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2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
一、综合性学习
(2020·上海闵行·统考一模)我国四大传统艺术——琴棋书画,“书画”占半壁江山,而篆刻则是书画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篆刻社团将面向初中生举办“篆章体验日”,通过该活动让,大家了解篆刻,了解篆章。
1.为此次体验日设计一个宣传标语,适合的一项是( )
A.笔有千秋业,石具万古情
B.篆刻有法道,印文有神韵
C.印章小世界,篆刻大艺术
D.书以养性情,画以写真意
2.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篆章,吸引更多学生参加社团,在展板布置的内容选择上,最佳的一项是( )
①篆刻历史 ②篆刻的工具 ③优秀的篆章作品
④篆章的用途 ⑤社团日常活动照片 ⑥文房四宝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⑥ D.①③⑤⑥
3.“闲章”源自于秦汉时期,名谓“闲章”,其实不“闲”,或撷取格言警句,或自创诗词文句、警言吉语、俚俗趣话,用以自娱自乐、自赏自诫,或隐射人生哲思、艺术感悟。
此次体验日提供现场篆刻服务,请自拟一句表现自身情趣或自我勉励的话,并从下列篆刻中选择一种类型,作为自己的闲章。请说明理由。
闲章的类型( )自拟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上海闵行·统考二模)【材料一】
沪剧,是上海特有的地方戏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发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曲调清新优美,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
沪剧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易于塑造现代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
从早期花鼓戏、本滩、申曲,到当代沪剧,大致经历了两百多年时间。沪剧的发展始终和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紧密相关,它以戏曲形式保存着上海城市的语言特征、文化记忆和世俗风情,在上海城乡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沪剧艺术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演出市场日益萎缩,观众减少,江南地区原有的数十个沪剧演出团体现在仅剩3个,以有力措施抢救和保护沪剧艺术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材料三】
近年来,“戏曲进校园”在上海中小学广泛开展。目前已经有30多所中小学校参与其中,让沪剧融入课堂。
4.有一本关于沪剧的书籍,书名是《沪剧:现代上海的传统戏曲》,请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这本书书名的理解。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沪剧进校园,以下哪一项建议是最合理的?( )
A.在学校成立沪剧传承基地 B.在校园里搭建演出舞台
C.培训全体教师学习沪剧 D.沪剧院向学校派出名师
6.学校沪剧社要开办了,你想参加,妈妈却提出质疑,你将如何应对?
你:妈妈,我想报名参加沪剧社。
妈妈:都初三了,是不是该全力以赴准备中考啊?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上海闵行·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二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71路公交车站牌
【材料二】
71路公交站点附近的部分旅游景点情况
景点名 景点地址 站点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 外滩黄浦公园内 延安东路外滩
中共一大会址 兴业路76号 黄陂北路
上海宋庆龄故居 淮海中路1843号 江苏路
《布尔塞维克》编辑部 愚园路1376弄34号 番禺路
7.在打造“上海城市公交主题专列”活动中,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最适合71路的是( )。A.申城红色之旅 B.网红打卡专线
C.海派风情浏览 D.现代都市专列
8.有人给“人民英雄纪念塔”写了一副对联,请选用以下词和词组,组成恰当的上下联:
血与火 璀璨丰碑 铸就 人民英雄 辉煌史册 缔造 永垂不朽 万古流芳
上联:千年传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心和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A住在71路虹梅路站附近,他有一项爱国主义主题场馆考察任务,正不知怎么办,如何前往。请你结合材料二则,给他提出具体的建议。
你会对小A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上海闵行·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材料二】
今年四月,某中学的“读书节”方案中,设计了以下活动:
1、“走近名家”:请著名作家给学生现场讲他们读书的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2、“交换书册”:同学们在规定的主题下互相交换阅读图书,增加阅读量。
3、“手绘心声”:各班举行读书小报的设计比赛,记录阅读后的感受。
……
10.下列不适合作读书节宣传的两项是( )(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E.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仿照材料二“读书节”方案的格式,给该中学的“读书节”再设计一个活动:
12.在“磨砺与成长”主题阅读推荐会上,请你给同学们推荐你读过的一本书,简要说明推荐理由(建议不超过100字)。
(2022·上海闵行·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近日,学校开展“弘扬优良家风,赓续传统英德”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撰写主持词
13.你将在活动开幕式上担任主持人。撰写主持词,下列顺序最合适的一项是( )
①这样看,“家风”之“家”,其实也是“国家”之“家”。
②孟母三迁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告诉我们,清正的家风能让传统美德代代相承。
③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学习家风故事,阅读名人家书,体悟“家国情怀”。
④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寄寓着传家久、继世长的深沉用意。
⑤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家训不仅是自家事,更关系着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家风正则国兴。
⑥我们宣布,“弘扬优良家风,赓续传统美德”主题活动开幕!
A.④②⑤①③⑥ B.④②⑤①⑥③ C.④⑥①②③⑥ D.④⑤②①⑥③
任务二:学家训,拟标题
14.在“学古人家训,做美德展板”的活动中,你和同学们收集了古代名人家训,制作了三块展板。你们并从中提炼出反映古人家风的美德作为展板标题,第一块和第二块展板缺少标题,请你补上。
(1)_______
代表:北宋杨家
家训:杨家儿孙,无论将宦,必以精血肝胆报国家。
(2)_______
代表:北宋范仲淹
家训: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3)勤俭
代表:清曾国藩
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任务三:读家书,谈心得
15.在“读名人家书,写阅读心得”的活动中,同学们都选择阅读《傅雷家书》,阅读心得的主题如下:
A.艺术家的赤子之心 B.感人至深的父爱
C.亦师亦友的父亲 D.值得商榷的父爱
你认为哪项阅读心得可以引述下面这封信?请陈述理由。
一九五五年五月八日—九日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 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选自《傅雷家书》
阅读心得的主题选项(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品家书,写体会
16.翻译家楼适夷在《傅雷家书》代序《读家书,想傅雷》中说:“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请结合这段话和阅读《傅雷家书》的体会,和你的父母谈谈“传承优良家风,赓续传统美德”的意义(80字左右)。
(2022·上海闵行·统考二模)世界读书日之际,学校发起“阅读伴我成长”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四个一”活动任务。
【任务一:作一次分享】
17.你准备就“读一本好书”作主题发言,下列内容排序最合理的是( )
①怎样写读后感 ②名人的读书方法 ③读一本好书的意义 ④怎样挑选好书 ⑤呼吁同学们多读好书 ⑥怎样作圈点批注
A.③④⑥①⑤② B.③④②⑥①⑤ C.③②⑥①⑤④ D.③②④①⑥⑤
【任务二:发一条“朋友圈”】
18.参加活动的同学须在朋友圈编辑并发送一条推文。请仿照范例,为下面图片原创一条文案,要求体现活动主题和图片寓意。
【任务三:共读一本书】
19.你和同学共读《朝花夕拾》。他在书中作了如下圈点,请你补上旁批。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任务四:参与一次跟帖】
20.主帖:戏剧作家易卜生说,真正的强者都善于“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鲁迅先生是在逆境中成长的,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
跟帖:我认为,鲁迅先生也是在充满爱的顺境中成长的。
结合阅读《朝花夕拾》的体会,跟帖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80字左右)
二、名著阅读
21.(2022·上海闵行·统考模拟预测)根据下面一部作品的主要情节,完成填空。
他从破败的农村来到城里以拉洋车为生。有一天,他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汗水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
(1)以上文字选自小说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
(2)下面关于这部作品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消极度日、行尸走肉一般的人。
D.虎妞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3)你认为这部小说的命名有哪些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22·上海闵行·统考模拟预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在《朝花夕拾》或《儒林外史》中任选一部推荐给大家,谈谈你推荐的理由,80字左右。
23.(2022·上海闵行·统考模拟预测)习之文学社欲以“尼德·兰”、“藤野先生”、“燕青”、“圣约翰”四个文学形象为例,开展一次“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研究性活动,该社同学要从图书馆中借阅的相关图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 闲章的四种类型分别是:自强(自赏自诫);读书乐(自娱自乐);清琴入夜孤(艺术感悟);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隐射人生哲思)。 只要能表现自身情趣或自我勉励即可,可以直接借用一些名言警句,比如“有志者事竟成”。 自强——勉励自己自强自立,自强不息;读书乐——表达以读书为自己人生最大乐趣的情趣;清琴入夜孤——化用刘禹锡“清琴入夜弹”诗句,表达了艺术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局限于自己所见,就看不明白;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就遮蔽真相。
【解析】1.C.根据“篆章体验日”的活动主题,只有B和C两项提到了“篆刻”。但B项的“法道”“神韵”不容易理解,而C项“小世界”“大艺术”,对仗工整,通俗易懂。故选C。
2.A.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篆章,吸引更多学生参加社团。因此,一定要有⑤:精彩的社团日常活动照片,还要有③:优秀的篆章作品。而⑥文房四宝与本次活动无关,因此不能有⑥。故选A。
3.这道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闲章”的四种类型可以在题干中直接找到:“用以自娱自乐、自赏自诫,或隐射人生哲思、艺术感悟”。再将图片中的文字与这四种类型进行匹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即可。学生可能不理解“清琴入夜孤”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意思,那就选择“读书乐”和“自强”。
(2)这道题考查拟写表现自身情趣或自我勉励的话作为“闲章”的内容,可以自创,也可以直接借用名言警句。比如“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意思是:要想走很远的路,到达远大的目标,就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高山之颠,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就必须从山脚起步。
(3)这道题考查喜欢“闲章”的理由。主要从“闲章”文字所表达的内涵来分析。“闲章”的类型主要有自娱自乐、自赏自诫,或隐射人生哲思、艺术感悟。根据第一问自己选择的“闲章”类型有针对性地回答。
4. (1)沪剧,是上海特有的地方戏剧种,保存着上海城市的文化特征。 (2)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具有浓郁时代气息。 5.A 6.沪剧的传承意义、处理好兴趣爱好与中考的关系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理解能力。书名是《沪剧:现代上海的传统戏曲》,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现代上海,传统戏曲。扣住这两个关键词从材料一中去提取信息。结合“沪剧,是上海特有的地方戏剧种”“它以戏曲形式保存着上海城市的语言特征、文化记忆和世俗风情”可解读“传统戏曲”;结合“沪剧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可解读“现代上海”。据此理解概括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对建议的筛选。学校举行沪剧进校园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保护和传承沪剧艺术,因此所提建议要切实可行。
B.在校园里搭建演出舞台,会耗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议不可取;
C.培训全体教师学习沪剧,培养面过广,会过多耗费老师精力,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不可取;
D.学校举行沪剧进校园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因此沪剧院向学校派出名师是对沪剧人才的浪费,建议不可取;
故选A。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针对妈妈的质疑,可从学习沪剧的优点,处理好学习沪剧与中考的矛盾方面谈,注意语言表达要得体。示例:妈妈,沪剧是我们上海特有的地方戏剧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入沪剧社,有利于培养我对沪剧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我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不会影响影响中考的,请您放心!
7.A 8. 血与火铸就璀璨丰碑; 万古流芳, 缔造辉煌史册。 9.71路公交沿线有中共一大、宋庆龄故居等红色经典,记录着革命先辈们为建立美好的新中国而奋斗的历程。
【分析】7.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根据【材料二】中对介绍“71路公交站点附近的部分旅游景点情况 ”介绍可知,人民英雄纪念塔、中共一大会址、宋庆龄故居、《布尔塞维克》编辑部这些都属于红色景点,体现了上海浓浓的红色底蕴,故可申请红色之旅。故选A。
8.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根据已给出的上联“千年传颂”,这是含数量词的偏正短语,下联与此结构一致的就是“万古流芳”;下联“心和泪”是三字并列短语,上联与之结构一致的就是“血与火”;然后观察余下的词组:璀璨丰碑、铸就、人民英雄、辉煌史册、缔造、永垂不朽,“铸就”与“璀璨丰碑”可组成动宾短语,“缔造”与“辉煌史册”可组成动宾短语,根据语意,可确定“铸就璀璨丰碑”为上联,“缔造辉煌史册”为下联;余下“人民英雄”与“永垂不朽”结构不一致,不能放于上下联,舍去。故拟出的上联为:千年传颂,血与火铸就璀璨丰碑;万古流芳,心和泪缔造辉煌史册。
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阅读二则材料,可知小A所住地点虹梅路是71路公交车的一个站 点,71路公交车沿途在延安东路外滩站有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在黄陂北路站有中共一大会址,在江苏路站有宋庆龄故居,在番禺路站有《布尔塞维克》编辑部。因此,可建议小A从所住地点虹梅路站出发后坐71路公交车,沿途可分别在番禺路站、江苏路站、黄陂北路站、延安东路外滩站下车进行考察。注意表述时要有称呼,语言得体。
10.AD 11.示例:“再现经典”:小组同学选取经典篇目进行课本剧表演,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12.示例:《西游记》这本书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胸怀理想,不畏艰难险阻,所以我推荐该书。
【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的状况,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人的感情或渴望得到亲人消息的急迫心情。不符合“读书节”的情境;
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符合“读书节”的情境;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符合“读书节”的情境;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得到快乐之后再快乐。其意思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不符合“读书节”的情境;
E.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符合“读书节”的情境;
故选AD。
1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注意,紧扣主题,活动方式既要丰富多样更要具体可操作。要求仿照材料二“读书节”方案的格式,给该中学的“读书节”再设计一个活动。如:“好书推荐”:每个学生都推荐一本好书并给出推荐语。
1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推荐读过的一本书,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注意围绕“磨砺与成长”的主题,字数不超过100字。如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由: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贫苦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为祖国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历程。保尔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值得一读。
13.A 14.(1)忠义、忠诚;(2)清廉、廉洁、无私 15. C 理由部分要求:围绕主题,论据充分,表述清晰,结构合理。 16.结合这段话;有阅读《傅雷家书》的体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传承优良家风,赓续传统美德”的意义;注意写给父母的礼节、口吻。
【解析】13.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首先要通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等,按句子之间的关系排列。
本题是为主持词排序,主持词开头要有称呼和问候语,结尾要揭示活动主题,故将第④句放在开头;将第⑥句放在最后;第②句写“孟母三迁”的故事表现了第④句“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故与第④句紧密相连;第①句和第⑤句都是围绕“家”“国”来阐述的,第①句中“这样看”指代第⑤句的“……家风正则国兴”,故排列为⑤①;而第③句“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有明显的号召性,表明此活动的意义,故将其排在第①句后;因此,排序为:④②⑤①③⑥。
故选A。
14.本题考查拟写标题。要根据题干具体要求,理解所给内容的含义,拟写的标题简洁精要即可。
(1)根据“杨家儿孙……必以精血肝胆报国家”的家训,再结合我们都熟悉的岳母刺字的故事,此标题可拟为:忠义、忠诚。
(2)根据“清心做官,莫营私利”的家训和范仲淹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此标题可拟为:清廉、廉洁、无私。
15.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与语言表达。
要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着重读懂所给材料的中心意思,联系活动内容确定阅读心得;然后从不同角度阐述理由,论据充分,表述清晰即可。
①C.这封信中“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表明,作为父亲的傅雷不仅有“感人至深的父爱”,更多的是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他和孩子讨论问题,锻炼孩子的文笔,给孩子警示,这是十分正确的做法,是不必“商榷”的;这封信中主要表明傅雷作为父亲总给孩子写信的作用,从这些用意中可见他是个“亦师亦友的父亲”,这里没有表现他“艺术家的赤子之心”;
故选C。
②理由:“亦师亦友”指既是老师,又是朋友;这封信中“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表明傅雷是孩子的老师,有意锻炼他们的文笔和思想;“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表明傅雷又是孩子的朋友,给与他们帮助和保护;所以选用“亦师亦友的父亲”这一阅读心得主题来引述这封信。
16.本题考查谈看法。要在充分阅读名著的基础上,理解其精神实质,再结合题干要求和具体语境谈自己的看法。
本题要结合翻译家楼适夷在《傅雷家书》代序中的话以及阅读《傅雷家书》的体会,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看法,和你的父母谈谈“传承优良家风,续传统美德”的意义。注意写给父母的礼节、口吻,表述的语言准确,思路清晰,符合字数要求。
例如:亲爱的妈妈,“传承优良家风”非常有意义。就像楼适夷说的“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傅雷的正直、爱国通过家风影响了儿女,得到延续;您传承了节俭的家风,我才具备这种美德啊!
17.B 18.例:“开卷有益,我心飞翔”“好书相伴,放飞理想”“翻开书本,照亮梦想”等。 19.例:由画线处可见当时的教育对孩子们来说多么无趣和不近人情;而加点处又可见孩子们天性里对美和趣味的追求是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住的。旧教育的枯燥和孩子们求美的天性构成尖锐的冲突,可见鲁迅先生对旧教育压抑儿童天性的批判,对尊重儿童天性的呐喊。 20.例1:鲁迅先生是在逆境中成长的。《朝花夕拾》中写到他年幼时父亲去世、求学路上遭遇迷茫、留学期间又遭到污蔑等。但他在坎坷中成长、觉醒,最终弃医从文、以笔为枪,追求真理、疗愈国人。
例2:鲁迅先生的成长之路是充满爱的。年幼时,阿长关怀他,给他讲美女蛇的故事,又千方百计买来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在日本求学遭遇困境时,是藤野先生给予悉心的指导和真诚的关心,使他终身难忘。
【解析】17.本题考查语句排序。
围绕主题“读一本好书”可知,是按事物的发展和逻辑顺序排列的。首句③先介绍读好书的意义,接着④介绍怎样挑选好书,然后介绍②名人的读书方法,⑥具体介绍作圈点批注的方法,然后是介绍怎样写读后感(①),最后总结读一本好书的意义(③)呼吁大家读好书。因此正确排序为:③④②⑥①⑤;
故选B。
18.本题考查仿写文案。
仿照例句的形式,结合图片内容,前四字须与“阅读”或“书本”等有关,后四字须与图片中反映的“飞翔”或“照亮”等有关。如:阅读助力,伴我飞翔。
19.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旁批要求基于画线和加点内容展开,且理解和表述准确、合理。在这的基础上,对思想主旨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由“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如果看略有图画的本子,就会被呵护甚至责打,可见当时的封建教育之无趣与强制性,教育者对孩子们天性的剥夺显得不近人性;
“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可见孩子们对枯燥乏味的封建说教的无奈之情,甚至连画得像恶鬼的魁星像也非常感兴趣,可见孩子们对美的追求是出于天性。鲁迅先生借此描写,对旧式教育压抑儿童爱美的天性深恶痛绝,因此对封建教育发出强烈的批判,发出了要尊重儿童天性的呐喊声。
2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要求针对“鲁迅先生是在逆境中成长的,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的观点,能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和鲁迅的经历展开并佐证观点。如,鲁迅幼年丧父,生活陷入困顿,在南京求学又遭遇迷茫,在日本留学期间又遭到日本“爱国青年”的污蔑等,这些都是他的逆境,但他在坎坷中成长,在困境中觉醒,最终选择了弃医从文的道路,用文字来疗救国人的思想,因此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充满爱的逆境”,可从他年幼时受到阿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日本求学得到藤野先生悉心的指导和真诚的关心,这些关爱使得他成长道路上充满了温情和力量。
21.(1) 《骆驼祥子》 老舍 舒庆春
(2)B
(3) 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解析】(1)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及文学常识。
选文“他从破败的农村来到城里以拉洋车为生。有一天,他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写的是军阀混战时期,祥子出城的时候遇上乱兵,车被抢了,人也被抓作壮丁的情节;选自老舍先生所作的《骆驼祥子》;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2)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祥子丢了第一辆车后不久,来到杨宅干包月(打算拼命攒钱买第二辆车),杨先生有两位太太,还有一大群孩子。祥子每天接送孩子,伺候杨先生一家,还要干杂活,但是主人不把仆人当人看,食宿很差。祥子后来的雇主曹先生,对祥子很好,很尊重他,;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曹先生也没有责备他;“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表述有误;
故选B。
(3)
本题考查文题的含义。
(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小说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2)概括著作中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军阀混战,祥子出城的时候遇上乱兵,车被抢了,人也被抓作壮丁。后来祥子瞅准机会逃了出来,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卖三十元。祥子逃出来就病了。也许在昏迷中人们听见他老是叨叨骆驼,于是送他个外号叫“骆驼祥子”;
(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社会黑暗且动荡不安,像祥子样的人力车夫处在社会底层。他们每天忙碌奔波,却只能勉强过活。像祥子样的车夫要在这种环境里生存下来,就需要像沙漠里的骆驼一样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能适应恶劣的环境,尽最大的努力去生存。
22.示例:《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翻开这本书,你可以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如《五猖会》;可以感受到鲁迅的一腔热血,如《藤野先生》……用心去读这本书吧,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详解】考查学生写名著推荐语的能力。推荐语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要向读者介绍一本课外书籍,写清书名及作者名,然后介绍这本书值得推荐的地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藤野先生》《琐记》《五猖会》等10篇回忆性散文。作品以温柔宽厚的笔触,多侧面地展现了作者童年时代和求学时期的生活,描绘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儒林外史》是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共五十六回,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写尽世间百态,在诙谐讽刺中揭露了当时的种种弊端。
示例一:《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虽然它不是专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读《朝花夕拾》,能使更多的青少年分享鲁迅先生“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示例二:《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小说写尽世态百相酸甜苦辣,深刻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以及科举对人心灵的摧残和毒害,让人发笑又让人有所思,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23. 《海底两万里》 《朝花夕拾》 《水浒传》 《简·爱》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尼德·兰,法国科幻探险小说家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他是个比较原始的加拿大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被人们称为“捕鲸大王”。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中的主人公;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
燕青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户卢俊义的心腹家仆,随卢俊义上梁山。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在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三十六位,上应“天巧星”,担任步军头领。曾在东京李师师处面见宋徽宗,促成梁山招安。征方腊后退隐江湖。
圣约翰是长篇小说《简·爱》中的重要人物。圣约翰相貌极好,脸型希腊式,金发碧眼。圣约翰整体品行端正,有极强的使命感和献身精神,只是略显严厉、苛刻。圣约翰是本是当地的牧师,后不甘于此,要做更伟大的事业,成为了一名传教士。他在临去印度传教之前,曾向简·爱求婚,但不是出于对简·爱的爱,而是出于传教需要一位合适的助手的考虑。圣约翰最终很可能因过劳死在了印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