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耻、寝”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初读课文。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耻、寝”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2个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词句,读懂第一则文言文,知道“知”“厌”的古今异义现象。
3.朗读全文,背诵第一则文言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了解内容
活动1 看图导读,激趣导学
1.教师课件出示“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孙敬悬梁”“苏秦刺股”的图片。
2.激趣:这些图片上的情景你们见过吗?你们了解哪幅图片上的故事?能讲讲吗?
3.学生讲故事,同学间相互补充自己掌握的细节。
活动2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读书,相当于足不出户就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了充分领略这个无声胜有声的大世界,那些古代先哲们又是怎样看待读书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感受古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聆听古人的智慧,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操作指导:通过看图回忆故事,让古人学习的态度深入学生的内心,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板块二 学习第一则,品读理解
活动1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听准字音,学会断句。
2.学生尝试自读,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展示:(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尽量读好断句。
(2)同桌互读,订正字音。
3.教师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
“是知也”中的“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读zhì。
“敏而好学”中的“好”是“喜好”的意思,读hào。
“不耻下问”中的“耻”是翘舌音。
“默而识之”中的“识”在这里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它的另一个读音是shí。
“诲人不倦”中的“诲”读huì。
“终夜不寝”中的“寝”读qǐn。
4.书写指导。
(1)教师出示“耻、诲”的书写动漫,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笔。
(2)学生练写,教师相机指导。
5.指导学生读好断句。
(1)出示长句子的停顿。
课件展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指名读,齐读。
6.齐读第一则文言文的六句话。(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活动2 结合学生活动卡,学习交流
1.出示学生活动卡,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内容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论语》内容 单个字的意思 句子的意思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第六句
2.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自学。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把没有读懂的作好标记。
4.学生汇报交流(不必逐字逐句翻译,意思对即可),教师相机指导。(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1)解析第一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句中最后一个“知”读zhì,同“智”,是“智慧”的意思。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解析第二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是“聪敏”的意思。 “好”是“喜好”的意思。 “耻”是“以……为耻”的意思。
“下问”是“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的意思。
句意:勤勉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解析第三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是“记住”的意思。 “厌”是“满足”的意思。 “诲”是“教诲”的意思。
句意: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倦怠。
(4)解析第四句。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敏”此处指勤勉。
句意: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通过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5)解析第五句。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句意: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总会担心丢掉什么。
(6)解析第六句。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句意: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活动3 自学完成学生活动卡
1.教师出示学生活动卡,明确学习内容。
活 动 内 容 自读课文,摘抄关键语句,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相关语句 受到的启发
2.学生默读第一则文言文,明确学习任务。
课件展示:(1)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
(2)摘抄关键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3)小组交流,说一说哪些语句让自己感受深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4 联系实际,品读古人读书的智慧
1.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对自己有启发。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教师揭示启示。
课件展示: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②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你有这样的体会吗?遇到不懂的问题,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③齐读。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①教师揭示启示。
课件展示:我们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②教师介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典故。
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①教师揭示启示。
课件展示: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诲他人从不倦怠。
②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你在读书的时候有默读、背诵的好习惯吗?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一说。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①教师揭示启示。
课件展示:孔子鼓励人们在求知的道路上要专心致志,如饥似渴,学而不厌,乐而忘忧,只有这样,才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②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①教师讲述。
课件展示:这句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的。孔子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这样要求他的学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对“学而不厌”最好的注释。
②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这句话对你有何启发?联系实际谈一谈。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①教师讲述。
课件展示:这句是讲学与思的关系问题的。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②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读了这句,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活动5 练习背诵
1.学生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2.教师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课件展示:(1)知之__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
(2)敏而____________,不耻____________。
(3)默而____________,学而____________,诲人____________。
(4)我非________________之者,好古,________________之者也。
(5)________________,犹恐失之。
(6)吾尝________________,终夜不寝,以思,无益,________________。
3.齐声背诵。
操作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第一则文言文读正确、通顺,对于重点字音要加以强调。在理解大意时,不要求逐字逐句翻译。畅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时,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
板块三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活动1 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步骤与方法
1.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说一说课上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
2.小结:先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每一句的大意。然后结合学生活动卡,摘抄关键语句,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来谈启示。最后把课文背诵下来,丰富积累。我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按照这样的方法,提高自学效果。
活动2 布置作业
1.搜集读书的名言、小故事等。
2.把今天学习的内容背诵给家长听。
操作指导:应通过指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总结出学习步骤,为下节课的自学做铺垫。要落实资料搜集的作用,创设机会对搜集的内容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矣、岂”2个生字,会写“谓、诵、岂”3个字。
2.朗读、背诵、理解第二则文言文。
3.运用学习第一则的方法理解词句,知道“余”“急”的古今异义现象。
4.梳理、概括孔子、朱熹介绍的读书态度和方法,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内容对自己的启发。
5.端正学习态度,运用学到的方法,积累、运用读书名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检查背诵,复习学法
活动1 多种形式背诵文言文
1.男女生合作背诵。
2.借助填空背诵。(课件出示背诵内容)
活动2 复习上节课的学法,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1.指名说一说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的。
2.小结:上节课中,我们按照读通、解意、体会、背诵的步骤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体会关于读书的智慧。
3.板书课题,齐读课文。
操作指导:检查背诵时,关注学生对于第一则文言文的掌握情况,可以适当提示背诵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注重方法的总结,使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板块二 学习第二则,品读理解
活动1 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1)教师相机强调字音。
“矣”读yǐ。“岂”读qǐ。“谓”读wèi。“诵”是平舌音。
(2)指导书写“谓、诵、岂”。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交流书写要点。
“谓、诵”都是左窄右宽的字,都是言字旁。“谓”右上部的“田”居右上格;“诵”右边的“甬”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岂”上窄下宽,下部是“己”,不是“已”。
(3)指导学生读好断句。
课件展示: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活动2 结合学生活动卡理解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明确学习内容。
课件展示:(1)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第二则文言文的内容。
(2)完成学生活动卡。
(3)小组交流,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哪些语句对自己有启发?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3.小组交流,完成活动卡。
活 动 内 容 相关语句 自己受到的启发
活动3 检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出示重点字词:“余、尝、谓、漫浪、急”。
2.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字词的意思,强调:
“尝”是“曾经”的意思,与今义不同。
“急”是“要紧,重要”的意思。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1)教师说大意,学生读出相对应的文言文。
预设:
师: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能专心一致,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生: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师: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生: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出示原文,请学生翻译。
预设:
师: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生:“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活动4 联系实际,畅谈启发
1.朱熹的读书方法中“三到”指的是:心到、眼到、口到。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2.故事分享。
课件展示: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指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指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3.小结:读书要用心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的精义;要用眼仔细地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活动5 练习背诵
1.学生根据提示自由练习背诵。
2.同桌合作背一背。
3.全班齐背。
操作指导:此环节应以学生自学为主,依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指导。对于难理解的字词,要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猜想、运用工具书等多种方法来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来感受“三到”的重要性。
板块三 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活动1 链接类文,品味经典
1.大声诵读《曾国藩家书》。
课件展示: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四位老弟足下:
……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选自《曾国藩家书》)
2.初知大意,了解观点。
(1)思考:曾国藩作为长兄,他向弟弟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提取观点。(求学之法——贵在专)
活动2 布置相关作业,丰富学生积累
1.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读书方法开展读书活动,随时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
2.查找其他古人关于读书的见解,积累在本子上,和同学进行交流。
操作指导:学习文言文,要从大语文的视角,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爱上学习文言文中的经典作品,教学时,选取的家书也是充满文化气息,让学生在朗诵中悟情悟理,感受读书的乐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已经不陌生了。因此,可以借助以往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结合书中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文的大意,获得初步感知之后进行互动交流,促使个人认知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2.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本课的重点是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并从中得到启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者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读书体会,让他们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自己有启发。古人的经验和个人体会相结合,就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开展读书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