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宋代苏轼曾在《秧马歌》中记述道:“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
插图中所画的器物是做什么用的?苏轼的记述反映了什么现象?
宋代插秧坐的秧马
一、农业的发展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 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南方地区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农业发展的表现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①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出 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局面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制瓷业
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 较多。
①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②众多名窑出现。
③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浙江省博物馆藏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宋代瓷器
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领先世界。
②北宋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指南针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觉”。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想一想: 东京的夜市和早市对市民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研读
方便了市民的日常购物、餐饮等生活,增加了经营者的收入,丰富了市民生活。
商业城市
①商业城市兴起,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②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了草市。
《货郎图》
怎样解决呢?
……
商贸的繁荣也促进 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北宋前期,四 川 地 区 出 现“ 交 子 ”,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纸币的出现
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1)出现大商港:广州、泉州。
海外贸易的繁荣
(3)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2)对外贸易范围扩大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宋朝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这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1: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①南方少战乱,社会相对安定
材料2:
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材料4: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④政府政策鼓励
材料3: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③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