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大单元教学设计】
隋唐大单元学习7:渔阳颦鼓惊霓裳
【单元分析与大单元设计建议】
隋唐时期的主题有二,一为繁荣,一为开放,本单元的5节课内容便是围绕这两个主题来编撰的,其中第1课讲隋朝的兴亡,第2课讲唐朝的兴盛,第3课与4课讲述唐朝发达的经济、开放的民族关系,多彩的文学艺术,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第5课讲述了从安史之乱到唐朝衰亡,再到五代十国并立的历史,为隋唐时期落下大幕。
其中,1-2课讲述的是隋唐政治上的繁荣,3课的发达经济与多彩文化讲述的是盛唐在经济与文化层面的繁荣,围绕的主题都是繁荣;3课的民族关系、开放的社会风气与4课的中外交流,围绕的主题是开放。
在进行大单元整合学习时,可以尝试打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通过调整内容与顺序的方式,打破每节课之间的内容界限,通过重组,把1课的隋朝统一、科举制和大运河(科举制在前,大运河在后)放在1课时,专门学习隋的统一与兴盛,在第2课时,则学习隋的灭亡,唐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学习隋亡唐兴,第3课时中,完成开元盛世的学习,并与繁荣经济、多彩文化相结合,全面展现盛唐的繁荣。完成“繁荣”主题的学习后,再进行“开放”主题的学习,最后在完成第5课的学习后,结束本单元的学习
也可以先学习隋唐政治的兴衰(1、2、5课),再学习3课的经济与文化,完成“繁荣”这一主题的学习,接着再完成“开放”这一主题的学习,学习3课的民族关系与社会风气和4课的中外交流,最后在完成第5课的学习后,结束本单元的学习。
【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重点:安史之乱的影响,黄巢起义的影响,五代十国的时代特点。
难点:安史之乱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从杜甫的诗歌中了解安史之乱。
2.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 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影响,知道五代十国的时代特点,在诗圣杜甫诗句的大量引用下,深刻理解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唯物史观 通过分析唐玄宗在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中的表现,客观评价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认识黄巢、柴荣、钱镠等人在历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和他诗歌中反映的历史。
家国情怀 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中了解不断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从五代十国虽然分裂但统一始终客观存在中理解统一的大势所趋。
【大单元教学目标】
2022新课标要求如下: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1.在大单元主题上,应该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到隋唐的繁荣和开放及其影响。
2.在内容知识上,应该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把它们归纳整合到繁荣与开放的主题中。
3.作为学习历史的收获,应该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能够客观评价隋炀帝、唐玄宗等人的功过是非,能够从隋文帝、唐太宗的治国理政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从隋唐三百年的历史中汲取营养,理解盛唐气象,学习盛唐昂扬进取、平和包容的精神,感受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的文化,接受中华文明的浸润与熏陶。
【大单元学习规划】
计划用8个课时完成本单元的大单元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其中第1课时与第8课时为大单元学习导言和总结,课程安排紧张的老师可以略过,只需要用6个课时完成本单元5节课的学习即可。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大单元学习规划和课件标题,展示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列出学习目标,通过一目了然的课时规划和学习目标,以及朗朗上口的可见标题,点出本课将要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为“渔阳颦鼓惊霓裳,”以此作为标题,引导学生诗意化地感受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新课讲授
温故知新:繁荣开放的时代
师:带领学生回顾前面大单元学习的内容,从繁荣和开放两个主题中了解隋唐时期的时代特点。最后总结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导课素材:因为古代封建王朝的局限性,这盛世终会落下……当开创了盛世的皇帝沉醉在霓裳羽衣之中,当开放的盛唐变得穷兵黩武,这繁华开放的时代,终究如同鲜花着锦一般,即将盛极而衰……当渔阳颦鼓动地来时,霓裳羽衣曲被惊破了,繁荣的时代由盛转衰了,开放的心胸也逐渐走向内敛……)
生:回顾大单元学习以来的学习所得,温故知新,全面感受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师:以诗句或化用诗句的形式列出本课时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情景,特写唐玄宗(与开元盛世那课时的内容呼应)
知新学习一:安史之乱的背景——盛世之下暗流涌
师: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回顾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功绩,同时讲述唐玄宗后期沉迷于享乐的转变,吸引学生探究的兴趣。
生:回顾开元盛世,通过老师的分享,更全面地了解唐玄宗这个历史人物。
师:以此引出知新学习的【任务一】,引导学生自学了解唐玄宗由明到昏的转变,了解唐玄宗的变化和开元盛世下潜藏的危机。
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唐玄宗的变化。
师:通过教材23页的【相关史事】,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展现唐玄宗的变化,总结其变化为从亲贤臣远小人变为亲小人远贤臣,并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名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展示唐玄宗的变化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生:从【相关史事】中找出唐玄宗的变化表现,与老师一起了解唐玄宗由明到昏的转变。
师:引导学生从教材正文【安史之乱】的第1段内容中寻找唐朝的变化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用杜甫的诗句,通过诗词让教材的总结更加真实可感。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抽丝剥茧地发现唐朝盛世下的暗流汹涌。
师:扩展补充,分享天宝十节度的相关历史,补充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什么叫做中央地方失衡,什么叫做外重内轻。
生:通过了解天宝十节度,通过对比边军与中央军的实力,理解外重内轻和中央地方失衡。
知新学习二:安史之乱的爆发——渔阳颦鼓动地来
师:在前面的铺垫下,以“渔阳颦鼓动地来”为内容标题,直接引出安史之乱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简单了解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影响。
生:在前面学习的铺垫下,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然后自学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影响,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安史之乱的相关内容。
师:接下来进行跨学科融合的补充式教学,跨语文学科,通过引用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杜甫的三吏三别,全面展现安史之乱的巨大影响。
(这段内容需要精心并简单地准备一下,精心是作为历史老师,通过积累和阅读,借助网络等形式,了解《长恨歌》和三吏三别的内容,简单是历史的跨学科教学不需要做成语文诗词鉴赏,而是通过诗词中某些语句的引用,简单向学生展示诗词中记录反映的历史,将之围绕安史之乱的影响展开,让学生对安史之乱的影响和杜甫诗词中的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本人选取的三吏三别是全部展示,通过标红简单标注,以一两句话来简单讲解,以此展示安史之乱的影响和杜甫诗中的历史,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因情况随机应变)
生:与老师一起进行跨学科融合,在品读杜甫的三吏三别中,了解杜甫眼中的安史之乱,杜甫笔下记录的真实历史,认识到安史之乱的惨烈影响,理解杜甫的诗歌被成为诗史的真正原因。
师:在通过杜甫的诗歌全面展示了安史之乱的影响后,再次通过数据的展示,更加直观地展现安史之乱的影响。
生:通过盛唐人口和安史之乱中的人口对比,直观地感受战乱的影响。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安史之乱导致的人口变化,有一部分是因为安史之乱占领某些地区后,唐朝无法统计当地的人口,所以导致户数锐减,另一部分则是人民逃入深山,成为“黑户”,所以政府统计不到,但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
师:通过扩展分享学习过安史之乱的影响后,继续通过扩展分享,展示颜真卿和张巡的气节,展示乱世中的人性光芒。颜真卿的分享,与前面盛唐中书法颜真卿相互照应,更加全面展示颜真卿这一历史人物;张巡的分享,是为了以睢阳保卫战的影响,引出第二部分的内容。
(分享素材1:颜真卿祭侄文稿。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颜真卿不仅是一个大书法家,更是一个正义凛然的耿直官员,在安史之乱中,他正在河北任职,于是举起义旗,忠于朝廷,反抗安史之乱的叛军,他的哥哥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同样如此。后来,他的哥哥和侄子相继被叛军杀害,在这样的悲愤之下,颜真卿写下了《祭侄文稿》这篇饱含历史真情的书法。我们都知道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天下第二行书就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通过《祭侄文稿》感受颜真卿的满门忠烈吧)
(分享素材2:睢阳就是现在的商丘,距离我们东明不远,是当时整个江南地区的门户,张巡守住了睢阳城,就使得安史叛军无法南下破坏南方地区,保住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安史之乱平定后,北方残破,河北藩镇割据,唐朝由盛转衰,但是即便如此,唐朝依然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这里面既有大运河沟通南北,把南方的财富源源不断运往北方的原因,更有张巡以不足万人的兵力死守睢阳将近一年,抵挡了十万安史叛军的功劳)
生:通过老师的分享,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历史的魅力,历史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记忆,更在于一个个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翻涌出了属于自己的那朵浪花,丰富了历史的广度与深度。
知新学习三: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师:从张巡的贡献引出安史之乱的唐朝,引导学生学习唐朝末年的乱象。
生:自主学习【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这一部分的内容,从唐朝的腐朽统治,黄巢起义,唐朝灭亡三部分来简单了解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师: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对比东汉末年和唐朝末年的情况,引导学生理解黄巢起义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再次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对暴政,中国人民从不忍耐,总会以起义的方式给暴政以致命打击。
生:回顾黄巾起义,总结黄巢起义。
师:扩展分享黄巢的相关历史,进行地方史的相关教学。
生:了解黄巢这个本地名人,了解黄巢的两首诗,了解黄巢反抗暴政的精神。
师:通过黄巢起义的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打击,引出唐朝的灭亡。
生:自学唐朝的灭亡,了解其灭亡时间和罪魁祸首。
师:通过一些图片,扩展分享长安城的兴衰变化,让学生通过一个城市的兴衰变化,具体感受历史的兴亡。
生:通过照片感受盛唐长安城的繁华,唐末长安城的衰败和如今西安市中唐朝建筑的遗存。
知新学习四:五代十国
师:展示完长安城的变化后,顺势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学习任务——五代十国的更迭,通过对比东汉末年分三国和隋唐过后是五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的形式初步了解五代十国的情况。
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五代十国,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五代十国的朝代更替、时代特点和亮眼人物。
师:扩展分享五代的更迭,以套娃类比,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这个分享加深学生对五代特点的理解。
(分享素材:无限套娃的五代更迭:唐朝后期有两个著名的节度使,一个叫朱温,当时唐朝赐名朱全忠,另一个叫李克用,沙陀族人,赐国姓李,与唐朝皇帝一个姓。后面,是唐朝的节度使朱温篡权灭掉了唐朝,建立了后梁;然后,是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灭掉了后梁,建立了后唐。李存勖手下有个节度使叫石敬瑭,后面是他通过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称儿皇帝,以此换来契丹的支持,灭掉了后唐,建立了后晋;石敬瑭手下有个节度使叫刘知远,在后晋的皇帝因为不愿称儿皇帝而被契丹灭掉之后,他建立了后汉;刘知远手下有个节度使叫郭威,后面是他灭掉了后汉,建立了后周,然后传位给了自己的养子柴荣;郭威和柴荣手下有一个节度使叫赵匡胤,最后是他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了后周的天下,建立了北宋。五代的更迭,简直就像是一个套娃,前朝的节度使篡夺了政权,结果后面他手下的节度使又篡夺了这个朝代的政权……)
生:简单了解一下五代十国这一时期这样的历史,为盛唐的落幕惋惜,同时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总结与练习
总结:无可奈何花落去
师:总结本节课所学,设置挖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课时的学习到此也就结束了,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了盛唐由盛转衰的原因——(),通过诗圣杜甫的诗史,直观地感受了乱世离乱苦;唐朝末年出现了如同东汉后期的的两大弊病()(),使得唐朝后期统治腐朽,最终引发了历史上又一场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最终,( )年,朱温篡唐建立( ),存在了()年的唐朝灭亡,历史进入了下一个时期——():在这样一个乱世里,北方(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前后延续,南方九国分裂割据,虽然是唐末藩镇的延续,但是()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生:跟随老师的节奏,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师:展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完成隋唐大单元的整体学习。
生:跟随老师的思维导图,温故知新,建构隋唐大单元学习的框架。
练习巩固:4道中考真题或中考真题改编,考查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唐的衰亡。
1.(2022·甘肃天水·3改编)“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叛乱史称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六镇之乱
D.安史之乱
2.(2022·天津·4)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主要原因是
A.频繁战乱
B.北人南迁
C.自然灾害
D.统治残酷
3.(2021·青海省·2)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进而引发改朝换代。以下农民起义爆发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黄巾起义 ②大泽乡起义 ③黄巢起义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4.(2022·江苏泰州·27)如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参考答案】BACD
结束语:隋唐大单元学习的第7课时到此便结束了,这一课时,我们看到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如何一手造成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再次见证了人民的力量——黄巢起义,最后又了解了合久必分下的五代动荡。
到此,繁荣与开放的隋唐,因为安史之乱而由盛转衰,因为黄巢起义而最终终结,五代十国的动荡将持续53年,最后将会由谁来终结这个乱世呢,终结乱世之后的历史又会如何发展呢,这将是我们下一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将要学习的内容……(共32张PPT)
隋唐时期大单元学习规划
学习课时 学习主题 所学内容 所属课节 备注说明
1 大单元学习规划,整体认知隋唐时期的主题内容,准备后续大单元学习 2 繁荣 隋的统一、 科举制、大运河 1 用3课时完成1、2课全部和3课部分的学习,从政治、经济、文化上认知隋唐时期的繁荣
3 隋亡唐兴、 贞观之治、武则天 1-2 4 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多彩的文学艺术 2-3 5 社会风气、民族关系、 唐与新罗 3-4 用2课时的时间,从社会风气、民族关系、中外交流感受隋唐的开放
开放 6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总结 4 7 落幕 安史之乱、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5 用1课时的时间学习
繁华开放时代的落幕
8 大单元学习归纳,在完成内容的学习后,围绕主题归纳知识,加深理解 三百年来谁著史
——隋唐大单元学习7
渔阳颦鼓惊霓裳
无可奈何繁华落去
似曾相识乱世重来
繁荣
开放
表现1:隋朝完成大一统,创立科举制,出现开皇之治,开凿大运河
表现2:唐朝进一步完善隋朝的创新,开创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
表现3:曲辕犁、筒车等新式工具的出现,推动了唐朝农业上的发展
表现4: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表现5:文化璀璨,李杜诗歌在,光焰万丈长,铁画银钩书盛世,笔墨丹青绘繁华,盛唐夜唱霓裳曲
表现1:社会风气开放包容,昂扬进取,刚健尚武
表现2:民族政策开明平等,民族交融,友好交流
表现3:中外交流开放互鉴,引得进来,走得出去
温故知新——繁荣开放的时代
因为古代封建王朝的局限性,这盛世终会落下……
当开创了盛世的皇帝沉醉在霓裳羽衣之中,当开放的盛唐变得穷兵黩武,这繁华开放的时代,终究如同鲜花着锦一般,即将盛极而衰……
当渔阳颦鼓动地来时,霓裳羽衣曲被惊破了,繁荣的时代由盛转衰了,开放的心胸也逐渐走向内敛……
目录:今天聊点啥
任务一:渔阳颦鼓惊霓裳——安史之乱与唐衰
任务二: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起义与唐亡
任务三:十五帝乱五十秋——五代十国的动乱
求放过
旁观者:哟这不是唐玄宗嘛,几课时不见咋这么拉了……
唐玄宗:求放过……
杨贵妃:你个负心汉,呜呜呜……
安禄山:陛下别跑啊,臣是来清君侧的……
旁观者:多好一个皇帝啊,就是活的太长了……
温故知新: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六位帝皇丸”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多才多艺,据说是霓裳羽衣曲的作者,号称梨园班主,至今戏台子上可以穿龙袍,据说都与其有关。
即位之后,唐玄宗重用贤相(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创了( ),使唐朝国力达到鼎盛。
在742年,开创了盛世的唐玄宗认为一生中的大事都已经办完,想要开始享受成果了,于是把年号由“开元”改为“天宝”,然后……
姚崇和宋璟
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朕治了一辈子国,盛世都开元了,就不能享受享受了,霓裳奏起来,贵妃接着奏乐接着舞
知新一:盛世之下暗流涌
【任务一】开元盛世下的危机:从开元到天宝,不仅仅是年号的改变,更是一个皇帝由明到昏的蜕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3页【安史之乱】第一段和【相关史事】,了解唐玄宗的变化和开元盛世下潜藏的危机。
知新一:盛世下暗流汹涌
玄宗的变化:
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朝政交给一个人,口蜜腹剑李林甫
重用宦官高力士,提拔无能杨国忠
从亲贤臣远小人变为亲小人远贤臣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知新一:盛世下暗流汹涌
盛唐的变化: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五百字…》
边疆形势紧张,对外战争频繁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
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地方失衡
从内重外轻变成外重内轻,
从强干弱枝变成弱干强枝,
从中央强于地方变成地方强过中央
(安禄山身兼三地节度使,实力最强)
扩展:天宝十节度
天宝十节度指的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设置在边疆地区掌管军政大权的十个军区长官。天宝年间,节度使几乎囊括边州所有军、政、财、监大权,因边疆联防需要,常使一人兼摄数镇,比如开元年间节度使王忠嗣“控制万里,天下劲兵重镇,皆在掌握”。天宝时李林甫为相,欲巩固自己的地位,建议多用胡人【少数民族】为节度使,且长期把持边疆,于是节度使权倾边陲,终成尾大不掉之势。
边疆兵力49万,且因为经常打仗,战斗力较强;中央兵力仅有9万,且多生活在安逸的大城市,久疏战阵,疏于演练,战斗力并不强。这就是外重内轻,这就是地方军事实力超过了中央,这是非常危险的局面。地方服从中央,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地方打不过中央,当地方有实力从军事上击败中央时,他们为何还要听从中央的指令。
知新二:渔阳颦鼓动地来
【任务二】安史之乱的历程与影响:阅读课本23-24页的正文和【材料研读】,了解安史之乱的历程和产生的影响。
爆发时间:
叛乱之人:
平定时间:
叛乱影响:
755年
安禄山和史思明(故称安史之乱)
763年
(1)唐朝由盛转衰,中央衰微,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2)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因为西北地区精兵内调,中央失去对西域的管辖长达近千年
扩展: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乱象一:马嵬坡兵变和杨贵妃之死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白居易《长恨歌》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的享乐生活被打破了,在见到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即将杀到长安城下时,身为皇帝,他提前跑路了。在行进到马嵬坡时,兵变发生,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自缢,唐玄宗黯然入川
安史之乱一爆发,曾经奢侈享乐的贵族遭殃了——但他们是活该,可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扩展:杜甫眼中的乱世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杜甫《石壕吏》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清)袁枚《马嵬》
乱世之中征役苦
跨学科融合:跨语文
读诗圣诗史,看安史之乱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乱世之中,老翁出征,一步一悲
扩展:杜甫眼中的乱世
跨学科融合:跨语文
读诗圣诗史,看安史之乱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杜甫《新安吏》
乱世之中兵役繁重,
刚刚成年便需应征!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 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 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 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 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 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
——杜甫《无家别》
乱世让人民无家可归
扩展:杜甫眼中的乱世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杜甫《潼关吏》
以对话体记录了潼关战备情况,
赞扬了士兵的英勇
跨学科融合:跨语文
读诗圣诗史,看安史之乱
莬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杜甫《新婚别》
记录了乱世中一对新婚夫妇新婚即别离的场景,既是诗,也是历史!
以上六首诗为诗圣杜甫的三吏三别,是诗圣杜甫的代表作,是诗圣的诗被称为诗史的最有力见证之一
老杜以忧国忧民之心,记录下了安史之乱的社会…
扩展:数据记录乱世危害
5291万
891万
1699万
193万
人口
户数
754年
760年
全国人口统计表
左边这幅图记录了安史之乱前的盛唐人口和安史之乱中的唐朝人口统计情况:
安史之乱爆发前的盛唐,在册统计户籍891万,人口5291万,安史之乱5年后的760年,政府统计在册的户籍仅剩193万,人口1699万……这里面有多少人死于战火,有多少人死于之后的饥饿、瘟疫等,又有多少人逃入深山……
这是安史之乱最直观的危害——人口锐减
扩展:乱世之中见人心
维乾元元年……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孤城围逼,父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
泉明比者,再陷常山,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颜真卿一家满门忠烈
扩展:乱世之中见人心
安史之乱中,天宝年间的“一介小官”张巡死守睢阳城(今商丘),以不足万人的兵力,抵御十余万大军,守卫睢阳近一年,为唐朝官军收复长安、洛阳赢得了时间,为大唐保住了江南的财赋之地,为唐朝续命百年!
守睢阳作(【唐】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患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张巡为唐续命百年
知新三:寂寞天宝后
【任务三】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正因为有张巡这样的人存在,所以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又延续了一百多年,阅读课本24页【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简单了解安史之乱的唐朝又发生了什么?
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中央式微,藩镇割据,然后呢?
然后是宦官专权,是统治腐朽,
是人民赋役繁重,是人民生活困苦,无法生存…
知新四:满城尽带黄金甲
【任务四】黄巢起义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替专权,让人民活不下去…
于是有了黄巾起义,青天已死,黄天当立!
唐朝末年,宦官专权,统治腐朽,人民生活困苦,无法生存
那么必然有新的起义来告诉统治者,民不畏死,力量无穷!
黄巢起义爆发,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扩展:菏泽东明的黄巢
黄巢,冤句人,也就是菏泽东明人,咱们一千多年前的老乡……
黄巢起义是与大泽乡起义、黄巾起义等同样知名的农民起义,发生于唐末,领导人黄巢,曾顺利攻入长安,沉重打击了晚唐的腐朽统治。称帝建国大齐(山东是齐鲁大地,这个国号就很山东),大赦天下。可惜的是,因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最终黄巢起义失败,23年后唐亡。
作为老乡,今天咱们了解一下黄巢的两首诗不过分吧!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日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题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知新五:朱温与唐朝灭亡
【任务四】唐朝的灭亡:
灭亡时间:907年
罪魁祸首:朱温
朱温其人:先是农民起义军将领,后来投降唐朝成为节度使,镇压黄巢起义;最后逐渐控制朝政,最终篡唐自立,建后梁
618—?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
黄巢发动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扩展:长安城见证兴衰
这是盛唐长安城的平面复原图,在盛唐,这里八水环绕,水陆交通发达,生活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游子、学者和盛唐下的人民,是一个人口达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大都市)
唐朝时长安城的大小是如今城墙内面积的十倍,足足有约九十平方公里,比同时期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大了六倍,有着如此巨大的规模,长安城却井井有条,毫不混乱,城内南北十一条、东西十四条大街,则是将整座城市的居民区划分为了一百一十块"坊"——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这是大明宫的想象复原图,其中的主殿含元殿地基就高出地面15米以上,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发生在这里!
这是如今西安的大明宫遗址公元,除了一个复原出的丹凤门外,一切建筑皆化为废墟,一切存在过的痕迹,皆难以寻觅
如今的西安城内,能够见到的唐朝建筑,可能只剩两个半个,一个是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回来后安放佛经的大雁塔
雁塔巍峨,历千年风霜,依旧诉说盛唐开放
另一个就是小雁塔,雁塔残破,恍如盛唐繁华落
最后半个就是我们学校(陕西师范大学)外的隋唐天坛——圜丘,现在已经成为了圜丘天坛遗址公园,无声诉说着隋唐三百年的繁华与开放
知新六:五代十国
【任务五】五代的动荡:907年,那个延续了289年的强大王朝——唐朝灭亡了,繁华与开放的时代“彻底”结束,秦汉四百年的大一统终结后,是动荡的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三百年的大一统终结后,中华大地又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请阅读课本25页的【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和26页的【知识扩展】,简单了解一下五代的历史。
知新六:五代十国
【任务五】五代的动荡:
朝代更替:
梁唐晋汉周,都加一个后
时代特点:
1.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2.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亮眼人物:
周世宗柴荣进行改革,为北宋局部统一奠定基础;
吴越王钱镠(liu)修筑钱塘海堤,造福一方百姓。
3.北方战乱不断,经济遭到破坏严重
4.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钱镠遗训中要求子孙爱护百姓,中原一统后必须称臣回归,不得搞分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便是其后人
扩展:“无限套娃”的朝代更迭
唐(大唐,巨唐,盛唐,618-907),
有个节度使叫朱温
另一个节度使叫李克用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
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xu)灭后梁,建立后唐,李存勖有个节度使叫石敬瑭
936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自称儿皇帝的代价,换得契丹出兵帮助,灭后唐,建后晋
他有个节度使叫刘知远
946年,后唐新皇帝因不愿意称儿皇帝,而被契丹所灭,之后,刘知远建立后汉,他有个节度使叫郭威
950年,郭威起兵,灭后汉,
建立后周,后传位给养子柴荣,即周世宗。
二人有一个好部下叫赵匡胤……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官职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天雄军节度
北宋 赵匡胤 归德军节度
节度使造反当皇帝,他麾下的节度使后面继续造反,无限套娃,朝代更迭,这样的乱世何时休?
总结:无可奈何花落去
本课时的学习到此也就结束了,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了盛唐由盛转衰的原因——( ),通过诗圣杜甫的诗史,直观地感受了乱世离乱苦;唐朝末年出现了如同东汉后期的的两大弊病( )( ),使得唐朝后期统治腐朽,最终引发了历史上又一场农民起义(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最终,( )年,朱温篡唐建立( ),存在了( )年的唐朝灭亡,历史进入了下一个时期——( ):在这样一个乱世里,北方(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前后延续,南方九国分裂割据,虽然是唐末藩镇的延续,但是( )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907
后梁
289
五代十国
统一
大单元学习六:渔阳颦鼓惊霓裳
繁荣
与
开放
的
隋唐
隋唐大单元学习内容,
到此正式结束
练习巩固——安史之乱
1.(2022·甘肃天水·3改编)“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叛乱史称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六镇之乱
D.安史之乱
B
练习巩固——安史之乱的危害
2.(2022·天津·4)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主要原因是
A.频繁战乱
B.北人南迁
C.自然灾害
D.统治残酷
A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州郡割据
军阀混战
练习巩固——黄巢起义
3.(2021·青海省·2)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进而引发改朝换代。以下农民起义爆发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黄巾起义 ②大泽乡起义 ③黄巢起义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C
秦朝末年公元前209年
东汉末年184年
唐朝末年
练习巩固——唐朝灭亡
4.(2022·江苏泰州·27)如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隋建立 唐灭亡
隋唐大单元学习的第7课时到此便结束了,这一课时,我们看到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如何一手造成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再次见证了人民的力量——黄巢起义,最后又了解了合久必分下的五代动荡。
到此,繁荣与开放的隋唐,因为安史之乱而由盛转衰,因为黄巢起义而最终终结,五代十国的动荡将持续53年,最后将会由谁来终结这个乱世呢,终结乱世之后的历史又会如何发展呢,这将是我们下一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将要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