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8 12:06: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6_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题
一 、单选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纵然(zhòng) 莫若(mò) 如释重负(shì)
B. 契约(qì) 陪礼(péi) 悲天悯人(mǐn)
C. 答应(dā) 监督(dū) 诸圣诸佛(fó)
D. 卸却(xiè) 恩慧(huì) 死而后己(yǐ)
2.下列句中加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自己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自己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B.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 他用辛辣的语言,戳穿了那一副副悲天悯人的虚伪面孔。
D. 听他说完这些,我一下子如释重负,事实上生活本就这样。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_______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________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______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______有苦痛,________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A. 就 却 因此 如 当然 B. 便 可 所以 若 自然
C. 便 却 所以 若 当然 D. 就 可 因此 如 自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件事对于我便有了责任。
B.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C. 他之所以是乐不是苦,是因为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造成的。
D. 一个人是否拥有真正的快乐,关键在于他尽了人生的责任。
5.下列语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B.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C.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D.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6.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
C.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
D. 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②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③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④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⑤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A. ③④②①⑤ B. ③④①②⑤ C. ④③②①⑤ D. ④③①②⑤
8.下列有关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此句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苦的事的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B.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的感觉比作“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个人责任未了时的痛苦情态。
C.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作者将论证的重点放在“快乐”的反面“痛苦”上面,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D. 本文的语言十分流畅。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的气势,有力地支撑了论证。文中的排比句很多,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
二 、综合性学习
9.学完本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打算召开以“承担责任与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此次班会设计两种活动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围绕“责任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④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均在10字以内)
①“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使他不仅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鉴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至起负面效果的。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书本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③段的第一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结合第②③段内容简要说说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
(3)第④段分别有引用笛卡尔和雨果的名言,各有什么作用?
(4)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什么特点?以其中两句为例进行仿写,要求前后连贯。
(5)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很多,请另写一个古今中外的读书名言,并围绕其摆出两条合适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纵zòng。B.陪→赔。D.慧→惠,己→已。
2.【答案】B;
【解析】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不能用来形容衣服精致得体。
3.【答案】C;
【解析】理解各语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结合这些词语的作用恰当判定选择。
4.【答案】B;
【解析】A.主客颠倒,应为“我对于这件事”。C.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D.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或在“他”后面添上“是否”。
5.【答案】B;
【解析】句中的冒号应为逗号。
6.【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要抓住特点去判断。

ACD正确。
B.“正人君子”是反语,本义是指品德高尚的人,鲁迅是在说反话,讽刺为国民党政府粉饰太平的文人。
故选B。
7.【答案】D;
【解析】阅读这几句话可知,该语段论述的是责任的含义及未尽责任的苦痛。很明显,④③句阐释了“责任”的含义,①句是过渡句,②⑤句论述一日、一生未尽责任带来的苦痛。所以,选D。
8.【答案】A;
【解析】应为设问,而不是反问。
9.【答案】(1)示例:①讲述名人故事 ②举行演讲比赛
(2)示例: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都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肯定是把这种等待当成了一种责任;晚上孩子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照顾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综合性学习专题。
10.【答案】(1)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2)①“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⑶示例: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解析】【试题解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或段落去概括。仔细阅读最后一段,抓住“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即可知答案。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文章语句中词语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结合文章分析,①“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⑶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来谈。此题可围绕三个要点作答。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答案】 ⑴提出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用对比突出这一观点。
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第②段,启第③④段。)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学会做人。
⑶引用笛卡尔的名言强调“读书使人向善”;引用雨果的名言强调“读书使人避恶”。
⑷列举事实,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语言气势,使论证有力;充满哲人的智慧,引人深思。作为事实论据,突出了人们从读书中学会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到他们的人格的观点。仿句略。要求:句式相同,内容一致,前后连贯。
⑸名言示例: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③读书百遍,其意自见。④尽信书不如无书。⑤好书不厌百回读。;
【解析】⑴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开头段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议论文开头段的一般作用是:引出论题或论点;作为论据证明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可知,第①段在文中提出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用对比突出这一观点。
⑵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呢和重要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在整体感知文本、把握作者观点的基础上,细读相关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具体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本文第③段的第一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第②段,启第③④段。结合第②③段内容可知,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学会做人。
⑶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引用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引用论证法(引证法)的作用: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做题时细读相关语段,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所引用句子的表达作用。阅读文章内容,抓住关键性信息“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可知,文章第④段 引用笛卡尔的名言强调“读书使人向善”;引用雨果的名言强调“读书使人避恶”。
⑷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语句特点及仿写的能力。理解重点语句特点,可以从写作手法、修辞方法、与上下文关系等方面来做出具体分析。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的句式相同或相似,从语法的角度看,要学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表达方面看,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阅读文章内容可知,第③段画线句子列举事实,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语言气势,使论证有力;充满哲人的智慧,引人深思。作为事实论据,突出了人们从读书中学会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到他们的人格的观点。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内容一致,前后连贯。
⑸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背诵、默写、理解能力。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知识,调动所学所记,结合题干中的提示,抓住关键性信息,写出应填的句子即可。本题要求 另写一个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古今中外的读书名言均可,并围绕其摆出两条合适理由。只要符合题干要求,无错别字,表达合理即可。名言示例: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③读书百遍,其意自见。④尽信书不如无书。⑤好书不厌百回读。
第 页,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