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10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西青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10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7 20:4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西青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10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课外阅读
(2020·天津西青·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
注释: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濯去泥土________________
(2)置盆中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然于几案间。
3.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2020·天津西青·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勿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
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期年出之 期年 (2)莫不然矣 然
5.翻译下面的句子。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6.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后来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2021·天津西青·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着,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③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①苻承祖:人名。②恨:埋怨。③舁(yú):抬。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强与之 与:_______(2)母具以语之 具:_______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
9.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原文进行概括。
(2021·天津西青·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襄为浦城令,民有失物者,遂捕数人至,皆言非己所为。襄曰:“某庙有钟能辨盗,犯者扪之辄有声,否则寂。”乃遣吏先引数人行,自率同列诣钟所,祭祷而阴涂以墨,蔽以帷,命群盗往扪。少焉呼出,独一人手不污。扣之,乃盗也。盖畏钟有声,故不敢扪尔。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乃遣吏先引数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不敢扪________________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焉呼出,独一人手不污。
12.请结合文中事例说说陈襄是怎样的一个人?
(2022·天津西青·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容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②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宫,命专掌库藏。每退③,即诣国子祭酒④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⑤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释】①容:刘容。②中统:年号名。③退: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ì):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刷改)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然弗之好也 弗:_________________
(2)惟载书籍数车 数:__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15.刘容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你自己的话概括。
(2022·天津西青·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 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③。”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
【注】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⑴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 ) ⑵自谓名不下人( )
17.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18.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__________”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东坡以“_________”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2020·天津西青·统考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樵夫毁山神
康熙十五年,余姚①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②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③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④之。樵甫⑤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遂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⑥,盍⑦导我至庙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⑧。
【注释】①余姚: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②樵夫:以砍柴为生的人。③逆:迎上去。④觇:悄悄地看。⑤甫:刚刚。⑥高义:深厚的情义。⑦盍:何不。⑧土偶:指泥塑的山神。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神以邓樵夫许之( )
(2)遂碎其土偶(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对樵夫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021·天津西青·统考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社环,庐陵人。其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常母张氏年六十余,无所归,而行至环家。环见张氏,大惊曰:“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以母事之。
常母性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越十三年,母卒,环具棺椁险殡之礼,买地葬之,岁时常祭。
22.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母泣告以故______
(2)环具棺椁殓殡之礼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
24.杜环“以母事之”,具体表现在哪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洗涤 放置 2.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3.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等等。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洗去上面的泥土。濯,洗涤。
(2)句意为:放在盆里。置,放置。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苍然,苍翠的样子。于,在。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和主旨。第一问:根据“可数十年不枯”可得:生命力强。根据“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可得: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等等。第二问:“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是一个反问句,意为:难道是昌阳所能学到的?表现了作者对石菖蒲的赞美之情。“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意为:我再经过此地,将要问它们是否还存活。表现了作者对石菖蒲的怜爱之情。
【点睛】译文:
大凡长在石头上的草木,定要有一点泥土才能生根。比如石韦、石斛等,即使没有土,但是从它生长之处挖取来,就会枯死。只有石菖蒲和石头一起取来,洗去上面的泥土,放入清水,放在盆中,可以数十年不枯萎。即使不十分茂盛,但枝叶坚瘦有力,根须缠络,在桌几之上一片碧绿,时间越久越讨人喜爱。石菖蒲的这种轻身延年的功效,是昌阳(一味中药)所比不上的。至于忍受寒冷,安于淡泊,和清泉白石为友,不需土就能生长,难道是昌阳所能学到的?我到慈湖山中游玩,挖得了几根,回来用盆养着,放在船中。盆中放入一些有花纹的小石头和石英,发出的璀璨的光,一片绿意,我十分喜爱。后来考虑到陆地行走怕无法养活它们,就留给了九江道士胡洞微,让他好好照看。我再经过此地,再问它们是否还存活。
4.①周年,满一年 ②如此,这样 5.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6.①原因:工之侨把他的琴仿古化制作了,他人以为此琴为古珍。 ②揭示现象:很多人都习惯从事物外表判定事物好坏,而不看本质。
【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关键在掌握文言字词的常用意义,再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1)大意:过了一年再把它挖出来。期年:周年,满一年。
(2)大意: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然:如此,这样。
5.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传视,大家传递看着。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珍,珍宝。
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可见工之侨把他的琴仿古化制作了,因此被众人视为珍宝。文中“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人们不要一昧地追求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内在。
【点睛】译文:
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
7. 给 详细 8.现在我苻承祖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9.①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②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③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分析】7.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与:给。(2)大意: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具:详细。
8.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重难点词语有:今:如今、现在。而:表示转折关系,却。使:让。如是:如此,像这样。
9.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和“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可知,亲戚们都想通过巴结权贵获利,杨氏却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由“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和“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可知,杨氏大多不接受她姐姐送来的华丽衣服,甚至还要将接受的衣服暗自埋藏起来;由“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可知,杨氏拒绝承祖派人接她去享福,认为这是让她无法生活下去。
【点睛】译文:
杨氏,是宦官苻承祖的小姨。家境贫寒没有产业。当苻承祖被太后宠幸发迹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巴结苻承祖)想从中获得好处,唯独这个杨氏不肯(巴结苻承祖)。(杨氏)经常对她的姐姐说:“姐姐你虽然享有短暂一时的荣华富贵,但比不上妹妹我一辈子不担惊受怕所带来的愉悦。”每当杨氏的姐姐送给她好衣物时,她大多是不接受的。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她就说:“我丈夫家世代贫寒,(让我们突然穿上这些)漂亮衣服就会让人心中不安。”终于没有接受姐姐的馈赠。有时从她姐姐那接受了衣服,她基本上是不穿的,暗中埋藏起它们。苻承祖每次见到杨氏一家贫寒的模样,深深的埋怨他的母亲,认为没有提供给他们,于是就对他母亲说:“现在我苻承祖让家里什么都不缺了,(可母亲为什么如此小气)而让小姨如此贫困呢?”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苻承祖于是命令人驾着马车去杨氏家接她。命令人将杨氏强行抬上马车。(于是杨氏在马车上)哭得十分悲痛,说:“你们这是想让我死啊!”由于这样,苻家上上下下的人都将杨氏叫做“傻小姨(痴姨)”。
10. 派,派遣 所以,因此 11.过了一会儿,把他们叫出来,只有一人手上没有被墨沾染。 12.从设计“犯者扪之辄有声,否则寂”这样一个圈套,“自率同列诣钟所”制造一个庄重的场景,“阴涂以墨”这样暗地里的安排等,可以看出陈襄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解析】1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遣,本义,派、派遣。故,一词多义,所以、因此。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少,过了一会儿。独,只有。
1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读文可知,抓到小偷后,陈襄设计了一个圈套,说庙里的钟能分辨盗贼,让这些嫌犯去摸。又率领官员们一起祭拜,营造庄重的气氛。暗地里派人在钟上抹上墨汁。从这些安排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足智多谋,聪明机智的人。
【点睛】译文:
陈襄为浦城令时,有百姓报案失窃财物,捕役抓到好几名小偷,他们都说不是自己干的。陈襄说:“有座庙里的钟能分辨盗贼,若是真正的小偷触摸钟,钟就会发出声响,若不是小偷,钟就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就派遣吏卒先带着(疑似小偷的人)前去(寺庙),自己带领同僚到钟所在的位置祭祀祷告,暗中把墨汁涂抹到钟上,用布幔把钟遮蔽起来。这时才命这些人一一上前摸钟。过了一会儿,把他们叫出来,只有一人手上没有被墨沾染。审问他,果然是真正的小偷。原来那名小偷害怕钟会发声,所以不敢触摸。
13. 不 几(指多) 14.剥削人民来追求自己的利益,我心不安。 15.忠心耿直,宽爱百姓,公正廉明,不巴结权贵,有很强处理事务的能力。
【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可是这并不是他的爱好。弗:不。
(2)句意为:只带了几车书籍。数:几(指多)。
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能力,要通读全句,把握意思,注意倒装与省略现象。翻译句子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
以:来;何:怎么。
15.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从“每退,即诣国子祭酒许衡,衡亦与进之”“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可以看出,刘容对国家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从“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等内容可以看出,当有人劝刘容接受别人赠送的一些财礼,以便回去后贿赂当朝权贵时,被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据此可见,他清正廉明,不收受贿赂,也不贿赂他人。
【点睛】参考译文:
刘容自幼聪敏,稍大就喜读书。(当时)国家平常的风俗是崇尚武风,刘容也善骑射,可是这并不是他的爱好。中统初年,受国师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专掌管府库。每次退朝,就去拜访国子祭酒许衡,许衡也与他一起进退。至元七年,世祖停留在镇海,因听说刘容熟习吏治,召他至镇海,命他暂为中书省官员。事毕仍复前职。其为人以忠心耿直著称。至元十五年,刘容奉旨到江西去抚慰新附之民。有人劝他受纳馈赠,回去好贿赂权贵,可立刻荣华富贵。刘容说:“剥削人民来追求自己的利益,我心不安”事毕回京,只带了几车书籍,献给皇太子。
16. (1)是 (2)名声、名望 17.A 18. 欲以折服之 当时被贬岭南, 以此抑制刘弇的傲气 嘉其才气
【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实词的解释。⑴“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翻译为:大概是刘伟明当初不知道他是苏东坡。“为”解释为“是”的意思;(2)“自谓名不下人”翻译为:自认为名声不落于人,“名”解释为“名声”。
1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乃复问东坡所从来”,“乃”是“于是”的意思,“复”是“又”“再”的意思,根据前文,刘伟明自以为才名不落于人,想要以此折服苏轼,就又问东坡从何处来。故选A。
1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根据“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可以看出“刘伟明自以为才名不落于人,想要以此折服苏轼”所以第一个空填“欲以折服之”;“时东坡谪岭南”可以看出苏轼当时被贬岭南,当时的苏轼名气很高,但是他只回答“罪人苏轼”可以看出他在抑制刘弇的傲气,最后“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谈而去”可以看出苏轼的大气洒脱。
【点睛】参考译文:
刘伟明字弇,年少的时候凭借自己的才学自负,经过考核,成绩优秀,高中词科,意气风发,怡然自得,看不起同辈。绍圣初,游览一禅刹,当时东坡被贬岭南,路过庐陵,也来游玩,恰好遇到刘伟明,互相问了爵位故乡姓氏。刘伟明突然回答说:“庐陵刘弇。” 大概是刘伟明当初不知道他是苏东坡。自认为名声不落于人,想要以此折服苏轼。就又问东坡从何处来。苏轼慢慢的回答说:“罪人苏轼。”伟明便大惊,看了又看,致敬说:“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东坡也赞赏他的才气,跟他痛快的相谈然后离开。
19. (1)承诺,答应,同意 (2)于是,就 20.(客人)于是把昨天夜里的所见所闻告诉樵夫,告诫(警告)他不要去。 21.勇敢(死生命也,吾何畏哉)、孝顺(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敢于挑战强权。(意对即可)
【解析】19.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许”是“承诺,答应,同意”;“遂”是多义词,这里是“于是,就”的意思。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因(于是)、以(把)、戒(告诫)。”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1.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对人物的言行和具体的事件进行分析概括作答。从“我有母亲,靠砍柴为生,一天不打柴,母亲就会饿肚子。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有什么可害怕的!”可以看出樵夫孝顺的特点;从“死生命也,吾何畏哉?”可以看出樵夫勇敢的特点;从“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遂而杀之” 可以看出樵夫勇猛无比的特点;从“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可以看出樵夫不迷信神灵,敢于挑战强权的特点。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康熙十五年,余姚县有个外地人在山中赶路,夜里住在山神寺。半夜,有只老虎来向山神跪拜,说着像人一样的话语,乞求山神赐给它食物。山神答应把邓樵夫给他。第二天早上,客人等待在庙外,果然看见一个樵夫经过,迎上去问:"您姓邓吗 "樵夫回答说:"是的。"客人就告诉他晚上听到的事情,告诫他不要前往。邓樵夫说:"我有母亲,靠砍柴为生,一天不打柴,母亲就会饿肚子。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有什么可害怕的!"就头也不回的走了。客人尾随他偷偷地看。邓樵夫刚刚打上柴,老虎突然从竹林间窜出,邓樵夫徒手与它搏斗了几个回合,抓住老虎的尾巴转了很久。老虎很愤怒,于是咆哮着高高跳起,忍痛逃跑。邓樵夫追上去将它杀了。客人上前慰劳他,邓樵夫说:"感谢你深厚的情义,何不带我到庙中去 "到了庙里,邓樵夫大骂死虎并斥责山神说:"现在怎么样呢 "于是就将泥塑的山神砸碎了。
22. (1)原因、缘故 (2)具备、准备 23.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扶着常母坐下,向她行礼,再把妻子儿女叫出来拜见她 24.(1)告诫家人凡事要顺着张氏的心意(2)亲自为张氏烹药
【解析】2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具”是“准备”;“故”是“原因,缘故”的意思。
2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亦(也)、泣(哭泣)、复(又)、妻子(妻子儿女)”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筛选出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环亲为烹药”“环具棺椁险殡之礼,买地葬之,岁时常祭”这三句话,概括其“以母事之”的表现即可。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去世,家庭破碎.常允恭的母亲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杜环扶着常母坐下,向她行礼,再把妻子儿女叫出来拜见她.把她当作母亲侍奉.
常母性格非常急躁,稍微有不满意的地方就生气发怒.杜环就私下告诫家人,凡事要顺着常母的心意.常母患有咳嗽病,杜环亲自为她煎药.过了十三年,常母去世,杜环准备了棺椁厚葬并按照礼仪了她,买地埋葬她,每年都去拜祭常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