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讲练通关 固定句式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讲练通关 固定句式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7 16:16: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固定句式,了解这些固定句式,对我们阅读、翻译文言文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固定句式也是高考常考内容。
文言文固定句式是指古代汉语中有些词性、用法不同的词,因经常连用或配合起来使用,从而形成的用法和结构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这些固定句式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选择、表示感叹和表示揣度五种。

一、表示疑问

1.“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语气
译为: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拿走我的和氏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

②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③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译文】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分一厘都搜刮干净,挥霍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

④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到底怎么做?

⑤奈何绝秦欢?——《屈原列传》
【译文】怎么能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呢?

2.此类结构中间可插入宾语“之”或各种短语,具体说出所疑。
(1)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虞姬啊!虞姬啊!我把你怎么办啊?

(2)若……何。可译为“对……怎么办?”。
①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译文】已诱敌深入了,对他们怎么办?

②若楚惠何?——《晋楚城濮之战》
【译文】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

3.“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
①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译文】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
译为: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①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译文】而唯独这个地方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5.“如……何”,译为:“把……怎么样”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译文】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6.“何所……”,译为“……的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译文】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

二、表示反问

1.“何(奚)以……为”“何(奚)……为”
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羽笑着说:“老天要灭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呢?”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做什么呢?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译文】为什么要高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2.“庸……乎”。译为:哪管……呢,难道……吗?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3.“岂……哉(乎、耶、也)”。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译文】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被杀戮千次万次,哪里有什么后悔的呢!

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
【译文】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

④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译文】我一直在盼望着将军到来,又怎么敢背叛您呢!

4.“其……乎(也、耶、欤)”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
译为:大概(恐怕)……吧!还是……吧!难道……吗?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译文】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从这个缘故产生的吧?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译文】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5.“(岂)独……耶(乎、哉)?”。译为:难道……吗。
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蔺相如虽然愚钝,难道就害怕廉将军吗?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译文】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是(宠爱)伶人(才这样)吗?

6.“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译文】学到的东西,然后按一定的时间进行温习,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译文】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③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十二章》
【译文】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7.“不为……乎”连用,表反问。译为:不是……吗。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译文】这不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8.“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译为:有什么……呢。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9.“……何如哉?”译为:该是怎样的呢。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
【译文】现在我不幸,早年失去了父母,又没有亲兄弟,独自一人,少卿看我对妻子儿女怎样呢?

10.“非……欤”连用,表反问。译为:不是……吗。
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译文】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11.“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译为:怎么……呢,哪里……呢。
①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译文】然而刘备才刚刚吃了败战不久,怎么能抵抗得了当前的祸难呢?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译文】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12.“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的反问。译为:恐怕……吧。
①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远方的主人郑君若事先作好了防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


13.“宁……耶”连用,表反问。译为:哪里(怎么)……呢。
①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译文】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14.“况于……乎”,表反问。译为:更何况……呢?
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一般百姓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更何况作为将相的人呢?

三、表示选择问

1.“孰与”“孰若”,译为“与……相比,哪一个……”。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漂亮?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2.“与其……孰若”,译为“与其……,不如……”。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译文】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①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教战守策》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4.岂……欤(耶),抑……欤(耶),译为:是……还是……呢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5.其……耶?其……耶(也),译为:是……呢?还是……呢
①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译文】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四、表示感叹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译文】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多么衰败差劲啊!

2.一何……,译为:多么……。
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译文】差役喊叫得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得多么悲伤。

3.“……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译文】“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说的就是我啊。

五、表示揣度

1.“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这画)莫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译文】饱览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③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译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六、其他固定句式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没有办法、条件、原因、道理”。
①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译文】祝酒完了,(项庄)说:“君王与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的,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译文】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家庭贫寒,没有什么办法得到书籍学习。

2.“有以”,多译作“有用来……的,有办法、条件、原因、道理”。
①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译文】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用来对付的方法。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①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译文】受到过分的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疑不决,有其他非分的愿望呢?

②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

③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译文】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①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
【译文】几乎没有办法逃脱而死。

②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诗》
【译文】木兰也没有想什么,木兰也没有思念什么。

③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译文】财物没有什么被取走的,妇女没有谁被轻薄的。

5.“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译文】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引起人们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③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译文】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译文】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从这个缘故产生的吧?

6.“是故(以)”,译为“所以,因此,因而”。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译文】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②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而嘲笑李渤的浅陋。

③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也。——《陈情表》
【译文】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因为这种感情让我实在是不忍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7.“以故(是)”,可译为“所以”。“以……之故”可译为“因为……的缘故”。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译文】因为这个缘故,以后有人给它起名叫“褒禅”。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8.“有……者”,可译为“有个……的人”。
①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译文】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长期没有考中秀才。

9.“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厉害。

10.“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11.“可以”,可译为“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12.“所谓”,可译为“所说的,所认为”。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3.“谓……曰……”,可译为“对……说,告诉……说;把……叫做……”。
①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译文】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译文】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14.“于是”,可译为“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在这种情况下,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译文】这时候喝起酒来,很是高兴,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唱起来。

15.“至于”,可译为“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①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到了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译文】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16.“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
①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17.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
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译文】如果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自己的国土。

18.“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即使如此”。
①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
【译文】尽管如此,我从今年以来,斑白的头发有的已经全白了,松动的牙齿有的已经脱落了。

19.“以……为”连用,表判断,译为: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①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译文】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而蔺相如只凭借几句言辞作为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

解题策略

对于文言文固定句式,高考一般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一起考查。
对于含有固定句式的句子的理解与翻译,首先要掌握常见的固定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以便准确判断句中的固定句式;其次,要准确理解固定句式在句中的作用和意义。固定句式的作用和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差别,需在准确理解句意、明确语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分析。

考点通关练

1.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②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③孰与,译为“与……一起” ④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
⑤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呢” ⑥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2.对下列句子中固定结构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岂不是……吗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
C.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奈何:怎么办
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所以:用来……
3.下列哪一项中的“以为”与其他三项不相同(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4.下列加点的固定结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载……载:一边……一边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哪里……难道……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
5.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急于星火
③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⑥彼且恶乎待哉
⑦《齐谐》者,志怪者也 ⑧农人告余以春及
⑨乐夫天命复奚疑 ⑩而刘素婴疾病
A.①②⑧/③⑦/④⑤⑥⑨/⑩ B.①⑩/②⑧/③⑦/④/⑤⑥⑨
C.①⑩/②④⑧/③⑤⑦/⑥⑨ D.①②⑧/③⑤⑦/④⑥⑨/⑩
6.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最佳的一组是( )
A.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不忍杀之,以赐公
B.①敢问何谓也 ②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C.①日食饮得无衰乎 ②年几何矣
D.①然今卒困于此 ②吾闻汉购我头金千斤,邑万户
7.对下列句子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④既自以心为形役
⑤访风景于崇阿
⑥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⑦彼且奚适也
⑧都督阎公之雅望
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⑩急于星火
A.①②③/④⑤⑩/⑥⑦/⑧/⑨ B.①③⑥⑦/②④⑤/⑧/⑨/⑩
C.①③⑥⑦/②⑤⑩/④/⑧/⑨ D.①③⑥⑦/②⑤⑧⑩/④/⑨
8.下列各句中与“遂见用于小邑”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将有事于西畴 B.复驾言兮焉求
C.既自心为形役 D.载欣载奔
9.下列四个选项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B.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①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② 给贡职如郡县
D.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0.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王拘而演《周易》 ②安能以身之察察
③圣人不凝滞于物 ④安能以皓皓之白
A.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B.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
C.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 D.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11.对下列各句句式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于东山之上”和“于斗牛之间”分别置于“出”和“徘徊”之后。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中宾语“是”置于介词“以”前面。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中宾语“无”置于介词“以”前面。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于”,同时“(于)轩中”置于“读书”之后。
12.下列各句不是状语后置的一项是( )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D.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兄弟之亲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④下流多谤议
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⑦重为乡党所笑 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1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不然,籍何以至此
15.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不忍杀之,以赐公
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D.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籍独不愧于心乎/汉军至,无以渡
16.下列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慈父见背
C.今臣亡国贱俘 D.拜臣郎中
17.下列各项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今日之事何如? B.何可胜道也哉?
C.而今安在哉? D.何为其然也?
18.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冥者,天池也 ②翱翔蓬蒿之间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彼且奚适也
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去以六月息者也
⑧而莫之夭阙者 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⑩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①⑥//②//③④⑧//⑦⑨//⑤⑩ B.①⑩//②③⑦//⑤⑥⑧⑨//④
C.①⑥//②③//⑤⑨⑩//④⑦⑧ D.①⑥//②⑤⑨⑩//③④//⑦⑧
1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夫晋,何厌之有
20.请找出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其皆出于此乎
21.找出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固定句式,了解这些固定句式,对我们阅读、翻译文言文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固定句式也是高考常考内容。
文言文固定句式是指古代汉语中有些词性、用法不同的词,因经常连用或配合起来使用,从而形成的用法和结构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这些固定句式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选择、表示感叹和表示揣度五种。

一、表示疑问

1.“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语气
译为: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拿走我的和氏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

②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③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译文】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分一厘都搜刮干净,挥霍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

④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到底怎么做?

⑤奈何绝秦欢?——《屈原列传》
【译文】怎么能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呢?

2.此类结构中间可插入宾语“之”或各种短语,具体说出所疑。
(1)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虞姬啊!虞姬啊!我把你怎么办啊?

(2)若……何。可译为“对……怎么办?”。
①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译文】已诱敌深入了,对他们怎么办?

②若楚惠何?——《晋楚城濮之战》
【译文】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

3.“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
①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译文】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
译为: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①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译文】而唯独这个地方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5.“如……何”,译为:“把……怎么样”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译文】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6.“何所……”,译为“……的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译文】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

二、表示反问

1.“何(奚)以……为”“何(奚)……为”
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羽笑着说:“老天要灭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呢?”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做什么呢?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译文】为什么要高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2.“庸……乎”。译为:哪管……呢,难道……吗?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3.“岂……哉(乎、耶、也)”。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译文】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被杀戮千次万次,哪里有什么后悔的呢!

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
【译文】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

④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译文】我一直在盼望着将军到来,又怎么敢背叛您呢!

4.“其……乎(也、耶、欤)”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
译为:大概(恐怕)……吧!还是……吧!难道……吗?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译文】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从这个缘故产生的吧?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译文】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5.“(岂)独……耶(乎、哉)?”。译为:难道……吗。
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蔺相如虽然愚钝,难道就害怕廉将军吗?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译文】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是(宠爱)伶人(才这样)吗?

6.“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译文】学到的东西,然后按一定的时间进行温习,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译文】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③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十二章》
【译文】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7.“不为……乎”连用,表反问。译为:不是……吗。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译文】这不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8.“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译为:有什么……呢。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9.“……何如哉?”译为:该是怎样的呢。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
【译文】现在我不幸,早年失去了父母,又没有亲兄弟,独自一人,少卿看我对妻子儿女怎样呢?

10.“非……欤”连用,表反问。译为:不是……吗。
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译文】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11.“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译为:怎么……呢,哪里……呢。
①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译文】然而刘备才刚刚吃了败战不久,怎么能抵抗得了当前的祸难呢?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译文】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12.“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的反问。译为:恐怕……吧。
①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远方的主人郑君若事先作好了防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


13.“宁……耶”连用,表反问。译为:哪里(怎么)……呢。
①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译文】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14.“况于……乎”,表反问。译为:更何况……呢?
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一般百姓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更何况作为将相的人呢?

三、表示选择问

1.“孰与”“孰若”,译为“与……相比,哪一个……”。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漂亮?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2.“与其……孰若”,译为“与其……,不如……”。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译文】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①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教战守策》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4.岂……欤(耶),抑……欤(耶),译为:是……还是……呢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5.其……耶?其……耶(也),译为:是……呢?还是……呢
①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译文】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四、表示感叹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译文】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多么衰败差劲啊!

2.一何……,译为:多么……。
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译文】差役喊叫得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得多么悲伤。

3.“……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译文】“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说的就是我啊。

五、表示揣度

1.“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这画)莫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译文】饱览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③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译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六、其他固定句式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没有办法、条件、原因、道理”。
①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译文】祝酒完了,(项庄)说:“君王与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的,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译文】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家庭贫寒,没有什么办法得到书籍学习。

2.“有以”,多译作“有用来……的,有办法、条件、原因、道理”。
①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译文】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用来对付的方法。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①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译文】受到过分的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疑不决,有其他非分的愿望呢?

②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

③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译文】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①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
【译文】几乎没有办法逃脱而死。

②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诗》
【译文】木兰也没有想什么,木兰也没有思念什么。

③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译文】财物没有什么被取走的,妇女没有谁被轻薄的。

5.“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译文】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引起人们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③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译文】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译文】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从这个缘故产生的吧?

6.“是故(以)”,译为“所以,因此,因而”。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译文】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②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而嘲笑李渤的浅陋。

③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也。——《陈情表》
【译文】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因为这种感情让我实在是不忍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7.“以故(是)”,可译为“所以”。“以……之故”可译为“因为……的缘故”。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译文】因为这个缘故,以后有人给它起名叫“褒禅”。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8.“有……者”,可译为“有个……的人”。
①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译文】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长期没有考中秀才。

9.“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厉害。

10.“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11.“可以”,可译为“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12.“所谓”,可译为“所说的,所认为”。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3.“谓……曰……”,可译为“对……说,告诉……说;把……叫做……”。
①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译文】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译文】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14.“于是”,可译为“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在这种情况下,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译文】这时候喝起酒来,很是高兴,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唱起来。

15.“至于”,可译为“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①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到了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译文】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16.“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
①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17.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
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译文】如果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自己的国土。

18.“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即使如此”。
①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
【译文】尽管如此,我从今年以来,斑白的头发有的已经全白了,松动的牙齿有的已经脱落了。

19.“以……为”连用,表判断,译为: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①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译文】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而蔺相如只凭借几句言辞作为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

解题策略

对于文言文固定句式,高考一般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一起考查。
对于含有固定句式的句子的理解与翻译,首先要掌握常见的固定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以便准确判断句中的固定句式;其次,要准确理解固定句式在句中的作用和意义。固定句式的作用和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差别,需在准确理解句意、明确语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分析。

考点通关练

1.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②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③孰与,译为“与……一起” ④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
⑤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呢” ⑥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③表比较,应译为“与……比,谁……”。
④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排除有这两个句子的选项。
故选C。
2.对下列句子中固定结构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岂不是……吗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
C.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奈何:怎么办
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所以:用来……
【答案】A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掌握古诗文中常见特殊句式的能力。
A项,“庸……乎”译成“岂不是……吗”翻译错误,“庸……乎”在句中表示疑问,可译为“哪管……呢?”。译文:“我是学习道理(以道为师),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小呢”。
故选A。
3.下列哪一项中的“以为”与其他三项不相同(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固定句式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固定句式“以为”的意义和用法。首先要了解“以为”的文言意义:(1)“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把……当作(作为)……;(2)动词,认为。
A项,“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的意思是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以为”的意思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译为“把……设置为……”的意思。
B项,“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的意思是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把它们铸造为十二个铜人。“以为”的意思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译为“把……铸造为(作为)……” 的意思。
C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意思是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把(它)作为坚固的屏障。“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译为“……当作(作为)……”的意思。
D项,“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的意思是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动词,认为。
A、B、C三项的用法相同。
故选D。
4.下列加点的固定结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载……载:一边……一边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哪里……难道……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中的固定结构。其……其:表选择问,“是……还是……?”文言句式中的固定结构需要考生平时认真记忆、积累。
5.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急于星火
③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⑥彼且恶乎待哉
⑦《齐谐》者,志怪者也 ⑧农人告余以春及
⑨乐夫天命复奚疑 ⑩而刘素婴疾病
A.①②⑧/③⑦/④⑤⑥⑨/⑩ B.①⑩/②⑧/③⑦/④/⑤⑥⑨
C.①⑩/②④⑧/③⑤⑦/⑥⑨ D.①②⑧/③⑤⑦/④⑥⑨/⑩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①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既然自己的心灵被形体役使。
②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星火”做“急”的状语。句意:比星火急。
③判断句,语意判断。句意:我,地位卑微,是一个书生。
④固定句式,“奚以……为”是固定句式。句意: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飞呢?
⑤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为“莫夭阏之”。句意: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
⑥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为“彼且待恶乎哉”。句意:他还依靠(依赖)什么呀?
⑦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⑧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句意: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
⑨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为“乐夫天命复疑奚”。句意: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⑩被动句。“婴”语意被动,译为“被缠绕”句意: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身。
①⑩为被动句,②⑧为介宾短语后置句,③⑦为判断句,④为固定句式,⑤⑥⑨为宾语前置句。
故选B。
6.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最佳的一组是( )
A.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不忍杀之,以赐公
B.①敢问何谓也 ②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C.①日食饮得无衰乎 ②年几何矣
D.①然今卒困于此 ②吾闻汉购我头金千斤,邑万户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A.①省略句,“楚人一炬,可怜(阿房宫化成)焦土”,句意:楚兵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②省略句,“以赐公”应为“以(之)赐公”,句意: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
B.①宾语前置句,“何谓”应为“谓何”,句意:冒昧地问问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②判断句,“也”,判断句的标志,句意: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C.①“得无……乎”,固定句式,“该不会……吧?”,句意:每日的饮食该没减少吧。
②无特殊句式,句意:你多大年纪了?
D.①被动句,“困”动词本身表被动,句意: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
②定语后置句,“金千斤,邑万户”应为“千斤金,万户邑”;省略句,“(以)金千斤,邑万户(购我头)”,句意: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
故选A。
7.对下列句子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④既自以心为形役
⑤访风景于崇阿
⑥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⑦彼且奚适也
⑧都督阎公之雅望
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⑩急于星火
A.①②③/④⑤⑩/⑥⑦/⑧/⑨ B.①③⑥⑦/②④⑤/⑧/⑨/⑩
C.①③⑥⑦/②⑤⑩/④/⑧/⑨ D.①③⑥⑦/②⑤⑧⑩/④/⑨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
②状语后置,“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
③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
④被动句,“为”表被动;
⑤状语后置,“访风景于崇阿”即“于崇阿访风景”;
⑥宾语前置,“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
⑦宾语前置,“奚适”即“适奚”;
⑧定语后置,“都督阎公之雅望”即“雅望都督阎公”;
⑨固定句式,“无以”为固定结构,没有办法……;
⑩状语后置,“急于星火”即“于星火急”。
①③⑥⑦宾语前置;②⑤⑩状语后置;④被动句;⑧定语后置;⑨固定句式。
故选C。
8.下列各句中与“遂见用于小邑”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将有事于西畴 B.复驾言兮焉求
C.既自心为形役 D.载欣载奔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A.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将于西畴有事”。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复驾言兮求焉”。
C.被动句,其中“为”是被动句的标志。
D.固定句式,类似于“载笑载言”“载歌载舞”,其中“载……载”,可译为“一边……一边”。
故选C。
9.下列四个选项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B.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①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② 给贡职如郡县
D.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①固定句式,“有以”:有用来……的办法。句意:我才能够有办法来报答太子。
②省略句式,“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句意:秦王执剑反复砍荆轲,(荆轲)身受多处创伤。
B.①宾语前置句,“夫晋,有何厌”,句意:那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②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句意: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C.①状语后置句,“常于骨髓痛”,句意:我每次想起,常常痛入骨髓。
②状语后置句,“如郡县给贡职”,句意:像秦国的其他郡县那样贡纳赋税。
D.①一般陈述句,“为”,给予。句意: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②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父母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入官为奴。
故选C。
10.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王拘而演《周易》 ②安能以身之察察
③圣人不凝滞于物 ④安能以皓皓之白
A.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B.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
C.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 D.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被动句,“拘”语意被动。句意:周文王在被拘禁的情况下推演《周易》。
②定语后置句,“察察”作“身”的定语,后置了,正确语序是“察察之身”。句意:怎能让清白的身体。
③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圣人不被外物拘泥。
④固定句式,“安……乎”表反问。句意:怎么能让洁白的人格。
综上所述,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故选A。
11.对下列各句句式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于东山之上”和“于斗牛之间”分别置于“出”和“徘徊”之后。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中宾语“是”置于介词“以”前面。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中宾语“无”置于介词“以”前面。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于”,同时“(于)轩中”置于“读书”之后。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C项,“……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中宾语‘无’置于介词‘以’前面”错误。“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为固定句式。“无以”翻译为“没有用来……的方法”。
故选C。
12.下列各句不是状语后置的一项是( )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D.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之”(兼省略句)。
B.状语后置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即“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C.为固定句式,不是状语后置句,“无以”为固定结构,意思为“没有……的”。
D.状语后置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即“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于诸侯闻达”。
故选C。
13.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兄弟之亲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④下流多谤议
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⑦重为乡党所笑 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定语后置句。“亲”,作兄弟的定语,后置了,正确语序是“亲之兄弟”。句意:没有亲兄弟。
②被动句。“拘”,语意被动。句意:周文王在被拘禁的情况下推演《周易》。
③被动句。“被”表被动。句意: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
④被动句。“谤议”,语意被动。句意:地位卑贱的人常常被诽谤、议论。
⑤宾语前置句。“安”作“在”的宾语提前了,正确语序是“在安”。句意:他们的不受辱表现在哪里呢?
⑥固定句式。“无乃……乎”,固定句式,恐怕……吧。句意:恐怕和我内心苦衷相违背吧?
⑦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又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
⑧被动句。“放逐”语意被动。句意: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
综上所述,①是定语后置句,②③④⑦⑧是被动句,⑤是宾语前置句,⑥是固定句式。
故选B。
1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不然,籍何以至此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何以”应为“以何”,宾语前置句;
B.“无以”,意思是“没有用来……的”,固定句式;
C.“安在”应为“在安”,宾语前置句;
D. “何以”应为“以何”,宾语前置句。
故选B。
15.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不忍杀之,以赐公
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D.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籍独不愧于心乎/汉军至,无以渡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都是判断句;“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都是定语后置句,“骑从者”和“能属者”都是后置定语;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都是被动句;“汉军不知项王所在”是正常句式,“不忍杀之,以赐公”是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代“乌骓马”;
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都是省略句,都省略介词“于”;“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中“何……为”是固定句式,“汉骑追者数千人”是定语后置句,“追者”是“汉骑”的后置定语;
D.“购我头千金”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都是省略句,前者省略介词“以”,后者省略介词“于”;“籍独不愧于心乎”是状语后置句,“于心”是后置状语,“汉军至,无以渡”中“无以”是固定句式。
故选A。
16.下列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慈父见背
C.今臣亡国贱俘 D.拜臣郎中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是区区不能废远。句意: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州司临门,于星火急。句意: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慈父背见。句意: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C.判断句,无标志词的判断句。句意: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
D.省略句,完整句子为:拜臣(为)郎中。句意:任命我为郎中。
故选B。
17.下列各项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今日之事何如? B.何可胜道也哉?
C.而今安在哉? D.何为其然也?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应是:“今日之事如何?”这里,疑问副词“何”前置了。句意:今天的事情怎么样?
B.固定句式,何……哉(也)?怎么能……呢?表示反问。句意:哪能说得完啊!
C.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应是:“而今在安哉?”疑问代词“安”前置。句意:如今在哪里呢?
D.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应是:“为何其然也?”疑问代词“何”前置。句意:为什么变成这样子呢?
故选B。
18.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冥者,天池也 ②翱翔蓬蒿之间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彼且奚适也
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去以六月息者也
⑧而莫之夭阙者 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⑩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①⑥//②//③④⑧//⑦⑨//⑤⑩ B.①⑩//②③⑦//⑤⑥⑧⑨//④
C.①⑥//②③//⑤⑨⑩//④⑦⑧ D.①⑥//②⑤⑨⑩//③④//⑦⑧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那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②省略句,“翱翔”后省略介词“于”。句意:盘旋于蓬蒿丛中。
③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之二虫又知何”。句意:这两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
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彼且适奚也”。句意:它打算飞到哪儿去。
⑤固定句式,“奚以……为”,固定搭配,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句意:哪里用得着到九万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飞呢。
⑥判断句,“此……也”表判断。句意: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⑦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也去”。句意:乘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⑧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莫夭阙之者”。句意: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了。
⑨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坳堂之上覆杯水”。句意: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
⑩固定句式,“其……其……”是固定搭配,表选择,是……还是……。句意: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
①⑥都是判断句;③④⑧都是宾语前置句;⑦⑨都是状语后置句;⑤⑩都是固定句式。
故选A。
1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为之奈何”是固定句式。句意:沛公大惊,问:这件事怎么办。
B.宾语前置,“未之有也”正常句式为“未有之也”。句意:这样却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
C.宾语前置,“何以”正常句式为“以何”。句意: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D.宾语前置,“何厌之有”正常句式为“有何厌”。句意: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故选A。
20.请找出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青,取于蓝之,而于蓝青。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其闻道也固乎(于)吾先。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B.无特殊句式。句意:(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
C.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D.“其……乎”的固定句式。句意: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故选A。
21.找出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两个“于蓝”是后置状语。
A.是状语后置句,此处“乎”相当于“于”,“乎己”是“参省”的后置状语。
B.是定语后置句,“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名词+之+形容词”的定语后置模式,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C.是判断句,句意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D.“无以”是固定句式。
故选A。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