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8 16:3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第7课
《从“涨海声中万国商”看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及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历史课堂应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去感受体验历史,不断提高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所以在第7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梳理体系,落实基础知,完成导学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课中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在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合作探究、辨析史料,学会分析,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课后则布置学生围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个主题,任选一个角度,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贯穿本课的是学生为主体下的以泉州乡土史料为线索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从泉州申遗的情境中,让学生从宋元时期的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中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商贸活动发展变迁的过程,进而理解商业贸易与社会、与生活的互动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回到特定时空,结合教师补充的泉州乡土史料,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商贸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学生的证据意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学会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解释,同时加深同学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的理解,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的第一课,后两课分别为《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及《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从时段上讲,本课讲述的是古代的商业贸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讲述的是近代商业贸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则有关于现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三课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其主线是商业发展扩展了贸易活动的范围,世界各地区商贸活动从地方性行为扩大发展为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的活动,逐步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因而在第7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落实相应知识点以外,还要渗透“商业贸易使得世界各国联系加强”的概念,加深对本单元主线的理解,使知识体系化。 第7课分为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是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从宏观层面概述古代商业贸易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起源、发展及贸易路线的扩展,梳理古代商贸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二子目为货币、信贷、商业契约,从微观层面展现古代商贸的发展,说明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其中中国古代商业的部分知识点在初中和高一的教材中已经反复提及,例如秦统一货币、汉丝绸之路、宋边境贸易繁荣、明郑和下西洋和商帮、清十三行等。所以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应更多地放在课标要求中学生较少接触的知识点上,例如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教学中应关注古代商业贸易活动与社会生活是多源发生,呈现日益扩大化、全球化趋势;各地区的商业贸易活动与社会活动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作为商业贸易中的相关工具、途径与方法,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和发展扩展了商业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学生情况分析 选择性必修二面向的群体是高二选考历史班的同学。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偏向于文科思维,比较能静下心来自学;同时他们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关于古代商业贸易的部分内容,对相关的历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史料阅读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等)和探究意识。但在基础知识方面,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等与经济学、金融学相关的知识,学生感觉比较抽象,知之甚少;核心素养方面时空观念素养有一点欠缺,虽已掌握初步辨识历史叙述和地图中不同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的能力,但在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历史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论述的能力较差;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新事物的迁移能力仍要加强,史料实证素养还有待提高。所以,高二这一个学习阶段教师就应该着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提升,在课堂中渗透历史核心素养的思维。教学设计以发挥他们擅长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大量设计活动,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养成,利用身边的历史,引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可以创造可以表达的空间,不断提高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 总体目标: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2. 学生自主学习,能过展示地图、制作时间轴和补充相关文字、图片材料等途径,认识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3. 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图片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古代的商业贸易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学会在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下分析问题。 4. 学生在教师补充的历史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等基础上合作探究,学以致用,学会辨析史料,强化证据意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提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素养。 5.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内容和补充史料、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等方法,加深同学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的理解,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古代中国、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 2.知道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跨区域贸易交流通道,理解其对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概念,理解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图片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视频导入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讲授法、史料研习法
板书设计
第7课 从“涨海声中万国商”看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从交易中看古代商贸历程 1.特征:起源具有多元性 2.趋势:发展存在差异性,贸易范围逐步扩大化 二、从交流中看古代商贸要素 1、主要商路 2、货币、信贷、契约 三、从交融中看古代商贸影响(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布置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 同学们课前阅读课本内容,自主梳理古代中国和世界的商贸发展概况,并完成导学案。 培养学生自习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获取、解读信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从身边发现历史” 2021年7月25日,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 播放《泉州申遗宣传片》。 观看视频并思考:“作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的泉州保留了哪些能体现泉州是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遗产?” 联系地方史,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同时以视频中的一句“涨海声中万国商”为切入点引入本课。
活动一: 展示成果、 培养素养 第一篇章 从交易中看古代商贸历程 展示学生课前预习成果,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中的红点并让学生依据表格和地图指出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特征及发展趋势。 1.特征:起源具有多元性 2.趋势:发展存在差异性、贸易范围逐步扩大化 第二篇章 从交流中看古代商贸要素 商业贸易的构成要素包含商路、商品类型、管理机构、经营场所、商业相关工具(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方面。联系“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解读。 1、主要商路 丝绸之路开始: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时期路线商品中国出口商品运往中国商品管理机构唐宋清朝
2、货币、信贷、契约 引导学生掌握货币、信贷、契约的概念,展示同学课前绘制的相关年代轴,梳理货币、信贷、契约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引导学生从商业工具(货币、信贷、契约)的演变,指出商业的发展趋势。 回答:商品经济发达,商业领域日益扩大。 第三篇章 从交融中看古代商贸影响 宋元时期的外国人来到泉州 “行走在刺桐城的大街上” “可以找到来自世界遥远地方的商品” 这里“商店数目比世界上 任何城市的商店都多” “道路上都挤满了运货的马车和货车” 停泊的船“比任何一个港口看到的都多” ------选自泉州海交馆介绍词 “在此大帝国境内,确有天下各国和各宗教派别之人,所有的人皆可按照各自教派而生活。” ——安德烈·佩鲁贾(元代来泉意大利传教士)信函 补充材料引导学生得出古代商贸影响: (1)促进不同地区间的商品交换,丰富人们物质生活。 (2)文化交流,丰富人们精神生活。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归纳出古代商业贸易多源发生的起源特点以及日益扩大化的发展趋势。 学生自主学习,在老师设计的表格中填空,梳理教材知识。 阅读图片材料,进行时空定位。 学生在老师展示课前学生绘制年代轴的基础,掌握正确的梳理知识体系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阅读图片材料归纳出古代商贸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物质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展示地图,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提升学生概括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 通过图片和表格的结合,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相关的重难点知识,学生能更有效理解教材、解决重难点问题,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乡土史料,引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可以创造可以表达的空间。
活动二: 成果检测、 能力提升 课堂学生自学成果检测 1.(2020 全国Ⅲ)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B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2.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由此可知( A ) A.商品流通速度加快 B.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 C.货币作用逐步降低 D.宋代货币形式多样化 3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群神宴》这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提示:可从时空分析) 参考答案: 1.中国明朝的青花瓷器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这反映丝绸之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贸易往来;意大利地处地中海沿岸是亚洲商品转运欧洲的集散地;中国明朝制瓷业发达,青花瓷远销海外。(从空间涉及的两个国家角度分析) 2.文艺复兴时期,中国明朝的青花瓷在欧洲属于稀世珍品。《群神宴》中众多青花瓷的出现,体现了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珍视,并借此表现出当时欧洲人注重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和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从时间角度分析) 学生联系所学,通过试题强化基础知识,达到能力提升。 学生学以致用,将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时空框架进行联系,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获取、总结、解读信息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素养。 重在从史料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活动三: 辨析史料、 学以致用 出示有关泉州的图片和文献史料引导学生思考: 今天我们如何去了解宋元时期的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 在多种实物史料中去伪存真。 从文献记载中去考证。 二重证据法,孤证不立 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有关史料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身边的历史。 探究1:泉州为什么会出土来自墨西哥的银币(铸期为1763年左右)? 因为古代泉州商品经济发达,跨国贸易交往的增多,所以墨西哥银元在泉州被发现。墨西哥银元作为出土文物,实物史料属于一手史料,对研究古代泉州海外贸易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探究2:依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契约所起的作用。 材料: 泉州安溪龙通村发现了1100件古契约,它们记录了村民日常生活的田地、山林、婚姻、分家析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 这些古契约记载的事项大部分是租房或借钱、借粮。一份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古契约记载立契人找人租房,作为回报,当事人以佃农身份帮对方耕作,“纳租谷伍石”。……一份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古契约上同样记载了债务人因为欠对方钱粮无法奉还,以家里的土地相抵,同时声明相抵的土地是从祖父那里分得,“与叔兄弟侄无干”,避免债务人在执行时与人产生纠纷。 答案: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利益; 规范商业活动,保证商业活动有序进行;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维护社会秩序。 探究3: 任选以下一则史料,简述其史料价值。 (提示:史料价值指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因其来源、类型的不同,其价值也不同。) 参考答案示例: ①是历史遗址,属于实物史料,是一手史料对研究古代泉州的对外贸易具有较高的价值;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发达,官方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可用于研究古代泉州海外贸易发展概况。 ②是文学作品。文学是现实的反映,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可能存在虚构和夸大的可能,需要加以甄别。这句诗歌反映古代泉州对外海外贸易发展,造船业发达,可用于研究古代泉州商贸发展概况。 ③是出土文物,属于实物史料,一手史料对于研究古代泉州的对外贸易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反映古代商贸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流,瓷器出口到东南亚国家的情况,可用于研究古代商贸促进中外物质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历史。 学生了解史料的概念,通过尝试解读不同类型的史料,知道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知道搜集、整理和运用史料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并将其综合运用用于历史研究。 通过复习回顾史料分类知识,了解讨论不同史料的价值与局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审辩式思维。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概括、解释历史,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阅读史料,概括总结出商业契约所起的作用。 认识史料的特征,学生逐步构建运用史料的方法。 通过对史料实证的了解和历史研究的体验,潜移默化地体悟学习历史学家的思维方式,特别是独立思考的精神。 通过乡土资源,学生自主构建对史料概念的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给出学习材料和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史料分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史料的价值,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能力。 通过乡土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契约的概念及其作用。 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史料实证,史料运用的整体认识。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融会贯通,初步感受历史研究。
课堂小结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展现出历史上不同海域﹑不同国度﹑不同宗教﹑不同族群穿越时空阻隔和谐共存一城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她承载着海洋商贸的奇迹,也以多元共生的文化景观,创造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她书写了古代中国与世界交互影响的历史记忆,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行之路,带来智慧与启示…… 学生感受身边的历史,加深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历史课中体会家国情怀。 历史照亮现实。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进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功能。
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 编写本课思维导图、完成校本作业第7课(必做) 发展性作业:完成下列题目(选做) 围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个主题,任选一个角度,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推荐书目: 吴慧著:《中国古代商业》,商务印书馆。 苏基朗著:《刺桐梦华录》,浙江大学出版社。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落实本课基础知识,拓展阅读,完成选作作业。 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教学反思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讲授了古代中国和世界的商业发展,时间跨度大,内容多,线索复杂,课堂容量大,仅用一堂课讲完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为了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这段遥远且陌生的历史,以泉州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入手,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历史。尽可能多地提供泉州乡土不同类型的史料、创设特定时空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意识。通过泉州乡土历史资源,映射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商业发展,让学生学会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解释,以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能力。例如本课的难点涉及许多商业贸易中的概念,如货币、信贷、契约等,在处理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懂的与金融业有关的知识,也是教师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会在泉州出土的文献和实物史料基础上,分析商贸精神。这有利于学生多角度的理解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契约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立德树人要求的达成。但围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主题式教学也存在对世界古代商业的知识拓展过少的问题,需要学生自行阅读和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所以就在课前引导学生自学梳理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由于学生的学习经验有限,他们对纵横跨度大的古代世界贸易发展相关知识还是一时无法完全掌握。在日后教学中,继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整合搜集古埃及、古希腊、阿拉伯等有关世界其他地区商业贸易发展的相关史料,耐心引导学生学会横向联系,更好的认识世界各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存在差异性,培养学生加强全球意识,加深他们对历史的全面认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