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浙教版 七年级下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1课时)
教材解析
【核心概念】
【学习内容与要求】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各种“感觉和感觉器官”“鼻与嗅觉”“舌与味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耳与听觉”,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3 声音与光的传播。
了解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创设情境
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的呢?
探究实践
读图,指认耳的结构名称。
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耳廓
外耳道
耳蜗
半规管
前庭
耳廓
外耳道
耳蜗
半规管
前庭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咽鼓管
请说出耳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探究实践
耳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结构名称 功能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中耳 鼓膜
鼓室
咽鼓管
内耳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收集声波
传导声波
在声波的作用下振动
在鼓室内的听小骨将声音放大后传到内耳
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觉头部位置的变化
内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振动刺激,产生信息
探究实践
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
形成
听觉
大脑
探究实践
根据你对周围人群的观察,影响听觉的因素有哪些?
(1)年龄: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
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灵敏的人提高听力。
助听器
戴助听器提高听力
(2)器官损伤: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那么,即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了。
人们把这种状况叫做失聪。
探究实践
思考与讨论
1. 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
传导性耳聋
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
神经性耳聋
探究实践
思考与讨论
2.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这是为什么?
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咽鼓管的功能:
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每年3月
3日是“全国爱耳日”。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探究实践
耳除与听觉有关,还有其它功能:
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前庭和半规管的功能: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探究实践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廓 B.外耳道、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2.用尖锐器具挖耳朵可能会损伤( )
A.听觉中枢 B.听神经 C.鼓膜 D.耳廓
3.咽鼓管是咽部与( )相通的管道。
A.外耳 B.中耳 C.内耳 D.鼻
B
C
B
4.声波传送到听中枢的正确顺序是( )
A.声波→外耳道→鼓膜→听觉感受器→听中枢
B.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听中枢
C.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听中枢
D.声波→外耳道→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听中枢
C
迁移应用
5.人耳感受声音的第一个“部件”是( )
A.头骨 B.听小骨 C.神经 D.鼓膜
D
6.人的听觉形成于( )
A.耳蜗 B.听觉感受器 C.听神经 D.大脑
D
7.细菌进入中耳会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其原因是( )
A.听神经受到损伤 B.听觉感受器受到损伤
C.大脑受到损伤 D.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
D
8.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可能会损伤 ( )
A.鼓膜 B.听觉感受器 C.耳廓 D.听神经
A
迁移应用
板书设计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冲动)→听神经(传导)→听觉中枢→听觉
失聪的原因:与听觉有关的器官损伤
耳的作用:与听觉有关,感受头部位置变化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鼓室和咽鼓管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耳的结构
第3节 耳和听觉(第1课时)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