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6 21:5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目标
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本课知识结构
一、安史之乱(P23-24)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P24)
三、五代十国的的更迭与分立(P25-26)
一、安史之乱
(1)朝政腐败: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日益腐败;
(2)外重内轻:
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3)重兵在握:
安禄山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
1、背景:
材料: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与杨贵妃
唐玄宗时期边镇十节拥兵四十九万,而中央禁军不过十二万人,典型的外重内轻。
安禄山(703-757年),粟特族。天宝年间,安禄山经义父张守珪举荐,受唐朝当局信任,从此平步青云,兼任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天宝十四载(755年),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
2、概况
(1)时间:
755-763年
(2)人物:
安禄山 史思明
(3)过程:
河北起兵
攻占洛阳
逼近长安
玄宗逃往四川
肃宗继位
平定叛乱
在马嵬坡,玄宗为保军心安定,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
2、影响
消极: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积极:
导致人口大量南迁,客观上促进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藩镇割据: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
1.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背景: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③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材料:玄宗后期高力士受宠,四方奏章都要先经过高力士审阅,小事就由高力士处理,大事才送皇帝裁决。安史之乱时,宦官李辅国开始掌握禁军。后来,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连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他们决定。唐宪宗以后的穆、文、武、宜、懿.僖、昭七个皇帝都是宦官所立。
2、概况
(1)时间:
唐末
(2)人物:
黄巢
(3)过程:
转战南北
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朱温降唐
被镇压
3、唐朝灭亡
(1)时间:
907年
(2)人物:
朱温
(3)建立政权:
后梁
(4)都城:
开封
朱温形像
三、五代十国的的更迭与分立
1、概况:
五代:梁唐晋汉周 十国:吴、南唐等
2、实质: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3、趋势:
统一是必然趋势
后梁 907-923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6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 郭威 邺都留守
五代的皇帝和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他们凭借武力扩大各自的势力,夺取皇位。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藩镇所建立的政权,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
相关史事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朱温被其子所杀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画面描绘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静听琵琶的情景。
知识拓展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柴荣,具有宏大志向,即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但身患急病,39岁就去世了。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周世宗改革
柴荣形像
1.“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的《无家别》描绘了下列哪个历史事件造成的灾难(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隋末农民起义
课后巩固
【答案】B
【解析】“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出自杜甫的《无家别》,描绘了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不是天宝年间,排除A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末,与“天宝”不符,排除C项;隋末农民起义推翻了隋朝,排除D项。故选B项。
2.唐朝中后期,朝政黑暗。唐懿宗在位时,翰林学士刘允章在《直谏书》中指出:“民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九破”是指终年聚兵、蛮夷炽兴、权豪奢僭、大将不朝、广造佛寺、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等和食禄人多而输税人少。“大将不朝”被史学界公认为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指向的问题是( )
A.皇权腐朽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课后巩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中后期的“大将不朝”指的是安史之乱之后出现的藩镇割据局面,大将指的手握兵权的节度使,节度使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等方面不受中央控制,藩镇割据成为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B项正确;皇权腐朽对应的应是“九破”中的“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等和食禄人多而输税人少”,排除A项;宦官专权、朋党之争都是发生在中央,与“大将不朝”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3.下图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 ▲ ”处应该填写(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武周统治
D.贞观之治
课后巩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唐朝历史上,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B项正确;开元盛世713~741年,武周统治690年~705年,贞观之治627-649年,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下图是哪一历史时期形势图( )
A.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后周时期)
D.金南宋西夏并立时期
课后巩固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图中有后周和辽,后周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政权,C项正确;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有秦国和赵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蜀汉和曹魏,金南宋西夏并立时期金已经取代辽,排除ABD三项。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