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3】中考考点系列小测卷(原卷版)
专题1 词句解释和翻译
(满分:110分 时间:7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6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二、阅读下列两则选文,回答问题(13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甲】所在的课文出自《__________》,【乙】文的体裁是“_____”。(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___________ (2)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诚宜开张圣听 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甲】“由此观之”中的“此”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 (画出语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业”指的是___________。(3分)
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7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__(1分)
A.好语似珠 B.好学不倦
2.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3分)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______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3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四、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12分)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神、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2分)
①塞上燕脂凝夜紫 ______ ②庶竭驽钝 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如临大敌
B.故五月渡泸 一见如故
C.还于旧都 衣锦还乡
D.若无兴德之言 门庭若市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翻译: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追先帝的遗诏。
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根据诗文内容,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4分)
选文 情感把握 名句积累
雁门太守行 引用典故写出将士① ______ 的决心 ② ______
出师表 寓情于事,表达了③ ______ 的真情和④ ______ 的决心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五、阅读古文,完成问题(14分)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礼运》)
【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测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 梁惠王》)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讲信修睦 _____ ②男有分,女有归 _____
③今恩足以及禽兽 _____ ④王请度之 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甲]文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乙]文的话说就是 _____(2分)
4.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个方面内容?孟子认为古人“过人”之处是什么?请分别用原文回答。(4分)
六、古诗文阅读,“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问题(15分)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丙】臣自颍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1.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月色入户 ②亲入村落
③臣亦不觉流涕 ④臣窃度之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昔 常 不 信 其 言 以 今 观 之 殆 有 甚 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
【注释】①树杪(miǎo):树梢 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
【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 ②头不得顾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乃记之而去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留园记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臶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比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容觞咏其中,而都人士女亦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③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日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
【注】①游(jiàn)至:相继而至。②毗(pī)陵:今江苏常州市。
③肇:开始;锡:通“赐”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盖是园也 斯是陋室(《陋室铭》)
B.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嘉树荣而佳卉茁 清荣峻茂(《三峡》)
D.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2.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芜秽不治(污浊) B.迤逦相属(曲折连绵)
C.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饮酒赋诗) D.兵燹之余(战火焚毁破坏)
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日刘园也。
(2)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1分)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网,非直衔杯酒而已。(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数百年未有此人 关联教材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1)此:___________
非直衔杯酒而已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直:①一直;②只是;③当,对着。 (2)直:___________
俯眉暂仕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俯眉:低下头。 (3)俯眉: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粟之人者,悉散以赡亲。(2分)
(2)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4分)
十、阅读古文《鲁人曹沫①》,完成下面各题(12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 ”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释: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①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 ②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
③曹沫三战所亡地( ) ④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不如与之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至之市
C. 吾欲辱之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曹 沫 执 匕 首 劫 齐 桓 公
4.翻译句子。(4分)
①子将何欲
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3】中考考点系列小测卷(解析版)
专题1 词句解释和翻译
(满分:110分 时间:7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6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答案】
1.B
2.(1)出自淤泥却不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
(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二、阅读下列两则选文,回答问题(13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甲】所在的课文出自《战国策》,【乙】文的体裁是“表”。(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___________ (2)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诚宜开张圣听 _________
【答案】(1)偏爱 (2)受蒙蔽 (3)时 (4)扩大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答案】(1)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
(2)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当,因而堵塞忠诚劝谏的道路。
4.【甲】“由此观之”中的“此”指的是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用文中语句回答);“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业”指的是_兴复汉室_。(3分)
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7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学记》)
1.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好语似珠 B.好学不倦
2.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3分)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______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3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答案】
B
2.①不也很快乐吗?
②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批注: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要用乐观的精神着待社会人生。
四、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12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神、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2分)
①塞上燕脂凝夜紫 ______ ②庶竭驽钝 ______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如临大敌
B.故五月渡泸 一见如故
C.还于旧都 衣锦还乡
D.若无兴德之言 门庭若市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翻译: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 ______ ,深追先帝的遗诏。
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根据诗文内容,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4分)
选文 情感把握 名句积累
雁门太守行 引用典故写出将士① ______ 的决心 ② ______
出师表 寓情于事,表达了③ ______ 的真情和④ ______ 的决心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答案】
①yān;②shù
C
3.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②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
4.①誓死报效国家;
②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③报答先帝;
④兴复汉室
五、阅读古文,完成问题(14分)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礼运》)
【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测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孟子 梁惠王》)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讲信修睦 _____
②男有分,女有归 _____
③今恩足以及禽兽 _____
④王请度之 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甲]文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乙]文的话说就是 _____(2分)
4.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个方面内容?孟子认为古人“过人”之处是什么?请分别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
1.培养 职责,职分 遍及 思量,揣度。
2.①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②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古人“过人”之处是: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参考译文】
【乙】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遍及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遍及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难道大王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身陷危险,同别的国家结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吗?
六、古诗文阅读,“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问题(15分)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臣自颍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1.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月色入户
②亲入村落
③臣亦不觉流涕
④臣窃度之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昔 常 不 信 其 言 以 今 观 之 殆 有 甚 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
【答案】
1.D
2.门;亲自;眼泪;揣测,估量
3.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4.①庭院的地面好像积满了水,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
【注释】①树杪(miǎo):树梢 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
【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 ②头不得顾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乃记之而去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
1.像;回头;参差不齐;离开
2.B
3.父叔辈/张灯/龙山
4.①从城隍庙到蓬莱岗,到处都挂灯。
②(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参考译文:
[甲]
万历辛丑年(1601),父叔辈在龙山放灯。沿山道路上、山谷里、树枝上,没有地方不挂灯;从城隍庙到蓬菜岗,到处都挂灯。从山下往上看,漫山灯火就像天上的星河向人间倒灌,水势汹涌,山间到处有灯,灯下到处有席,席间到处有人,每个人都在唱歌打鼓欢庆。所有看灯的男男女女,一进入庙里面, 头也回不得,脚也转不得,只能跟随人潮前行,也不知道要走去什么地方,只能随大流。父辈们坐在大松树下的台阶上,也是席地而坐,也在大声歌唱,每天晚上都是在丝竹管弦的声音中,不知不觉迎来天亮。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留园记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臶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比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容觞咏其中,而都人士女亦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③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日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
【注】①游(jiàn)至:相继而至。②毗(pī)陵:今江苏常州市。
③肇:开始;锡:通“赐”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盖是园也 斯是陋室(《陋室铭》)
B.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嘉树荣而佳卉茁 清荣峻茂(《三峡》)
D.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2.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芜秽不治(污浊) B.迤逦相属(曲折连绵)
C.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饮酒赋诗) D.兵燹之余(战火焚毁破坏)
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日刘园也。
(2)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答案】
C
2. A
(1)所以就用他的姓作为这个园子的姓叫作刘园。
(2)但是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难道不是大自然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有德行的人吗!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1分)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网,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数百年未有此人 关联教材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1)此:___________
非直衔杯酒而已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直:①一直;②只是;③当,对着。 (2)直:___________
俯眉暂仕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俯眉:低下头。 (3)俯眉: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粟之人者,悉散以赡亲。(2分)
(2)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4分)
【答案】
1.①这样 ②只是 ③委屈自己
2.A
3.(1)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
(2)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袁炳,字叔明,是陈郡的阳夏人。这人是有才德非凡的文人,小时候就有出众的才华,学习上几乎没有不读的书,写的文章洒脱豪迈,清新脱俗超出当时的人。用心读书,不拘泥于篇章字句。常常徘徊于松柏之下,咏诵诗书,志气高昂而不受拘束,平生不与俗人交往。低头屈服于时势暂且为官,历任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得到的俸禄,全部散给他人用来赡养老人。他为人的节操如此,几百年没有这样的人出现。着手撰写《晋史》,这一大的功绩尚未完成,不幸逝世在官位上,只活了二十八岁。与我有高远之志的友谊,并非仅仅是举杯饮酒而已。
十、阅读古文《鲁人曹沫①》,完成下面各题(12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 ”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释: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①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
②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
③曹沫三战所亡地( )
④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不如与之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至之市
C. 吾欲辱之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曹 沫 执 匕 首 劫 齐 桓 公
4.翻译句子。(4分)
①子将何欲
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答案】
1.①求和 ②已经 ③失去 ④答应
2.C
3.曹 沫 /执 匕 首 /劫 齐 桓 公
4.(1)你想干什么
(2)于是痛哭了很久,气息将要终止。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