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笼》同步练习(后附答案)
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
(1)在路上轻易不提斡( )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2)那种熙熙然庭院的 jìng mù( ),是一辈子 sī mù( )着的。
(3)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 chàng wǎng( )。
(4)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 )枝叶做点缀( )。
(5)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 )。
(6)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liáo yuán( )的一把烈火!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世上的事情能洞察了解,人情世故能熟悉通晓,这就是学问。
B.暮色降临,人们张灯结彩,用星星点点的灯光,掀开这黑暗,驱散这严寒。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D.我市第一人民医院率先垂范,勇当医改马前卒,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3.(2020 四川广安)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民间认为龙司雨,掌管人间的降雨。
②不同的地方舞龙习俗不同,有舞布龙的、有舞龙灯的、有舞草龙的,还有把人连接起来腾舞的。
③年节舞龙或舞狮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传统活动。
④舞龙便成为民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活动。
⑤舞者手执木杆上下飞动,翻转腾跃,犹如真龙现身人间。
A.③①④②⑤ B.③②⑤④① C.①④②⑤③ D. ②①④③⑤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
年 灯
肖复兴
①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②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③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④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年灯。
⑤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品,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⑥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着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⑦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年的年灯。
⑧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⑨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⑩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 10 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所写事件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轻时,母亲为“我”点灯,温暖着“我”。
B.老爷子从美国回来后,年年点亮年灯,盼了好几年,儿孙都没能够回来。
C.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过年的色彩变浓了。
D.今年老爷子点了年灯,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赶在大年初五回来了。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句子赏析】
它比一颗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
答:
6.“年灯”在文中反复出现,下列对其含义和作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年灯”反复出现,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
B.“年灯”主要是“老爷子的年灯”,是希望儿孙回家团聚。
C.老爷子的年灯没有了,是因为他已经放弃了对儿孙团聚的期盼。
D.既是作者看到的老爷子家的年灯,也唤起了作者对记忆里母亲点灯事件的追忆。
7.文中老爷子年年亮起年灯,期盼儿孙回家过年。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回家过年”却观点不一。有的人赞成,有的人反对,还有些人觉得无所谓。你的态度是什么呢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态度,并简要陈述。【观点表达】
作业分层三: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八年级(1)班决定围绕节日开展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语言运用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8.下列有关端午节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寒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B.相传楚人因不舍屈原离世,便划船追赶拯救,后来演变成了赛龙舟的习俗。
C.为了驱毒辟邪,人们常在端午节这天将艾草挂在门口,或将桃符挂在门上
D.端午节人们通常要玩龙灯,吃粽子,到了唐宋,粽子成了端午节必备食品。
后附答案:
4.《灯笼》同步练习
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
(1)在路上轻易不提斡( wò )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2)那种熙熙然庭院的 jìng mù(静穆),是一辈子 sī mù( 思慕)着的。
(3)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 chàng wǎng( 怅惘 )。
(4)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 bǎi )枝叶做点缀( zhuì )。
(5)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 qiǎo )。
(6)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liáo yuán(燎原)的一把烈火!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A.世上的事情能洞察了解,人情世故能熟悉通晓,这就是学问。
B.暮色降临,人们张灯结彩,用星星点点的灯光,掀开这黑暗,驱散这严寒。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D.我市第一人民医院率先垂范,勇当医改马前卒,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解析】A项,“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B项,“张灯结彩”指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场面喜庆、热闹。与后文的“星星点点的灯光”矛盾;C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D项,“马前卒”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
3.(2020 四川广安)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民间认为龙司雨,掌管人间的降雨。
②不同的地方舞龙习俗不同,有舞布龙的、有舞龙灯的、有舞草龙的,还有把人连接起来腾舞的。
③年节舞龙或舞狮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传统活动。
④舞龙便成为民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活动。
⑤舞者手执木杆上下飞动,翻转腾跃,犹如真龙现身人间。
A.③①④②⑤ B.③②⑤④① C.①④②⑤③ D. ②①④③⑤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
年 灯
肖复兴
①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②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③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④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年灯。
⑤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品,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⑥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着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⑦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年的年灯。
⑧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⑨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⑩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 10 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所写事件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年轻时,母亲为“我”点灯,温暖着“我”。
B.老爷子从美国回来后,年年点亮年灯,盼了好几年,儿孙都没能够回来。
C.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过年的色彩变浓了。
D.今年老爷子点了年灯,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赶在大年初五回来了。
【解析】根据第 段“又要过年了”可知时间线为今年,推知上文所写事件应是去年。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句子赏析】
它比一颗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明亮的年灯比喻为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年灯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寄托着美好祝福,永恒期许。
6.“年灯”在文中反复出现,下列对其含义和作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C)
A.“年灯”反复出现,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
B.“年灯”主要是“老爷子的年灯”,是希望儿孙回家团聚。
C.老爷子的年灯没有了,是因为他已经放弃了对儿孙团聚的期盼。
D.既是作者看到的老爷子家的年灯,也唤起了作者对记忆里母亲点灯事件的追忆。
【解析】老爷子的年灯没有了,是因为儿孙回来了。
7.文中老爷子年年亮起年灯,期盼儿孙回家过年。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回家过年”却观点不一。有的人赞成,有的人反对,还有些人觉得无所谓。你的态度是什么呢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态度,并简要陈述。【观点表达】
示例一:我赞成。父母年事已高,他们盼望子女回家过年,享受天伦之乐,回家过年也是“孝”的一种表现。
示例二:不赞成。过年只是一种形式,在哪过年其实都一样,我们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来,或者用其他方式向父母尽孝心。
作业分层三: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八年级(1)班决定围绕节日开展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语言运用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8.下列有关端午节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A.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寒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B.相传楚人因不舍屈原离世,便划船追赶拯救,后来演变成了赛龙舟的习俗。
C.为了驱毒辟邪,人们常在端午节这天将艾草挂在门口,或将桃符挂在门上
D.端午节人们通常要玩龙灯,吃粽子,到了唐宋,粽子成了端午节必备食品。
【解析】A 项,寒食节”不是端午节的别称;C项,“桃符挂在门上"是在春节的时候:D项,端午节人们要“赛龙舟”而不是“玩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