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5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5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4-04 14:39:43

文档简介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 使学生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进行单位的改写
教学准备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问:目标引领 问题导学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计算体积用什么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计算长度用 单位,计算面积用 单位,计算体积用 单位。
1米=( )分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分米=( )厘米 1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猜(读):联系旧知 自主尝试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探:合作探究 点拨辅导
1、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
师出示: 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具。
问: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③想一想:1立方分米是多少立方厘米?
生观察: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被平均分成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边长是1厘米,照这样的边长切成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每一层可以切出10×10=100个小正方体,10层可以切出100×10=1000个小正方体。即1立方分米里面含有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你们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问: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2、体积单位与面积单位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单位名称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米、分米、厘米 十进
面积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百进
体积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千进
3、体积单位间名数的改写
问:怎样从高(低)一级的单位变成低(高)一级的单位?
生:从高一级的单位变成低一级的单位要乘进率,从低一级的单位变成高一级的单位要除进率。
出示例3 写成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
出示例4 学生自己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评。
50×30×40=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0.06(立方米)
四、用:训练推进 拓展延伸
1、p47:做一做
2、填空5立方米=( )立方分米
1.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3、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0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注意前后单位统一)。
4、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5、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并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2.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塑料盒、水、量杯、量筒
教学过程
一、问:目标引领 问题导学
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容积?(容积是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体积是从容器的外面量长、宽、高)
二、猜(读):联系旧知 自主尝试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那么长方体的容积,可能是从里面量得的长、宽、高的乘积吗?
三、探:合作探究 点拨辅导
(一)教学容积概念
1、实验操作,分析推理: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塑料盒、水。
1)先测量再计算出长方体塑料盒的体积。
2)把水倒入盒中装满并计算出水的体积。
3)对比数据,小组内讨论。
4)汇报并初步概括出规律。(长方体塑料盒里水的体积就是塑料盒的体积。)
教师:我们把塑料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2、学生举例: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板书容积)
3、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为什么?
教师出示同样体积大小的木盒盛沙进行演示为什么从里面量。
(二)教学容积的单位
1、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水、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完成板书课题)
2、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演示,学生观察得出: 1升=1000毫升
3、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教师讲解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板书)
(三)计算规则物体的容积
出示例5 学生自读 引导理解
师:求油箱可以装多少升汽油是求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四)计算不规则物体的容积
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宽×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棱长×棱长。那有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怎么计算呢?
出示例6 学生独立思考填写 ,讨论交流得出利用“排水法”来求。
西红柿的体积=350-200= 150(ml)
=150 (cm3)
四、用:训练推进 拓展延伸
1、P52 “做一做”第1、2题
2、练习九 1、2、3题
3、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 例5、8×5×4=160(立方分米)
1升=1立方分米 160立方分米=160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160 升。
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正确区分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
教学准备
玻璃杯、水、大小不同的小石块、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的框架一个。
教学过程
一、问:目标引领 问题导学
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的单位?(长度)
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这是什么的单位?(面积)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概念:体积和体积的单位
二、猜(读):联系旧知 自主尝试
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瓶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的水很少,可是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三、探:合作探究 点拨辅导
(一)、认识体积
1、实验证明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我们也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小结: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
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2、揭示体积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石头),问:这两个石头占的空间一样吗?谁占的大呢?(大石头)
实验证实:把两个石头放入装有同样多的杯子中,大小两个石头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水面上升多的占的空间大,上升少的占的空间小。
师:大家想一想空间和体积是什么关系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订正)
小结: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谁能说说电视机、影碟机、手机的体积谁大?谁小?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二)、引出体积单位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不好比较)
教师出示下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生: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
(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体积单位。我们以前学过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三)、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物体)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比一比: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同自己的手指尖比一比
说一说:同哪一个指尖的大小差不多。(食指)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举例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cm3
生: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cm3 。
生: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 cm3。
小结: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2、认识立方分米 (出示物体)
学生观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
生: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 dm3。
生: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 dm3。
小结: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3、认识立方米
师:1 m3有多大?
生:棱长1 m3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像出1 m3有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 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
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讨论回答:12个)
4、比较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都是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是较小的体积单位,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
5、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四、用:训练推进 拓展延伸
1、 第40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判断
(1)、一个1立方厘米的物体一定是正方体。( )
(2)、一千克重的铁块和棉花的体积也一样大。( )
(3)、小明口渴了一口气喝了2立方米的水。( )
(4)、一张长方形的纸虽然很薄,但因为它有厚度,所以它也有体积。( )3、用多么大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当?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的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若干个长方体模型,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2个
教学过程
一、问:目标引领 问题导学
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的什么呢?(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猜(读):联系旧知 自主尝试
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探:合作探究 点拨辅导
1、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拿出准备的12个小正方体,分成小组摆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小组认真合作完成,汇报总结如下:
第一组:每排摆12个,摆出1排,摆1层,共12个小正方体。体积是12cm3.
第二组:每排摆6个,摆出2排,摆1层,共12个小正方体。体积是12cm3.
第三组:每排摆4个,摆出3排,摆1层,共12个小正方体。体积是12cm3
第四组:每排摆3个,摆出2排,摆2层,共12个小正方体。体积是12cm3
问:如果每排摆3个,摆出4排,摆1层,共12个小正方体可以吗?(可以)
大家认真观察,找出特点,汇报小结:
小正方体的数量=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
长方体的体积=小正方体的数量=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
问: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联系?
生:长方体的长表示小正方体每排的个数,长方体的宽就是排数,高表示层数。
师:因为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就是长方体的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板书)
如果用字母V表示体积,用字母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用字母可以表示为V=a b h
学生自主完成例1,教师讲解。
2、正方体的体积
问:你能猜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生: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我想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棱长×棱长。
学生动手实践,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用字母V表示体积,用字母a表示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可以表示为V=a3.进一步解释说明a3的读法和意义。
学生自主完成例2,教师讲解,规范格式。
四、用:训练推进 拓展延伸
1、判断
①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形状不一定相同。( )
②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相等。( )
③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体积是30厘米。( )
2、p43 “ 做一做” 第一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b h V=a·a·a=a3
例1、7×4×3=84(cm3) 例2、63 =6×6×6=216(dm3)
答:它的体积是84cm3。 答:体积是216dm3。

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认识并掌握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获得体积公式的统一,从而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意义。
3、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掌握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及过程。
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问:目标引领 问题导学
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字母怎样表示?你还能想到其它的计算方法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猜(读):联系旧知 自主尝试
长方体的体积由什么条件决定呢?(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由什么条件决定呢?(棱长)
三、探:合作探究 点拨辅导
1、理解“底面”、 “底面积”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同学们分别指出长、宽、高和棱长。
师: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表示什么?
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表示什么?
生:分别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底面的面积。
师:哪一个面是“底面”呢?什么叫“底面积”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订正。
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都可以做底面,不一定最底下的面做底面,要以实际情况考虑。
2、推导长方体、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高 =底面积×棱长
这条棱长实际是特殊的什么呢?(高)
所以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示为: V=s h
四、用:训练推进 拓展延伸
1、p43:“做一做 ”第2题
2、什么叫“横截面”,完成第2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示为: V=s h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