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7 14:5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选择题(共10分)
(本题2分)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句是 ( )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夸张
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反问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比喻
(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为了防止疫情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本题2分)下列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博物馆讲解员知识渊博,总是夸夸其谈,滔滔不绝。
一文不值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她的歌唱得非常动听,随心所欲。
民间剪纸绚丽多彩,乡亲们见了都赞叹不已。
(本题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写的,他的作品还有《猫》和《草原》。
沈从文是我国著名作家,他写过小说《边城》。
《寒食》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韩翃。
舒乙是老舍先生的儿子,他也写过《北京的春节》。
(本题2分)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
C.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疑问)
书写(共7分)
(本题7分)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腊八这天,人们把suàn bàn ( )放到gāo cù( ) 里,封起来,为过年吃jiǎo zi ( )用。腊八开始,街上的huò tān zǐ ( )多起来了。 除夕真热闹,家家 户户灯火tōng xiāo( ) 。大年初一,人们最重要的活动就是bǐ cǐ ( )hè nián( ) 了。
判断题(共6分)
(本题6分)根据课本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表示。
(2分)《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 颇深。( )
(2分)诗人在《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借“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 )
9.(2分)《腊八粥》选自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 )
填空题(共8分)
(本题8分)理解古诗内容填空。
《寒食》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物,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概括。全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其中表现王侯贵族具有特权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腐败现象的不满。
《十五夜望月》中间接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委婉 地表达自己思乡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分享。 除了《寒食》、《迢迢牵牛星》这两首古诗所描述的传统习俗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共4分)
(本题4分)句子练习。
仿造例句中加点词的部分,请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同一意思的不同词语。
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宫灯。
一到节假日,出游的人们多了起来,黄果树大瀑布( ),毕节百里杜鹃景区( ),赤水的竹海景区 ( ),遵义会址( )。
注意下面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请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种食物。
例: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匹配(共4分)
(本题4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益:①好处;②增加;③更加;④有益的(跟“害”相对)。
(1)锅里的粥益发浓稠了。________
坚持适量运动,是延年益寿的好习惯。________
一本好书,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________
(4)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________
句型转换(共8分)
(本题8分)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共23分)
(本题12分)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 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 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 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 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2分)选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请在文中横线上填一个谚语。
(4分)根据下面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填在横线上。
腊八粥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腊八粥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八蒜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腊八蒜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画线句中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指的是什么?试从修辞角度赏析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色味双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11分)阅读短文。
花灯(节选)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棕子了,前额还给用堆黄脑酒画个“王” 字,说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喜、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 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唠!七月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怎么穷也 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 最是伤感,这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 节。
哪固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 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 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潮,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开始热闹,一直到十五。花汀可是真 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 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绑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古代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满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5分)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五月 中秋节 放莲花灯
七月 端午节 吃月饼、供兔儿爷
八月 上元佳节 登高、吃花糕
九月 七夕 吃樱桃和粽子
正月 重阳节 观花灯
(4分)作者在文中介绍了哪些花灯?请至少说出四种。你对其中的哪一种最感兴趣?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避五毒。
过九月的节日时,漂泊在外的游子最伤感。
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热闹的。
D.上元佳节其实就是灯节。
书面表达(共30分)
(本题30分)习作。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服饰特点、饮食习惯等都各有特色。本次习作,我们就来对独具 特色的民风民俗进行介绍。请从以下话题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作文纸自备)
话题1:家乡的民风民俗。
话题2:你了解到的外地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
答案
D
C
D
C
C
蒜瓣 高醋 饺子 货摊子 通宵 彼此 贺年

×
×
唐 韩翊 春城飞花 御柳飘拂 春节京城寒食节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祭灶,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 家平安。
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人潮汹涌 人头攒动
腊八粥在锅中叹气。
③ ② ④ ①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老舍 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不会不喜欢的。”
老舍爷爷说: 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能不喜欢吗 ”
老舍爷爷说: “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一盏盏红灯笼在春日的夜风中舞动着身姿,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腊八这天人们的活动
15.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16.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好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17.指的是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起开展览会。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做腊八粥的食材之丰富。
18.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
19
20.宫灯、羊灯、狮子灯、“气死风”。,我对羊灯最感兴趣。因为它制作精巧,生动有趣。
21. A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