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仅掌握必备知识,还要从古代商业贸易和社会生活的视角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要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方面达到要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遵循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关于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按照水平3、4的要求,同时兼顾水平1、2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任务,依托史料,设计探究问题。设计与目标一致的预设评价,评价时紧扣目标和学习活动进行,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内容包括: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货币、借贷、商业契约。第一部分是关于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问题,古代商业贸易活动与贸易通道,旨在了解古代中国、埃及、希腊、罗马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知道丝绸之路、奥斯曼土耳其等跨区域的贸易交流渠道。第二部分是关于商业贸易中的相关工具、途径和方法,如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因此本课教学内容应注意:古代商业贸易活动与社会生活是多源发生,呈现全球化趋势。各地区的商业贸易活动与社会活动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已学习《中外历史纲要》的相关课程,对古代商业贸易的历史有一定知识积累,这为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对于商业贸易某些概念(如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了解甚少。学生初步掌握辨识历史叙述和时空观念的能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已初步养成,能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开展探究学习,提出观点,但从不同角度辩证地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有待发展。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2)知道货币、信贷、 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准确地解释商业贸易、货币等专业名词的概念。(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分析古代商业贸易发展表现,认识古代商业贸易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多角度分析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原因和概况(二)教学难点:古代商业贸易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情境创设法、比较归纳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归纳法
板书设计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商业贸易发展的起源 产品分工 生产剩余 私有制产生商业贸易发展的概况国外 发展概况国内 货币、借贷、契约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促进各地区交流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概念导入:商业贸易的含义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人们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听教师讲解解释“商业贸易”概念,进行理解。 学生加深对专业名词的认识,为下面学习打基础。
子目一“商业贸易的起源” 展示一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商业贸易起源。材料一 在距今约两万年母系社会的北京“山顶洞 人”考古遗址中,发现有挂在脖子上、作 为装饰品用的海贝壳。原始社会交通不便,他们的海贝壳从何而来?捡拾?战利品?交换?材料二 埃及古王国时期的丧葬建筑的壁画 材料三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 风·氓》材料四 原始生活的活化石“云南的苦聪人” 苦聪人解放前过着原始生活。他们的生活奉行原始的平均观念,有肉同吃,有酒共喝,谁家有,就去谁家吃。1996年春节发救济粮,粮食分完后,还剩几把挂面,也要一家拿几根平均分完。 苦聪人部落内没有交换,但他们有时在部落边缘的小路上,放置一些兽皮,自己却隐蔽在路边草丛中,见到有外族人过路,便叫喊道:“好心人,请把我的东西拿去,给我件旧衣裳穿吧。”异族人把兽皮拿走,随便留下一件破旧衣服之类的东西,一场交换就算了结。 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分析解读图文材料。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借助多种类型史料分析课题,有助于培养史学素养,开阔视野。
子目二“商业贸易发展概况”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5-37,填写下面表格。并提出问题:通过世界各地及中国各时期商贸活动的状况,分析其共同特点。世界各地商贸发展概况 借助图文材料,介绍各地发展概况,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上已有商品交换的场景。但商业主导权在国家手中。材料一 古王国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国内贸易方面,上下埃及间的商业往来有了新的发展,在对外贸易方面埃及当时海外贸易的范围达东非、阿拉伯海、地中海沿岸各地。——袁德忠《古代埃及商业发展述略》材料二 古埃及与腓尼基贸易往来的信息:“铲平黑人的土地。带回7000名活着的俘虏,带回40艘满载着雪松木的船。” ——霍玉洁《埃及古王国时期的船只初探》材料三 古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公元前1473-前1458年在位)陵墓壁画古埃及与东非蓬特(今索马里)进行贸易古希腊:各城邦形成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材料一 雅典和罗马当地的农业不足以支撑城市的迅猛发展,必须代之以海外贸易。 ——威廉·戈兹曼《千年金融史》材料二 希腊是山地和海洋造就的文明,三面环海,多贫瘠山地。这种地理状况决定了希腊的农业不发达;小国寡民的规模是城邦的重要特点,它只能靠对外贸易才能满足多种消费的需要。 ——柏铮《古代市场经济的鼎盛——希腊、罗马的城邦商业经济》材料三 希腊地图及贸易分布图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后,海外贸易十分繁荣。材料 图片“罗马帝国贸易网”“罗马商人在地中海做生意”拜占庭: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材料 洛阳北魏墓地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的金币,铸造时间是491-518年。拜占庭帝国金币在我国出土数量很多。阿拉伯:在欧亚非三洲间从事中介贸易,范围遍布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图片材料 阿拉伯贸易航海图古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发展概况借助材料组,设置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从商人地位变化、坊市制度、丝绸之路三方面了解古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发展概况。商人地位变化△问题探究1:中国古代商人地位有何变化?何因导致?材料一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民为维持生计而四处买卖,逐渐发展为固定职业,周人称其为“商人”,称其职业为“商业”,沿用至今。材料二 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酒诰》材料三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材料四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材料五 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 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伍袁萃《林居漫录 》材料六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坊市制度△问题探究2: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布局和开放时间有何变化?材料一 唐长安城、宋汴京城示意图材料二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材料三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东京梦华录》丝绸之路展示海陆丝绸之路路线图货币、借贷和契约(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首先概念介绍上面三个词,之后展示图文材料,设置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材料,了解货币、借贷和契约的发展历史,认识它们对生活的影响,比较中西差异。货币△问题探究3:结合课本和相关材料,分析总结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趋势。△问题探究4:在古代中国出现国外金币的原因是什么?借贷 展示图文材料,介绍飞钱、庄票等借贷工具。△问题探究5:据材料概括借贷合约要素,分析借贷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材料一 伊丁从伊里手中借了银子。3月,他将要归还银子和利息。证人:里皮、阿布尔和皮尔姆。在泥板上盖上了他们的印章。日期:11月1日,汉谟拉比第42年。——M.席格瑞斯特《古巴比伦账目文献》材料二 在欠款还清后,按习惯要把泥版砸碎。所以,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一些借贷泥版,说明当时有些人还不清贷款。——陈晓红、毛锐《失落的文明:巴比伦》契约△问题探究6:比较古代中西方违契不偿的解决方式,说明中西方契约的特点。材料一 一日,毛二胡子向陈正公道:“三个月就拿回三百两,这不比做丝的利钱还大些?老哥如不见信,我另外写一张包管给你。他那中间人我都熟识,丝毫不得走作的。”材料二 (凤四老爹)高声嚷道:“姓毛的在家不在家?陈家的银子到底还不还?”……只见他两手扳着看墙门,把身子往后一挣,那垛看墙就拉拉杂杂卸下半堵。……毛二胡子自认不是。 ——《儒林外史》材料三 (法官鲍西亚)说:“你的这场官司打得倒也奇怪,可是按照威尼斯的法律,你的控诉是可以成立的。(向安东尼奥)你的生死现在操在他的手里,是不是? ——《威尼斯商人》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填写相关表格。学生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分析、理解、概括、比较材料内容,之后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自主梳理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必备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4.子目二是对课本知识整合,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5.合作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思。
子目三“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展示材料,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探究7:以丝绸之路为例,分析商业贸易对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材料一 罗马四处征战劫掠金银,从各国商人手中购买丝绸……将中国和罗马文明紧密联系到一起。 波斯、阿拉伯、印度人成为了东西中间商,中亚和西亚成为各种文明交汇处,促进了绿洲城市繁荣。——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材料二 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图片“丝绸之路”材料四 “一带一路”(英文名称是the Belt and Road,名称缩写是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1页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及相关知识,分析解读信息,回答问题。 1.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3.贯通古今,结合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课堂小结 板书小结本课知识随堂练习 梳理知识体系,进行练习题训练,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比较多,涉及了一些专业名词,仅用一堂课讲完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我认为,除了学习知识点,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节课借助多种类型史料,组织合作探究活动,联系当今时事热点,从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为了弥补知识零碎化问题,我参照新课标,结合学情,整合本课内容,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关内容结合,意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由于学生的学习经验有限,他们对纵横跨度大的知识一时无法完全接受。在日后教学中,耐心引导、培养学生加强全球意识,这有助于他们对历史的认识理解。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