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7 11:4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其相关作品,疏通课文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思想情感,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希望学生能够做一个善良的人,真诚对待身边的人,并对给予我们幸福的人常怀感恩之心。
语言运用:主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积极思考,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带有感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审美创造: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视频:山海经
【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鲁迅写作《朝花夕拾》中的一组文章时,恰逢生活和情感颇为动荡的一段时期,而对故乡、童年、故人的回忆,可以让内心得以从纷扰中寻出一点儿闲静来。这十篇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文章中,笔调十分温暖的一篇,是《朝花夕拾》中的第二篇,回忆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字音字形】
生难字
多音字
【串句记忆法】 
他气极了,叉着腰,挺着胸脯,连最爱的果脯也不吃了。
形近字
【理解词语】
惶急:恐惧着急。
辟头:一年的开头。
诘问:追问,责问。
渴慕: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渴:迫切地。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有何匠心?
阿长与《山海经》
中 心 人 物
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是全文的核心内容。
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2.朗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A、阿长是一个饶舌多事、有许多麻烦的规矩、无知而又迷信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又有着淳朴、善良、和关心爱护孩子的美德。
B、阿长还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3.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职务以及称呼的来历。第二部分(3-18):主要写“我”讨厌长妈妈的几个事例,为“欲扬先抑”中的“抑”。
第三部分(19-29):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为“欲扬先抑”中的“扬”。
第四部分(30、31):补叙阿长悲苦的身世,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新课讲解】
1.请为阿长设计一份“个人简历”来认识阿长:
2.文章开头写阿长名字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①形象地刻画出阿长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形象。
②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很自然的引出下文。
3.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说说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小贴士 详略安排需遵循的原则
①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详写,有一定关系的略写。
②能凸显人物形象的详写,与人物形象有一定关系的略写。
③略写是对详写的补充,可使文章内容丰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④一般来说,详写旨在凸显事件的深度,略写旨在突 出事件的广度。
4.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由此看出,本文是以 《山海经》 为线索,采用了 欲扬先抑 的写作手法。
【结语】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人,鲁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