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7 15:0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提优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天上的云朵变化多端,形态各异,有的像lǎo yīng( ),有的像biān fú( ),有的像qīng tíng( ),有的像扛锄头的lǎo wēng( )……它们排列yǒu xù( )zhuāng shì( )着蓝天云朵jì tuō( )着孩子们丰富多样的幻想,wèi jiè( )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二、选择题。(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和(hè) 鸡冠(guān) 稀疏(sū) 率领(shuài)
B.慰藉(jiè) 构成(gòu) 附近(fù) 和谐(xié)
C.倘若(tǎng) 亡赖(wáng) 绮丽(qí) 朴素(pǔ)
D.芍药(sháo) 剥削(bō) 复杂(zá) 警见(piě)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条道路是城市的主干道,每天都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B.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片低矮的住房和小胡同变成了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
C.庙会开始了,村子里锣鼓喧天,宁静的村庄也因此变得鸡犬相闻。
D.站在山头眺望,黄河像一条绸带向前蜿蜒,田野空旷,远处炊烟袅袅,真是江山如画,美不胜收。
3.下列诗词句与所描写的季节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春天
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初夏
C.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深秋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寒冬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登上山顶远眺,可以隐隐约约看见公路上的小汽车。
B.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C.这个故事的结局真是出乎意料,一下子就被我猜到了。
D.颐和园的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4分)
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改为陈述句)(2分)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仿写句子)(2分)

3.句子赏析。(6分)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运用这一修辞手法描写一幅春天的画面。(3分)

(2)这句话中的“ ”字用得特别好,原因是 。这个句子的意思还可以用成语“ ”来表达。(3分)
4.屋子里黑得像地洞似的。(照样子,发挥想象补充句子)(4分)
(1)教室里静得 。
(2)这座山高得 。
四、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13分)
1.《卜算子·咏梅》一词中表现梅花无私品质的词句是“ , ”。(2分)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通过侧面描写,衬托夏日农事繁忙的诗句是“ , ”。(2分)
3.《清平乐·村居》的词牌名是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之情。(3分)
4.体会课文中的关键句所表达的感情,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6分)
语句 感情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生活实践题。(6分)
王明和李一凡约好后天上午去少年宫参加“青少年学宪法”活动,王明因为有事不能赴约,就请张丽帮忙转告李一凡,并问李一凡能不能改到后天下午去。
1.张丽来到李一凡家,恰好李一凡不在,张丽就对李凡的妈妈说:
2.到了晚上,李一凡回家了,妈妈对他说: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6分)
(一)绿叶的梦(节选)
葛翠琳
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高梁秆儿剥开来,做成马车、灯笼;河边抓把泥,捏成碾磨、盆碗;①柳条儿、苇叶儿做笛子,葫芦瓢做船,荷叶当伞……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然而,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星期天,我们跑遍( )的树林、( )的墓地、( )的河边、( )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②我们用元宝树叶串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苑丝子做成成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组成我们生活的乐谱。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我们背着筐,扛着筢,奔跑着,欢呼着,搂树叶,堆成垛,躺在上面打滚儿、翻跟头,坐下来挑选出那些漂亮的叶子。鲜红的,金黄的,穿成长长的彩色叶链挂在教室里,满屋洋溢着丰收的欢乐。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像珍宝一样一一陈列开来。
老师让我们观察并介绍这些叶子。③羽状的山扁豆叶子可当茶,祛痰止渴;垂柳叶子长如丝,可解酒毒,治皮癣;桑叶清热明目,治手脚麻木;薄荷叶可治感冒头疼……祖辈传下来的民间药方,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
(节选时有删改)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2分)
荒凉 广阔 杂草丛生 密密
2.从①②③三处中任选一处,照样子,续写一项省略的内容。(2分)
( ) 。
3.这篇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围绕这句话,作者写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5分)

4.从题目“绿叶的梦”中,你能体会到什么?(3分)

(二)雨的四季(节选)
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晴。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香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水澡却更有滋味。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儿,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鸣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巴望——( ) 复苏——( )
诱惑——( ) 思索——( )
2.简要概括文中所描述的雨的特点。(2分)
春雨的特点: ;
夏雨的特点: 。
3.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串全文的感情线索是 。(2分)
4.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的?(4分)

5.短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七、习作。(请另附纸)(25分)
走进乡下人家,品味农家生活。请写一写你看过的乡村风光、你尝过的农家美食、你参与过的有趣的农事活动……选取一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注意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一、老鹰 蝙蝠 蜻蜓 老翁 有序 装饰 寄托 慰藉
二、1.B 2.C[解析]“鸡犬相闻”的意思是鸡和狗的叫声能互相听见,后来形容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而这里的语境是村庄因此变得很热闹,所以“鸡犬相闻”用在这里不恰当。
3.C[解析]深秋时草木都枯萎了,不可能出现“青青草”。
4.A[解析]B.“增加学习效率”应为“提高学习效率”;C.“出乎意料”与“一下子就被我猜到了”前后矛盾;D.“春天是地方”搭配错误。
三、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叫人沉醉。
2.示例:美丽的花朵,弯弯曲曲的小径,可爱的木屋,构成了一幅恬静的图画。
3.(1)拟人 示例:春天到了,小树发芽了,鸟儿在枝头自由地歌唱。
(2)探 将春笋当作人来写,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春笋茂盛的生长状态 雨后春笋
4.示例:(1)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2)仿佛直插云霄
四、1.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2.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3.清平乐 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4.示例:孩子们十分喜爱这小小的天窗 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对乡下人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五、示例:1.阿姨,王明让我转告李一凡,他们原本约好后天上午去少出年宫参加“青少年学宪法”活动,王明有事不能赴约了,他想问问李一凡能不能改到后天下午去。
2.你和王明约好后天上午去少年宫参加“青少年学宪法”活动是吧?王明有事不能赴约了,他想问问你能不能改到后天下午去。
六、(一)1.密密 荒凉 杂草丛生 广阔
2.示例:① 木棍做金箍棒
3.然而,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我们”用绿叶和野花做成各种装饰;“我们”捡美丽的落叶做成彩色叶链;“我们”从草叶中学到药学知识。
4.示例:我能体会到绿叶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以及作者对绿叶的喜爱之情。
(二)1.示例:渴望 苏醒 引诱 思考
2示例:美丽、娇媚 热烈而粗犷
对雨的爱恋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4.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形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5.示例: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经过春雨滋润后树的形态和样子,也表达出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