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月)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月)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7 14:26:27

文档简介

学校
年班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材料二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后发问,大学就业指导为何总是“水水的”?网上猛搜信息
线下四处打听,“大数据填志愿”颇受欢迎,号称“顶级专家一对一辅导”的机构大有市场…
考号
高二语文
这背后站着的一个个迷茫的考生、焦虑的家长,都指向同一个话题—生涯规划教育。
注意事项:
现实中,关于生涯规划,狠多学生都是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的,而且是“被开始”的。很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姓名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多人选择学校、专业,最看重、最计较的就是与分数“门当户对”,最好一分都不要浪费,专
O装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业如何倒在其次一选专业靠感觉、凭印象,甚至完全依赖家长。也因此,很多网友后来吐槽,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
现在眼睛里流的泪都是当年选专业时脑袋里进的水!
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入学”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兴趣、志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向很懵懂,对不同岗位的选择无所造从,甚至对就业有抵触心理…近年来,“慢就业”火热,
○订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这背后有观念变迁等因素,但职业教育和指导也“难逃干系”。不少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重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不够,老师多由学院辅导责“客串”,不少学生只为混学分,其效果可想而知。
材料一:
生涯规划一头连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就业市场、劳动者大军建设,如此重要的事
0线
在生涯规划一词出现之前,学者们都是围绕职业规划来进行研究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情,必须高度重视,早做打算。
美国学者帕森斯所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就是在清楚每个人的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
着眼长远,要强化顶层设计。目前,碎片化的就业指导,距离需求相去甚远:零星、不成
和社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将二者相结合、相对照、再匹配的理论。帕森斯之后,舒
体系地开展,更难适应社会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教育部门不妨加强统筹谋划,出台专门的教
○内
伯拓宽了生涯规划的内容,提由了生涯发展的概念。
育计划、指导方案等。比如在英国,学校会为9一1年级的学生进行完善的生涯教育规划:在
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在于人的“个别差异”,职业是相对固定的,是使不同特质
日本,初一至高三的学生都有一门生涯指导课程等等。救什么,怎么教,谁来教,这离不开系
的人去匹配不同工作的需求。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则是人的“个别发展”,人的职业
统的制度设计,需要专业的师资支持,没有长远规划、统一部署、有序推动,很难完成。
立足当前,可以做的也有很多。各高校有必要将职业救育、就业指导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O不
生涯是发展变化的,是让工作来贴近人的生活。从积业规划到生涯规划,“生涯”一词的含义
也丰富起来,“生涯”被用来说明一个人的生活历程,着重指一个人的职业或行业。与普通的
立足实际,着力补齐短板,把“水课”变成“金课”。对中小学来说,当前一些学校已有相关
工作不同,“生涯”一词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具有某种发展前景的职业,二是指连续性的、
尝试,今后不妨投入更多资源,步子迈得更大些,主动与企业、社会机构等合作。比如国外学
稳定的职业。舒伯认为,只关心人的一两次职业选择是不够的,应该关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
生能以小组的形式去不同企业进行职业体验,每学期轮换,企业会安排优秀员工招待,甚至还
O要
角色变化,
专门配备职业启蒙志愿者…多方合力,让孩子对自己、对职业、对今后的生活有更多认识和
因此,舒伯创造性地用“生涯彩虹图”来表示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个人生活
想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已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将其转变成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这是学生
的广度,即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这五个主要的生涯阶段:个人生活的空间,即个体
最需要的“干货”,也正是教育者、社会的责任所在。(摘编自《“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孩子
○答
所扮演的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这九种生涯角色。舒
开始》)
伯还将生涯发展阶段和在各个阶段人的角色结合起来,提出每个阶段的人都是多种角色的综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体。在不断探索发现、构定自我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有目的的、连续不断的生活
A.清楚个人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是“人职匹配”理
模式,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舒伯认为,1524岁是个人认真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的黄金
论的重要前提。
周期,这一时期又细分为三个小阶段,试探期(15~18岁)、转换期(18~22岁)和试验并初
B.舒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的概念,从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去思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
步承诺期(22~24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而高中阶段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
和角色变化。
中的“试探期”。其主要任务是在进行生涯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与机
C.一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人学”阶段,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自
会,并形成暂时性的决定,而且需要不断地考虑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层次。这一阶段的
身和对岗位的认知等方面。
发展任务是把自己的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
D.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面对就业有抵触,对岗位选择无所适从的“慢就业”
(摘编自《一文读懂“什么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心理。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D (3 分)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项“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了……”
以偏概全。由材料二中“‘慢就业’火热,这背后有观念变迁等因素,但职业教育和指导也
‘难逃干系’”可知,“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故选 D。
2.D(3 分)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 项“有了从看重、计较分
数到看重专业的变化”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很多人选择学校、专业,最看重、最
计较的就是与分数‘门当户对’,最好一分都不要浪费,专业如何倒在其次——选专业靠感
觉、凭印象,甚至完全依赖家长”可看出,没有提到这种变化。故选 D。
3.C(3 分)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美国学者帕森斯所
提出“人职匹配”理论,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在于人的“个别差异”。C 项很明显是一种逃
避,不是一种主动寻求“让工作匹配生活”的方式。故选 C。
4.(4分)①孔子立志向学,启发我们要以“个别发展”(自身发展)为核心进行生涯规划。
②孔子不同阶段有不同成长目标,启发我们要关心个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变化。(每点
2分,共 4 分,言之成理即可)
5.(6 分)①高中阶段属于职业生涯黄金周期中的试探期。②这一阶段,高中生对自己的需
要、兴趣、能力以及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层次缺乏认知,需要接受这一方面的教
育。(每点 3 分,共 6 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A (3 分)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无奈与伤感之情”错。
根据文本一第⑦段“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味道”及“亲情的交
织……又有厨艺翻新的尝试”可知,作者在这里流露出的不是“深深的无奈与伤感之情”,
而是乡思之情和一种欣慰与幸福的感受。
7.C (3 分)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对比鲜明,欲扬先抑,突出了改革
开放让渔村经济由落后走向快速发展"错。根据文章第⑤段内容可知,作者是想表达改革开
放后,渔村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渔村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8.(4 分)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①在渔村炊烟中有作者亲切温暖的童年记忆,熨帖人的心灵。(1 分)
②渔村炊烟让人感受到亲情的召唤、家的温馨与幸福以及善意的邻里乡情。(2 分)
③渔村生产生活的变化、生活的改善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满足。(1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可酌情给分。)
1
9.(6 分)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创作特色的能力。
①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文章真实记录了作者对渔村炊烟的感受与体验,表达了浓浓的
乡愁,表现了温暖的亲情、邻里情以及对渔村发展的幸福感受。
②写出了饱满而独特的形象。文中的渔民勤劳能干、纯朴善良;渔村祥和宁静,炊烟袅袅,
呈现出祥和温馨的画面。
③文字优美而富有韵味。本文语言简洁质朴,清新优美,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长短句结合,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每点 2分,共 6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 分)
10.A(3 分)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李愬准备夜袭蔡州,谋划更
为隐秘。他单独叫来李祐和李忠义,屏退外人后才进行交谈,有时谈话一直延续到夜半,别
人都不能够参与商议。各将领担心李祐制造变故,往往规劝李愬,而李愬对待李祐更为优厚。
“密”作为动词,“其谋”是它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诸将”为“恐”的主语,应在“诸
将”前断开。故排除 BD。“预闻”的主语是“他人”,中间不可断开,且“诸将”是下一
句的主语,所以“诸将”前面断开。故排除 C。故选 A。
11.D(3 分)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和掌握古代
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的“除”是授予官职,“擢”是提拔官职,不是代理暂任的意思。
12.B(3 分)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李愬……最终亲自将李祐活捉”
错误,根据原文“用诚如言而往,生擒祐以归”可知,是史用诚按照李愬的吩咐活捉了李祐。
故选 B。
13.(8 分)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李愬叫来厢虞候史用诚,告诫他说:“你带领骑兵三百人在那片树林中埋伏下来,再
让人在前面摇动旗帜,做出将要焚烧他们的麦堆的样子。(“以”,率领、带领;“于
前”状语后置,在前面;“若”,好像。每个字义解释各 1分,句意 1分,意思接近即
可。)
(2)李愬派兵攻打朗山,淮西的军队前来援救,朝廷军队作战失利将士们都惆怅恼恨,只
有李愬一人高兴地说:“这是我的计策啊!”(“遣”,派遣;“怅恨”,惆怅恼恨;
“欢然”,高兴的样子。每个字义解释各 1分,句意 1 分,意思接近即可。)
2
14.(3 分)(1)作战前掌握敌情虚实(2)善于利用敌方将领的行事特点进行军事部署(3)
善待信任投降将领(4)废除了窝藏敌方间谍要诛杀全家的旧军令,让部下厚待敌方
间谍以达到感化目的。(每点 1分,共 3 分,答对 3 点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丁丑(十八日),李愬派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攻克青喜城,并攻下它。
每当李愬得到归降的士兵,一定要亲自领来询问淮西的底细,因此他对敌方的地形和兵力分
布都了解清楚了。李愬优待吴秀琳,与他策划夺取蔡州。吴秀琳说:“如果您打算夺取蔡州,
非有李祐不可,我是无能为力的。”李祐是淮西的骑兵将领,勇敢而有谋略,防守兴桥栅,
经常侵凌欺辱官军。庚辰(二十一日),李祐率领士兵在张柴村收割麦子,李愬叫来厢虞候
史用诚,告诫他说:“你带领骑兵三百人在那片树林中埋伏下来,再让人在前面摇动旗帜,
做出将要焚烧他们的麦堆的样子。李祐平时小看官军,肯定会率领轻装的骑兵前来驱逐他们。
这时,你便派骑兵袭取他,肯定能够将他擒获。”史用诚按照李愬的吩咐前往,活捉李祐而
回。 由于李祐往日杀害了许多官军,将士们争着请求将他杀掉。李愬不肯答应,给他松了
绑,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当时,李愬准备夜袭蔡州,谋划更为隐秘。他单独叫来李祐和李
忠义,屏退外人后才进行交谈,有时谈话一直延续到夜半,别人都不能够参与商议。各将领
担心李祐制造变故,往往规劝李愬,而李愬对待李祐更为优厚。士兵们也不高兴,各军每天
都有文书声称李祐是淮西叛贼的内应,而且说是听敌方奸细讲的具体情况。李愬担心诽谤的
言语事先传到朝廷,自己来不及搭救李祐,便握着李祐的手哭泣着说:“难道是上天不愿意
平定这伙贼人吗?为什么你我二人相互了解得如此深切,但就是不能够制服众人的议论
呢?”因而,李愬对大家说:“既然诸位怀疑李祐,请大家让他到天子那里接受死刑吧!”
于是,李愬给李祐加上枷锁,将他送往京城,事先暗中上表讲清具体情况,而且说:“如果
杀了李祐,战事就无法取得成功。”宪宗颁诏释放李祐,将他还给李愬。李愬见到李祐时,
高兴地握着李祐的手说:“你得以保全,这是社稷的威灵有知啊!”李愬便暂时任命李祐为
散兵马使,让他带着佩刀巡视警戒,在自己的帐中往来。有时,李愬与他一同就寝,秘密交
谈,直到透出曙色也不入睡,有人在帐外暗中偷听,只能听到李祐感动的哭泣声。当时,唐
州、随州节度使牙卫队三千人,号称六院兵马,都是山南东道精悍勇锐的军队,李愬又任命
李祐为六院兵马使。原先的军令规定,对留宿敌方奸细的人,要屠杀他的全家。李愬废除这
一军令,让人们优待敌人的奸细,奸细反而将实情报告给李愬,李愬愈发了解敌人的情况。
乙酉(二十六日),李愬派兵攻打朗山,淮西兵前去援救,官军失利。大家又惆帐,又恼恨,
只有李愬开心地说:“这正是我的计策啊!”于是,李愬募集了敢死之士三千人,号称突将,
3
天天亲自教练他们,让他们经常做好出发的准备,李就是打算以这支军队袭击蔡州。(只是)
适值多日落雨,到处积满雨水,这一计划没有实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A(3 分)“雷震”喻指潮声,并非实指雷声。
16.(6 分)“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视听结合,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
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2)“凛生寒”呼应“来似雪”,侧面续写观潮
人的感受,江潮扑面而来,使人凛然生寒,烘托了钱塘潮的骇人气势,意味
隽永。(2 点,答对一点 3 分,意思接近即可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每句 1 分,有错
别字该句不得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3 分)①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②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
为开阔光亮,或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③屏气凝神(凝神敛息):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每处 1 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的亦可给分)
19.A(3 分)(“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文中“人间仙境”也是表强
调。B特殊含义,C 反语,D 特殊含义)
20.(4 分)①运用比喻和比拟(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清溪之水比作多羞的少女,以琵
琶遮面写出清溪藏在细叶下的情态;再用排比的修辞写出溪水的捉摸不定②想象丰
富,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清溪宁静、柔润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溪流和自然的向往与热
爱。同时排比修辞的运用也使文章更富有气势和感染力。(修辞手法 2 分,答对 2
个即可给满分;效果 2 分,共 4 分)
21.(4 分) 第一处语病是搭配不当,将“加大”改成“增加”,或在“供给”后加“力
度”;第二处语病是语序不当,“传统的”与“一些”位置对换。(答对一处 2 分,答
对两处 4 分,共 4 分。如有其他修改方法,修改后无语病、符合要求即可给满分)
22.(6 分) ①“反向旅游”为何受追捧 ②网络宣传十分发达 ③早晚会变成冷门景区
(每处 2 分,共 6 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的亦可给分)
四、写作(60 分)
23.参照 2022 年高考评分标准。
【审题指导】
(1)材料解读:写作时首先要吃透材料,把握材料内涵。材料中列出了三种观点,这
三种观点实际上都是对人生的思考。第一种观点讲行走与世界的关系,一个人行走得越远,
他的世界就越大;行走得越近,他的世界就越小。要注意不能狭义地理解“行走”和“世界”
的含义,这里的“行走”和“世界”都是广义的。第二种观点讲人生与经历的关系,一个人
的经历丰富与否,决定了他人生的丰盈与单薄。第三种观点讲人生与胸怀的关系,一个人计
较越多,他的胸怀越狭窄;计较越少,他的胸怀就越宽广。综合以上三点,关键就是思考打
造怎样的人生,考生可以在三种观点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可以表示认同也可以表示否定,只
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4
(2)导语解读:“正值芳华的你”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读了以上材料有怎样的联
想和思考”表明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要从“以上材料”出发;“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提示
考生要把当下与未来发展相结合。作为当代青年,考生应将自身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
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3)主要立意方向: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时代同行;②丰富经历阅历,打造厚
实人生,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③拥有宽广的胸怀,造就成功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
量。
【评分建议】
1.以 43 分为基准上下浮动。
2.坚持激励性原则,对优秀作文要敢于打高分(历次考试作文阅卷 50 分以上的作文偏少,望
改变)。
3.关于字数:8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 分);600 字以下
的文章,3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或只写标题的,给 2 分;
完全空白,评 0 分。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