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的句式中,主谓宾定状补成分是按照特定顺序排列的,而在文言句式中,有些成分的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的“倒装”情况。
其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会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作“定语后置”。
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和“强”是修饰中心词“爪牙”和“筋骨”的定语,放到了中心词的后面,其正常语序应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一、类别及举例
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如下五种情况:
(一)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在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如: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
【句意】十二卷军书上,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军书”是中心词,“十二卷”是数量词,修饰“军书”,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十二卷军书。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句意】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闲人”是中心词,“两人”是数量词,修饰“闲人”,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如吾两闲人耳。
③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
【句意】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金”和“邑”是中心词,“千斤”和“万家”是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千斤金,万家邑。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正确语序为:十二金人。
⑤杂彩三百匹。——《孔雀东南飞》
正确语序为:三百匹杂彩。
(二)中心词+定语+者
此类定语后置,定语通常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这种定语后置,有个特殊标志,总是用助词“者”来煞尾。
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句意】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奇字”是中心词,“素无备”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素无备之奇字。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句意】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宾客”是中心词,“知其事”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知其事之宾客。
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意】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可使报秦之人。
④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句意】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少年”是中心词,“好事”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好事之少年。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句意】原来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核舟的。
“桃核”是中心词,“修狭”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修狭之桃核。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意】能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可受到上等奖赏。
“群臣吏民”是中心词,“能面刺寡人之过”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
⑦群臣侍殿上者。——《荆轲刺秦王》
正确语序为:侍殿上之群臣。
⑧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正确语序为:留在汉之匈奴使。
(三)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有时,在中心词与定语之间会插上“之”(或“而”)字,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句意】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马”是中心词,“千里”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正确语序为:千里之马。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句意】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
“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正确语序为:铿然有声之石。
③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句意】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僧”是中心词,“富”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正确语序为:富僧。
④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句意】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穷民”是中心词,“无告者”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正确语序为:无告之穷民。
⑤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句意】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缙绅”是中心词,“能不易其志”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正确语序为: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四)中心词+之+定语
此类定语后置,定语一般是由形容词担任,用“之”字将定语后置。如: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句意】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国君。
“庙堂”是中心词,“高”是修饰语,作定语,后置了。正常语序为:高之庙堂。“江湖”是中心词,“远”是修饰语,作定语,后置了。正常语序为:远之江湖。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句意】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身”是中心词,“察察”是修饰语,作定语,后置了。正常语序为:察察之身。“物”是中心词,“汶汶”是修饰语,作定语,后置了。正常语序为:汶汶之身。
(五)“所”字结构定语后置(中心词+所字结构)。如:
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句意】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洪水冲出山沟一样。
“怨愤”是中心词,“所积”——“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翻译时前置。
二、解题策略
对于定语后置的理解,高考一般在翻译题中进行考查。要准确翻译含有定语后置现象的句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掌握翻译方法
定语后置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后置的定语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面来。另外,翻译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字(现代汉语翻译为“的”)。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语序还原后应为“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翻译为“能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官吏、大臣和百姓”。
(二)熟记判断标志
1.判断定语后置句最明显的标志词就是“者”和“之”,如果二者并用,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则为定语后置句的可能性更高。如: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句意】于是召集谢庄精通武术的少年动员他们。
2.有时还呈现为“中心词+有……者”的结构。如:
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句意】有位吹洞箫的客人。
我们在翻译时如果看到以上标志词,同时又发现该句中的主语或者宾语后面的成分明显是起修饰作用的,则可断定该句为定语后置。
3.数量词位于中心词后也是明显标志。如: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句意】等到到达陈县,已有六七百辆战车,一千多骑兵,几万士兵。
【注意】
1.定语后置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可以后置。一般来说,修饰性的定语才有这种后置情况,至于领属性的定语是不能移到中心词之后的。
例如:“秦之咸阳”不能说成“咸阳之秦者”,“蛇鳝之穴”不能说成“穴之蛇鳝者”。
2.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时,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的定语不后置,而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一般后置。如“村中少年好事者”中,中心词是“少年”,“村中”是名词性领属性定语,不后置,而“好事”是动词结构的修饰性定语,要后置。
3.注意与其他句式的区分
(1)注意与判断句中的“者”区分。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虽然该句表面上符合“中心语+之+定语+者”的格式,但实际上并非“定语后置句”,“之”的作用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者”的作用是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整句是判断句。同时,此句的“美”是谓语,译为“认为……美”,并非修饰“吾妻”的定语。
(2)并非所有的“所字结构”都是定语后置。
“所字结构”为定语后置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符合“中心词+所+动词性定语”的格式。如:
①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句意】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洪水冲出山沟一样。
“怨愤所积”为“所积怨愤”的倒装,“所积”的中心词是“怨愤”,作“怨愤”的定语,后置了。
②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句意】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不过七八万人。
此句的结构是“所+动+中心词”,“所得”的中心词是“表众”,“所得”作“表众”的定语,没有后置。
第二,在翻译时,“所”字后面的动词要明显是修饰“所”字前面的名词的定语。如:
①骞身所至者大宛。——《张骞传》
【句意】张骞亲身到达的地方是大宛。
此处“所”字前面虽有名词“骞身”,后有动词“至”,表面上符合“中心词+所+动词”的结构,但是“至”并不是“骞身”的定语,不能译作“到达的张骞身体”,而是“张骞亲身所到达的地方”,此处需补充“……的地方”,这是所字结构的典型用法。
考点通关练
1.下列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焉”,兼词,相当于“于之”,“风雨兴焉”就是“风雨兴于之”,正常语序是“风雨于之(此)兴”。句意:堆积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
B.判断句,“非……者也”表判断。句意: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C.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
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故选D。
2.下列各组句子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句读”“惑”分别作“不知”“不解”的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B.定语后置句,“利”“强”分别作“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了,正常语序为“利爪牙,强筋骨”。
C.定语后置句,“能不易其志”作“缙绅”的定语,后置了,正常语序为“能不易其志缙绅”。
D.定语后置句,“千里”“一石”分别作“马”“粟”的定语,后置了,正常语序为“千里马”“一石粟”。
故选A。
3.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烧溺死者人马甚众”。句意:“曹军被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
B.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求于我”。
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句意:“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
D.定语后置句,后置定语是“铿然有声”,正常语序为“铿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句意:“被敲打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
故选B。
4.下列各项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求,尔何如?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苟以天下之大 D.籍何以至此?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求,尔如何?句意:冉求,你怎么样?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师不必于弟子贤。句意: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苟以大之天下。句意:如果凭借偌大国家。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籍以何至此?句意:我怎么会这样对你呢?
故选C。
5.下列文言特殊句式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吾”是“知”的宾语,正常语序是“不知吾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
B.“盛”修饰“丝竹管弦”,虽然没有繁盛的丝竹管弦,为定语后置句。
C.正常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作状语,为状语后置句。
D.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判断句。
故选B。
6.下列句子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怨灵修之浩荡兮
C.凌万顷之茫然 D.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句式中定语后置句的能力。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高余岌岌兮之冠。句意:我戴着高高的帽子。
B.无特殊句式。句意:怨恨那君王过分荒唐。
C.定语后置句。“茫然”是旷远的意思,是个形容词;以“万顷”代指江面,用“茫然”来修饰“万顷”,做“万顷”的定语。倒装过来的句式为“凌茫然之万顷”。句意:越过茫茫的江面。定语后置句。
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句意: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去。
故选B。
7.下列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B.奉晨昏于万里
C.都督阎公之雅望
D.童子何知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判断句,无标志词。句意:我,地位卑微,是一个书生。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万里奉晨昏。句意: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
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雅望之都督阎公。句意:享有崇高的名望都督阎公。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童子知何。句意:小孩子懂得什么?
故选C。
8.从句式角度考虑,为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大王来何操
C.群臣侍殿上者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句意: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B.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何”作谓语动词“操”的宾语,宾语“何”前置,正常语序为“操何”。句意:大王来带了什么?
C.定语后置句。“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侍殿上”修饰中心语“群臣”,正常语序为“侍殿上群臣”。句意:在殿上侍俸的群臣。
D.判断句。“……者,……”为标志。句意: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
故选C。
9.下列选项中,全是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①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②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③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惟兄嫂是依
⑥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1)一般陈述句。句意:宽宽绰绰的样子,那么刀刃的运转必定有余地啊。
(2)定语后置句。定语“八百余人”修饰中心语“骑从”。现代汉语语序为“麾下八百余人骑从”。句意:部下壮士八百多骑马跟在后面的人。
(3)一般陈述句。句意:统率骑兵的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4)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利”“强”分别修饰中心语“爪牙”“筋骨”,现代汉语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5)宾语前置句,“是”,提宾标志,现代汉语语序是“惟依兄嫂”。句意:只好靠哥嫂抚养。
(6)定语后置句,定语“持缣素而请者”后置,带着白绢来请他作画的四面八方的人们。
②④⑥都是定语后置句,①一般陈述句,③省略句,⑤宾语前置句。
故选D。
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被动句,“见”“被”表被动;
B.被动句,“于”表被动;
C.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D.定语后置句,“身之察察”即“察察之身”。
故选D。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铸以为金人十二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之)大臣数十家”,句意: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十几家。
B.“为天下笑”是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由此而导致自己被杀,国家败亡,被天下耻笑。
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铸以为十二金人”,句意:冶炼它们铸造成十二个铜人。
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人又谁能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物”,句意:怎么能用皎洁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世事呢?
故选B。
12.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客有吹洞箫者”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有吹洞箫者客”。句意: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
A.判断句。句意: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
B.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C.定语后置句,正确顺序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骨。
D.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懂得句子停顿,不能解决疑惑。
故选C。
1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A.何以汝为见
B.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宋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人”。句意:宋国有善于调制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人。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见汝为”。句意:要见你干什么?
B.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
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察察身”“汶汶物”。句意: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君子于义喻,小人于利喻”。句意: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故选C。
14.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凌万顷之茫然
A.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B.崖限当道者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句意:越过茫茫的万顷江面。
A.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逐渐看到云雾中那数十个白如樗蒲般的站立着的,那是山峰。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限当道者崖”。句意: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解忧”。句意: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D.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这不正是当年周瑜围困曹操的地方吗?
故选B。
15.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雁荡具体而微者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的句式为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的形式,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A.定语后置句,中心词+之+定语+者的形式,“千里”作“马”的定语。句意:(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具体而微(者)雁荡。句意:也(可算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
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今还者战士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句意:现在归队回来的士兵和关羽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
故选D。
1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数十年竞为秦所灭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被动句,前半句是“见”字式被动句式,后半句是“被”字式被动句式。句意: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
B.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C.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几十年后竟然被秦灭掉。
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人又谁能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物者乎”。句意: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
故选D。
17.下面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铿然有声之石”。
B.句意:凡是长安把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及种树卖果营利的富豪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凡长安为观游及卖果的豪富人”。
C.句意: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之人”。
D.句意: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正常语序为“又有若老人于山谷中咳且笑”。
故选D。
1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A.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 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有一可以终身行之者言乎”。
A.判断句,“……也”,判断句标志。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
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居高庙堂则忧其民”。
故选D。
19.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秦人不暇自哀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苟以天下之大 D.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自哀”应为“哀自”。句意: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悼自己。
B.定语后置句,“好事者”修饰“少年”。句意: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C.定语后置句,“之”是定语后置得到标志,“大”是“天下”的后置定语。句意:如果凭借偌大国家。
D.定语后置句,“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是“人”的后置定语。句意: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
故选A。
20.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A.复驾言兮焉求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则告诉不许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凡长安为观游豪富人及卖果者”;句意:凡是长安(种树)作为观赏游玩有钱有势的人家以及卖果的人。
A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求焉”;句意:我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B.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石之铿然有声者”;句意:被敲打时铿锵作响的石头。
C.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又以何……”;句意: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 ?
D.被动句,“许”,被允许;句意:而(我的)申诉不被允许。
故选B。
21.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定语后置句,“有功”作“诸将”的定语,后置了。句意:项羽让有功的部将为王。
B.定语后置句,“能属”作“骑”的定语,后置了。句意: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C.定语后置句,“有侮信”作“少年”的定语,后置了。句意:淮阴这个地方的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的年轻人。
D.判断句,“乃”表判断。句意:我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
故选D。
22.下列选项中与“崖限当道者”一句句式相同的是( )
A.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 B.宋人有酤酒者
C.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D.便被举主取去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
例句: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限当道者崖”。句意: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A.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河、巩之间遇司隶从事”。句意:在河、巩之间遇到司隶从事。
B.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有酤酒(之)宋人”,句意:有一个卖酒的宋国人。
C.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D.被动句,“被”字表被动。句意:就被主考官拿去。
故选B。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的句式中,主谓宾定状补成分是按照特定顺序排列的,而在文言句式中,有些成分的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的“倒装”情况。
其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会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作“定语后置”。
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和“强”是修饰中心词“爪牙”和“筋骨”的定语,放到了中心词的后面,其正常语序应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一、类别及举例
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如下五种情况:
(一)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在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如: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
【句意】十二卷军书上,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军书”是中心词,“十二卷”是数量词,修饰“军书”,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十二卷军书。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句意】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闲人”是中心词,“两人”是数量词,修饰“闲人”,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如吾两闲人耳。
③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
【句意】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金”和“邑”是中心词,“千斤”和“万家”是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千斤金,万家邑。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正确语序为:十二金人。
⑤杂彩三百匹。——《孔雀东南飞》
正确语序为:三百匹杂彩。
(二)中心词+定语+者
此类定语后置,定语通常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这种定语后置,有个特殊标志,总是用助词“者”来煞尾。
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句意】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奇字”是中心词,“素无备”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素无备之奇字。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句意】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宾客”是中心词,“知其事”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知其事之宾客。
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意】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可使报秦之人。
④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句意】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少年”是中心词,“好事”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好事之少年。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句意】原来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核舟的。
“桃核”是中心词,“修狭”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修狭之桃核。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意】能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可受到上等奖赏。
“群臣吏民”是中心词,“能面刺寡人之过”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
正确语序为: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
⑦群臣侍殿上者。——《荆轲刺秦王》
正确语序为:侍殿上之群臣。
⑧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正确语序为:留在汉之匈奴使。
(三)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有时,在中心词与定语之间会插上“之”(或“而”)字,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句意】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马”是中心词,“千里”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正确语序为:千里之马。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句意】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
“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正确语序为:铿然有声之石。
③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句意】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僧”是中心词,“富”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正确语序为:富僧。
④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句意】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穷民”是中心词,“无告者”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正确语序为:无告之穷民。
⑤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句意】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缙绅”是中心词,“能不易其志”是修饰语,做定语,后置了。正确语序为: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四)中心词+之+定语
此类定语后置,定语一般是由形容词担任,用“之”字将定语后置。如: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句意】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国君。
“庙堂”是中心词,“高”是修饰语,作定语,后置了。正常语序为:高之庙堂。“江湖”是中心词,“远”是修饰语,作定语,后置了。正常语序为:远之江湖。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句意】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身”是中心词,“察察”是修饰语,作定语,后置了。正常语序为:察察之身。“物”是中心词,“汶汶”是修饰语,作定语,后置了。正常语序为:汶汶之身。
(五)“所”字结构定语后置(中心词+所字结构)。如:
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句意】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洪水冲出山沟一样。
“怨愤”是中心词,“所积”——“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翻译时前置。
二、解题策略
对于定语后置的理解,高考一般在翻译题中进行考查。要准确翻译含有定语后置现象的句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掌握翻译方法
定语后置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后置的定语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面来。另外,翻译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字(现代汉语翻译为“的”)。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语序还原后应为“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翻译为“能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官吏、大臣和百姓”。
(二)熟记判断标志
1.判断定语后置句最明显的标志词就是“者”和“之”,如果二者并用,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则为定语后置句的可能性更高。如: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句意】于是召集谢庄精通武术的少年动员他们。
2.有时还呈现为“中心词+有……者”的结构。如:
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句意】有位吹洞箫的客人。
我们在翻译时如果看到以上标志词,同时又发现该句中的主语或者宾语后面的成分明显是起修饰作用的,则可断定该句为定语后置。
3.数量词位于中心词后也是明显标志。如: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句意】等到到达陈县,已有六七百辆战车,一千多骑兵,几万士兵。
【注意】
1.定语后置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可以后置。一般来说,修饰性的定语才有这种后置情况,至于领属性的定语是不能移到中心词之后的。
例如:“秦之咸阳”不能说成“咸阳之秦者”,“蛇鳝之穴”不能说成“穴之蛇鳝者”。
2.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时,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的定语不后置,而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一般后置。如“村中少年好事者”中,中心词是“少年”,“村中”是名词性领属性定语,不后置,而“好事”是动词结构的修饰性定语,要后置。
3.注意与其他句式的区分
(1)注意与判断句中的“者”区分。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虽然该句表面上符合“中心语+之+定语+者”的格式,但实际上并非“定语后置句”,“之”的作用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者”的作用是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整句是判断句。同时,此句的“美”是谓语,译为“认为……美”,并非修饰“吾妻”的定语。
(2)并非所有的“所字结构”都是定语后置。
“所字结构”为定语后置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符合“中心词+所+动词性定语”的格式。如:
①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句意】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洪水冲出山沟一样。
“怨愤所积”为“所积怨愤”的倒装,“所积”的中心词是“怨愤”,作“怨愤”的定语,后置了。
②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句意】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不过七八万人。
此句的结构是“所+动+中心词”,“所得”的中心词是“表众”,“所得”作“表众”的定语,没有后置。
第二,在翻译时,“所”字后面的动词要明显是修饰“所”字前面的名词的定语。如:
①骞身所至者大宛。——《张骞传》
【句意】张骞亲身到达的地方是大宛。
此处“所”字前面虽有名词“骞身”,后有动词“至”,表面上符合“中心词+所+动词”的结构,但是“至”并不是“骞身”的定语,不能译作“到达的张骞身体”,而是“张骞亲身所到达的地方”,此处需补充“……的地方”,这是所字结构的典型用法。
考点通关练
1.下列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下列各组句子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下列各项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求,尔何如?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苟以天下之大 D.籍何以至此?
5.下列文言特殊句式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6.下列句子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怨灵修之浩荡兮
C.凌万顷之茫然 D.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7.下列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B.奉晨昏于万里
C.都督阎公之雅望
D.童子何知
8.从句式角度考虑,为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大王来何操
C.群臣侍殿上者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9.下列选项中,全是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①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②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③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惟兄嫂是依
⑥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
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铸以为金人十二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2.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客有吹洞箫者”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A.何以汝为见
B.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凌万顷之茫然
A.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B.崖限当道者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5.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雁荡具体而微者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数十年竞为秦所灭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7.下面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1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A.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9.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秦人不暇自哀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苟以天下之大 D.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20.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A.复驾言兮焉求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则告诉不许
21.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22.下列选项中与“崖限当道者”一句句式相同的是( )
A.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 B.宋人有酤酒者
C.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D.便被举主取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