滑,又着急又困惑。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以后才明白,这是因为自己虽然很用功,但只是机械地去记忆知识点,并没有真正理解。在同学的帮助下,多问几个“为什么”,使自己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还可以写自己与同学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最后实现“双赢”的经历。在写作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注意写作时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开头结尾简洁明了,字数在600~650之间。
【点评】(1)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立意通常来讲可以分为几大主题,比如读书(读书对我的影响)、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对我的影响)、成长(什么激励了我努力成长),围绕立意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不要临时去编,平时要准备好几类常用的素材,到写作文时好套用。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要写好情节,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2)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围绕主旨拟定标题主旨;另一方面要求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观点的过程。文体注意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要写好情节,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