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知识目标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本课知识结构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P33-34)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P35-36)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P36)
新课导入
猜一猜:这些是什么文字?
党项文字
契丹文字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民族概况:
原居辽河上游 游牧→农耕、冶铁、纺织…
契丹人引马图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民族概况:
原居辽河上游 游牧→农耕、冶铁、纺织…
(2)建立
政权
(3)治国措施: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辽(有时称契丹)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10世纪初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耶律阿保机
复原扮演图
契丹货币:天朝万岁
四种契丹货币
契丹文字拓片
契丹武士
2、党项族
(1)民族概况: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羌族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党项族
(1)民族概况: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羌族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立
政权
(3)治国措施: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夏(史称西夏)
元昊
11世纪前期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元昊画像
西夏符牌
西夏货币
西夏文字
西夏王宫建筑
西夏铜印章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幽云十六洲示意图
材料: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皇位,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不料却导致了后来宋朝为夺取该地区而与辽苦战数十年。
2、和战概况
(1)宋太祖: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宋太宗:
(3)宋真宗: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失败→防御政策
辽大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澶州之战→打退辽军→议和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北宋将士
材料: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宋军士气大振,打退了辽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与辽订立和约。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
宋真宗
寇准像
3、澶渊之盟
(1)时间:
公元1005年
(2)内容:
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
积极:①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②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促进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影响:
消极: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老百姓负担;
②对北宋来说是屈辱。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双方损失都很大
2、宋夏议和
(1)时间:
公元1004年
(2)内容: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积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影响:
消极:增加北宋负担。
庆历和议的签署使宋夏两国间的冲突暂告停止,西夏民众也因此得以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图为西夏生活场景的复原图。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辽(契丹)
西夏
北宋
政权名称 建立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北宋
辽
西夏
汉族
契丹
党项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元昊
960年
10世纪初
11世纪前期
东京
上京
兴庆
填一填: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北宋、辽、西夏概况表格。
1.如图契丹、西夏货币的出土共同反映了( )
A.契丹、西夏经济发展超过中原
B.少数民族都使用中原的货币
C.少数民族受中原文明影响较大
D.商人在契丹、西夏地位很高
课后巩固
【答案】C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都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铜钱铸造的,这说明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少数民族受中原文明影响较大,C项正确;仅从货币无法判断契丹、西夏经济发展超过中原,也无法说明商人在契丹、西夏地位很高,排除A、D项;少数民族使用的货币是仿制中原货币,使用的不是中原货币,排除B项;故选C项。
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下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课后巩固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C项正确,排除AD项;金与辽不曾并立,排除B项。故选C项。
3.“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中国政治通史》)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澶渊之盟对北宋是一种屈辱 B.辽宋议和实现了双方的和平
C.澶渊之盟不利于民族的交融 D.澶渊之盟对宋辽都十分有利
课后巩固
3.
课后巩固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可知,作者主要肯定了澶渊之盟的积极作用,促进了辽与北宋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对宋辽都十分有利,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澶渊之盟对北宋是一种屈辱 ,排除A项;辽宋议和没有真正实现了双方的和平,排除B项;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的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
4.“自从契丹夺取幽云十六州,党项族占领宁夏一带后,他们重用所有的人才。他们得到中原土地,役使中原百姓,称中原位号,仿中原官属,用中原人才,读中原书籍,用中原车服,行中原法令,契丹、党项两个民族的作为,都和中原一样。以上材料表明( )
A.契丹族变成了汉族 B.民族之间一直和睦相处
C.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D.岳飞抗金取得重大胜利
课后巩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契丹、党项族,他们重用所有的人才。他们得到中原土地,役使中原百姓,称中原位号,仿中原官属,用中原人才,读中原书籍,用中原车服,行中原法令”,可知契丹、党项族学习中原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C项正确;契丹族变成了汉族,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民族之间一直和睦相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岳飞抗金取得重大胜利,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