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5古诗文赏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红桥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5古诗文赏析(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7 21:3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红桥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5古诗文赏析
一、选择题
1.(2020·天津红桥·统考二模)下列对《渔家傲·秋思》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画面。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整首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2.(2020·天津红桥·统考三模)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这就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
B.颔联写莺与燕,“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这联可谓描摹细致,充满生机。
C.颈联写花和草,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尾联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
3.(2021春·天津·九年级统考学业考试)下列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聚”“怒”二字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B.“望西都,意踌躇”。作者登高远望,不禁感慨万千,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C.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在了作者的思索和深切的同情。
D.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2021·天津红桥·统考一模)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B.颔联“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C.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5.(2021·天津红桥·统考二模)选出下列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的一二句采用问答形式引入泰山,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这两句写出泰山的高大和历史悠久。
B.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不仅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还将诗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表现了他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D.全诗无“望”字,但“望”贯穿全篇。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6.(2021·天津红桥·统考三模)下列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巡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意,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7.(2022·天津红桥·统考一模)下列对《天净沙 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首句“枯”“老”二字用得巧妙,既写出“藤”“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凉的色彩。
B.前三句是名词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
C.本首小令文字精练,只有5句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本首小令全是“景”语,却字字都扣着“情”字来写,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8.(2022·天津红桥·统考三模)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
B.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以“沉舟”“病树”等悲凉的意象烘托,表现自己在困境中一蹶不振,意境令人感伤。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带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9.(2022·天津红桥·统考二模)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10.(2020·天津红桥·统考一模)下列对《行路难(其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歌开头两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闲来”两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现诗人仕途失意之后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之情。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慨。
D.本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C.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本项“鲜明地表达了”赏析有误,应为“隐晦地表达了”。故选C。
2.D
【详解】D.从“最爱”可知,尾联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故选D。
3.A
【详解】A.“峰峦如聚”从视觉的角度写山的雄伟,“波涛如怒”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水的奔腾之势,应是先视觉,再听觉。故选A。
4.C
【详解】C.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最爱”一词直接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不足”是“不够”的意思,怎么走也走不够,表明湖东景致非常美丽。
故选C。
5.B
【详解】考查诗歌鉴赏能力。B项“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表述错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活力,但并不是动景。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的秀美和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意思是: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决眦”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面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看够,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此句将诗人细望泰山景观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看云气升腾,归鸟入林还巢这是动景,所以中间四句是由静景转为动景。故选B。
6.D
【详解】D.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故选D。
7.D
【详解】D.“断肠人在天涯”不是景语,而是情语。“断肠”一词直接表现了游子的羁旅之悲。故选D。
8.C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C.赏析有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故选C。
9.B
【详解】B.“将梨花比作雪花”有误,应为“将雪花比作梨花”。故选B。
10.B
【详解】B.“闲来”两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