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图一到图二有什么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
4.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学 习 目 标
目录
一、醉得天下——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二、杯酒论心——强化中央集权
三、曲宴翰林——重文轻武显国策
四、改革时弊——安石变法求出路
学习目标
普与匡义入白太祖,诸将已擐甲执兵,直扣寝门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太祖惊起披衣,未及酬应,则相与扶出听事,或以黄袍加太祖身,且罗拜庭下称万岁。太祖固拒之,众不可,遂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太祖度不得免,乃揽辔誓诸将曰:“汝等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众皆下马,曰:“惟命是听。”
——《续资治通鉴长编》
先南后北
979年灭
965年灭
963年灭
963年灭
971年灭
978年
献土
975年灭
978年献土
960年建立
政权 创建者 称帝前身份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瑁 河西节度使之子
后晋 石敬瑭 成德、天平军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忠武军、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天雄军节度使
枢密副使
宋 赵匡胤 归德军节度使
殿前都点检
陈桥夜醉得天下
北宋建立与统一
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
《宋史.太祖纪》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
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其都城,史称北宋,即宋太祖。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北宋统一
对比北宋与唐朝的疆域图,说说有什么变化?
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局面,但是多个政权并存。
杯酒论心掌乾坤
强化中央集权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背景
阅读分析宋太祖与赵普的对话,回答下列问题。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针对这些问题,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匡胤雪夜访赵普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收其精兵
相关史事: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一)军事上:收兵权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收其精兵
“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病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也。”
——范祖禹《范太史集》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枢密院
统兵权
调兵权
③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一)军事上:收兵权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夺其权
皇 帝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枢密院
同平章事
度支
盐铁
户部
参知政
枢密使、副
御史台
御史中丞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中央:
1、政事堂分割行政权
2、枢密院分割军事权
3、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二)政治上:在中央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夺其权
地方:
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1.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2.三年一换制度
3.设置通判,分散知州权利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 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 《宋史·职官志》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是什么?
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的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可见,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
(三)政治上:在地方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制其钱谷
1.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2.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代
明清
汉—唐
图片中君臣关系的变化反映出的实质是什么?
君权的不断强化
目的 措施 影响
1.军事上(收其兵)
2.在中央(夺其权)
3.在地方(夺其权) (制其钱谷)
防止
武将专权
①解初禁军高级将领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利
弊
削弱
宰相权力
①政事堂分割行政权
②枢密院分割军事权
③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利
造成中央冗员、冗费
弊
加强
对地方的控制
①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三年一换
②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
利
造成地方冗员、冗费
弊
③设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归纳)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馀,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续资治通鉴》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太祖碑誓)碑止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陆游《避暑漫抄》
曲宴翰林显国策
重文轻武的政策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
措施: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重用文官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宋人科举考试图
统治时间 榜数 取士总数 年均取士
唐 290 266 6603 23
宋 320 130 110000+ 344
元 98 16 1139 12
明 277 93 24624 89
清 268 114 26888 100
重文轻武
劝学诗
宋真宗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影响
相关史事: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
重文轻武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员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根据教材内容及相关史事,归纳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积极:
消极:
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
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军队战斗力减弱;
官吏冗多办事效率;
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
“积贫积弱”求出路
王安石变法
前奏:庆历新政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续资治通鉴长编》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
熙宁、元丰(宋神宗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 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 水利发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王安石
司马光
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介甫方欲得位,以行其道,泽天下之民;光方欲辞位,以行其志,救天下之民,此所谓和而不同者也。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侧重于增加财政收入,而不在改善农民的处境
变法过程中有用人不当的现象,存在强制农民借贷的情况;
触犯了商人、官僚等人的利益,遭到这些人的阻挠和破坏;
变法操之过急,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宋神宗在变法后期摇摆不定,阻碍了变法的发展
一次没有完全成功的变法
本课小结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二、宋太祖
加强中央集权
1.军事上(“兵”)
2.中央削相权(“权”)
3.地方弱臣权(“权”、“财”)
1.重文抑武,文臣统兵
2.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三、重文轻武
四、王安石变法
延伸
导致
冗官、
冗费、
军弱
1.(2022·黑龙江大庆·9)重文轻武是宋朝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下列对此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文官的权力不受任何牵制 B.该政策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C.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中考真题演练
C
2.(2022·湖南常德·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D
3.(2022·湖南郴州·5)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中考真题演练
D
4.(2022·四川自贡·3)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
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
B