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知识目标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理解王安石变法始末。
本课知识结构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P28-30)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P30-31)
三、王安石变法(P31-32)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时间:
公元960年
(2)事件:
陈桥兵变
1、北宋建立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涿郡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960年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在位期间,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宋太祖像
(2)都城:
开封
(3)建立者: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遗址
相关史事
黄袍加身
黄袍加身石碑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
2、统一策略:
宋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爱卿,如今我大宋已经建国,但北有契丹、北汉,南有诸国,朕想平定四海,该如何进兵?
陛下,臣认为应该先打南方。原因有三:首先,南方都是小国,易平定;再者,南方的经济发展比较好,打下了南方就有比较好的经济支持;最后,北汉正好可以作为阻挡契丹屏障。不如等我们收拾了南方各国,再来打北汉、扫契丹。
赵匡胤
赵普
雪夜访普图
太祖-赵匡胤
丞相-赵普
宋太祖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
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调换将领,军队定期换防。
(1)军事上:
(2)政治上:
杯酒释兵权
相关史事: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1]中央:
[2]地方:
[1]中央: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建立二府三司制
度支
盐铁
户部
同平章事
枢密院
(三衙)
(财政 机构)
(行政 机构)
(军事 机构)
三司使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皇 帝
六部
三省(虚职)
(吏户礼兵刑工)
知识链接
材料:资料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质等仍坐着。宋太祖说:“ 我眼花,你们把文书拿近来让我看。”范质等起身呈递文书后,回到原处,发现座位已被撤走。从此,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讲话。
汉唐时期
宋
[2]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②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③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④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⑤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
赋收归中央。
→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背景: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2、概况
(1)宋太祖: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3)注重文教:
①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②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宋代科举制大发展
材料1:唐代289年间进士及第者6427人,平均每年约22人。宋代319年间共录取进士35000余名,平均每年约110名,差不多是唐代的5倍。
——张晋藩、王超《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2:按唐制,士子进士及第后只是取得了任官的资格,还不能立即出仕,要做官,必须通过吏部主持的铨选。…代优待士人,只要进士及第,立即授官,名列高等的还可以授予高官。
——刘术永《略论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
材料3:宋代非科举出身者需逐级转官,科举出身者可越级转官。其科举高第者,往往不到10年即可升为宰相、副宰相。
——张希清《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下》
3、影响:
积极:
①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③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科技发达、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消极:
①重文轻武,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
②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并增加了朝政负担。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国家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
扩充禁军
分散军权
增设官僚机构
冗兵
冗官
冗费
积贫
战斗力弱,战败赔款
积弱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国家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
扩充禁军
分散军权
增设官僚机构
冗兵
冗官
冗费
积贫
战斗力弱,战败赔款
积弱
(2)内部土地兼并、农民起义
(3)边疆辽、西夏威胁
王小波、李顺起义
契丹武士
西夏武士
知识拓展
庆历新政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面对北宋社会危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庆历三年(1043年)提出改革措施,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得到宋仁宗支持。范仲淹主持的这场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因反对派阻挠只施行了短短几个月,但北宋统治局面已经为之焕然一新,开了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宋仁宗
范仲淹
2、王安石变法
(1)时间:
1069年
(2)人物:
(3)目的:
(4)内容:
宋神宗、王安石
经济、军事、教育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5)影响:
宋神宗
王安石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军事
教育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
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募役法
方田
均税法
农田
水利法
保甲法
科举改革、整顿太学
培养了革新人才,宣传了革新思想。
育才
王安石变法内容:
2、王安石变法
(1)时间:
1069年
(2)人物:
(3)目的:
(4)内容:
宋神宗、王安石
经济、军事、教育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5)影响:
①积极: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宋神宗
王安石
②消极: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最后以失败告终。
1.“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人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政府职务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材料说明宋朝( )
A.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B.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C.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课后巩固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人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政府职务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都市生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2.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
A.科教兴国 B.休养生息朝代事件
C.重文轻武 D.重农抑商
课后巩固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 60035 人,平均每年约 360 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 868 人,平均每年约 5 人。”可知,这体现了北宋录取文士名额比武士多,重视文士,轻视武士,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项正确;宋朝时期没有实行科教兴国,排除A项;西汉建立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排除D项。故选C项。
3.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王安石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
A.实现官僚与平民的平等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课后巩固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这一法令是针对北宋“积贫”的局面而采取的,以此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封建社会实行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财政,排除CD两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