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2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
一、综合性学习
(2020·上海普陀·统考三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2019年1月11日,国内第一座运用3D打印技术完成的一次成型、________、多维曲面的高分子材料景观桥,正式落成于上海市普陀区桃浦中央绿地。这是一座长15.25米、宽3.8米、高1.2米的曲面桥,整座桥身呈香槟金色。这座桥的原材料是高分子材料,仅仅用三十五天就完成制作,使用寿命可达30年。
1.文中空格处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
A.最大跨度 B.跨度最大 C.大跨度 D.跨度很大
2.班级微信群转发了以上消息,请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3.班级准备组织相应的参观活动,请代班干部在微信群中拟一条活动通知。
初三1班(36人)
@所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上海普陀·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后,山西朔城一中班主任兰老师带11名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到上海,总行程1800多公里。回校后,同学们举办了一次研学交流会。
4.下面的照片是此次骑行中师生的合影,下列哪两个选项不适合作为标题?( )( )
A.青春的身影最靓丽
B.上海欢迎你
C.诗酒年华,纵情放歌
D.一朵云推动一片云彩
E.遥望明天
5.交流会上请参与研学的同学发言,下列发言稿提纲的表达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讲述骑行过程中难忘的细节 ②与听众打招呼 ③感谢兰老师的教诲 ④相约二十年后 ⑤自我介绍 ⑥此次骑行的收获感言
A.⑤③①④⑥② B.②⑤①⑥③④
C.⑤①⑥②③④ D.②⑤③①④⑥
6.交流会后,很多人在留言板上留言,也请留下你的感言,与所列文字形成一组排比句。骑行的意义在于一路上好友相伴,纵情放歌;骑行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骑行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上海普陀·统考二模)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各行各业都为抗击疫情做好准备,下图为酒店管控流程图。小孙作为街道志愿者参与酒店管控工作,酒店服务人员君君对他进行了岗前培训。
君君:客人到达酒店首先应该表示欢迎,然后请他们 。
小孙:好的。经测量,如果客人体温超过37度3,我是不是该请客人直接到医院就诊?
君君: 。
小孙:我都明白了,一定按照流程严格执行。谢谢!
7.在句中选择恰当的一项是( )。
A.出示通行证 B.入住酒店
C.测量体温 D.进行专家会诊
8.根据流程图,君君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
9.街道还需招募志愿者,招募启事中需要包含以下内容:工作岗位、招募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021·上海普陀·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满足市民游客欣赏城市自然景观的愿景和期待,自2013年起,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在部分道路尝试“落叶不扫”,即在不破坏落叶形成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环卫工人进行专业的精细化保洁。以下是普陀区及周边区域部分“落叶景观道路安排:
区 路段名称 起点 终点 拟开展时间 主要树种
普陀 花溪路 枫桥路 桐柏路 12月4日—12月18日 悬铃木
桐柏路 枣阳路 梅岭南路 12月4日—12月18日 悬铃木
虹口 四平路 海伦路 大连路 11月15日—11月30日 银杏
长宁 龙溪路 虹桥路 剑河路 11月20日—12月20日 无患子
静安 连城路 广西中路 宜川路 12月1日—12月15日 悬铃木
【材料二】以下是小尚和小海的对话:
小尚:落叶纷飞,秋色满城。明天是12月10日,放学后我们一起去学校附近的花溪路观赏落叶景观吧。
小海:太好了,我真期待能去欣赏落叶景观,古诗云:“_______”,落叶同样也非无情物。
小尚:我最喜欢观赏银杏,只可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材料二中小海引用的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A.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绿池落尽红菓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D.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1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补全小尚的对话。
12.有人认为落叶不扫影响市容,落叶该不该扫,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话表达你的看法。
(2021·上海普陀·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学校邀请营养专家为学生家长开设专题讲座。营养专家关于健康晚餐解答了三个问题:
(1)晚餐 ?晚餐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左右,睡前3小时不宜进餐。
(2)晚餐 ?晚餐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尽量减少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不适宜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3)晚餐 ?早午晚餐能量3:4:3,晚餐宜少吃,吃到7分饱。
【材料二】
营养专家推荐的一日膳食结构,如下图:
【材料三】
以下是初三学生小海的一日餐食:
餐次 名称 食物量
早餐 馒头 4两(两只)
牛奶 200毫升(1瓶)
午餐 米饭 2两
清炒时蔬 2两小青菜
豆腐清蒸肉末 2两豆腐、1两瘦猪肉
鲫鱼萝卜汤 1.5两鲫鱼、1两萝卜
晚餐 米饭 3两
墨鱼红烧肉 1两墨鱼、3两猪肉
牛排 3两牛肉
番茄蛋汤 1两番茄、1只鸡蛋
夜宵(22:00) 炸鸡和炸薯条 3两鸡肉、2两薯条
13.请填补完整营养专家解答的问题。
14.根据材料二,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水果虽然健康但也非多多益善。 B.谷薯类食物容易肥胖应少食用。
C.生长发育的需要应大量喝牛奶。 D.肉类脂肪含量高应不吃或少吃。
15.妈妈总是担心儿子小海在学校早午餐营养不够,每天为他精心准备晚餐和夜宵,但实质存在不少误区。营养专家根据小海的一日餐食为妈妈提出了一些意见:_________(60字左右)
(2022·上海普陀·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本市xx中学每年组织九年级学生开展主题为“读书·行走,朝花夕拾”的鲁迅纪念活动。今年12月,全国各地疫情仍有反复,但在同学们积极要求下,活动依旧按原计划开展了。
16.活动筹备会议上,你对《纪念活动菜单》上的一项活动内容产生了疑虑。根据防疫要求,你认为第_______项活动不合适在当下开展,向筹备组提出建议:_______。
“读书·行走,朝花夕拾”纪念活动菜单
活动版块 活动内容 活动成果
“读书” 1.鲁迅作品朗诵会 2.《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 读书笔记
“行走” 3.漫步虹口区“鲁迅小道”,寻访鲁迅先生足迹 4.赴浙江绍兴 2 日游,参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行走心得
17.以下是启动仪式的主持词,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行走、朝花夕拾”鲁迅纪念活动又开始了。
①《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也将随之开展。
②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读懂鲁迅、走近鲁迅,践行先生的精神。
③本次活动,我们将重温课堂上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
④除了读书交流,我们还将寻访先生工作和生活的足迹。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④③①
18.在朗诵会上,同学们重温并朗诵学过的鲁迅作品,畅谈体会。
小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小B:《阿长与山海经》让我体会到鲁迅先生对长妈妈深切而真挚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小C:《故乡》让我读到了鲁迅先生对旧中国的失望,但更读到了他对重塑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轮到你了:《藤野先生》_________。
19.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说:“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请结合这句话和你阅读《朝花夕拾》的体会,谈谈本次纪念活动主题“读书·行走,朝花夕拾”的意义。(80字左右)
二、选择题
20.(2022·上海普陀·统考二模)分享会上要介绍诗人艾青,发言稿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法国留学归来后,他因参加“左联”活动而被捕入狱。
②他的成名作正是在狱中创作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③艾青(1910-1996年),原名蒋正涵,中国现代当代诗人。
④艾青的一生创作颇丰,他的多首诗歌曾入选中小学教材。
⑤年轻时的他曾就读于国立西湖艺术院大学部绘画系,后赴法学画。
A.③④⑤②① B.③⑤①②④ C.④①⑤③② D.④②⑤①③
三、名著阅读
21.(2022·上海普陀·统考二模)读过艾青抗战时期的诗歌,同学们深受感动,分享了一句话感言。
小A:《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让我体会到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还有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情。
小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困苦生活的悲悯,对祖国命运的担忧。
小C:《黎明的通知》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百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充满了奋起的激情。
轮到你了:《我爱这土地》______。
22.(2022·上海普陀·统考二模)以下两者材料分别介绍了艾青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所呈现的独特风格。
材料A:抗战时期的创作,以“土地”“太阳”为主要意象,多写国家与民族苦难,悲悯忧伤,诗句排列不整齐,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自由风格。
材料B:建国之后的创作,反观人生,赞美社会正义,字里行间包含着睿智哲思,诗句正确、诗情深沉、诗意警策。
以下诗歌节选可能是艾青哪个时期的作品?请陈述理由。
几千年了
他们曾在这里
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
他们为保卫土地
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他们死了
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北方》节选
一九三八年二月四日 潼关
23.(2022·上海普陀·统考二模)诗人艾青用他“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语)”来创作诗歌,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请结合你读艾青爱国诗篇的感受,谈谈本次诗歌朗诵分享会主题——“我和我的祖国”的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国内首座3D打印桥在桃浦中央绿地落成 3.要点:集合(参观)时间、集合地点、参观地点、活动内容、注意事项等
【解析】1.本题考查语意的衔接与连贯。要结合上下级的关键词分析。“一次成型”“多维曲面”都是属于偏正短语,排除BD,且不含表示程度的副词,排除A,故选C。
2.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新闻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结合着新闻导语概括作答,答题模式可采用“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也可以写上地点)。本新闻导语为第一句,其关键词:国内第一座、运用3D打印技术、景观桥、落成、桃浦中央绿地。
3.本题考查拟写通知。首先要了解通知的内容,本题是代替班干部通知大家参观国内首座3D打印桥,其次了解通知的格式:标题,称呼(可有可无),正文,落款。正文部分一定要写清楚具体的集合(参观)时间、集合地点、参观地点、活动内容、请谁参加、注意事项等,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必须是署名(班干部)在上,日期在下。
4.BC 5.B 6. 一路上风餐露宿, 肆意挥洒 一路上鲜花美景, 落日长河
【解析】4.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题干,抓住主要信息,明确答案要求;然后找出图中所含的信息:标题、项目、各种数据等,并对其进行比较;最后依据题干要求,把图像转化为语言,规范作答。
B.不合适,“上海欢迎你”,是欢迎词,不符合“从朔州一路骑行到上海”的语境;
C.不合适,“诗酒年华,纵情放歌”,不符合骑行的主题;
故选B、C。
5.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理解题干给出的语境限定。“交流会上请参与研学的同学发言”,可知发言首先要“与听众打招呼”②并做“自我介绍”⑤;因为研学会是在“骑行”之后进行的,因此发言要围绕“骑行”来进行,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讲述骑行过程中难忘的细节”① 并发表“此次骑行的收获感言”⑥。最后应该是感谢词,“感谢兰老师的教诲”③并对未来进行展望“相约二十年后”④。因此排序为:②⑤①⑥③④;
故选B。
6.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词“骑行”、“意义”,然后熟读所给示例,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按照要求合理表述即可。
示例:1、骑行的意义在于一路上探索未知,充满期待。
2、骑行的意义在于一路上放飞自我,拥抱自由。
3、骑行的意义在于一路上感受美丽,发现新奇。
7.C 8.不能让他自己去,需要呼叫专用救护车送至定点医院,并由本级专家组会诊,经会诊后非疑似病例回酒店或在医院继续按要求集中观察,如经会诊后疑似者需要在医院隔离留院观察,对症治疗。 9. 工作日期时间、工作职责 工作内容(任务)、招募人数
【分析】7.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根据酒店管控流程图,客人入住前,要先测体温。故选C。
8.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根据流程图可知,当体温≥37.3时,首先需要呼叫专用救护车送至定点医院,接着由本级专家组会诊,然后根据会诊情况,非疑似病例回酒店或在医院继续按要求集中观察,疑似者需要在医院对症治疗。君君的回答据此流程进行清楚表述即可。
9.本题考查应用文体表达能力。为了让读者准确的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招募要求,是否适应工作岗位,招募启事的内容,应包括:工作岗位、招募人数、招募对象、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职责、招募地点、联系方式等。
10.B 11.已经过了银杏落叶景观道路时间;或:花溪路主要树种是悬铃木,相对单一。 1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解析】10.此题考查的是古诗的积累。结合“落叶同样也非无情物”一句可以判断这里应该填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故选B。
11.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感知。根据小尚语言中的“明天是12月10日”我们可以确定今天是12月9日,然后结合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银杏树落叶的时间是“11月15日—11月30日”,所以此时已经过了,据此我们可以补充“现在已经错过了银杏树的落叶景观”。根据表格中银杏树景观位于“四平路”,而他们要去的是“花溪路”,“花溪路”只有悬铃木,所以我们可以补充“花溪路只有悬铃木”。
1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题目中的问题“落叶该不该扫”,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充足的理由论述即可。示例:1、我认为落叶不该扫,因为落叶装饰了城市别样的美,落叶或薄或厚地铺在地上,增添了秋的韵味,让城市更有诗意。保留落叶,不仅呈现自然美景,还可增养土地。落叶腐烂后,化作养料回归土壤、改善土壤,提供的是最天然的养料。2、我认为落叶该扫,落叶是易燃物,保留落叶的行为也会将一些隐患和坏处留下来;大部分城市中,人口分布较为集中,上下班高峰车流量巨大,如果保留落叶不及时清扫,堆积的树叶不仅影响市容,变质腐烂后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能造成城市下水道的堵塞,给城市排水带来困扰和麻烦。
13.什么时候吃;吃什么;吃多少。 14.A 15.要点:相比午餐,晚餐量过多。晚餐营养搭配不均衡,新鲜蔬菜量少,缺少水果,蛋白质、脂肪类食物过多,且较单一。不应将高热量食物作为夜宵。
【分析】13.本题考查情景补写。
(1)结合“晚餐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左右,睡前3小时不宜进餐”可知,第一个问题是“晚餐几点吃合适”。
(2)结合“晚餐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尽量减少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不适宜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可知,第二个问题是“晚餐应该吃什么”。
(3)结合“早午晚餐能量3:4:3,晚餐宜少吃,吃到7分饱”可知,第三个问题是“晚餐应该吃多少”。
1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A.结合材料二可知,水果类每天是2-4两,多吃些,但不是多多益善,故正确;
B.结合材料二可知,谷类、米饭、面包每天6-12两,吃最多,故“谷薯类食物容易肥胖应少食用”错误;
C.结合材料二可知,牛奶每天1-2杯,是吃适量,“生长发育的需要应大量喝牛奶”有误;
D.结合材料二可知,“脂肪、油、糖”吃最少,肉类适量吃,脂肪少吃,故“肉类脂肪含量高应不吃或少吃”错误;
故选A。
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材料一“早午晚餐能量3:4:3,晚餐宜少吃,吃到7分饱”“睡前3小时不宜进餐”可知,小海的一日餐饮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晚餐大鱼大肉太多;一个是吃夜宵。
根据材料一中营养学家的建议,从“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尽量减少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不适宜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晚餐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左右,睡前3小时不宜进餐”“晚餐宜少吃,吃到7分饱”几方面概括即可。
要点:相比午餐,晚餐量过多。晚餐营养搭配不均衡,新鲜蔬菜量少,缺少水果,蛋白质、脂肪类食物过多,且较单一。不应将高热量食物作为夜宵。60字左右。
示例:小海妈妈,小海晚餐应该减少量,并且多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减少主食和肉类、脂肪类食品,种类最好多一些。而且睡前三小时尽量不进餐,更不能吃高热量食物。
16. 第4项 各位筹备组成员,我认为当下全国疫情反复,我们九年级的同学们不适合离开上海赴外地开展活动。建议第4项活动暂时取消,或者可以改为线上进行。 17.B 18.示例1:让我感受到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示例2:让我体会到鲁迅先生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情感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忧患意识。 19.示例:本次纪念活动,让我们纪念鲁迅先生,并践行和传承鲁迅先生的精神。《朝花夕拾》中,先生对自己童年、青年时代的回忆,让我们多角度地去认识鲁迅先生;读到他勇于战斗的一面,慈爱亲切的一面,还有忧国忧民的悲怆一面。
【解析】16.考查活动设计能力。主题活动的设计要结合实际,注意可操作性强,参与度高。第四项“赴浙江绍兴2日游,参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根据题干中“今年12月,全国各地疫情仍有反复”的背景介绍,此项活动可操作性不强,可以换为“鲁迅生平事迹摄影展览”。
17.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时,要根据句子内容,梳理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确定排序。③句“本次活动,我们将重温课堂上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介绍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应是首句;①句“《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也将随之开展”承接上句,是活动内容的补充,应为第2句;④句“除了读书交流,我们还将寻访先生工作和生活的足迹”是对活动内容的再次补充,应为第3句;②句“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读懂鲁迅、走近鲁迅,践行先生的精神”总结交代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应为结尾句;
故选B。
18.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时,要按照示例的句式特点,结合自己对鲁迅作品《藤野先生》的阅读体会进行作答。《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示例:让我感受到鲁迅所持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还有赤诚的爱国之心。
19.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识记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既要围绕此次活动 “读书·行走,朝花夕拾”主题,还要结合《朝花夕拾》的阅读积累进行叙述。《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示例:通过这次主题纪念活动,有助于我们深入践行和传承鲁迅先生的精神。《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读完了这本书,我不仅体会到封建制度对社会对人的危害,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那对祖国热爱,对人民满腔热血的豪迈气概,我们要像鲁迅先生学习,学习那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
20.B
【详解】③句点明介绍的人物:艾青。为首句。
⑤句介绍他年轻时的学习经历。为第二句。
①句紧承⑤句中的“后赴法学画”。为第三句。
②句写他在狱中创作的诗,紧承①句中的“被捕入狱”。为第四句。
④句对其一生进行总结,为末句。
故排序为:③⑤①②④。
故选B。
21.答案示例:《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化身为“鸟”,来热情讴歌养育自己的土地,让我感受到他对祖国深沉的热爱。
【详解】考查诗歌鉴赏。开放类试题,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言之成理即可。如: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22.材料A 理由答题要点:诗句中“国土”“土地”“大地”反复出现;诗句排列不整齐,呈现出散文化的自由风格;这首诗歌写作于一九三八年,正是抗战时期。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
根据“他们为保卫土地”“把土地遗留给我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强地生活在大地上”等诗句可知,诗句中“国土”“土地”“大地”反复出现。符合材料A中的“以‘土地’‘太阳’为主要意象”。
诗句排列参差,长短不一,排列不整齐。类似于散文的自由。符合材料A中的“诗句排列不整齐,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自由风格”。
根据诗后注明的写作时间“一九三八年二月四日”可知,这首诗作于一九三八年,正是抗战时期。符合材料A中的“抗战时期的创作”。
所以这一首诗歌是艾青抗战时期的作品。
23.答案示例:这次活动让我懂得:我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艾青用他的诗句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新时代的我会努力学习,成长为祖国强有力的建设者。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结合读艾青爱国诗歌的感受,表述自己认为的“我和我的祖国”的意义即可。如:这次活动让我懂得,我和祖国永远不可分割。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我生于祖国,长于祖国,应该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