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宾语前置
我们在学习《鸿门宴》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非常规语序的句子,如下: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这两个句子的顺序怎么了呢?我们先翻译出来:
【译文1】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译文2】沛公在哪里?
对比原文和译文会发现,句①中,“何操”译为了“带了什么”,“何(什么东西、什么物品)”在句中做宾语,既然是宾语,正常情况下应该放在动词谓语“操”的后面,可是句中却放到了“操”的前面。句②中,“安在”也是“在安”的倒装。这实际上就是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其实,在初中阶段古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就遇到过类似的句子顺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情况,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何以战”(《曹刿论战》)。那么,这类现象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怎样找到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组成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用以叙述情况或说明问题的。但是,在文言文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构成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前置结构。
一、宾语前置的几大类别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1.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边。如:
①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奚适”即“适奚”,到哪里。
②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安在”即“在安”,在哪里。
③而又何羡乎 (《赤壁赋》)
“何羡”即“羡何”,羡慕什么。
④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焉置”即“置焉”,放哪里。
⑤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谁欺”即“欺谁”,欺骗谁。
⑥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求”为谓语。
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见事何”。
⑧白雪纷纷何所似?(《世说新语·咏雪》)
“何所似”,即“所似何”,像什么。类似表达还有《木兰辞》中“何所思”等。
⑨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乎”为助词,不译。“恶”应读“wū”,指“什么”的意思,作宾语。“待”为动词,指“凭借”。“恶乎待”即“待恶”,凭借什么。
2.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也要放在助动词前面。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谁敢怨”即“敢怨谁”。
3.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前面。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谁与归”即“与谁归”。
②何以战 (《曹刿论战》)
“何以”即“以何”,凭借什么。何以战,凭什么作战?此句中宾语“何”提前到介词“以”的前面。
③何为其然也 (《赤壁赋》)
“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
“何面目以”,即“以何面目”,凭什么脸面。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首先,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其次,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1.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如: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未之有”即“未有之”,没有这样的事。
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自信”即“不信自”,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③居则曰:“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不吾知”,即“不知吾”,不了解自己。
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
⑤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莫之许”即“莫许之”,没有谁赞同这种做法。
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毋吾以”,就是“毋以吾”,意思是不要因我(就不说了)。
2.另外,这种宾语前置的现象,还残存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时不我待”意指“时不待我”,再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意为:我无诈尔,尔无虞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3.否定句中不前置的情况。
(1)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如: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2)有时候,虽然否定句中使用的是“弗” “非”这几个否定词,但也可能不存在代词宾语前置的问题。因为“弗”“勿”所修饰的动词常常不带宾语。“非”字所否定的,往往是名词性谓语,不存在带宾语的问题;如果“非”字用在动词谓语句中,是表示对全部谓语的否定,也不存在宾语前置的问题。
(3)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不一定都置于动词之前,偶有例外。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在这类前置中,往往借助“是”或“之”等复指代词构成宾语前置,但“是”“之”本身不翻译,更多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如:
1.“何……之有”格式
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有什么满足。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
2.宾语+之+动词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句读之不知”即“不知句读”,“惑之不解”即“不解惑”。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就是“爱菊”“爱莲”“爱牡丹”,“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作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3.“惟(唯)……是……”“惟(唯)……之……”结构
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具有加强语气,强调突出宾语的作用。“惟……是……”“惟……之……”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典型格式,“是”“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惟”是“只”“只是”的意思,起强调突出作用。如: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惟兄嫂是依”,即“惟依兄嫂”,只有依靠兄嫂。
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也留存于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惟利是图”(同“唯利是图”)等。
4.“此之谓”“我之谓”等固定格式
在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中,如果宾语本身是代词,通常用“之”来辅助构成“此之谓”“我之谓”等格式,并且形成了一种固定句式,翻译成“说的就是……”。例如:
①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秋水(节选)》)
“我之谓”,即“谓我”,说的就是我。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此之谓”,即“谓此”,说的就是这。
四、陈述句中,有时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便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的前面。
1.以介词“以”和“于”为常见。如: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全石以”即“以全石”,以整块石头。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是以”即“以是”,因此。
③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
“一言以”即“以一言”,用一句话。
④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秋以为期”即“以秋为期”,把秋天定为我们的婚期。
2.介词的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东向”即“向东”,“南向”即“向南”,“北向”即“向北”,“西向”即“向西”。
五、指代性副词“相”“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副词中没有指代性副词一类,古代汉语则有,即“相”和“见”。这是两个特殊的副词,它们用在及物动词前面作状语,意义上却指代宾语。
1.指代性副词“相”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
(1)“相”指代第一人称,相当于“我”。
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莫相忘”,即“莫忘相”,不要忘掉我。
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短歌行》)
“相存”即“存相”,看望我。
(2)“相”指代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相从许”即“从许相”,答应你。
(3)“相”指代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它”。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黔之驴》)
“莫相知”即“莫知相”,不知道它是什么。
2.指代性副词“见”作宾语,宾语前置。南北朝以后,“见”用作副词,在动词前,相当于“我”。例如: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见背”,即背弃我,言死去。
②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孔雀东南飞》)
“见丁宁”,即叮咛我。
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录”,记。“见录”,即记得我。
二、解题策略
要熟练判断宾语是否前置,就是先熟记课文中宾语前置的例句,再熟记会出现前置的句式、格式。
1.关注含代词的疑问句。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带什么。
2.关注含代词的否定句。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
两个条件中少了任何一个,宾语都不前置。
否定词:不、未、莫、无等;代词:己、之、余等。如: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
“未之知”即“未知之”。
3.看到“以”和“于”等介词前有代词或名词,就注意是否是宾语前置。
如成语“夜以继日”,即“用夜晚接续白天”。
4.熟记“何……之有”“此之谓”“我之谓”“惟(唯)……是……”“惟(唯)……之……”等宾语前置结构。
5.当“相”“见”出现在动词前,判断是否属于宾语前置。
考点通关练
1.下列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下列句子中,“之”作为宾语前置标志(提宾标志)的一项是( )
A.莫之能御也 B.臣未之闻也
C.何陋之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下列各句也是宾语前置句,在句法特点上与它相同的一项是(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古之人莫余欺也 ③大王来何操 ④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A.②⑤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⑤
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不然,籍何以至此
5.下列各项中,不都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何以知之 惟利是图
B.蚓无爪牙之利 未之有也
C.故不我若也 句读之不知
D.虽欲报恩将安归 何面目以归汉
6.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君子哉若人 B.何谓也
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D.无乃尔是过与
7.下列句式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苟为后义而先利 B.何以利吾国
C.先生将何之 D.礼仪之不愆兮
8.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宋,何罪之有
C.奚以知其然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9.下列各句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何陋之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忌不自信
10.下列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阁中帝子今何在?
C.奉宣室以何年?
D.主人何为言少钱?
11.下列各项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今日之事何如? B.何可胜道也哉?
C.而今安在哉? D.何为其然也?
12.下列各句全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有是哉,子之迂也 于斯二者何先
B.无乃尔是过与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C.吾道一以贯之 道之以政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蚓无爪牙之利
13.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不吾知也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14.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和其它选项不同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安在其不辱也
C.而告以成功 D.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B.其我之谓也
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D.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16.与“未之有也”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汝为见?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求人可使报秦者
17.下列与例句同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D.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
18.下列各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B.“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夫晋,何厌之有?
19.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不吾知也
C.则何以哉 D.臣未之闻也
20.下列各句中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1.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夫晋,何厌之有?
22.与“然则一羽之不举”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是乃仁术也
2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君何以知燕王?
C.重为乡党所笑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宾语前置
我们在学习《鸿门宴》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非常规语序的句子,如下: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这两个句子的顺序怎么了呢?我们先翻译出来:
【译文1】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译文2】沛公在哪里?
对比原文和译文会发现,句①中,“何操”译为了“带了什么”,“何(什么东西、什么物品)”在句中做宾语,既然是宾语,正常情况下应该放在动词谓语“操”的后面,可是句中却放到了“操”的前面。句②中,“安在”也是“在安”的倒装。这实际上就是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其实,在初中阶段古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就遇到过类似的句子顺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情况,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何以战”(《曹刿论战》)。那么,这类现象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怎样找到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组成动宾短语或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用以叙述情况或说明问题的。但是,在文言文中,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构成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前置结构。
一、宾语前置的几大类别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1.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边。如:
①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奚适”即“适奚”,到哪里。
②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安在”即“在安”,在哪里。
③而又何羡乎 (《赤壁赋》)
“何羡”即“羡何”,羡慕什么。
④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焉置”即“置焉”,放哪里。
⑤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谁欺”即“欺谁”,欺骗谁。
⑥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求”为谓语。
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见事何”。
⑧白雪纷纷何所似?(《世说新语·咏雪》)
“何所似”,即“所似何”,像什么。类似表达还有《木兰辞》中“何所思”等。
⑨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乎”为助词,不译。“恶”应读“wū”,指“什么”的意思,作宾语。“待”为动词,指“凭借”。“恶乎待”即“待恶”,凭借什么。
2.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也要放在助动词前面。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谁敢怨”即“敢怨谁”。
3.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前面。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谁与归”即“与谁归”。
②何以战 (《曹刿论战》)
“何以”即“以何”,凭借什么。何以战,凭什么作战?此句中宾语“何”提前到介词“以”的前面。
③何为其然也 (《赤壁赋》)
“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
“何面目以”,即“以何面目”,凭什么脸面。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首先,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其次,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1.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如: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未之有”即“未有之”,没有这样的事。
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自信”即“不信自”,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③居则曰:“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不吾知”,即“不知吾”,不了解自己。
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
⑤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莫之许”即“莫许之”,没有谁赞同这种做法。
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毋吾以”,就是“毋以吾”,意思是不要因我(就不说了)。
2.另外,这种宾语前置的现象,还残存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时不我待”意指“时不待我”,再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意为:我无诈尔,尔无虞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3.否定句中不前置的情况。
(1)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如: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2)有时候,虽然否定句中使用的是“弗” “非”这几个否定词,但也可能不存在代词宾语前置的问题。因为“弗”“勿”所修饰的动词常常不带宾语。“非”字所否定的,往往是名词性谓语,不存在带宾语的问题;如果“非”字用在动词谓语句中,是表示对全部谓语的否定,也不存在宾语前置的问题。
(3)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不一定都置于动词之前,偶有例外。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在这类前置中,往往借助“是”或“之”等复指代词构成宾语前置,但“是”“之”本身不翻译,更多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如:
1.“何……之有”格式
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有什么满足。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
2.宾语+之+动词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句读之不知”即“不知句读”,“惑之不解”即“不解惑”。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就是“爱菊”“爱莲”“爱牡丹”,“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作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3.“惟(唯)……是……”“惟(唯)……之……”结构
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具有加强语气,强调突出宾语的作用。“惟……是……”“惟……之……”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典型格式,“是”“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惟”是“只”“只是”的意思,起强调突出作用。如: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惟兄嫂是依”,即“惟依兄嫂”,只有依靠兄嫂。
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也留存于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惟利是图”(同“唯利是图”)等。
4.“此之谓”“我之谓”等固定格式
在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中,如果宾语本身是代词,通常用“之”来辅助构成“此之谓”“我之谓”等格式,并且形成了一种固定句式,翻译成“说的就是……”。例如:
①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秋水(节选)》)
“我之谓”,即“谓我”,说的就是我。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此之谓”,即“谓此”,说的就是这。
四、陈述句中,有时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便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的前面。
1.以介词“以”和“于”为常见。如: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全石以”即“以全石”,以整块石头。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是以”即“以是”,因此。
③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
“一言以”即“以一言”,用一句话。
④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秋以为期”即“以秋为期”,把秋天定为我们的婚期。
2.介词的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东向”即“向东”,“南向”即“向南”,“北向”即“向北”,“西向”即“向西”。
五、指代性副词“相”“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副词中没有指代性副词一类,古代汉语则有,即“相”和“见”。这是两个特殊的副词,它们用在及物动词前面作状语,意义上却指代宾语。
1.指代性副词“相”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
(1)“相”指代第一人称,相当于“我”。
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莫相忘”,即“莫忘相”,不要忘掉我。
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短歌行》)
“相存”即“存相”,看望我。
(2)“相”指代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相从许”即“从许相”,答应你。
(3)“相”指代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它”。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黔之驴》)
“莫相知”即“莫知相”,不知道它是什么。
2.指代性副词“见”作宾语,宾语前置。南北朝以后,“见”用作副词,在动词前,相当于“我”。例如: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见背”,即背弃我,言死去。
②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孔雀东南飞》)
“见丁宁”,即叮咛我。
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录”,记。“见录”,即记得我。
二、解题策略
要熟练判断宾语是否前置,就是先熟记课文中宾语前置的例句,再熟记会出现前置的句式、格式。
1.关注含代词的疑问句。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带什么。
2.关注含代词的否定句。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
两个条件中少了任何一个,宾语都不前置。
否定词:不、未、莫、无等;代词:己、之、余等。如: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
“未之知”即“未知之”。
3.看到“以”和“于”等介词前有代词或名词,就注意是否是宾语前置。
如成语“夜以继日”,即“用夜晚接续白天”。
4.熟记“何……之有”“此之谓”“我之谓”“惟(唯)……是……”“惟(唯)……之……”等宾语前置结构。
5.当“相”“见”出现在动词前,判断是否属于宾语前置。
考点通关练
1.下列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何厌之有”应为“有何厌”,“之”作标志将宾语前置;
B.“未之有也”应为“未有之也”,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作标志将宾语前置;
D.“吾谁与归”应为“吾与谁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前置。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之”作为宾语前置标志(提宾标志)的一项是( )
A.莫之能御也 B.臣未之闻也
C.何陋之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没有人可以抵御他。“之”,代词作宾语,他。
B.句意: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之”,代词作宾语,这样的事。
C.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D.句意:做到了这些事还不能建立王业的,从来没有过。“之”,代词作宾语,事情。
故选C。
3.“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下列各句也是宾语前置句,在句法特点上与它相同的一项是(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古之人莫余欺也 ③大王来何操 ④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A.②⑤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⑤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何厌之有?”是“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之”是提宾助词。
①句,“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翻译为:不明白句子的停顿,不解除疑惑。
②句,是否定句,代词“余”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子。翻译为: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③句,是疑问句,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翻译为:大王来带了什么(礼物)?
④句,“何功之有哉”,以“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翻译为:你到秦军就好像把肉投给饿虎,有什么功劳呢?
⑤句,“唯余马首是瞻”,“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词。翻译为:明天早晨,鸡一叫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作战的时候,全军将土都要看我的马头来定行动的方向。
所以①和④是以“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不然,籍何以至此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何以”应为“以何”,宾语前置句;
B.“无以”,意思是“没有用来……的”,固定句式;
C.“安在”应为“在安”,宾语前置句;
D. “何以”应为“以何”,宾语前置句。
故选B。
5.下列各项中,不都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何以知之 惟利是图
B.蚓无爪牙之利 未之有也
C.故不我若也 句读之不知
D.虽欲报恩将安归 何面目以归汉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宾语“何”前置,现代汉语语序为“以何知之”。
“惟利是图”,宾语前置句,“是”,提宾的标志,“唯利是图”现代汉语语序为“惟图利”。
B.“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现代汉语语序为“蚓无利爪牙”。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之”前置,现代汉语语序为“未有之也”。
C.“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我”作动词“若”的宾语,宾语“我”前置,现代汉语语序为“故不若我也”。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现代汉语语序为“不知句读”。
D.“虽欲报恩将安归”,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安”作动词“归”的宾语,宾语“安”前置,现代汉语语序为“虽欲报恩将归安”。
“何面目以归汉”,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何面目”作介词“以”宾语前置。现代汉语语序为“以何面目归汉”。
故选B。
6.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君子哉若人 B.何谓也
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D.无乃尔是过与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 主谓倒装句。“若人”是主语,“君子哉”是谓语。
B. 宾语前置句。“何”是“谓”的宾语。
C. 宾语前置句。“之”是“知”的宾语。
D. 宾语前置句。“尔”是“过”的宾语,“是”为助词,提宾的标志。
故选A。
7.下列句式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苟为后义而先利 B.何以利吾国
C.先生将何之 D.礼仪之不愆兮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一般陈述句。句意: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面。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利吾国。句意:拿什么(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先生将之何。句意:先生将要去什么地方?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愆礼仪兮。句意:礼义方面没有过失。
故选A。
8.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宋,何罪之有
C.奚以知其然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A.定语后置句,“利”“强”是后置定语。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B.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罪”。句意:“宋国有什么罪呢”。
C.宾语前置句,“奚以”应为“以奚”。句意:“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
D.宾语前置句,“莫之夭阏”应为“莫夭阏之”。句意:“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挡它”。
故选A。
9.下列各句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何陋之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忌不自信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宾语“吾”前置;句意:平日说:你们是不了解我的。
B.宾语前置句,宾语“陋”前置;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
C.状语后置句,状语“乎三子者之撰”后置;句意: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D.宾语前置句,宾语“自”前置。句意:邹忌不相信自己。
故选C。
10.下列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阁中帝子今何在?
C.奉宣室以何年?
D.主人何为言少钱?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胡乎遑遑欲之何”。句意: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阁中帝子今在何”。句意: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年奉宣室”。句意: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主人为何言少钱”。句意:主人呀,你为什么说钱不多?
故选C。
11.下列各项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今日之事何如? B.何可胜道也哉?
C.而今安在哉? D.何为其然也?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应是:“今日之事如何?”这里,疑问副词“何”前置了。句意:今天的事情怎么样?
B.固定句式,何……哉(也)?怎么能……呢?表示反问。句意:哪能说得完啊!
C.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应是:“而今在安哉?”疑问代词“安”前置。句意:如今在哪里呢?
D.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应是:“为何其然也?”疑问代词“何”前置。句意:为什么变成这样子呢?
故选B。
12.下列各句全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有是哉,子之迂也 于斯二者何先
B.无乃尔是过与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C.吾道一以贯之 道之以政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蚓无爪牙之利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句,主谓倒装句,“子之迂”为主语,“有是哉”为谓语。句意:唉,你竟然迂腐到了这种程度。
第二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斯二者先何。句意:在这二者之间你会先舍弃哪一个?
B.均是宾语前置句。第一句的正常语序为:无乃过尔与。句意:恐怕该责备你吧。
第二句的正常语序为:何必之公山氏。第一个“之”为提宾标志词,第二个“之”为动词,到。句意:何必要到公山氏呢。
C.第一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吾道以一贯之。句意: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第二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政道之。句意:用政令来治理百姓。
D.第一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吾非斯人之徒与而与谁。句意: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
第二句,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故选B。
13.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不吾知也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现代汉语与文言文不同句式的能力。
例句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凡长安为观游豪富人及卖果”。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D.判断句,“……也”为标志。
故选B。
14.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和其它选项不同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安在其不辱也
C.而告以成功 D.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句意:古代的人不欺骗我啊。
B.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应为“在安其不辱也”。句意:他们的不受辱表现在哪里呢?
C.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而以成功告”。句意:把成功的消息告诉(他)。
D.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应为“以为莫若己者”。句意:认为没有比得上自己的人。
故选C。
1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B.其我之谓也
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D.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
A.“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宾语前置句,“自欺”应为“欺自”。
B.“其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应为“谓我”。
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宾语前置句,“何”是“为”的宾语,前置了。
D.“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故选D。
16.与“未之有也”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汝为见?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求人可使报秦者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句意“从来没有这种事”。是宾语前置句,“之”字为提宾标志。正确语序为“未有之”。
A.句意:“我为什么要见你”。是宾语前置句,“以”字为提宾标志。正确语序为“以何见汝”。
B.句意:“用篆文的山龟鸟兽的图形来装饰它”。是状语后置句,“以”字为状后标志。正确语序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C.句意:“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是被动句,用“见”表被动。
D.句意:“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使报秦”修饰“人”,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性为助词,结构为“中心词+定语+者”。
故选A。
17.下列与例句同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D.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解忧?唯有杜康。句意: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德道之,以礼齐之,有耻且格。句意:通过道德教育完善自己的品德,用礼仪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人就有了羞耻心,并能积极改正错误。
D.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有之也。句意:不喜好冒犯长辈、上级的人,而喜好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故选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B.“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疑问句,不是宾语前置句。
B.句意:“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宾语前置句,“夫子之谓也”应为“谓之夫子也”。
C.句意:这样还不能称王的,历史上还没有过。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应为“未有之也”。
D.句意: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应为“有何厌”。
故选A。
19.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不吾知也
C.则何以哉 D.臣未之闻也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在沂水中沐浴、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应为“乎沂浴,乎舞雩风”。
B.句意:没有人了解我。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吾也”。
C.句意: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宾语前置,“何以”应为“以何”。
D.句意: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宾语前置,应为“臣未闻之也”。
故选A。
20.下列各句中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宋国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宋人。
B.句意: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知人者智,知自者明。
C.句意:这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
D.句意: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定语后置句,“中心词+而+定语+者”的形式,正常语序为:有(而)可以终身行之一言(者)乎?
故选B。
21.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判断句,“子非鱼”是判断句式。“非”,不是。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句,“之”是“怠”的宾语,前置了。
正常语序:“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之”。
C.“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句,“余”是“欺”的宾语,前置了。
正常语序:“古之人不欺余也”。
D.“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夫晋,有何厌”。
故选A。
22.与“然则一羽之不举”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是乃仁术也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题干中“然则一羽之不举”是宾语前置句,即“不举一羽”。句意: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
A.主谓倒装句,“宜乎”作谓语置于主语“百姓之谓我爱也”前。句意:应该啊,百姓认为我很吝啬。
B.宾语前置句,即“莫能御之也”。句意: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C.状语后置句,即“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异”。句意:大王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感到奇怪。
D.判断句,“是……也”表判断。句意:这正是仁爱之道。
故选B。
2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君何以知燕王?
C.重为乡党所笑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翻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正常语序为:古之人不欺余也。为宾语前置句。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翻译为: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正常语序为: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B.“君何以知燕王”翻译为: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正常语序为:君以何知燕王。为宾语前置句。
C.“重为乡党所笑”翻译为:而又被乡党取笑。为被动句。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翻译为: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为被动句。
故选B。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