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培优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培优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6 21:0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培优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第九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将下列各组的物质混合,混合前后溶液总质量不改变的是(  )
A.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
C.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质都是固体
D.医用酒精是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3、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氢氧化钙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食盐
4、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糖 B. 食盐 C. 氢氧化钠 D. 植物油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 (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减少溶剂
6、下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A.20 ℃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 ℃之间
C.40 ℃时,将5 g KCl加入10 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D.50 ℃时,将50 g KNO3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 ℃,有KNO3固体析出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C.t2℃时,往100g水中加入9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190g甲的溶液
D.要使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8、某温度下,向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20 g KNO3固体,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 g
B.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D.降低温度,可以使溶液甲变为饱和溶液
9、某温度时,将2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10、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49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390 mL
C.配制时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100 g
D.配制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12、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14、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12.5% B.20.0% C.22.5% D.25%
15、实验室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8%
B.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 mL的量筒
二、填空题。
16、在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溶液和能源。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a.泥土 b.食用油 c.碳酸钠
(2)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填序号)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3)人误食重金属中毒后,为了减轻毒性,最好服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
a.蛋清 b.乙酸铅溶液 c.水
(4)电解水时加入少量NaOH 能增强导电性,是因为其溶于水能自由移动的 和 (填离子符号),与电源电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
(5)0.9%的生理盐水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6)工业生产中要大量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其中煤是成分复杂的固态混合物,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
17、同学们为证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了如下部分实验:
(1)各实验中都可观察到溶液颜色为________。
(2)通过实验①②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
(3)若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需增加实验④与实验③进行对比,实验④的烧杯中需加入________ 和________ 。
18、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 。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碳酸钠即纯碱)”。请你解释原因:
“夏天晒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捞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实验操作考试“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不用游码),同学们的下列操作中,不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
①称量时,药品、砝码放反了 ②称量时,托盘天平右盘没放称量纸 ③将称量好的氯化钠转移到烧杯中时,纸上有残留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⑤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⑥用刚刚洗净的烧杯配制溶液 ⑦量好的水转移到烧杯时有洒落 ⑧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用蒸馏水刚洗过的试剂瓶 ⑨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洒落 ⑩在烧杯中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有氯化钠固体残留
2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
(2)t2℃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 。
(3)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4)如图,将放有固体X的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向试管内加入液体Y,一段时间后丙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对应的X和Y物质是_____。
A.氯化钠和水 B.镁条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氢氧化钠和水
21、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右侧U形管中滴有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请根据U型管中液面会发生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固体和液体的组合,在下表的A、B、C、D空白处填空(从给出的①~⑤中选择相应序号填到表格里)。
①锌粒+稀硫酸 ②氢氧化钠+水 ③硝酸铵+水 ④氯化钠+水 ⑤生石灰+水
22、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                       。
(2)t2 ℃时,向50 g水中加入50 g 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3)将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__________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填字母)。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取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4、下列两个实验如图分别在试管中进行,回答问题。
①固体溶解 形成紫色溶液 ②固体几乎不溶解 ③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①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 ②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 ③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1)要想得出“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高锰酸钾 好”,需要对比实验   (填写序号即可)。 (2)对比实验①、②、③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四、计算类综合题。
25、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放置时间(小时)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克)
水 饱和氯化钠溶液 饱和硝酸钾溶液 7.3%的稀盐酸
24 1.85 0.61 0.72 1.35
48 3.70 ? 1.44 2.80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写出计算过程。提示:通过计算从HCl和水的挥发所占各自百分比解释。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培优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第九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将下列各组的物质混合,混合前后溶液总质量不改变的是(  )
A.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
C.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答案】B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质都是固体
D.医用酒精是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答案】A 
3、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氢氧化钙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食盐
【答案】B
4、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糖 B. 食盐 C. 氢氧化钠 D. 植物油
【答案】D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 (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减少溶剂
【答案】C
6、下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A.20 ℃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 ℃之间
C.40 ℃时,将5 g KCl加入10 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D.50 ℃时,将50 g KNO3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 ℃,有KNO3固体析出
【答案】C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C.t2℃时,往100g水中加入9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190g甲的溶液
D.要使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答案】C
8、某温度下,向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20 g KNO3固体,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 g
B.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D.降低温度,可以使溶液甲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D 
9、某温度时,将2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答案】D
10、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49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390 mL
C.配制时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100 g
D.配制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答案】D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答案】D
12、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答案】B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答案】C
14、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12.5% B.20.0% C.22.5% D.25%
【答案】B
15、实验室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8%
B.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 mL的量筒
【答案】A
二、填空题。
16、在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溶液和能源。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a.泥土 b.食用油 c.碳酸钠
(2)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填序号)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3)人误食重金属中毒后,为了减轻毒性,最好服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
a.蛋清 b.乙酸铅溶液 c.水
(4)电解水时加入少量NaOH 能增强导电性,是因为其溶于水能自由移动的 和 (填离子符号),与电源电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
(5)0.9%的生理盐水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6)工业生产中要大量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其中煤是成分复杂的固态混合物,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
【答案】(1) c (2)a (3)a
(4)Na+ OH- (5)氧 (6)天然气
17、同学们为证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了如下部分实验:
(1)各实验中都可观察到溶液颜色为________。
(2)通过实验①②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
(3)若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需增加实验④与实验③进行对比,实验④的烧杯中需加入________ 和________ 。
【答案】蓝色;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50mL冷水;0.5g硫酸铜粉末
18、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 。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碳酸钠即纯碱)”。请你解释原因:
“夏天晒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捞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36.6 ②增大 饱和溶液 23.1% ③碳酸钠饱和溶液 (2)Fe+2HCl=FeCl2+ H2↑ AC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很大,冬天温度降低,纯碱的溶解度明显减小,易结晶析出
19、实验操作考试“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不用游码),同学们的下列操作中,不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
①称量时,药品、砝码放反了 ②称量时,托盘天平右盘没放称量纸 ③将称量好的氯化钠转移到烧杯中时,纸上有残留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⑤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⑥用刚刚洗净的烧杯配制溶液 ⑦量好的水转移到烧杯时有洒落 ⑧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用蒸馏水刚洗过的试剂瓶 ⑨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洒落 ⑩在烧杯中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有氯化钠固体残留
【答案】①⑨ ②③④⑥⑧⑩
2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
(2)t2℃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 。
(3)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4)如图,将放有固体X的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向试管内加入液体Y,一段时间后丙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对应的X和Y物质是_____。
A.氯化钠和水 B.镁条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氢氧化钠和水
【答案】丙 80g 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填一种即可) BD
21、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右侧U形管中滴有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请根据U型管中液面会发生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固体和液体的组合,在下表的A、B、C、D空白处填空(从给出的①~⑤中选择相应序号填到表格里)。
①锌粒+稀硫酸 ②氢氧化钠+水 ③硝酸铵+水 ④氯化钠+水 ⑤生石灰+水
【答案】A①; B④; C③; D②⑤
22、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                       。
(2)t2 ℃时,向50 g水中加入50 g 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3)将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答案】(1)t1 ℃时,a、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 g
(2)33.3%  (3)b>a>c
2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__________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填字母)。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取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5 D (2)胶头滴管
三、实验探究题。
24、下列两个实验如图分别在试管中进行,回答问题。
①固体溶解 形成紫色溶液 ②固体几乎不溶解 ③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①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 ②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 ③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1)要想得出“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高锰酸钾 好”,需要对比实验   (填写序号即可)。 (2)对比实验①、②、③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②③;
(2)H2O和 CO2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四、计算类综合题。
25、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放置时间(小时)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克)
水 饱和氯化钠溶液 饱和硝酸钾溶液 7.3%的稀盐酸
24 1.85 0.61 0.72 1.35
48 3.70 ? 1.44 2.80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写出计算过程。提示:通过计算从HCl和水的挥发所占各自百分比解释。
【答案】1.22;不变;变大;
挥发的水分所占百分比大于挥发氯化氢所占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