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列宁和托洛茨基不是耶稣基督,但是他们能推翻俄罗斯的专制政府,今天他们给世界带来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如果列宁和托洛茨基能为俄罗斯这样做,那么你和我也能够为非洲这样做。
黑人、有色人种也和万能的上帝一样,享有同样的自由权力。我们渴望除去脚镣的自由,渴望没有限制的自由,渴望能赋予我们机遇从而实现我们远大报负的自由。但在其他人统治的国家里,我们是无法实现这种目的的。
摘掉束缚非洲母亲的枷锁,这一重任已经落在我们身上。你能做到吗 ……在马恩河和凡尔登战役时你这么做了;在美索不达米亚你这样做了。……百年来西半球给我们留下的磨难和迫害将是我们为非洲的自由而战的力量源泉。
——黑人民族主义运动先驱马库斯·加维《非洲人的非洲》
马库斯·加维因何发出如此号召 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否有类似的行动呢?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两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契机。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碰撞
通过学习,了解一战客观上促进了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认识一战及这些思想对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影响;
通过学习,了解二战后,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国际共识,认识这一国际共识与亚非拉民族独立以及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了解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文化领域的新变化,认识新型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通过学习,认识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思想转变与文化重构的双重影响;认识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独立与和平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明确只有加强交流,才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学 习 目 标
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
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观察地图,一战前后的欧洲有何变化?
明显的变化有: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新的民族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波兰成为主权国家;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大部分丧失;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一、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为亚非拉民族独立创造了外部条件。
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客观上推动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在东欧与东南欧地区,一批民族国家建立。
战争对印度的冲击是全面性的,它改变了印度的经济平衡,催生了大规模的新式工业,同时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变革的波澜。新的希望被唤醒,新的骄傲亦是;新的选民出现,伴随而来的是新的思考:印度对于在大战中幸存下来的大英帝国的意义究竟何在,还有,人们对摆脱帝国的束缚已变得迫不及待了”。
——斯坦利·沃尔伯特《细数恒河沙:印度通史》
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甘地对“自治”的含义作了新的解释:如有可能,在英帝国内自治;如有必要,就脱离英帝国独立。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
尼赫鲁(左)与甘地(右)
在帮助宗主国作战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逐渐觉醒,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传播。
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一、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对于屈于经济依从地位的殖民地而言,英国迫切需要动员当地的资源应付战事,在战争的需求及压力之下,殖民社会开始动荡不安。加上十月革命爆发,旧政权相继垮台……到大战结束,埃及由札格卢勒(Said Zaghlul)(注:纲要下译为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党(Wafd)……破天荒提出了全面独立要求,历经3年的挣扎奋斗(1919—1922),终于迫使英国将这个保护国转变为一个在英国控制之下的半独立国家。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现代埃及之父”扎格鲁尔
随着民族自决原则的传播,民族主义政党成为埃及民族独立运动的新生领导力量。
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以及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运动。
一、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合作探究】请结合材料及本课所学思考:马库斯·加维因何发起“摘掉束缚非洲母亲的枷锁”这一号召
战争结束之前,南非新建的钢铁产业已基本成形,为国内市场制造了一系列产品。纵观非洲,城镇人口增长相较之前更为猛烈,这一变化也腐蚀破坏了南非的种族隔离现象。1918年前,非洲人虽然仍在白人预定的矿井或农场上辛勤劳作,但非洲人也开始在行政机关、贸易领域以及教堂中代替白人,拥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钱承旦总主编,李安山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非洲卷》
非洲民族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精英群体力量壮大;一战期间,殖民者与非洲人民间矛盾加剧;一战重创了欧洲殖民国家,削弱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非洲地区民族自决意识觉醒;十月革命的鼓舞
一、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917年,在拉丁美洲革命正值最高潮时,马克思、列宁的肖像开始与本土阿兹特克帝国的皇帝、墨西哥的农民革命领袖萨帕塔,以及各式各样印第安族人的肖像并列,成为当地革命者崇拜的对象。此外,印尼民族解放运动中主要的群众组织伊斯兰教联盟, 也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土耳其一家地方报纸则写道:“苏俄人民的壮举,有朝一日,必将成为灿烂的太阳照耀全人类。”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一、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在巴黎和会上遭到背叛之后,……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寻找介于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即俄国所代表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徐国琦《亚洲与一战·
一部共有的历史》
从劳动者的俄国、从革命的中国以及从好战的印度吹来的风,帮助越南人头脑清醒,为他们解毒。
越南人正在取得重大进步,只要条件允许,将会证明自己配得上当家做主。
——在巴黎和会发表请愿书无果后,
胡志明写下《越南》
一、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局部(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1921年,胡志明正式加入共产党,并以 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前往中国,组织越南人反对法国殖民统治。
在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亚非拉地区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政党,领导本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
指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对内实现民主政治、对外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尽管非殖民化及其后果非常复杂,但是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人民仍然为了自由及之后的安全而奋战。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
《新全球史》
在帝国内部,民主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情绪有了显著增长,政治领袖已经无法再依靠厌战的公众做出牺牲来维持海外的殖民地。……欧洲列强的军队已经永久地丧失了威望。随着战后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两国都反对欧洲殖民主义——的出现,倾覆殖民统治的舞台早已搭建完毕。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其主要内容包括:日本退出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承认朝鲜最终独立;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成立联合国等。
二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进行冷战。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二、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第二目史料阅读,找出二战后国际政治领域的新变化,并分析二战后非殖民化的原因。
二、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殖民国家: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殖民国家的实力;殖民国家内部反殖因素发展;
外部支持: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成为国际共识,联合国支持非殖民化;
社会主义阵营对帝国主义势力的牵制;中国革命胜利的激励;
自身努力: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的不懈斗争。
随着美苏的推动、一系列国际公约的发表、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以及联合国的努力,民族自决原则逐渐成为国际共识。
新
变
化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第二目史料阅读,分析二战后非殖民化的原因。
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哈罗德·麦克米伦
(任期:1957年至1963年)
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政治文化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现象:二战后,非洲大陆普遍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国际共识;
原因:非洲人民的民族自觉意识进一步提高;联合国成立后,进一步推动国际社会对民族自决原则的认同;非殖化是历史发展大势, 不可阻挡,英国政府在制定国家政策时必须考虑非殖化因素。
二、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解体
朝鲜独立
中国收复台湾
1947年6月4日,蒙巴顿声明将以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方式来实现印度的独立,独立后的政治框架暂时按照英国制定的1935年印度统治法实施。
二、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非洲的非殖民化
亚洲的非殖民化
随着国际社会对民族自决原则认同的加强,伴随着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的实现,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从百分之百的吸收同化,到对西方深刻的不信任,什么情况都有。然而在疑纳之间, 他们却都深信唯有采用西方的新制度及新发明,方能维系本国特有的文明。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在实现民族独立后,埃及的文化有何变化?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形成了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的现代埃及文化
埃及:
埃及·无名英雄纪念碑
独立后实行总统制,多党制;
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广泛使用英语和法语
吸纳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
古埃及的名胜古迹影响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
传承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身着传统服饰举行婚礼的一对新人
从事下水道清理的达特利(贱民阶层)
Mere juutee hain japaanii
Yeh patluun inglistaanii
Sar peh laal topii uusii
Phir bhii dil hai hindustanii
我的鞋子日本的,
这条裤子英国的,
头顶红帽俄国的,
但心仍然是印度的!
——1955年印度电影《420先生》台词
台词中蕴含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请根据图片及课本,分析独立后印度文化的特点
形成了多样的现代文化,但仍保留传统文化残余。
吸收了一些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英国的政治体制;
英语为官方语言
吸纳
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种姓因素影响着印度政治与社会生活;
印地语为官方语言
传承
印度:
Mere juutee hain japaanii
Yeh patluun inglistaanii
Sar peh laal topii uusii
Phir bhii dil hai hindustanii
我的鞋子日本的,
这条裤子英国的,
头顶红帽俄国的,
但心仍然是印度的!
——1955年印度电影《420先生》台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从事下水道清理的达特利(贱民阶层)
台词中蕴含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请根据图片及课本,分析独立后印度文化的特点
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种姓因素影响着印度政治与社会生活;
印地语为官方语言
传承
形成了多样的现代文化,但仍保留种姓制度残余。
吸收了一些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英国的政治体制;
英语为官方语言
吸纳
印度:
德里的莲花寺,为巴哈伊教教徒的礼拜场所,1986年竣工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请根据课本第三目的内容,对以上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表1 独立后的新加坡经济建设成就
领域 时间 成就
工业 独立后 在工业化方面突飞猛进
1972年 成为东南亚转运中心
1973年 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
1975年 成为全球第三大港口
金融 1968年 成为亚洲美元市场的总部
1969年 成为黄金市场,在规模上迅速超过香港
——整理自康斯坦丝·玛丽·藤布尔
《崛起之路·新加坡史》
年度 韩国 日本 美国
1970 605 3203 5246
1980 2404 8573 12570
1990 8276 19218 23901
2000 18083 25941 36419
2010 30465 33768 48302
*数据来自韩国统计厅网站
表2 1970年~2010年韩、美、日人均GDP比较(购买力平均法)
独立后,两国在吸收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注意发扬儒家文化,这种现代的东方文化推动了经济增长。
新加坡、韩国:
二战后,广大亚非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的影响而复兴民族文化,这是国家主权在意识形态上的体现。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一方面受西方和邻近地区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本国的传统文化。
在文化复兴的过程中,新型民族国家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重视民族文化复兴,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形成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进而推动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合作研究】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的认识
(角度:国家独立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小结
战争与文化交锋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 现代战争
以亚历山大远征和拿破仑西征为例 美洲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列强侵略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
导致经济衰退、社会动荡,进而造成文化断裂;
推动了区域文化演变
推动了西方文化扩张
推动了多元文化
复兴
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