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字词练兵场。(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白昼(zhòu) 幼稚(zhì) 掺和(chn)
B.撩(liǎo)动 肿胀(zhǒng) 娴熟(xuán)
C.眷(juàn)恋 响彻(qiè) 渺(miǎo) 小
D.骡马(léi) 僧人(zēng) 脱缰(jiāng)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chú tóu chī cù shuān zhù 1à bā zhōu
( ) ( ) ( ) ( )
nòng zāng suí yì bái zhòu tōng xiāo dá dàn
( ) ( ) ( ) ( )
3.填空题(3分)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寒食节时我们会吟诵韩翃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七夕节人们会吟诵《迢迢牵牛星》中的诗句: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重阳节人们登高赏菊时会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中秋节我们会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
4.用四字词语替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2分)
“六一”那天,公园里人很多( ),花坛里的花颜色很多( ),园里的游乐项目类型很多( ),周边商店里的商品种类很多( )。
5.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11分)
万象( )( ) 万不( )( ) ( )出心( ) 无可( )( )
行( )积( ) ( )( )所有 ( )心所( ) 师传( )( )
(1)他以前家庭困难,可以说是 ,但是他经过努力,终于改变了家庭状况。
(2)大年初一是一元复始、 的好日子,弟弟 地把对联贴在了大红灯笼上面,把大家都逗乐了!
6.根据语境,用“想”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3分)
(1)我喜欢天文,经常( )自己成了月球上的公民。
(2)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 )他可能是比赛获奖了。
(3)看着眼前的大树,我( )着喜鹊在树上筑巢的情景。
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3分)
(1)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 )
(2)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 )
(3)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 )
二、句子训练营。(8分)
1.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2分)
日夜巡逻的战士们卫国戍边,不要 ,不要 ,不要
,只要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缩句)(1分)
。
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仿写拟人句)1分)
。
4.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修改病句)(1分)
。
5.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1分)
。
6.写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2分)
(1)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 )
(2)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 )
三、课文回顾室。(5分)
1.这一单元,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感受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 、逛庙会、 ;藏戏更是别具特色,它那 的脸谱、 的动作和唱腔,吸引着我们想去看一看。一个地方,一个特色,这真是“ , ”。
2.读古诗,赏夜景。每当复季之夜仰望牵牛星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诗句“盈盈一水间,
”;月圆之夜,唐代诗人王建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 ”;寒食之夜,诗人韩翃用“ , ”来讽刺权贵。
四、阅读体验厅。(25分)
(一)北京的春节(节选)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在选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谚语。作者在此处引用这句谚语是为了突出 。(1分)
2.选段在描写腊八蒜时,从 和 这两个角度表现了腊八蒜的独特。(1分)
3.孩子们准备过年时要做的三件事是 、 、 ,其中详写的是 ,从“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老舍的语言具有“ ”十足的特点。(5分)
4.不论是写腊八蒜还是腊八粥,作者都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1分)
5.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2分)
6.过新年,放爆竹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可是燃放烟花爆竹在给人们的生活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污染了空气,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让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环保的春节,你有哪些建议呢?(2分)
(二)花脸
冯骥才
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上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掺胶的彩粉画上唱戏的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往头上一套,自己(果然 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这花脸是依脸形轧的,眼晴处挖两个孔,可以从里边往外看。但鼻子和嘴的地方不通气,一戴上,好闷,还有股臭胶和纸浆的味儿;说出语来,声音变得低而粗,却有大将威武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一年年根,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过年时人都分外有劲,挤在人群里好费力。终于,我从挂满在一条横竿上的几十种花花绿绿的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要是把它挂在脸上,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我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卖花脸的小罗锅儿,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就着黄牙笑嘻嘻地说:“还是这小少爷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说着从戳在地上的一捆刀枪里,抽出一柄最漂亮的给我。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朵红缨子。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子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舅舅付了钱,回家的路上,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当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之极。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当他告诉我青龙偃月刀重80斤时,我简直觉得自己力大无穷。舅舅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 断断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客人们哄堂大笑,都说:“好个关老爷,有你守家,保管大鬼小鬼进不来!”我愈发神气,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只要客人来,妈妈就喊我出场表演。妈妈还给我换上只有三十夜拜祖宗时才能穿的那件青缎金花的小袍子。我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连爸爸对我也另眼看待了。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1分)
2.阅读全文,说说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1分)
。
3.短文开头为什么要介绍小闺女们和男孩子们的兴趣?这与花脸毫不相干,可以去掉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
4.短文把花脸的做法和样子描写得非常仔细,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
5.文中许多细节描写得生动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儿童的心理。请你分析下列句子。(3分)
(1)我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
(2)回家的路上,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
。
(3)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
6.文中画“ ”的句子表现出人物什么特点?是否符合他的身份?你从中悟出了什么?(2分)
。
7.研读短文的第4自然段,分析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的原因。(2分)
。
五、习作百花厅。(30分)
请以“民俗魅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从众多的民俗中选择一个来写,如节日习俗,一次春联的张贴,一次花灯的制作,一次龙舟的竞赛……从这些细小的事件里反映出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与辉煌的艺术魅力。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一、1.A
2.锄头 吃醋 拴住 腊八粥 弄脏 随意 白昼 通宵达旦
3.脉脉不得语 还来就菊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4.示例:人山人海 五彩缤纷 各式各样 琳琅满目
5.更新 得已 独裁 奈何 善 德 一无 随 欲 身授
(1)一无所有 (2)万象更新 独出心裁
6.(1)幻想 (2)猜想 (3)想象
7.示例:(1)平常 (2)确实 (3)依旧
二、1.示例:灯红酒绿 亲人团聚 舒适的生活 祖国边防的安全
2.种子撒遍了高原。
3.示例:星星在夜空中调皮地眨着眼睛。
4.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5.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6.(1)补充说明 (2)解释说明
三、1.放鞭炮 看花灯 五颜六色 丰富多彩
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2.脉脉不得语 不知秋思落谁家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四、(一)1.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2.色 味
3.买杂拌儿 买爆竹 买玩意儿 买杂拌儿 京味儿
4.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
5.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腊八粥比作小型农业产品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里干果的品种多,内容很丰富,也突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6.示例:我们在欢庆春节时,可以燃放电子烟花,也可以播放燃放烟花爆竹的音乐,以营造过年的氛围;还可以通过逛庙会、逛灯展、外出旅游等方式,过一个绿色环保年。
(二)1.俨然 陆陆续续
2.一年年根,舅舅为“我”在集市上买了扮演关羽所需的面具和青龙偃月刀,“我”在客人面前表演,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
3.不可以。虽然是写小闺女们和男孩子们的兴趣,但通过与“我”最喜欢“买个花脸戴”的行为形成对比,展现了“我”对花脸的情有独钟,说明花脸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4.有必要。因为花脸是童年时作者最喜欢的玩意儿,细致的描写表现出了作者对花脸的喜爱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5.示例:(1)这句话真实地把孩子胆怯又渴望的心理表现了出来。
(2)这句话表现出“我”喜悦而又骄傲的心情
(3)这句话抓住“我”的动作与心理进行描写,表现出“我”喜悦、骄傲又得意的心情。
6.这句话表现出卖花脸的小贩会做买卖,既迎合了买主的心理,又推销了另一个玩具。符合他的身份。我从中悟出了描写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身份特点。
7.妈妈爱子心切,她看到儿子威风的扮相十分高兴,也替儿子骄傲,表现了妈妈对儿子的爱。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