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1第四章 种群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2面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3【思考】(1)为什么一些动物
要集体生活?(2)狮群和狼群是一个种群吗?
(3)一个种群有什么样的特征?狼群狮群捕食41.结合种群概念,描述种群特征。(重点)
2.比较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掌握标志重捕法。(难点)5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概念要点:
(1)必须是同种生物(组成特征);
(2)必须有一定区域(时空条件);
(3)必须是同种个体的总和(数量特征)。一、种群6种群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密度种群分布型种群的存活曲线7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自然增长率决定种群密度8三、年龄结构越来越大保持稳定越来越小♀♂♀♂生殖后期生殖期生殖前期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印度人口美国人口日本人口♀♂9四、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比例(多数为1︰1)目前我国新生婴儿男女比例达到120︰100,对种群密度将产生什么影响?10【警示钟】
对种群密度认识的两个误区
(1)出生率高的生物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种群数量变化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只有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才会增加。
(2)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种群数量不等同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11【例】(2012·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12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两点:
(1)分析出生率时需对照不同月份的未成熟个体;
(2)比较不同月份的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总结该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13【解析】选D。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底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底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底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比率失调,有可能影响到种群的密度。14五、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逐个计数法 如:全国人口普查。
2.取样调查法(估算法) 如:标志重捕法。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15标志重捕法捕捉标记重捕放回标记M个共n个有标记的m个种群个体总数N计算公式:
N = M × n / m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过程:(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假设前提: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且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16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17 六、种群分布型 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人类、社会性昆虫农田等人工种群草地中的蒲公英18七、种群的存活曲线年龄存活数量对数值ⅠⅡⅢ类型Ⅰ(凸形):类型Ⅱ(对角线形):类型Ⅲ(凹形):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低,达到后死亡率高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低龄死亡率极高,度过危险期后死亡率很低且稳定(人)(水螅)(牡蛎)100019种群概念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率出生率死亡率分布型存活曲线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20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212.下列说法属于种群的是( )
A.东钱湖中所有的鱼
B.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C.宁波地区的全部青年男女
D.湖北神农架地区所有的金丝猴D223.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主要由下列哪一项预测( )
A.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比率 D.出生率和死亡率
4.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
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
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
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N=39×34÷15BC235.如图所示甲、乙、丙代表3种不同的动物,据图回答:
(1)曲线图ab段表示甲动物在中年以前死亡率_____,
存活率_____。
(2)丙曲线表示丙动物幼年期_____________,如果丙
为野生动物,据此,我们应做好__________保护工作。
请列举一个典型的例子___________。24答案:(1)很低 高
(2)死亡率很高 幼体 大熊猫25我们在分给他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课件20张PPT。1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 知识回顾:31.简述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和原因;2.指出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原因;3.举例说出环境容纳量的概念。4一、种群的数量波动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波动幅度有大有小;可以是非周期波动,也可以是周期波动。概念: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和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51.非周期波动
随气候变化6灰鹭、东亚飞蝗因气候变化,种群数量表现为非周期波动72.周期波动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就称之为周期波动。
原因:食物周期性的成熟(捕食关系的生物)如:雪兔和猞猁89北极旅鼠:每3~4年出现一次数量高峰。
波动原因:由于食料植物因为旅鼠的取食而发生周期性短缺。10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影响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不可能永远上升,也不可能永远下降,总是围绕着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什么因素使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时下降,又是什么因素使种群数量落入低谷时回升呢?11二、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1.外源性因素:气候、食物、病原物、寄生物、捕食等。
2.内源性因素: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12【方法台】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总结
(1)种群数量变化形式有上升、下降和波动。
(2)种群增长方式有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两种方式。
(3)种群数量波动有周期波动和非周期波动两种。
(4)周期波动分为季节性变化和年变化。13【例】(2012·浙江高考)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4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以下两点:
(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三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15【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旅鼠增多时植物减少,旅鼠的天敌增加,所以三种生物构成捕食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所以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旅鼠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主要靠外源性因素调节;旅鼠增多时植物减少,旅鼠的天敌增加后旅鼠减少为一种负反馈调节。16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类型非周期波动周期波动调节因素外源性调节因素内源性调节因素171.如图是一个鼠群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
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
为鼠群繁殖速率的限制因素( )
A.EF段 B.DE段 C.BD段 D.CB段A182.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
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
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
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
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
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
谛增长A19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20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就会使人心态平和,使人知足常乐。课件17张PPT。1第二节 种群的增长方式2 2012年5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知称,自去年以来,包括上海、深圳、山东等地检验检疫机构多次从菲律宾进口水果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要求各局要对辖区进口菲律宾水果的检验检疫风险进行评估,加强对进口菲律宾水果检验检疫,加大开箱和抽查比例,严防携带外来有害生物的水果进入我国境内。3请思考:
(1)外来生物进入我国境内后通常以何种方式增长?
(2)进口水果中携带有害生物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41.区别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两种方式,阐明隐含在“J”形曲线和“S”形曲线中的信息。(重点)
2.举例说出环境容纳量的概念。(难点)5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无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个体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数学公式:一、指数增长增长特点:起始增长很慢,随着基数的加大,增长越来越快;产生条件:6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酵母菌
106个/mL7自然条件下“J”形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81.条件
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
2.特点:
(1)种群起始呈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
(2)种群超过K/2时开始减速增长。
(3)种群到K值时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二、逻辑斯谛增长93.环境容纳量——K值K值: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K/210 鼠是繁殖力很强的有害动物,我
们考虑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鼠的数量?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在影响种群增长模型的什么参数? 改变生态环境(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 ,降低K值。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值处。K值的应用K/2值的应用应用一:有害生物防治11控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如果你是渔场主,你怎么让自己的渔场获得最大的收益,实现渔场的可持续发展?K/2的应用应用二:资源开发与利用12指数增长逻辑斯谛增长 种群的增长方式产生条件
特点
公式产生条件
特点
环境容纳量及应用131.如图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
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
是( )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数量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C142.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
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
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D15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km2的草场中灰仓鼠
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
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
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
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
数量最接近( )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D164.如图为鲸的生殖数量变化速率、死亡数量变化速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表示生殖数量变化速率的曲线和K点的含义分别是( )
A.曲线①,种群的最大数量
B.曲线②,种群的最大数量
C.曲线①,某一环境条件下
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D.曲线②,某一环境条件下
的种群的最大数量C17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