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注意情境,运用通顺
高考全国卷名篇名句默写题主要以三题六空的形式出现,且呈现以下特点:①一般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1题,唐宋时期的2题;②多选用富有精神品质内涵的篇目中的句子或古诗文中的主旨句、抒情句等;③内容提要和表达的情感是高频“情境”。
关键信息1 内容提要与情感态度
典例1 [2022·全国乙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2)李商隐《锦瑟》“ , ”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 , ”两句,以花落归根为喻,抒发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
典例2 [2022·南昌4月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表现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起来却视如敝屣的状态。
(3)《庄子·逍遥游》中“ , ”两句写无论全社会的人称赞还是责难,宋荣子都不为所动。
专项提升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多次以死明志,如表达自己决心效法前贤,至死不渝的名句:“ , 。”
(2)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通过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衬托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出一幅湖光春色图,其中写到鸟和鱼的语句是:“ ,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由空间开拓视野,由时间驰骋想象,营造了开阔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之后,不禁联想到自己“ , ”的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描写诗人任凭小船像一片苇叶般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3)在《离骚》中,屈原要剪裁植物的叶子,缀缝花瓣做衣服,表现自己超脱世俗的句子是“ , 。”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险恶、自己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 。”
(5)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书写为报国君赏识之恩而甘愿战死沙场的两句是“ , 。”
关键信息2 表达技巧与作用
典例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022·全国甲卷]杜甫《登高》中“ , ”,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2)[2022·郑州4月模拟]杜牧《阿房宫赋》中,“ ”一句和“ ”一句分别与阿房宫的“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在数量上形成对比。
(3)[2022·成都4月模拟]在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
典例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022·衡水二模]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是“ , 。”
(2)[2022·武汉二模]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是“ , 。”
专项提升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 ”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 ”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2.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 ”一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3.荀子说理善用比喻和排比,比如在《劝学》中,他用“木受绳”“金就砺”作类比,推出结论:“ , 。”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 , ”。
5.在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侧面写出了初闻琵琶女演奏的神奇效果,“ ”一句则从侧面听觉角度描写了琵琶女第二次演奏后的神奇效果。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 ”,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 ”。
关键信息3 句意关系类型
类型1 顺承关系
典例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称赞圣人,说虽然他们超出众人很多,“ ”,表现得虚心而好学;同时批评当时的普通人,尽管远不如圣人,“ ”。
(2)[2022·深圳高级中学适应性考试]《赤壁赋》中,苏轼放开小船任其自由漂荡后“ ”,此情此景,让他欢乐至极,不禁“ ”,想要登仙而去。
(3)[2022·山东师大附中考前模拟]苏轼在《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 , ”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类型2 转折关系
典例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香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2)《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地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类型3 相离关系
典例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022·河南六市二联]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听而变色;又用“ ”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望而兴叹。
(2)[2022·吉林三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一句写出阿房宫的地理走向,接着点出它一直通到了咸阳;然后以“ ”一句描绘出飞檐的状态。
(3)《赤壁赋》中,客在回答苏轼疑问,解说洞箫之音时,针对曹操之诗和赤壁旧战场连发两句反问。第一句是“ ”,第二句是“ ”。
专项提升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一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开山劈岭、征服自然的雄伟气概;而“ ”一句则描述突破蜀道险阻,秦蜀两地相连的情况。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中“ ”一句形容南朝刘裕军队的浩大气势,下片中“ ”一句写好大喜功的刘义隆的惨败局面。
3.苏轼《赤壁赋》开头用简练而又形象的语言描写了赤壁的夜景,“ ”一句写出了月亮在斗宿和牛宿之间游弋的动态美,“ ”一句写出了江面水汽弥漫的朦胧之美。
4.韩愈在《师说》中用一句“ ”开门见山,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以士大夫对待孩子和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指出这是“ ”的糊涂做法。
5.《氓》中选用意象“桑”,既做到了比喻贴切、生动,又暗示了情感的发展变化,初婚之时的桑,“ ”,遭遗弃时则“ ”,读来自有神韵。
关键信息4 语用情境
类型1 主题关联
典例1 [2022·安徽九江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如《诗经·氓》①“ , ”写出女主人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白居易《琵琶行》②“ , ”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李商隐《锦瑟》中的③“ , ”,虽然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即,却着实写出了诗人的悲哀。
类型2 应用场合
典例2 [2022·河南平顶山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墨西哥时,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他强调,庄子说过“ , ”(《庄子·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专项提升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开篇“ , ”描绘出一幅奇妙精美的图画,将听觉、视觉融为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2)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戒,仍要重蹈覆辙。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舞幽壑之潜蛟,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骈死于槽枥之间”。
(2)《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 ”。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李白用“ , ”两句来描写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之貌。
(2)《离骚》中,描写诗人因品德高尚被众小人嫉妒诬陷的诗句是“ , ”。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忽如一夜春风来, ”来表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 ,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对妻子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 , ”。
(3)《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
(2)《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诗句是“ , ”。
(3)《观沧海》中,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的句子是“东临碣石,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常常会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两句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正面描写琵琶女在作者的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方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形象地写出女主人公对恋人朝思暮想、翘首以待的句子是“ , ”。
(2)《劝学》强调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连设五喻展开论证,第一个比喻是“ , ”。
(3)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情的两句是“ , ”。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2)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明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两句是“ , ”。
第三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
关键信息1
典例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1)要注意“娴熟的技艺”“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等提示。(2)要注意“数目字”“多种解读”等提示。(3)要注意“以落花归根为喻”“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提示。
答案:(1)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典例2 解析:第(1)句的关键提示性词语“志洁行廉、仪态端正”,指向对“亭亭净植”的内涵的理解;“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指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第(2)句关键词语“搜刮钱财”“斤斤计较”与“使用起来”“视如敝屣”,都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3)句是写宋荣子的处世态度,其中关键词语是“称赞还是责难”“不为所动”。另外,在默写时要注意“亵”“锱铢”“沮”等字词的写法。
答案:(1)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专项提升
1.解析:情境式默写题,一般是在题干部分提供一种情境,要求考生从某一文章或诗歌中找出与之契合的语句。因此细读题干,扣住提示,筛选语句,就成了解答情境式默写题的关键所在。第(1)句的关键提示性词语“效法前贤,至死不渝”,指向对“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内容提要。第(2)句关键词语“周围环境”“侧面衬托”与“演奏技艺”,既有对内容的概括,也有对其作用的表述。第(3)句中关键词语“湖光春色图”“鸟”和“鱼”,指向对“沙鸥翔集”与“锦鳞游泳”两个句子的理解与把握。考生在答这类题时,不仅要“瞻前”,即关注所填写的句子的出处,还应“顾后”,即关注具体情境——理解性的描述部分,迅速捕捉题干中的提示信息,进而准确答题。
答案:(1)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2.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3)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4)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5)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关键信息2
典例1 解析:此类试题借助诗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或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来命制。答题时,考生要关注题干中涉及诗句的内容、表达技巧、作用和思想情感等关键信息,理解命题指向,从而确定所要默写的具体语句。第(1)句的关键信息是“使用了叠字”“听觉、视觉”,第(2)句的关键信息是“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和“数量上的对比”,分别指向“多于南亩之农夫”和“多于在庾之粟粒”。第(3)句关键信息是“比喻和对比”与对诗句所体现“生命的渺小”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注意“庾”“蜉蝣”“粟”等字词的写法。
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多于南亩之农夫 多于在庾之粟粒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典例2 解析:情境式默写题一般明确指定作者和作品,题干情境最终限定默写的具体语句。第(1)句中,“动静结合”限定表现手法,“湖光山色”限定语句内容,对应题干在手法上与内容上的提示,考生可以准确写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第(2)句中关键信息有描写手法,即“声和色”的限定,也有诗句内容“战斗场面”的概述,还有“渲染”作用的指向,考生自然而然就可以与原文“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联系起来。
答案:(1)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2)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专项提升
1.答案:烟斜雾横 雷霆乍惊
2.答案: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答案: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5.答案: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
6.答案:身世浮沉雨打萍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关键信息3
类型1
典例1 解析:第(1)句,“虽然他们超出众人很多”是对原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的概括,顺着思路就可以写出后文“犹且从师而问焉”;“当时的普通人,尽管远不如圣人”是对原文“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概述,紧接着的句子是“而耻学于师”。第(2)句“苏轼放开小船任其自由漂荡”是原文“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中的前半句的意思,答案即后半句;“想要登仙而去”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中的后半句的意思,答案即前半句。第(3)句,注意“先说……接着……”的句式,“先说……”是对“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的理解,“接着……”是顺承部分,即“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所对应的原文:“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答案:(1)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2)凌万顷之茫然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类型2
典例2 解析:第(1)句题干描述语“自己曾因佩戴香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所对应的原文句子是“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同时用“但”来表明应填写句子与描述语所对应句子间的转折关系,由此可知应填写句子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第(2)(3)句也都是给出了句意和转折关联词“却(也)”的双重提示。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类型3
典例3 解析:第(1)句中,题干描述部分有“蜀道高险,让人听而变色”和“蜀道高险,让人望而兴叹”两处关键信息;第(2)句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阿房宫的地理走向”和“飞檐的状态”;第(3)句题干中,“针对曹操之诗和赤壁旧战场连发两句反问”为答题关键信息。
答案:(1)使人听此凋朱颜 侧身西望长咨嗟 (2)骊山北构而西折 檐牙高啄 (3)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专项提升
1.答案: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答案: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
3.答案: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4.答案:古之学者必有师 小学而大遗
5.答案:其叶沃若 其黄而陨
关键信息4
类型1
典例1 解析:这一小题的主题是“眼泪”与“悲愁”,默写篇目分别是《诗经·氓》《琵琶行》和《锦瑟》,相关联的关键信息分别是:“女主人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和“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答题的指向明确。
答案:①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②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③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类型2
典例2 解析:题干中关键性信息为“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从句意上看,应填写的句子在说“水”与“船”的关系,其表达的意思或者与这一句相同,或者相反,联系篇目内容就可以确定答案。
答案: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专项提升
1.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泣孤舟之嫠妇
2.答案:(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答案:(1)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3)千树万树梨花开
4.答案:(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3)明灭可见
5.答案:(1)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2)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3)以观沧海
6.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7.答案:(1)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 (2)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8.答案:(1)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2)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3)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9.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