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7 12:5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开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级语文二轮复习学案
——古诗鉴赏专题
编写:开封 开封 开封
第1课时 鉴赏古诗的形象
一、解读形象、情感
答题步骤:①用了什么手法,
②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
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真题演练
1.[2022·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2.[2022·江西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⑴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5分)
⑵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课后练习
3.[模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阮郎归
             俞紫之
钓鱼船上谢三郎。双鬓已苍苍。蓑衣未必清贵,不肯换金章①。
汀草畔,浦花旁。静鸣榔②。自来好个,渔父家风,一片潇湘③。
[注]金章:此处指高官的服装。 ②鸣榔:即鸣榔,犹扣舷而歌。③潇湘:清深的湘水。
词中的“谢三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概括。(5分)
                                   
请简要分析下片开篇“汀草畔,浦花旁”两句诗的作用。(6分)
                                   
4.[模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鹧鸪天·桂花①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②。
  【注释】①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试简要赏析(5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6分)
                    
第2课时 鉴赏古诗的意境
一、分析意境
答题步骤:①找出并描述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④运用了什么手法;
⑤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真题演练
1.[2021·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问: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
三、课后练习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卖花声·雨花台
                 (清)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①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白门湾、大长千、小长干均在南京。②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
(1)这首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赏析。(5分)
                                      
(2)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第3课时 鉴赏古诗的语言
一、鉴赏语言:
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鉴赏诗歌的语言,则又是诗歌解读的深化。
鉴赏诗歌的语言有以下四种类型。
1.鉴赏诗眼型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是“诗眼”;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是“诗眼”。
2.鉴赏炼字型
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所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意效果。对古诗“炼字”的考查,命题形式一般是要求从某句中找出“最生动传神的字”,然后分析其运用之妙,或指出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让分析好在哪里。
3.鉴赏炼句型
从命题形式看,多是指出某个被后人称道的句子,要求分析其妙处,有时让找出诗中意蕴深厚的句子加以品析。
4.鉴赏风格型
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隐晦朦胧、温庭筠的绮丽香艳等。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或要求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进行评析。
二、真题演练:
1. [202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三、课堂练习:
2. [2022·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对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第4课时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上)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涉及最多的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难点。对诗歌技巧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常常体现为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即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感要借助各种艺术技巧来表现,可以说理解了诗歌的艺术技巧,也就打开了诗歌殿堂的深奥的大门。
  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可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中最为复杂 :从一切诗歌都要表现客观事物来说,有表现方法;从一切诗歌都要表情达意来说,有抒情(描写言理)方法。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描写、修辞、抒情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二.真题演练
  1、(19年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说明。(6分)
                                      
   三、方法总结
  1、准确判断运用的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手法表现的内容。(句意)
  3、分析手法的作用。(诗情或哲理)
  四、课堂练习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山海经 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分析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艺术手法。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耒阳溪夜行
   戎 昱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第5课时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下)
一、考点解读:
   直接抒情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二、真题演练
  1、(20年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 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 读下面一首诗,要求答题
   园十三首(其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⑤,收取关山五十州⑥?
   请君暂上凌烟问⑦,若个⑧书生万户侯?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三、方法总结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诗句如何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课堂练习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醉 著
   韩 偓①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注】 ①韩偓:晚唐诗人。
  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的表现手法。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 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怀?
                                      
第6课时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考点解读:
最新《考试说明》规定: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指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人文因素的评价,对作者在诗歌中描述景物、事件以及人物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感悟、态度、观点的评价。
纵观近几年诗歌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1.思想内容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分析意境。
2.观点态度
所谓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通常表现为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毕竟诗歌是表情的,与说理性的文章不一样。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等。
(2)情感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二、真题演练
1.[2022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⑵“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三、课堂练习
2.( 2022.泰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上别柳中庸①  
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
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
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注释:①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
                                      
3.(2022.南通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7分)
秋 怀
  (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欧阳修 北宋文坛领袖,居位时边境受侵,朝内统治严酷。
本诗语言精练,但蕴情丰富,试就其情感意蕴做一分析。(5分)
                                      
2022—2023学年高三级语文二轮复习学案
——古诗鉴赏专题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鉴赏古诗的形象
1. (1)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5分)
(2)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6分)
2. ⑴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⑵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3. (1)谢三郎是一个隐者形象。(2分)他白发苍苍,蓑衣垂钓;(1分)气节清高,不愿出仕;(1分)寄情潇湘碧水,自得其乐,闲适自在。(1分)
(2)运用对偶(白描、互文)手法,(1分)勾画出了谢三郎垂钓处的水边花草清新可人的景象,(2分)承接上片指明了“钓鱼船”的所在,(1分)不仅突出了美好宁静的氛围,也烘托了隐逸者乐在其中的形象和心境。(2分)
4. (1)这首诗刻画了朴素低调的桂花形象。(答出“朴素低调”1分)桂花颜色“暗淡轻黄”,体态“轻柔”,生长环境“迹远”,幽静偏僻,香味浓郁。(1分)诗人抒发了对桂花“的”赞美(喜爱)之情(答出“赞美”或“喜爱”1分),表达自己淡泊名利,高洁自处的情操(答出“淡泊名利,高洁自处”1分)。
(2)诗人以议论入词,议论桂花之美。“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是直接赞叹桂花。(1分)“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以“梅”“菊”来衬托桂花,侧面赞美桂花。(1分)“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以嗔怪屈原来间接表达桂花之独特。(1分)三层议论,将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推到极致。(1分)
第2课时 鉴赏古诗的意境
1.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2. (1)本诗通过衰柳、潮水、秋草、斜阳、歌板、酒旗、鱼竿、燕子等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衰败、冷清的意境。(5分)
(2)①用典:如“燕子斜阳”,典出刘禹锡的《乌衣巷》;②借景抒情:借六朝古都衰败的秋景抒发内心的伤感之情;③烘托:借衰柳、潮水、秋草、斜阳烘托一种悲凉的气氛;④对比(反衬):将金陵城昔日的繁华阜盛与现在的寥落衰败、萧瑟冷清形成对比,突出强调金陵城的昔盛今衰。表达一种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伤之情。(6分)
3.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
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3分)表现出诗
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2)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2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2分)
第3课时 鉴赏古诗的语言
1.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2. (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3. (1)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目中的“招客”。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都是俯视之景;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第4课时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上)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2.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步骤一)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步骤二)写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
3. 最后两句诗运用了衬托(反衬或以哀写乐)手法。猿声凄惨,但在这归家的晚上,听到它,唤起的不再是离愁别绪,从而衬托出心中的喜悦之情。
第5课时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下)
1. ①.这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②.作者通过写满眼的山林,夕阳残照,和归家的乌鸦这一组意象,渲染了一种悲凉孤寂的氛围。③.抒发了自己思归之情。④.其中,归巢的乌鸦与自己的不能归家形成强烈的对比。
2. 采用直抒胸臆手法。由两个反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表达了从戎平叛、建功报国的雄心热望。
3. 象征手法,作者借渔翁形象表达心志。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表现作者身处晚唐乱世而渴望超脱的心态。(也可答为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平易,但景物鲜明,画意很浓。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
4.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写作手法。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多么希望能为国家出力,但联想到自己罢官的现实,报国无门而年齿徒增的惆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第6课时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2. 颔联:表明自己把柳中庸当作相知,以“相知少”和“亲故稀”来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惜;(2分)颈联:“何处去”表达了作者不忍心分别之情,“几时归”表达了盼望朋友尽早归来之情。(2分)
3. 对自然的热爱;感叹国事衰微、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厌恶;对归隐山林、过躬耕田亩生活的渴盼等。“情感意蕴”答两处3分,三处4分。适当分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