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变换总复习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线段(单位:㎝)中,成比例线段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1、2、3、4 B.1、2、2、4 C.3、5、9、13 D.1、2、2、3
2. 下列几何图形中,对称性与其它图形不同的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 如图,菱形OABC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在x轴上,
∠B=120°,OA=2,将菱形O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105°
至的位置,则点的坐标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B. C. D.
4.如图,若Rt△ABC,∠C=90°,CD为斜边上的高,AC=m,AB=n,
则△ACD的面积与△BCD的面积比的值是( )
A. B. C. D.
5. 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B.两角和一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如图所示,一般书本的纸张是原纸张多次对开得到的,
矩形ABCD沿EF对开后,再把矩形EFCD沿MN对开,
依次类推,若各种开本的矩形都相似,那么等于( )
A.0.618 B. C. D.2
7. 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可以用旋转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
又可以用轴对称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的图案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8. 将正方体骰子(相对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和6、2和5、3和4)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如图1.在图2中,将骰子向右翻滚90°,然后在桌面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则完成
一次变换.若骰子的初始位置为图1所示的状态,那么按上述规则连续完成10次变换后,
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6 B.5 C.3 D.2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是⊙O上的一点,连结AC,过点C作
直线CD⊥AB交AB于点D,E是OB上的一点,直线CE与⊙O交于点F,
连结AF交直线CD于点G,AC=,则AG·AF是( )
A.10 B.12 C.16 D.8
10.如图,在Rt△ABC内有边长分别为的三个正方形,
则满足的关系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如图,∠1=∠2,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E∽△ACB: .
12. 如图,AB⊥BC,AB=BC=2cm,与关于点O中心对称,
则AB、BC、、所围成的面积是 cm2.
13. 下列图形:①等腰梯形,②菱形,③函数的图象,
④函数y=kx+b(k≠0)的图象,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
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用序号填写即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4.如图,△ABC顶角是36°的等腰三角形(底与腰的比为的三角形是黄金三角形),
若△ABC、△BDC、△DEC都是黄金三角形,已知AB=4,则DE= .
15.将腰长为6cm,底边长为5cm的等腰三角形废料加工成菱形工件,菱形的一个内角恰好是这个
三角形的一个角,菱形的其它顶点均在三角形的边上,则这个菱形的边长是 cm.
16.长为1,宽为a的矩形纸片(),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矩形宽度的
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再把剩下的矩形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此时矩形宽
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如此反复操作下去.
若在第n此操作后,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则操作终止.
当n=3时,a的值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7.(6分) 观察右面两个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__________,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为___ _____(填序号);
(2)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其中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要求:只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8.(6分)如图,在△ABC和△ADE中,∠BAD=∠CAE,∠ABC=∠ADE.
(1)写出图中两对相似三角形(不得添加辅助线);
(2)请分别说明两对三角形相似的理由.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9.(6分) 如图,七个边长均为1的等边三角形分别用①至⑦表示.
给出命题:如果移出其中1个三角形,再把某些三角形整体作一次位置变换,
那么一定可以与位置未变的三角形拼成一个正六边形.
(1) 设位置变换为平移变换,试通过具体操作说明命题是正确的(分别写出:移出哪个三角形?
哪些三角形组成的图形作平移,及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 设位置变换为旋转变换,请列举出两种能使命题成立的情况
(分别写出:移出哪个三角形?哪些三角形组成的图形作旋转,
旋转的方向、角度,并在图中标上字母表示旋转中心);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0.(8分) 在△ABC中,AB=BC=2,∠ABC=120°°,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角α(0<α<120°),得△A1BC1,交AC于点E,AC分别交A1C1、BC于D、F两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如图,观察并猜想,在旋转过程中,线段EA1与F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当α=30°时,试判断四边形BC1DA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1.(8分)如图,以△ABC的边BC为半径作⊙O分别交AB,AC于点F,点E,AD⊥BC于D,AD交于⊙O于M,交BE于H. 求证:DM2=DH·DA.21教育网
22.(8分)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5,BC=6,且△ABC≌△DEF,将△DEF
与△ABC重合在一起,△ABC不动,△DEF运动,并满足:点E在边BC上
沿B到C的方向运动,且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M点。
(1)求证:△ABE∽△ECM;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探究:在△DEF运动过程中,重叠部分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
若能,求出B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3.(10分)如图,P是△ABC边AC上的动点,以P为顶点作矩形PDEF,顶点D,E在边BC上,顶点F在边AB上;△ABC的底边BC及BC上的高的长分别为a,h,且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nx+k=0的两个实数根,设过D, E,F三点的⊙O的面积为S⊙O,矩形PDEF的面积为S矩形PDEF.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cnjy.com
(1)求证:以a+h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与以a、h为边长的矩形面积之比不小于4;
(2)求的最小值;
(3)当的值最小时,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直线BP与Q,这时线段AQ的长与m,n,k的取值是否有关?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cn·jy·com
图形与变换参考答案
一、1~5BAACC 6~10BABD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11.∠B=∠D或∠C=∠E或 12.8 13. ②③④ 14. 15.3或 16. 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www.21-cn-jy.com
23.(1)∵a,h为线段长,∴ah>0. ∵(a-h)2=(a+h)2-4ah≥0,∴(a+h)2≥4ah,即≥4;(2) 设矩形PDEF的边PD=x,DE=y,则= ;(3)当的值最小时,矩形PDEF的四边相等为正方形,作AG⊥BC于G,由△AGB∽△FEB,和△AQB∽△FPB得=,而 EF=PF,∴AG=AQ=hh=,即AQ的长与m,n,k的取值有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