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1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2思考:通过观察漫画你想到了什么?3思考:图中的细胞生活环境有何不同?41.了解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掌握内环境稳态(重点);
3.理解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5人体内各种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体 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内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6血
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观察血液的组成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浆——(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液的液体部分7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8组织液淋巴淋巴循环细胞内液血浆 从转化关系的角度解释组织水肿的原因?1.淋巴回流受阻
2.过敏反应
3.营养不良
4.肾炎等疾病
5.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有何联系?9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淋巴血浆细胞名称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10(1)水分:无机盐离子(其中Na+和Cl-含量明显多)、(2)蛋白质:(3)各种营养物质:(4)各种代谢废物:葡萄糖、氨基酸、脂质、维生素等。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约占90%。7%~9%。内环境成分(5)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11【警示钟】
细胞外液(内环境)认识的两点误区
(1)不能认为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就是细胞外液,如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细胞外液。
(2)不能认为存在于细胞内、细胞膜上、与外界环境相通的成分,就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中)等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12【例】如图为肠腺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4、6、7为液体,1、3、5、8为细胞)
( )13A.2、4、6、7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2是3生存的内环境,6是5生存的内环境
C.1、2、8中所含蛋白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2和4可以相互转化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各内环境成分的位置及其相互转化关系。14【解析】选D。图中2、4、6依次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这三者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而7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3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5表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1表示组织细胞,8表示红细胞,它们所含的蛋白质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和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15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体 内 细 胞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排泄系统) 食物尿素等细胞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16外部环境消化系统营养
物质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粪细胞外液组织细胞呼吸系统食物液体废物(尿素、尿酸等)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输送水、无机盐、激素等物质,
提供O2、有机物,
带走CO2 、含氮废物。 参与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呼吸、循环、排泄、消化。心脏血液17三、稳态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人和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18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
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酸碱中毒等。19调节机制稳态意义外界环境内环境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细胞201.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的关系下列哪项正确( )A. 血浆 组织液
淋巴D. 组织液 血浆
淋巴C. 血浆 组织液
淋巴B. 血浆 淋巴
组织液A212.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DC224.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 ( )
A.供给全面营养 B.供能
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供给水
5.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B.牛奶喝进胃中
C.静脉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CC23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课件31张PPT。1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
系统与体液调节2思考: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为什么?31.说出体液调节及其特点;
2.举例说出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以及它们所分泌的部分激素的作用;
3.简述甲状腺激素对发育与代谢的调节;(重点)
4.解释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水平中所起的作用;
5.列举性腺分泌的主要性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4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主辅反射弧通过体液运送迅速、准确比较缓慢短暂较长比较局限比较广泛518765432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腺卵巢睾丸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肾上腺素等分泌雌激素等分泌雄激素等分泌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胸腺激素等其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6【方法台】
不同激素用于实验或治疗时的方法
①蛋白质类、多肽类激素使用时,不能口服只能注射。因其进入消化道后能被消化酶降解而失去作用。
②氨基酸衍生物类、固醇类激素使用时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7【例】人进入青春期后,在身体的形态、机能等方面
都有显著的变化,发生这些变化与下列哪些激素有关
( )
①胰岛素 ②生长素 ③性激素 ④胰高血糖素
⑤甲状腺激素 ⑥抗利尿激素 ⑦生长激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⑦ D.④⑤⑥⑦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起主要作用的激素的生理功能。8【解析】选C。青春期时人体生长发育较快,并出现第二性征。生长发育这一生理效应是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所以青春期后,身体形态、机能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主要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有关。9 下丘脑 垂 体二、下丘脑和垂体10下丘脑与垂体在结构上的联系腺垂体神经垂体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至少产生七种激素11比较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激素的种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黑色细胞刺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生长激素黑色细胞刺激素12巨人症肢端肥大症侏儒症13 垂 体促× ×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通过对 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垂体下丘脑促× ×激素 × ×腺体××激素 调节和管理其他某些内分泌腺。垂体激素调节模式14三、甲状腺激素分泌部位:甲状腺。
种类: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
成分: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
功能:
①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
②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成熟、
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5呆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甲亢16甲状腺制剂饲喂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果——实验组蝌蚪先发育为幼蛙
实验结论——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发育。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实验法17胰岛素 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胰岛素还能够抑制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元分解,并促进脂肪分解,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四、血糖平衡的调节细胞 细胞18(2)构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 (1)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是怎样反应的?反应的结果怎样?当血糖水平降低时呢?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是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模型构建: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19血糖降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胰岛β细胞++组织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下丘脑一区域++下丘脑另一区域+++20五、水盐平衡调节21醛固酮: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盐皮质激素。
生理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对钾离子的排泄。排泄K+22性激素的作用:1.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2.刺激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3.维持性周期。六、性腺分泌性激素2324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甲状腺调节发育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种类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平衡的调节性腺分泌性激素水盐平衡的调节251.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 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 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①③D262.糖尿病、坏血病、侏儒症、呆小病的原因按顺序是
( )
A.缺乏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维生素C
B.缺乏胰岛素、维生素C、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C.缺乏维生素C、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D.缺乏胰岛素、维生素C、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273.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
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
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的激素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C284.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29(1)激素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体内缺乏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
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_____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__,这是由激素A、B的含量_______所致。
这种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调节机制。30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碘 主动转运
(3)增加 增加 神经和体液(激素)
(4)减少 (负)反馈31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课件34张PPT。1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2激情篮球1.队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2.队员通过眼、耳获得的信息,是如何经过自身的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
3.队员要有良好的表现,身体的各个器官同样需要协调配合,这又是如何实现的?34.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概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3.概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1.辨别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4一、人和动物的调节机制1.种类: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2.特点:
(1)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更迅速、准确;
(2)体液调节受神经系统的影响。思考:
为什么神经调节比
体液调节更迅速、
更准确呢?5二、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6【点拨】①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②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速度快;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广、速度慢、时间长,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使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且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7一个神经元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8树 突髓 鞘细胞核胞体轴 突神经末梢一个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9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四、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0 静息时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 +- -- -+ +- -+ +- -11适宜刺激产生负电位→传递负电位+++++++-+++-++①②③④⑤⑥12适宜刺激神经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负电波沿神经传导,这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也就是神经冲动。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反应,称作兴奋。因此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13兴奋:
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14静息时的极化状态——“外正内负”++++++++++++++----------------------------++++++++++++++15++++++++++++++----------------------------++++++++++++++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16++++++++++++++----------------------------++++++++++++++复极化过程17静息电位——外正内负18刺激局部电流方向19传导方向20⑴传导过程:⑵传导形式:局部电流。可以是双向的。⑶传导特点:刺激→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
→ 又刺激相邻未兴奋部位。 21【例】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22【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1)a、e处于静息状态。
(2)a~b、b~c、c~d、d~e段离子的运输方向及运输方式。
【解析】选C。a~b段为去极化过程,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为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b~c段的Na+继续内流;c~d段为复极化过程,K+外流即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该过程不消耗能量;d~e段的K+继续外流。23五、突触的信号传递⑴突触的定义:
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叫做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在突触处,神经末梢的细胞膜。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肌膜,较厚,有皱褶。⑵突触的结构: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与胞体相接触 1.突触24(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胞体膜或树突膜)兴奋突触25A神经元
轴突兴奋化学 递质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B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传递过程:26 单向传递(解释原因)4.传递方式:3.传递特点: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原因——化学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27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过程:形式:局部电流双向特点:刺激→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
→ 又刺激相邻未兴奋部位 281.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
A.所产生的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正,膜内负
D.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负,膜内正D292.神经冲动是指( )
A.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兴奋
B.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的兴奋
C.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D.电子和质子的定向移动A303.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D314.如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内写标号):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
方向。32(2)⑤的名称是_______,它的形成与细胞器_______有关,⑤所含的化学物质被称为_______。
(3)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 ]_______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4)若⑦内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⑦外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_______A′,B_____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④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在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受刺激处细胞膜的膜_______(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33答案:(1)←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化学递质
(3)⑦线粒体
(4)小于 大于
(5)轴突 外 34生活不相信眼泪,惟有不停地奋斗,才能不断地完美。课件24张PPT。1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2突触种类: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31.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重、难点)
2.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
3.描述体温调节的过程。(重点)4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5反射简单反射复杂反射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人听到叫声回头、望梅止渴等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就有的反射,如吮吸反射、膝反射、眨眼反射等联系:复杂反射建立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没有简单反射,就没有复杂反射。6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7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反射弧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至反射中枢)(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并产生新的兴奋)(传导兴奋至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8【例】(2012·新课标全国卷)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元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9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b是_______,c是______,d是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10【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反射弧的各部分及其功能以及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
【解析】 (1)结合题干观察图形,题干中给出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元传入脑干,所以可以判断出b为传入神经元,a为反射中枢,c为传出神经元,d为对应的效应器。
(2)屏住呼吸属于复杂的反射,所以其调控中枢为图中的大脑皮层。11(3)观察图(a),我们可以看到神经元①的细胞体在大脑皮层,所以突触小体是由该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而观察图(b)我们可以看到突触小体是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直接接触的,所以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上。
答案:(1)反射中枢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12二、大脑皮层的功能131.运动区(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特点:
(1)支配对侧躯体运动。(2)各代表区位置与躯体各部分位置呈“倒置”关系。(3)各代表区范围大小与躯体运动精细复杂程度有关。2.体觉区(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3.言语区:白洛嘉区、韦尼克区。14运动区
(中央前回)体觉区
(中央后回)人大脑皮层感觉区15【点拨】大脑皮层具有精细的机能定位,对机体的控制区域在大脑皮层中呈倒立分布,但机体面积与控制区域的比例并不相当,身体不同部位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所占面积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16骨骼肌、内脏大脑下丘脑产热散热动态平衡皮肤汗腺及血管活动三、体温调节17寒冷皮肤冷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刺激传入神经元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18炎热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刺激传入神经元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19当人处在寒冷环境时
冷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分析综合皮肤血管
收缩,血
流量减少,
散热减少肾上腺素增加,
代谢加快,立毛
肌收缩,骨骼肌
战栗,产热增加 汗液分泌
增加,散
热增加当人处在炎热环境时
另一种温度感受器兴奋皮肤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加,散
热增加传入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兴奋传出神经元兴奋体温恒定201.兴奋通过突触结构在神经元之间传递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5.体温调节传递特点:单向传递过程:(略)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4.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211.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是
( )
A.神经系统 B.感受器→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中枢→效应器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
( )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CA223.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 )
A.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A、B和C
4.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DD235.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D24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是从来不说“不可能的”。
——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