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培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培优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6 20:1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第9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蒸馏水 C.牛奶 D.豆浆
2、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硝酸钾 B.蔗糖 C.花生油 D.酒精
3、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 溶液一定是透明的
4、如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常见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 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酒精擦洗
B.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 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6、喝了汽水以后常常打嗝儿,下列图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7、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
C.20℃时,向50g溶剂中加入20g的乙固体并充分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8.6%
D.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8、要使20 g 20%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20 g 水 B.加入10 g 水
C.加入10 g 食盐 D.蒸发掉10 g 水
9、将100g2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取10g稀释后的溶液,经测定得知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稀释原溶液时所用水的质量是(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10、在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称取7.5 g氯化钠 B.乙图表示量取42.5 mL水
C.丙图表示溶解氯化钠 D.丁图表示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牛奶 B. 糖水 C. 蒸馏水 D. 果酱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
C.洗洁精用于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13、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C.颜色很深的溶液 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14、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60倍大气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其它成分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不变
C.溶液的密度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5、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50 mL量筒量取水
B.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将固体直接投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有标签(如图SY5-3)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
二、填空题。
16、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17、实验中常常要用到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变质后的溶液为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向变质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18、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使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___________。
(2)_________℃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____________(填“a”、“b”或“c”)相似。
(3)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填“a”、“b”或“无法确定”)。
(4)在t2℃时,将150克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克。
19、某同学用固体氯化钾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钾溶液。请按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钾溶液,所需氯化钾的质量为________g,需要水________g。
(2)________: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钾,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钾,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
B.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钾
(3)量取:量取水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量好后倒入盛有氯化钾的烧杯中。
(4)溶解:溶解时需用__________搅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盖上瓶塞,贴好标签。
20、某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___进行检验。
(4)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21、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一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二是探究________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答案】温度;水的体积;硝酸钾的质量;溶剂种类。
22、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_______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是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不要求计算)。
②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 。
③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
④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
(2)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23、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把较浓的溶液加水稀释成所需的较稀的溶液,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 g/cm3),配制2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步骤如下:
(1)计算:依据溶液稀释前后,________的质量不变,计算出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mL,需要水______mL(水的密度为1 g/cm3)。
(2)量取: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__(填“10 mL”“20 mL”或“50 mL”)的量筒。
(3)________: 配制该溶液的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上述步骤涉及的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
(4)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________(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三、实验探究题。
24、以下各图所示是某校兴趣小组测定硝酸钾溶解度的部分操作实况。
图A是给试管中水和硝酸钾固体加热;
图B是在加热过程中进行搅拌;
图C是待硝酸钾全部溶解后,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停止加热;
图D是在溶液中插入温度计;
图E是用玻璃棒轻轻摩擦试管内壁,当溶液中刚出现硝酸钾晶体时,记下温度计上所示温度。
请根据上述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当试管中硝酸钾的总量达到15.5g时,小组同学分别测出的温度为74.9℃、75.0℃、75.3℃,他们将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温度是   。他们进行反复实验的目的是    。
(2)如表所示为兴趣小组在实验报告中,设计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根据表格中已有数据,分析实验时,试管中盛有水的体积为   ,并将表中空格内的相应溶解度填写完整。
试管中硝酸钾的总量/g 5 6.5 8 10 12.5
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 32.8 39.6 45.8 54.7 64.9
溶解度/g 50                
四、计算类综合题。
25、为检査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人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共42.6g.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________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0.1%)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第9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蒸馏水 C.牛奶 D.豆浆
【答案】A
2、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硝酸钾 B.蔗糖 C.花生油 D.酒精
【答案】C
3、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 溶液一定是透明的
【答案】C
4、如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常见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 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酒精擦洗
B.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 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答案】B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答案】C
6、喝了汽水以后常常打嗝儿,下列图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答案】B
7、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
C.20℃时,向50g溶剂中加入20g的乙固体并充分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8.6%
D.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答案】B
8、要使20 g 20%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20 g 水 B.加入10 g 水
C.加入10 g 食盐 D.蒸发掉10 g 水
【答案】A 
9、将100g2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取10g稀释后的溶液,经测定得知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稀释原溶液时所用水的质量是(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答案】C
10、在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称取7.5 g氯化钠 B.乙图表示量取42.5 mL水
C.丙图表示溶解氯化钠 D.丁图表示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
【答案】C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牛奶 B. 糖水 C. 蒸馏水 D. 果酱
【答案】B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
C.洗洁精用于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答案】B
*13、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C.颜色很深的溶液 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答案】D
14、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60倍大气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其它成分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不变
C.溶液的密度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D
15、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50 mL量筒量取水
B.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将固体直接投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有标签(如图SY5-3)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
【答案】D 
二、填空题。
16、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答案】.(1)碘 汽油 
(2)①碘分子在下层聚集,下层颜色较深上层较浅 ②甲
17、实验中常常要用到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变质后的溶液为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向变质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答案】Na2CO3;产生白色沉淀;CaCl2+Na2CO3═2NaCl+CaCO3↓
18、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使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___________。
(2)_________℃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____________(填“a”、“b”或“c”)相似。
(3)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填“a”、“b”或“无法确定”)。
(4)在t2℃时,将150克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克。
【答案】(1)蒸发水(或蒸发溶剂) (2)t1 c
(3)b>a>c(b a c) 无法确定 (4)100
19、某同学用固体氯化钾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钾溶液。请按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钾溶液,所需氯化钾的质量为________g,需要水________g。
(2)________: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钾,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钾,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
B.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钾
(3)量取:量取水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量好后倒入盛有氯化钾的烧杯中。
(4)溶解:溶解时需用__________搅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盖上瓶塞,贴好标签。
【答案】(1)计算 8 92  (2)称量 B
(3)凹液面的最低处 (4)玻璃棒 加快溶解速率
20、某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___进行检验。
(4)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答案】 (1)过滤 吸附 物理  (2)+1  (3)肥皂水  (4)C
21、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一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二是探究________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答案】温度;水的体积;硝酸钾的质量;溶剂种类。
22、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_______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是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不要求计算)。
②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 。
③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
④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
(2)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答案】(1)①KNO3 63.9/163.9g×100% ②降低温度或加入KNO3等合理即可 ③68g ④蒸发溶剂
(2)A B>C>A
23、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把较浓的溶液加水稀释成所需的较稀的溶液,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 g/cm3),配制2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步骤如下:
(1)计算:依据溶液稀释前后,________的质量不变,计算出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mL,需要水______mL(水的密度为1 g/cm3)。
(2)量取: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__(填“10 mL”“20 mL”或“50 mL”)的量筒。
(3)________: 配制该溶液的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上述步骤涉及的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
(4)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________(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1)溶质 9.2 10 (2)10 mL
(3)混匀 烧杯、玻璃棒 (4)细口瓶
三、实验探究题。
24、以下各图所示是某校兴趣小组测定硝酸钾溶解度的部分操作实况。
图A是给试管中水和硝酸钾固体加热;
图B是在加热过程中进行搅拌;
图C是待硝酸钾全部溶解后,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停止加热;
图D是在溶液中插入温度计;
图E是用玻璃棒轻轻摩擦试管内壁,当溶液中刚出现硝酸钾晶体时,记下温度计上所示温度。
请根据上述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当试管中硝酸钾的总量达到15.5g时,小组同学分别测出的温度为74.9℃、75.0℃、75.3℃,他们将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温度是   。他们进行反复实验的目的是    。
(2)如表所示为兴趣小组在实验报告中,设计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根据表格中已有数据,分析实验时,试管中盛有水的体积为   ,并将表中空格内的相应溶解度填写完整。
试管中硝酸钾的总量/g 5 6.5 8 10 12.5
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 32.8 39.6 45.8 54.7 64.9
溶解度/g 50                
【答案】(1)75.1℃;减少实验的误差; (2)10ml;65;80;100;125。
四、计算类综合题。
25、为检査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人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共42.6g.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________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4.4 (2)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约为83.3%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3%
【解析】(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
(3)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11 44
y 4.4g
y=11.1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