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8 07:29: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2《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好语气语调,读出韵律和节奏。
2.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诗歌内在的情韵,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经》导入:
1.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这个“诗”就是指《诗经》,意思是说,如果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不会为人处事,可见《诗经》的重要性
2.《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创作年代是2500年前,大约从西周中叶到春秋中叶。《诗经》包括305篇,简称《诗三百》,《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风”指的就是当时的十五国,“十五国风”。《关雎》诗经第一篇。
3.导入《关雎》
《关雎》是风之始,冠于三百篇之首。 “《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百降……”(《史记·外戚世家》)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风之始,可见它的地位之高。
二.初读诗歌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字音:
①雎(jū)鸠(jiū);②窈(yǎo)窕(tiǎo);③好(hǎo)逑(qiú);④荇(xìng)菜;⑤寤(wù)寐(mèi)⑥芼(mào)
②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听范读,读出音韵美。
《关雎》这首诗歌,读来朗朗上口,音韵感强烈,原因:
⑴运用重言(关关);
⑵运用双声(参差);
⑶运用叠韵(窈窕);
⑷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如: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作用: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情感,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
3.学生齐读。
三.感知诗歌
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诗意。
2.诗歌一共三个章节,结合译文,分别用三个词概括,每一节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
译文:
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明。
水边荇菜有长有短,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余冠英《诗经选译》)
(分别是爱慕、相思和幻想。)
3.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终成眷属的喜悦。
四.赏析诗歌
1.孔子的两个评价
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谓“思无邪。”(孔子)
“无邪”:思想纯正,真性情。
⑵“《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
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2.诗歌中的主人公
⑴淑女: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善心为“窈”,美容为“窕”。
“淑女”在《卫风·硕人》中这样描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淑女”是一个内心美好,外表漂亮,气质清澈的女子。
⑵君子:
《礼记》中说:“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内在质朴而外有文采的男子。
⑶情感: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朱熹称之为鸷(挚)鸟,彼此忠诚,保持礼法的距离。这里以两情缱绻的雎鸠鸟引出“君子”和“淑女”在河边邂逅,一见钟情的场景。
3.章节赏析
⑴第一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愿望(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
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奠定全篇的基调。
关关雎鸠——所听
在河之洲——所见
窈窕淑女——所思
君子好逑——所愿
[备课]“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层次突出,语约义丰)
⑵第二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备课]“淑女”采摘荇菜,十分勤劳,姿态美好,让“君子”日思夜想,这种想念也是隐藏在心底,而不是用一种特别激进的方式去追求。
⑶第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设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使她快乐。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备课]“君子”即使没有追求到“淑女”也并没有伤心欲绝,而是幻想和“淑女”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象自己和“淑女”举行婚礼的热闹场面,“友之”“乐之”也是一种在礼法限度内的幻想。琴瑟是古代非常雅正的乐器,与“钟鼓”构成了中国音乐的核心,共同构成了雅乐。“君子”用当时最雅正的方式追求女子,自己心里很快乐,想必“淑女”知道后内心也会非常快乐。可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追求,就会追求到什么样的女子。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歌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刻画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终成眷属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作者是通过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的?)
《关雎》中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
①回旋反复,增添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感情(主人公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 ②重章复唱,使诗歌内容更丰富,逐步展示主人公炽热的情怀,起到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六.再次诵读
1.努力向“君子”靠齐的男同学,一起齐读,把这首诗送给我们班正在走向“淑女”的女同学吧。
2.视频欣赏(https://v./x/page/m3068eyra2t.html)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关雎》这首小诗一窥《诗经》之美。木心说过,“三百篇中的男和女,我个个都爱,该我回去,他和她向我走来就不可爱了。”《诗经》中还有许多关于爱情的诗,我们一起来读。
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一首贺新娘的诗,出自《周南·桃夭》。说的是诗人看见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该诗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片段。 ⑵“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这两句写其俊俏的脸蛋笑得很美,眉眼转动得令人销魂。之所以能够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妙处绝非“化静为动、化美为媚”就可以穷尽。
⑶“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主人公对友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