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专项—句子训练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专项—句子训练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7 14: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专项训练——句子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1.口语交际。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红: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我最喜欢看《西游记》,你喜欢看哪一部?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你能说说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吗?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句子。
1.风筝都飘飘随风而去。( 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接着把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落下山去。(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语交际。
五(1)班正在开展“读名著论英雄”的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完成练习。(要求:①句式相近;②人物、情节与作品相符。)
例:翻开《西游记》,我说:“英雄要有胆识,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他就是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写句子。
1.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非常佩服诸葛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悟空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孙悟空与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写句子。
(1)众猴把石猴围住。(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玉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写句子
1.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仿写含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猴向石猴许过诺。群猴应该兑现诺言,拜它为王。(用关联词连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仿照句子连用动词写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猴在山中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仿照句子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那蜜蜂在自然中与_____为伴,_____为群,_____为友,_____为亲。
8.小练笔。(选做题)
上面的短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性格的人“笑”的样子。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不同性格的人“怒”的样子。
哥哥又惹事儿了!这下,全家人都怒了——
脾气暴躁的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性子的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连一向护着他的奶奶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句子练习。
1.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去掉问号,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肃问诸葛亮:“你叫我来做什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佳句理解
1.语言描写
(1)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作描写
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句
(1)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我喜欢看《西游记》。 我喜欢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武艺高强、嫌恶如仇。在取经路上降妖除魔,忠心耿耿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组织、表述能力。
解答时,需要紧扣题干所呈现的现象和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与积累作答。写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你喜欢的一部以及喜欢的人物和特点,写人物特点时注意结合原著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形象,从中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如写孙悟空,可从他的本领、性格、以及他的经典故事情节来分析。如大闹天宫体现了他的反抗精神;“三打白骨精”体现了他的嫉恶如仇,决不手软等。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 风筝随风而去。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害羞地慢慢落下山去。 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看着我们的丰功伟绩,我们自是喜不自胜,更来劲了。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缩写句子的能力。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2.本题考查了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句中可以用大虫或尾巴作本体。
3.本题考查了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红日”是这句话的主语,可通过其的状态来改写。
4.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5.这道题考查学生的造句能力,学生按照要求运用“喜不自胜”这个词语造句即可,注意书写正确、规范。
喜不自胜,意思是指高兴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喜悦到了极点。
3.合上《三国演义》,我说:“英雄要有智谋,当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他就是英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答时要认真审题,题中要求写出一句与所给句子句式相近,人物、情节与作品相符的句子。
例句“翻开《西游记》,我说:‘英雄要有胆识,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他就是英雄。’”提到的作品是四大名著的《西游记》,人物是孙悟空,情节是三打白骨精。我们作答时,可以写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作品,然后选择一个你认为是英雄的人物,并总结其特点,写出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注意句式要与例句相近。如:合上《水浒传》,我说:“英雄要有勇气,当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时候,他就是英雄。”本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4. 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怎么比得上他? 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诸葛亮自找的,他帮不了诸葛亮的忙。 孙悟空不仅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还与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凡是过冈的客商,可以趁着巳、午、未三个时辰成群结队过冈,请不要不听告示,结果害死了自己。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作答时要认真审题,这里是要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表肯定,语气比陈述句强烈。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时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常用的双重否定词:没有……不;非……不……;……不曾不……;……不能不……;……不会不……等。
根据上述方法,可将句子可改为: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2.本题考查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①判断陈述句的肯定词(能、是、会等)前是否含有否定词“不”。如有,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前的否定词去掉;如没有否定词,要在肯定词(能、是、会等)前加否定词“不”;
②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加“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③在结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
根据上述方法,可将句子可改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怎么比得上他?
3.本题考查把引述句改写为转述句。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应注意:
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去掉双引号,冒号要改为逗号,结尾问号去掉,改为陈述语气;
②人称的变化: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其他人称也要相应改变。
根据上述方法,可将句子可改为: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诸葛亮自找的,他帮不了诸葛亮的忙。
4.本题考查用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合并为一句话。
作答时要先判断两个分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再结合句意选用合适的关联词将其合并。分析可知,“孙悟空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与“孙悟空与獐鹿为友,猕猿为亲。”这两个句子之间存在递进关系,结合句意可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句子就合并为:孙悟空不仅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还与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
“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这句话中“可”意思是可以;“勿”解释为不要。整句话的意思是:凡是过冈的客商,可以趁着巳、午、未三个时辰成群结队过冈,请不要不听告示,结果害死了自己。
5. 石猴被众猴围住 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斗不过他。 宝玉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他一顿脚跺个稀烂!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详解】(1)本题考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
(2)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
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怎地”去掉,“斗得他过”改为斗不过他。
(3)本题考查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的能力。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我”改为他。
(4)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的步骤:A、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B、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C、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D、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①用词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④词序混乱。⑤重复啰唆。
⑥前后矛盾。⑦不符事理。⑧归类不当。⑨指代不明。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启发。”成分残缺。
改为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6. 示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今早上果然下雨了。 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怎也斗不过他。 示例:我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放下书包,开始收拾房间。 一个个都按年龄大小排成一队,朝着上方(石猴)行礼拜见,都叫它“千岁大王”。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造句。对于造句,同学们平时要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多听,多读,多写。我们要根据词语的意思,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语句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
果然:意思是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表示假设。
2.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其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最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3.本题考查写含有连续动作的句子。注意要描写人的一系列的动作,要用上适当的动词,注意语句通顺。示例:妈妈回到家,奔进厨房,放下菜,开始切菜。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序齿排班:意思是按照年龄的大小排成队列。
7. 诸葛亮说,他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既然群猴向石猴许过诺,就应该兑现诺言,拜它为王。 他喘着粗气,摘下手套,拿起桌上的水杯就喝起水来。 鲜花 小鸟 蝴蝶 绿草
【详解】(1)考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把一个人直接说的话变成别人转述的话,要注意三点:1.标点符号:冒号改逗号,去掉双引号。2.人称代词:把第一、二人称代词改为第三人称代词或者人名。3.意思不变。本题先将冒号改为逗号,接着去掉双引号。然后将第一人称“我”改为“他”。
(2)考查用关联词合并句子。要合并的两句话的话题必须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先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可以省略第二句的主语,把第一句的句号改成逗号,连起来,两句话就合并成为一句话了。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后,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变,但语句更简洁了。 本题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以运用关联词“既……又……”进行连接,让内容更加流畅。
(3)考查仿写句子,注意所给句子的特点,然后进行放写即可。本题要注意动词的准确使用。
(4)考查仿写句子,要注意结合所给句子的特点,所给句子主要叙述对象是“猴子”,地点是在“山中”,送一后面列举的动物“虎豹”“獐鹿”“猕猿”都与所给条件相搭配。下面句子主要叙述对象是“蜜蜂”,地点是“自然”,所以需要补充的内容也一定要与所给条件相符合。
8. 紧皱眉头,不住地用力吸着烟,像一个愤怒的火车头,喷出一缕缕呛人的浓烟 火气一下子就如同火山爆发一样上来,气呼呼地站在那里 用眼睛严厉地瞪着他,嘴里不住地说着“不像话,真的太不像话了”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表达能力,仔细分析题干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不同人的生气的样子。要结合不同人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描写,注意对人物神态和动作以及语言的描写,详细的写出每个人的样子即可。
9.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鲁肃问诸葛亮,诸葛亮叫他去做什么。 小明最近学习很努力,果然考了一个好成绩。 草把子上插满了箭。
【详解】1.考查了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去掉反问词“怎么”,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句末变句号,即: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2.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把引号里的“你”去掉,“我”改为“他”,去掉引号,结尾用句号。
3.此题考查造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作答。
果然: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
10. 这句话不仅照应了文章的开头,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还反衬出周瑜输得心服口服,发自内心地佩服诸葛亮。 这句话写石猴要求大家兑现先前的承诺。这表明了石猴不仅胆大、敢于冒险,而且在大家狂欢之时,他还能保持着难得的冷静和清醒,的确是有资格、有能力做猴王的。 这段话将武松赤手空拳对付老虎的经过描写得很详细,着力反映武松靠的全是拳脚功夫,所以抓住“揪、按、踢、打”几个动作来描写。生动地突显了他打虎的英勇气势,刻画出他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箭”像“下雨”,说明曹军射出的箭的数量很多。 把“虎尾”比作“铁棒”,可见虎尾一剪的威力很大。
【详解】考查句子的理解。
(1)考查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1)这是《三国演义》的片段,本句用感叹的语气写出了周瑜看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不得不折服。(2)这是《西游记》中的片段,通过对石猴语言的描写,结合文章的背景,衬托了石猴冷静、胆大,机智的形象。
(2)考查东欧描写。这是《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段,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体现武松打虎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表现武松朴素丰满、逼真可信的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3)考查理解体会比喻句的妙处。比喻句能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就是把结构比较单一的句子,加上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努力使它形象、生动、丰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