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找不同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不同的?
什么是观察
观察就是观察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仪器
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对象的过程。
“观” 是运用一切感觉器官去接受各种信息,
包括耳闻、目睹、手摸、鼻嗅、舌尝等
“察” 就是考察、了解事物,是用脑积极思考分析
&1.3.1科学观察
伦琴射线的发现
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 X射线结晶学。X射线也是游离辐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
伦琴制作的第一张X光照片
阅读书本p13内容
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
说说你的科学观察
分享自己曾经的科学观察,说说你观察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手机指纹锁
智能门锁
为什么指纹可以辨别人的身份呢?
法国巴黎警察局于六十年代开始研发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用于刑事案件侦破。
观察我们的指纹
活动
观察自己手指的指纹
(1)先用肉眼仔细观察自己十个手指的指纹, 比较指纹的纹路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纹的纹路不相同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与肉眼观察相比较,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与清晰程度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纹纹路稍大而清晰
观察我们的指纹
(3)将自己的右手食指的指纹用印泥清晰地印在白纸上,并将其与同学的指纹比较,你发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人的指纹不同
指 纹
观察我们的指纹
(4)从这个活动中可得出的结论 :
②同一个人,不同手指的纹路不相同;
①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变大,图像更清晰;
③不同人的指纹不同;
指纹人人皆有,却各不相同。由于指纹重复率极小,大约150亿分之一,故其称为“人体身份证” 。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dna
定性观察
为什么要借助仪器来进行观察?
图中的横线是直线吗?
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吗?
用眼观察两条线段一样长吗?
人的感觉器官局限性_____错觉
感官错觉
图中是螺旋还是同心圆?
小圆圈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
如何避免错觉的产生?
使用仪器帮助观察
刻度尺
规范的使用仪器进行测量,能够使结果正确
放大镜
托盘天平
定量观察
海王星的发现
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判断具有局限性_____错觉,更多情况下,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
1845年,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和法国科学家勒威耶通过对太阳系中天王星轨道的数学计算,预言了天王星外有一颗新行星存在_____海王星。
海王星
观察需要有计划,有必要的知识积累
海王星的发现
1846年,人们果然在他们预言的位置发现了新的行星,并将它命名为海王星。因此,海王星又被称为 “笔尖上发现的行星”。
海王星
海王星的发现
1846年,人们果然在他们预言的位置发现了新的行星,并将它命名为海王星。因此,海王星又被称为 “笔尖上发现的行星”。
用什么仪器观察到了海王星,证明了预言
(1)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到遥远的星系
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
拓展观察力
1、单凭我们的感官无法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
2、感觉观察的范围有局限性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叶绿体。
(2)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微小事物(微观世界)
为什么要借助仪器进行观察?
(3) 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物体运动
拓展观察力
思维拓展
思考讨论
列举你周围见过的观测仪器。课下试着通过查资料,了解这些仪器的用途和简单的原理。
参考答案:监控、显微镜、望远镜、防盗门 “猫眼”、超声诊断设备、血压计、磁共振、摄像机、B超等。
“CT”检查仪
监控
B超
当堂练一练
1. 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 )
A.延长观察过程 B.完成观察任务
C.得到观察结果 D.扩大观察范围
D
2.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阅读
C
当堂练一练
3.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 )
A、用肉眼看书缝里的小蜘蛛
B、查看介绍蜘蛛的有关知识
C、上网搜索更多关于蜘蛛的资料
D、把有关蜘蛛的信息进行归类
A
作业
1、自学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2、自主高效练——新学期计划表+课题 &1.3.1科学观察 课时 1课时 上 课 日 期 8.29
课标 解读 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让学生认识科学发现中有价值的思维过程,而不应该过分强调科学发现的偶然性;通过观察人的指纹特征与相互之间的差异,体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指纹特征,体会人除了容貌有区别之外很多的个性都存在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DNA;并且通过学习辨别是不是直线或同心圆,理解观察需要仔细验证,注重测量,防止形成错觉,并且学习了解海王星的发现过程,说明科学观察,不是无目的,偶然的,而是需要有计划,要有必要的理论研究为前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有计划的细致观察是观察的基础。 知道要排除环境对科学观察的影响,消除感官的错觉。 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伦琴射线发现过程的分析,认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了解科学观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发现是经过严格的研究论证得出的 通过辨别是不是直线或同心圆,知道观察的客观性需要仔细验证,应当注重仪器测量对科学观察的帮助,单纯的感官会产生错觉, 通过对海王星发现过程的学习,知道观察需要有计划,要有必要的理论研究为前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人直观判断的局限性,要通过实验科学的判断,培养在实验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理解数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理解在科学研究中,科学观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PPT,观察指纹(印泥、放大镜)、刻度尺、温度计、量筒、显微镜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活动:找不同 师:你能够找到几处不同?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不同的? 生:观察 师:什么是观察? 解释:“观” 是运用一切感觉器官去接受各种信息, 包括耳闻、目睹、手摸、鼻嗅、舌尝等 “察” 就是考察、了解事物,是用脑积极思考分析 【展示图片】两幅图中两位同学的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所以观察既可以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又可以借助仪器进行观察,第二幅图中的同学就是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树的年轮 解释:观察就是观察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对象的过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进行科学观察 二次备课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P13内容,了解伦琴射线的发现 师: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老师通过上节课和大家的交流发现各位同学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学生分享:说说你的科学观察,分享自己曾经的科学观察,说说你观察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师展示手机的指纹锁,可以让几个学生尝试一下,能否顺利打开 提问:为什么指纹可以辨认别人的身份呢? 【活动】观察自己手指的指纹 师:请同学们先用肉眼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仔细看看手指之间的纹路,是否相同 先用肉眼仔细观察自己十个手指的指纹, 比较指纹的纹路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我发现在观察过程中有的同学在揉眼睛,是不是发现用眼睛观察太累了,指纹的纹路太密集,用眼睛观察很麻烦,大家有什么办法,使细小的东西看起来更清楚?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与肉眼观察相比较,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与清晰程度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那么不同的人之间指纹相同吗? (3)将自己的右手食指的指纹用印泥清晰地印在白纸上,并将其与同学的指纹比较,你发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活动中可得出的结论 : ①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变大,图像更清晰; ②同一个人,不同手指的纹路不相同; ③不同人的指纹不同; 指纹人人皆有,却各不相同。由于指纹重复率极小,大约150亿分之一,故其称为“人体身份证” 。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DNA 师:刚才为什么要借助仪器来进行观察?可能有的同学还有疑意 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下面三幅图片 【展示图片】 师:人的感官是有局限性的,成为错觉,错觉会对我们的科学观察造成较大的影响,如何来避免因为错觉对我们的观察造成的干扰 提出:规范的使用仪器进行测量,能够使结果正确 【阅读书本:海王星的发现】 提出:观察需要有计划,有必要的知识积累 师: 1846年,人们果然在他们预言的位置发现了新的行星,并将它命名为海王星。因此,海王星又被称为 “笔尖上发现的行星”。用什么仪器观察到了海王星,证明了预言 生:望远镜 (1)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到遥远的星系 师:现在大家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要借助仪器进行观察? 1、单凭我们的感官无法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 2、感觉观察的范围有局限性 (2)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微小事物(微观世界) (3) 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物体运动 思考与讨论:列举你周围见过的观测仪器。课下试着通过查资料,了解这些仪器的用途和简单的原理。 参考答案:监控、显微镜、望远镜、防盗门 “猫眼”、超声诊断设备、血压计、磁共振、摄像机、B超等。 当堂练: 1. 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 ) A.延长观察过程 B.完成观察任务 C.得到观察结果 D.扩大观察范围 2.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阅读 3.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 ) A、用肉眼看书缝里的小蜘蛛 B、查看介绍蜘蛛的有关知识 C、上网搜索更多关于蜘蛛的资料 D、把有关蜘蛛的信息进行归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封面——学校、科目、教师姓名、学年、学段
2、学期教学计划
3、教学进度表
4、每课教案
每课教案基本要素
课题(教学内容)、备课时间、教学目标(课标、核心素养、三维目标等)、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课堂类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等。
5、教龄5年以上(不含5年)教师可以选择使用电子教案,要求有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