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10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课外阅读
(2020·天津河北·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①其直而以窃履进②,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③,友人踵④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⑤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
【注释】①私:贪图;占有。②进:奉上,呈上。③暴:露,显露。④踵:至,亲到。踵门:亲自登门。⑤缪:“谬”,错误,荒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适使其仆市履于肆________
②而悔谢曰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文章内容,你认为友人是怎样一个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2020·天津河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②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渠甫④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于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经年:一年。②会:恰巧,正赶上。③角:战斗。④甫:才。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试于一村 使:
②日千百遍 日:
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恒独步于庭,曰:“古人岂欺我哉?”
6.导致刘羽冲抑郁而亡的是哪两件事?这两件事集中表现出刘羽冲的一个什么特点?
(2021春·天津河北·九年级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名友善,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孙策①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②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
(节选自《三国志 吴书 张昭传》)
【注】①孙策:孙坚之子,孙权的长兄,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割据江东一带,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②糟丘酒池:酒糟堆成山,酒浆用池子装。糟,做酒剩下的渣子。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权遣人呼还__________
②昭对曰__________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
9.钓台酒宴上,张昭的表现如何警醒了酒醉失态的孙权?
(2021·天津河北·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①一月,见罢②。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③,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注释】①邸:客舍。 ②见罢:(只召见)而未加新的任命。
③股肱郡:像大腿和胳膊一样重要的郡。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今臣至 至:______________
②臣恐天下有识闻之 闻:____________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12.季布的话,使“上默然惭”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2021·天津河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丹阳顾方,笃行君子也。皇祐①末,登进士第,再调明州象山县令。视事②之初,召邑中父老,询问民间利害及境内士民之善恶。善者访而亲劝之,使勿怠;恶者喻而戒之,使自修。又建学舍,率其子弟之秀者教之。暇日亲为讲说,掖诱③使进于善。逾年,民大化服。俄而病,邑民相率出钱,诣塔庙祈祷者数千百人,为脔股④者十三人。方竟不起。百里之内,号泣思慕,如失父母。与立祠,以岁时祀方。余观近世为县者,类以簿书期会为急务,鲜有能及教化者,而方独以仁义教治其民,使民知爱慕如此。
(选自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有删改)
【注释】①皇祐:宋仁宗赵祯的年号。②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③掖诱:扶持引导。④脔股:割股疗疾以示虔敬。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俄而病 俄而:___________ ②鲜有能及教化者 鲜:__________
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建学舍,率其子弟之秀者教之。
15.顾方是如何“以仁义教治其民”,从而深受百姓爱戴的?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2022·天津河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②,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③其喙④。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⑤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①苏代:战国时期纵横家。②曝:曝晒,暴露在阳光下晒。③箝:[qián],大意同“钳”,夹住。④喙:[huì],鸟兽的嘴。⑤弊:衰落,疲惫。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赵且伐燕 伐: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日不雨 雨:_________________
1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8.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赵且伐燕”的计划终止的原因。
(2022·天津河北·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军初至石头①,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②,至晓而成。闻峻③军严声④,诸将咸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庚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⑤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晋纪》)
【注释】①石头: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建康,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②垒:作战时防守用的墙壁。③峻:指苏峻。④严声:严阵以待的消息。⑤帅:统率,率领。
【资料链接】
东晋平定苏峻之乱,是在南京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内战。公元325年,晋成帝五岁即位,转年,外戚庾亮等人参辅朝政,施行一连串冒进政策,引起朝野上下哗然。327年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联合豫州(今河南淮阳)刺史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举兵内向,攻克建康(今南京)。后在荆州刺史陶侃联兵讨伐下,叛乱于329年2月得以平定。苏峻因轻敌出战阵亡。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侃从之 从:__________ ②诸将咸惧其来攻 咸:__________
2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21.石头城一战,陶侃、李根、孔坦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买 道歉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首先是一个武断、草率的人,对怀疑的事情不加核实,误会了朋友;同时他又是一个知错就改、果断率真的人,发现错误后坦诚认错。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认清真相,发现错误后也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适使其仆市履于肆: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市,买。
2)而悔谢曰:向他道歉说。谢,道歉。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吾,我。固,本来。窃,偷。履,鞋。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1)结合“‘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可知,友人没有具体的核实、验证怀疑的事情,就立马做出了绝交的决定,看出友人首是一个武断、草率的人。结合“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可知,发现错误后坦诚认错,看出他又是一个知错就改、果断率真的人。2)明确思路:结合生活经验来评价。示范:生活中我们做决定之前,一定要仔细的考虑,并且验证,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才能做出决定,同时发现错误后也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点睛】译文: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过了几年,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4.①派,让 ②每天 5.总是独自在庭院里踱步,说:“古人难道是欺骗我吗?” 6.打仗失败和治水失败。刘羽冲喜欢读书,但不善于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
【解析】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便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使:派,让。
(2)大意:每天成百上千次。日:每天。
5.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注意“恒独步于庭”是一个倒装句,正确语序是“恒独于庭步”。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恒,常常。独,独自。岂,难道。欺,欺骗。
6.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人物性格的理解。根据“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可以概括出第一件事:打仗失败;根据“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渠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可以概括出第二件事:治水失败。从“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可以看出,刘羽冲喜欢读书,但不善于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
【点睛】译文:
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一次,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于是,他就拿着图到处游说求见州官,州官也认为是好事,便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在庭院里踱步,说道:“古人难道是欺骗我吗?”就像这样,每天成百上千次地只说这六个字,不久得病而死。
7. 回去 回答 8.(为了)一起作乐而已,您为什么发怒呢? 9.孙权在钓台饮酒,大醉失态。张昭很生气,先是表情严肃地离开宴会,到外边自己的车中坐着。孙权虽派人召回张昭,自己却丝毫没有醒悟。张昭以纣王纵情享乐的历史教训告诫孙权,这才警醒了他,停止了酒宴。
【分析】7.本题考查重点词语。
①权遣人呼还:孙权派人叫张昭回来。还:回去。
②昭对曰:张昭答道。对:回答。
8.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为:为了。共:一起。公:表尊称,您。怒:发怒。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结合“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可见孙权饮酒失态,张昭生气离开宴会;
2)结合“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可见孙权虽派人召回张昭,自己却丝毫没有醒悟;
3)结合“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可见,张昭以纣王纵情享乐的历史教训告诫孙权,这才警醒了他,停止了酒宴。
【点睛】译文: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今江苏铜山县治)。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博览群书,和琅邪赵昱、东海王朗,都有名声,彼此很友善。同州里的才士陈琳等人都称赞他。孙策创立帝业时,任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不论政治或军事,孙策全部托付给张昭办理。
孙策弥留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群臣拥立(孙权为君),加以辅佐。孙权在武昌(今湖北武昌县治),登钓台,喝酒大醉。孙权命人用水喷洒群臣说:“今天畅快痛饮,只有醉倒台中,才可以停止。”张昭正色不说话,走出去,坐在车里。孙权派人叫张昭回来。说道:“为了一起作乐而已,您为什么发怒呢?”张昭答道:“从前纣王积糟成丘,以酒为池,长夜痛饮,当时也以为很乐,并不认为是坏事呀。”孙权默默无言,脸色惭愧,就停止了酒会。
10. 到 听说 11.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拿(用)我来欺骗陛下(妄誉我欺瞒陛下)。 12.季布一针见血地指出,汉文帝在对待他去留这件事上,显得很轻率(一人说好就要委以重任,一人说不好就疏远),这暴露了文帝在用人上的软弱,进而会被质疑他作为君王的执政能力。
【分析】10.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至”是动词,“到”;“闻”是古今异义词,“听说”的意思。
11.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无故(没有原因)、召(召见)、以(用)、欺(欺骗)”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作答。本文叙写了汉文帝召见季布的经过。从文章季布所说的话“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直接说出了文帝在用人方面只听片面的言辞,在季布去留问题上的优柔寡断,实际上是指出了对汉文帝作为君王的执政能力的怀疑。因此汉文帝表现出“上默然惭”——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13. 不久 少 14.又建学馆(学堂),带领他的年轻后辈中优秀的人教导县民。 15.顾方到任初期,关心百姓和境内之事;注重民风教化,德行修养;修建学堂,亲自讲学,引导百姓积极向善。
【分析】13.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①该句翻译为:不久他就生病了。俄而:不久;②该句翻译为:很少有对百姓进行教化并有成效的。鲜:在这里读“xiǎn”,译为“少”。
14.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该句“秀者”译为“优秀的人”,“教”译为“教导”。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是要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作答。阅读文章,该文主要讲述了顾方在做县令时的事迹。由文中“视事之初,召邑中父老,询问民间利害及境内士民之善恶”可知,在他初任期间,主动询问百姓和境内的情况,可见他对百姓安危的关心;由“善者访而亲劝之,使勿怠;恶者喻而戒之,使自修”可知,他关注百姓的品德修养,主动教化百姓积极向善;由“又建学舍,率其子弟之秀者教之。暇日亲为讲说,掖诱进于善”可知,关注百姓的教育,并亲自教化百姓,深得民心,从而深受百姓的爱戴。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丹阳的顾方,是一位学以致用,认真履行的君子。皇祐末年,考中了进士,然后调到了明州象山当县令。他刚履职的时候,就召集县里的父老乡亲,询问民间的利害和境内士民的好坏。善良的人他就亲自拜访安抚,让好人不要倦怠;不好的人他就会进行劝诫,让他们自我调整。他又建设学堂,并带领他子弟中优秀的人才教导县民。空闲的日子亲自进行讲学,扶持引诱学生积极向善。过了一年,很多百姓都被感化。不久他就生病了,老百姓一个接一个出钱到寺庙里去搭庙祈祷,竟有千百人之多,为他割股疗疾的人有十三个。但是顾方最终重病不起。百里之内的百姓,哭泣思念,就好像失去了父母一般。给顾方修了祠堂,并且按时进行祭祀。我看近年来担任县令的人,大多数只是把公文俗事放在最要紧的位置,很少有对百姓进行教化并有成效的,而顾方独自一人用仁义教化治理他的百姓,使老百姓这般爱戴他。
16. ①攻打(“讨伐”给分) ②下雨 17.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放弃),渔夫发现了,把它俩一块捉走了。 18.苏代巧借寓言的形式(生动形象的方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为赵惠王分析,攻打燕国将会两败俱伤;赵惠王也接受了苏代的观点。
【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赵国将要进攻燕国。伐,进攻,讨伐。
(2)句意:今天不下雨。雨,下雨。
1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舍,舍弃;得,发现;禽,同“擒”,捉住。
18.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今者臣来,过易水……”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具体形象,简单直白。由“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可知,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如果不放弃攻打赵国的念头,强大的秦国就会渔翁得利。最后,“惠王日‘善!'乃止”,赵惠王打消了念头,接受了苏代的观点。
【点睛】译文: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渔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渔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
19. 听从,同意 都 20.苏峻率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四面围攻,未能攻克。 21.陶侃作为统帅,能总揽全局,清晰地判断形势,善于听取部下建议,以待战机消灭叛军,并在一年后最终消灭了叛军。
李根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建议修筑白石垒,起到了稳固防守阵营的作用。
孙坦在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非常恐惧的时候,冷静分析敌军军情,从而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陶侃同意。从:听从,同意。(2)句意: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咸:都。
2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帅,率领;步骑,步兵和骑兵;克,攻克。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陶侃、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首先要分析战争形式,其次要点明他们做了什么,最后阐述其作用。根据“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可知,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根据“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可知,陶侃阻止,认为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们。由此可见陶侃作为统帅,头脑冷静,对形势有清晰地判断,善于把握作战时机;根据“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侃使庚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可知,陶侃善于听取部下建议,坚守营垒,以待战机。根据链接材料中“在荆州刺史陶侃联兵讨伐下,叛乱于329年2月得以平定。苏峻因轻敌出战阵亡”,可知陶侃率联兵,用了一年稍多的时间就平定了苏峻,可见陶侃的用兵策略是完全正确的。根据“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可知李根在诸军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建议修筑白石垒,用来稳固防守阵营。根据“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可知孔坦在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之声非常恐惧的情况下,冷静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形势,认为敌军必定不会前来侵犯,从而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点睛】参考译文:
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说:“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此后,多次交战无所建树,监军部将李根请求修筑白石垒,陶侃同意。连夜筑垒,至天明即成。传来苏峻敌军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孔坦说:“不会。如果苏峻进攻石垒,必须等待东北风大,使我方水军无法来救。今天天晴无风,贼寇必定不来。他们之所以整队,定是派军队由江乘出击,攻掠京口以东地区。”结果真如此。陶侃派庾亮率二千人据守白石。苏峻率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四面围攻,未能攻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