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0世纪以来人类的
经济与生活
危机与转机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学习聚焦:从全人类面对经济危机的策略看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回归的欢庆焰火
尽情地抒发着全体炎黄子孙心头的骄傲
1997年7月1日
威风了百年的帝国炮舰
永远地驶离了香港
——这块亚洲的热土
然而
历史的巧合似乎无处不在
正当所有爱好和平的目光
尚未移开香港之际
强大的资本炮舰
再一次击碎了亚洲的宁静
7月2日
当泰国民众一觉醒来之时
他们发现手中的泰铢大大贬值
原来
面对强大投机资本的攻击
泰国政府向无情的资本市场
举起了白旗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
一股空前的金融恶浪
在冲垮了泰国之后
迅速扑向了整个东亚!
整个亚洲货币贬值
股市暴跌
陷入了一片慌乱
韩国
菲律宾
印尼
马来西亚
新加坡
中国香港
人物事迹:1992年,打赌英镑贬值,获利10亿美元。1997年,狙击泰铢及港元,引发亚洲金融风暴。
材料一:当时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举例说明这种投机:
假设一个投机者到泰国银行贷款240亿泰铢,按照当时的汇率,它可以兑换成10亿美元。一个星期后,泰国的汇率下降了(即泰铢贬值了),不再是24个泰铢兑换1美元,而是40个泰铢兑换1美元。那么,要还清这240亿泰铢的贷款,他只需要支付6亿美元,剩下的4亿美元就是利润。
——[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李杨等译《全球化及其不满》
国际投机资本家
乔治·索罗斯
朱镕基
前国务院总理
1997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央行行长
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持香港的繁荣!
打赢香港金融保卫战
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过程
课前复习
新航路开辟后
欧洲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
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后
资产阶级将更多地区
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经济全球化
垄断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广交会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全球基础电信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找出本节课中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概念,它们分别是全球化的
“原因”“现象”还是“成果”?
从繁荣延续到历史创伤
两次世界大战前的20世纪
年代四部曲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789年
法国大革命
1914年
一战爆发
1919年
冷战结束
漫长的19世纪
短促的20世纪
自由主义繁荣贸易的挑战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全球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难以避免的阵痛:人类面临经济危机
环节一
时间段1:从一战到二战
材料二:1910-1937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截取自教材p47) 单位:百万吨
年份 项目 国家 俄国 (苏联)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1910年 原油产量 11.3 0.1 27.9 — — 0.3
钢产量 3.3 13.1 26.5 6.5 3.4 0.009
1937年 原油产量 28.5 0.5 172.9 — — 0.4
钢产量 17.7 19.8 51.4 13.2 7.9 5.8
——根据[英]米切尔编,贺力平译《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编制
苏联:完成工业化
美国:成为世界主宰
难以避免的阵痛:人类面临经济危机
环节一
时间段2:1929-1933年经济萧条
美国:为了避免危机的冲荡,各国纷纷建立起贸易壁垒,提高关税,拒绝外国商品冲击本国,这样一来,美国国内危机愈发严重。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迟迟不见成效。罗斯福上台后推行新政,运用国家力量强有力地干预经济,扭转了资本主义的危机。
德国、日本、意大利:通过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转嫁国内矛盾,走上罪恶的法西斯道路。
苏联:在高度集中的“共产主义模式”下,将国家隔绝于世界之外,安然度过了大危机。
盲目自由放任
理性全球主义
难以避免的阵痛:人类面临经济危机
环节一
时间段3:二战以来
问题1:在罗斯福新政后,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成为克服危机的利器,那么为何还会发生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世纪以来,世界上又发生了哪些典型的经济危机呢?
1929-1933年
经济大危机
1973年
经济滞涨
1997年
亚洲金融风暴
2008年
国际金融危机
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刮骨疗毒的智慧:积极应对危机挑战
环节二
问题2:既然全球化危险重重,在经济危机下难免陷入灾难,那么可以排斥全球化吗?
视角1 “大萧条”之初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 借助材料三思考,面对危机时各国采取了什么策略?这种策略带来了什么后果?
视角2 社会主义阵营在二战后的发展与处境。 借助材料四思考,为何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无法走出改革瓶颈?
视角3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瓶颈之下的历史抉择。 借助材料五思考,发展中国家的投身全球化的战略抉择是否明智?
材料五:第三世界经济体的问题不在于它们无法形成资本,而在于其积累结构有问题,对大多数民众产生着有害的后果。其资本形成并不是为了开发国内市场而设计,而是偏向于中心经济体(即为它们的宗主国服务),或者被迫为世界市场生产商品,或者转手接过中心地带的消费品、消费习惯及技术。
——[德]迪特·森哈斯著,梅俊杰译《欧洲发展的历史经验》
材料三:罗斯福当政时期的美国国务卿赫尔说:“在农场主的压力下,国会随着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出台,把每打鸡蛋的关税从8美分提高到10美分。……英帝国贸易区(包括加拿大在内)同样提高鸡蛋的关税(从以前3美分一打增加到10美分一打)作为反击。这使美国出口的数量非常可观的鸡蛋从1100万个下降到20万个,减少98%。美国实行保护主义事与愿违。” ——[美]科德尔·赫尔《赫尔回忆录》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
刮骨疗毒的智慧:积极应对危机挑战
环节二
材料三:罗斯福当政时期的美国国务卿赫尔说:“在农场主的压力下,国会随着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出台,把每打鸡蛋的关税从8美分提高到10美分。……英帝国贸易区(包括加拿大在内)同样提高鸡蛋的关税(从以前3美分一打增加到10美分一打)作为反击。这使美国出口的数量非常可观的鸡蛋从1100万个下降到20万个,减少98%。美国实行保护主义事与愿违。”
——[美]科德尔·赫尔《赫尔回忆录》,南京中央日报编译部1948年版
面对危机时各国采取了什么策略?这种策略带来了什么后果?
面对危机
采取保护主义
建立贸易壁垒
危机加剧
恶性循环
逆全球化
事与愿违
刮骨疗毒的智慧:积极应对危机挑战
环节二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
邓小平说的“列宁的思路”体现为什么?为何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无法走出改革瓶颈?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
逆全球化
尾大不掉
刮骨疗毒的智慧:积极应对危机挑战
环节二
材料五:第三世界经济体的问题不在于它们无法形成资本,而在于其积累结构有问题,对大多数民众产生着有害的后果。其资本形成并不是为了开发国内市场而设计,而是偏向于中心经济体(即为它们的宗主国服务),或者被迫为世界市场生产商品,或者转手接过中心地带的消费品、消费习惯及技术。
——[德]迪特·森哈斯著,梅俊杰译《欧洲发展的历史经验》
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近代以来饱受梦魇,其发展为何坎坷?应如何应对?
沦为殖民地前:封闭独立(绝望)
沦为殖民地后:被迫融入世界市场(失望)
实现独立后:打破畸形经济体制,主动融入全球化发展大势(希望)
刮骨疗毒的智慧:积极应对危机挑战
环节二
视角1 “大萧条”之初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
视角2 社会主义阵营在二战后的发展与处境。
视角3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瓶颈之下的历史抉择。
面对大萧条时,各国采取保护主义,建立贸易壁垒,加剧了危机的程度。
社会主义阵营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桎梏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迟迟未能摆脱僵化的体制。
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曾因自给自足的封闭而落后于西方世界,深受殖民体系剥削,形成了不健康的发展模式。而当摆脱殖民实现独立后,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化,是国家进步的必然途径。
刮骨疗毒的智慧:积极应对危机挑战
环节二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背景: 时间 成就 价值
1947年
1995年
1997年
20世纪后期以来
意义: 从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由于战争和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导致国际贸易总量增速落后于生产速度,引发经济萧条。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各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多边贸易体制。
《全球基础电信协定》
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通信成本。
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电子商务的兴起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突破时空障碍,提高商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贸易自由化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背景: 时间 成就 价值
1944年7月
1945年
20世纪90年代左右
意义: 二战前,各国采用“金本位制”,即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虽便于国际贸易,却加重了国际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它把不稳定从一个国家传导到了世界其他国家。
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确定了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形成的“黄金—美元”本位稳定了国际汇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国际收支调整。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投向基础社会、能源开发、农业、公共事业、文教卫生等。
大型金融集团
跨国金融企业
电子、网络金融
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进行各项业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金融全球化、电子化对世界经济的再度飞跃提供了契机,同时便利了人们的消费。
材料六: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10月30日)
材料七:国际货币基金之目的为:……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并避免竞争性之汇兑贬值。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5年12月27日)
材料八:银行的宗旨是: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1944年7月22日)
自由贸易
公平贸易
国际货币稳定
国际投资恢复
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国选择
环节三
问题3: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发展具有积极效应,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经济全球化之下的人类社会将面临哪些危机?
①国际贸易的规则由发达国家制定,贸易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②现代国际金融具有风险,一旦金融风险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金融危机,如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
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国选择
环节三
(1)机遇挑战并存的时代之痛
中国在贸易规则制定上的不利地位、中国缺乏应对金融风险的经验
(2)改革经济体制的伟大转折
政策
贸易
金融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
②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9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国。
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力。
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国选择
环节三
英国“脱欧”
美墨边境墙
前总统特朗普“退群”
逆全球化
在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构建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
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国选择
环节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